都是“送礼”功能,微信淘宝到底有啥不同?

7 评论 3829 浏览 11 收藏 16 分钟
🔗 产品经理专业技能指的是:需求分析、数据分析、竞品分析、商业分析、行业分析、产品设计、版本管理、用户调研等。

自从上个月微信上线送礼物功能,淘宝、抖音等都开始上线了类似功能,到底是为了抢占市场还是避免红包事件重演?这篇文章,我们看看作者给到哪些不一样的分析。

12月的时候,微信上线了“送礼”功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几乎互联网圈都在体验、讨论、分享这一新动作。

仅仅过了一个月,淘宝宣布已面向所有用户上线新功能“送礼”。

抖音紧随其后,上线送礼物系统、“随心送”功能。

再紧接着,东方甄选App也上线了“送礼”功能。

在社交APP打响送礼第一炮后,千万个电商APP纷纷响应。

那么,都是“送礼”功能,他们到底有啥不同?

一、淘宝送礼功能体验

先来看看淘宝的送礼功能体验。

在淘宝App内,支持该功能的商品商详页底部都增加了一个“送礼”按钮。根据平台介绍,目前仅部分商品支持该功能。

从价格体验上,当前恰逢天猫年货节大促,如果送礼的商品参与了年货节大促活动,则可享受85折直降优惠。也就是说原价100元直接买这个商品,如果是送礼物,只需花85元。

在价格上,送礼价格更低,更加贴心。也算是通过促销优惠借机推广新功能。

从流程体验上,送礼方在点击商详页底部的“送礼”按钮后,依然需要正常完成下单支付。与正常下单页面最大的不同是,他无需填写收货地址,并可填写礼物赠言。

购买成功后,可自定义四位数安全口令,并将安全口令与淘口令转发给他人,即为送出礼物。分享给他人的方式包括图片、链接、微信、淘宝好友分享等,基本上跟分享商品一致。

对于送礼方而言,到这里流程就结束了,后续可在订单详情查看最新进展,包括朋友是否收下礼物,安全口令等,但不能进行订单的售后操作。

在24小时内,收礼方需复制淘口令,回到淘宝App内打开链接。在淘宝app内,可先看到是哪位朋友送的什么礼物,并可查看到礼物赠言。点击收下礼物后,再选择收货地址,并输入安全口令,才算收下礼物。

收下礼物后,有一行小字值得关注”你已经与xx成为好友,可设置备注”。

如果选择查看礼物,则跳转到的订单详情页,此处与正常订单的详情页类似,可操作售后等。最大的不同,就是会显示是谁送的礼物。

而送礼方,也会同步收到一条淘宝消息通知——xx已经收下礼物。也可以在订单详情页看到是谁收了礼物。

在24小时内,送礼方可在订单列表看到订单,但是不可操作退货,只能等待收礼方收下礼物。而收礼方“收下礼物”后,可选择退货,如果售后成功,会提示钱款已经退回朋友账户,也就是退回送礼方账户。如果收礼方在24小时内未接收礼物,则礼物失效,订单关闭,系统自动退款。

也就是说,在淘宝送礼功能中,送礼方主要是买东西,分享给朋友,确保朋友可以收到礼物,而非其他人收到。而收礼方既可以决策是否收下礼物,也可以决策如何收(选规格、选地址),还可以决策如何处置礼物(售后)。

与此同时,东方甄选App也上线了“送礼”功能,在价格上,会员送礼可享会员价。

在功能体验上,除了单独送给一位好友的“单人礼包”模式,还可以选择“多人礼包”和“抽奖礼包”的送礼方式。

礼包支持一份礼物中包含多个商品。多人礼包支持一次性给多个朋友送礼。抽奖礼包则是设置抽奖人数,每个人可随机抽取礼包中的一个商品。

这两个玩法与之前提到的微信送礼下一步功能预测不谋而合。多人礼包和抽奖礼包在私域运营中还是非常有用的。

二、淘宝、微信送礼功能对比

在体验上,淘宝的体验明显不如微信。

首先,淘宝的淘口令,需要用户复制后,在淘宝APP中打开链接,才能继续完成选择收货地址等操作。而微信则是直接打开链接。在操作麻烦度上,二者天差地别。

不过这也没办法,在微信站内,微信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这就是社交巨头的话语权。也是我们在《微信送礼物,下一步是什么》一文中提到的微信玩送礼功能的一大显著优势。

当然,淘宝官方也反馈称,送礼功能是支持在微信、钉钉等App上直接送礼的,比如说接收方可在微信APP内直接点开淘口令,唤起H5界面,直接操作就可收下礼物。但是,我们也知道,微信APP内打开淘宝H5页面,体验也一般,加载速度慢,操作不方便等。

其次,收礼方除了打开链接选择收货地址,还要填写安全码。这相当于多了一个步骤。那为啥要多做这一个步骤来影响用户体验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送出去的礼物,被其他人冒领了。

那为啥会出现冒领的场景呢?

其实还是上面的原因,微信送礼是直接把礼物发到对方的聊天框,这中间没有额外链接,也不能转发转赠,接收方是十分明确的。而淘宝是通过淘口令分享链接,这中间没有社交载体的衔接。也就是说,只要获取到了淘口令,本质上都可以复制后在淘宝APP中打开,这是存在安全隐患的。

因此,安全码步骤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虽然他还是显著影响了用户体验。

有失也必定会有得,淘口令+安全码的模式,对比微信而言,则打破了社交关系限制。

在微信,如果要送礼物,双方必须是微信好友关系。但是淘口令+安全码,则可以通过微信、钉钉、内容平台粉丝私信、短信等各种渠道,送给一切想送的人,没有任何限制。淘宝的限制明显更小。

(不过,这个限制放开似乎也意义不大,毕竟给陌生人送礼有点违背送礼物这个事情的底层逻辑,而且送礼方始终要把安全码告诉收礼方,如果连微信好友都不是,那告诉安全码又是一个额外成本。)

除了收礼方的限制,在礼物上,淘宝限制也更小。

一方面,微信不支持赠送原价超过1万元的商品,而淘宝则没有这种限制,基本可以覆盖淘宝主要商品池。

另一方面,淘宝的海量商品始终是对送礼本身最大的支持,你总不能送别人个不合心意的礼物吧,而淘宝基本上没有挑不到的东西。这比微信小店的体验要好的多得多。

这也是对比社交平台,电商平台做送礼功能的最大优势。

三、为什么大家都开始“送礼”了

那么,为啥大家都开始“送礼”了呢?

首先,我觉得最基本的,最朴素的原因,就是功能上的补齐,这更多是一个防御手段。

像淘宝、抖音这些电商平台,拥有海量购物需求用户。势必要考虑到,万一这个功能火了,自己平台用户也想送礼,却发现自己平台没有这个功能,怎么办?

所以,最起码还是要让用户觉得自身APP功能和服务是最齐全的,让用户大可放心。

有数据显示,自从12月,微信小店开启“送礼物”功能内测后,涉及微信小店概念的股票股价大涨,与微信电商深度绑定的微盟集团股价一度暴涨超50%,众多A股上市公司也发出相关公告,蹭一波热点。东方甄选上线送礼后,第二天涨超6%。股价的变化,反映了围观者的态度。

外界纷纷认为微信或将再次复制2014年“微信红包”奇袭支付宝的奇迹,借助社交的力量,让此前相对弱势的微信电商快速爆发。

2014年,也就是十年前,微信在春节前推出微信红包一战成名。如今微信如法炮制,在春节前上线“送礼物”功能,若推广开来则有可能打开微信电商新格局。

在这种关键时刻,淘宝、抖音、东方甄选纷纷跟进,看似是全新的春节“送礼大战”一触即发,但也有可能成为当年“红包大战”的翻版。

这也是在当前存量竞争时代,任何新产品、新功能的推出,都会被迅速模仿与跟进的原因。大家都怕一步慢、步步慢;一步输、步步输。

其次,春节这样的节假日“送礼”,依然是中国人,是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只要满足了用户需求,就必定有助于平台销售的增长。

送礼功能既能够满足用户在节日、纪念日等特殊场合的送礼需求,也能借助社交关系链,实现礼物的赠送和接收,增强用户之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

虽然微信、淘宝、东方甄选在功能体验上各有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实现商品的销售和推广,进而推动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社交电商相比传统电商的一个显著优势,就是通过用户自身扩散,直接降低用户流量成本。

大家都希望通过社交化的消费模式,创造新的购物的驱动力。

再有,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开疆扩土、攻城略地,始终是互联网永恒的主题。

站在微信的角度,微信的基本盘是社交,在社交网中,一个商品与一张图片、一个表情包、一个商品、一篇公众号文章、一个视频号视频是没有区别的,他都是一个社交工具。

用户有分享图片、视频,产生沟通、聊天的需求。自然也会有分享商品、购物、赠送的需求。

既然微信拥有这么大的用户群体,为什么不满足这些用户的需求,让社交APP更加坚不可摧的同时,还能增加电商部分的收益呢?

所以,微信想要引入电商,通过“送礼”功能,把电商商品交易融入到社交关系网中,丰富社交工具网的同时,打开了电商的新大门。

(据说,现在微信小店的注册量激增,甚至需要排队)

而对于淘宝这样的电商平台,他的基本盘就是电商。在电商这个商城中,有无数琳琅满目的商品,不同的用户都可以进入这个商城,挑选、比较、尝试,最终成交。

但是,在这个商城中,如果是家人朋友一起逛商城,一起购物,那无形中就会带动商品的交易,促进商城规模的增长。

上文中,有一点值得关注的是,淘宝就收礼方收下礼物时,默认会建立收礼方和送礼方的好友关系,也就是二者在淘宝app内成为了好友。后续送礼方会收到收礼方已经收礼的信息,收礼方也会被引导去感谢收礼方。

同时,在订单详情页中,无论是收礼方被告知送礼方是谁,还是送礼方被告知收礼方是谁,后面都有一个显眼的”联系他”标识,而这个联系就是在淘宝app内聊天。

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绑定””联系”,淘宝想让好友之间在自己app内进行聊天、互动、分享的意图,昭然若揭。

所以,淘宝想要引入社交,通过商品建立起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网,然后通过社交关系网促进电商的交易。

一个是从社交关系网进入电商,一个是从电商商城进入社交关系网。

虽然他们的出发点和底层逻辑不同,但是目标都是一致的——从自己的基本盘出发,再抢占新的城池。

最终实现的都是社交+电商。

(不是社交电商,也不是电商社交,而是社交+电商)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产品小球】,微信公众号:【产品小球】,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也太好了🥹

    来自江苏 回复
    1. 感谢,可以关注“产品小球”,多多交流

      来自广东 回复
  2. 额,为啥不要

    来自广东 回复
  3. 某宝的需要多一步输入口令,就是天然的缺陷,用一次我就想吐槽

    来自广东 回复
    1. 确实很不方便

      来自广东 回复
  4. 干货满满,文末有一个地方可能是笔误“收礼方也会被引导去感谢收礼方”

    来自香港 回复
    1. 确实笔误了,感谢指出!

      来自广东 回复
专题
31214人已学习16篇文章
在线教育的现状、趋势和未来。
专题
12433人已学习19篇文章
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国内做的公司不多。本专题的文章对整个机器人赛道进行完整的梳理,在输入输出的同时,体验时代带给我们的冲击感。
专题
1611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CDP,即客户数据平台,是企业用来集中管理和整合客户数据的工具。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什么是CDP和如何搭建CDP平台。
专题
13143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要想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就要做好行业分析。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撰写行业分析报告。
专题
1270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大多数产品经理都会经历职场晋升和转正述职的时刻,这个时候,你该怎么做准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述职报告撰写指南。
专题
13040人已学习17篇文章
在一些老系统可能会有流程复杂、扩展性不强的问题,此时便需要进行重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重构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