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O2O 将以新的方式卷土重来

2 评论 1697 浏览 69 收藏 8 分钟

过去的 2015年,是 O2O 项目集体死亡的一年。股灾之后,资本寒冬降临,大量 O2O 项目资金链断裂,宣告倒闭。

表面上,O2O 项目死于资金供给不上,但我们必须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它们的资金会供给不上。不少 O2O 项目的融资额度都是百万千万级,资本上并不见得非常稀少。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它们大搞补贴,烧钱速度太快。

那它们为什么要大搞补贴?

我曾经和滴滴的人说,你们起了一个坏榜样。这个坏榜样就是:很多后来的创业者,以为补贴经济是成立的:烧够足够的钱,市场就建立起来了。

很早以前,早到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有滴滴、快的这种东西,支付宝的人就做过这样的调研:出租车能不能用支付宝来解决支付问题。调研的结果是:司机这头很欢迎,因为由此车厢内会减少现金从而大幅增加安全性,但乘客这头意愿不强烈。总感觉掏出现金也好刷公交卡也好,比拿出手机来方便。这个调研的结果,使得行为上后来再无下文。

当滴滴和快的出现后,背后的股东腾讯和阿里,都想借助这种高频小额的服务,迅速拓展支付场景。轰轰烈烈的打车补贴出现,以驱动乘客以及司机接受这种叫车,更关键的是,支付方式。事实上,这种补贴并不能让滴滴或快的产生什么收益——打车软件在出租车这个行业里没有赚钱的通路——但这种补贴,的确使得移动支付工具大为普及。

这就是所谓补贴经济的源头。大量的现金补贴圈的的确是市场,但这个市场不是什么打车软件的市场,而是第三方支付的市场。当支付工具圈地圈得差不多了之后,双方罢手,并在资本运作下,合并公司,全力突击专车市场——这个市场,理论上是有钱赚的。

15年 头上,我在《出行领域里的三种车》中提到,“2015年,专车市场,将会是异常火爆的一年”。事实的确如此。这里的逻辑就是高额补贴养成消费习惯,并将这种消费习惯,在理论上商业模式成立的一个业务上,作为其基石。

专车市场上,这些专车公司也还在搞补贴,滴滴、Uber、易到、神州都在做(易到最近的补贴力度可能是最大的),但由于公司已经完成了好几轮融资,背后投资者财大气粗又颇有些被绑架之感,他们的补贴在未来是可以继续看见的。

而很多小型 O2O 项目,融资都处在早期,投资人认赔出局的决心是相当容易下的。事实上,也只有腾讯阿里这种有着特殊的目的的投资者,才会陪着打车项目长期且狠狠地烧钱,一般意义上的风险投资人,并不会这么干。

O2O 项目烧钱的核心原因就是:流量不够。只有通过补贴的方式,才能聚集流量。而竞争者大家一起搞补贴,就形成了囚徒困境。当投资人觉得这个项目投资额并不大,可以舍弃的时候,资金链就立刻断裂。

对于很多 O2O 项目来说,需求并不是没有。无论是消费者,还是线下商家,都有使用互联网来解决某个问题的企图,支付工具的普及也使得这种解决有其可能性。于是,O2O 们就得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不是补贴,流量哪里来。

在前两天的《2016,媒体星战三部曲》这篇长文中,我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泡沫破灭的 O2O 有可能以内容创业的方式在 2016年 卷土重来。

是的,内容是一种流量入口。于是,O2O 就可能变成:媒体 +O2O。前者吸引流量,后者建立商业模式。

内容制造,当然也要消耗资本,但显然比补贴消耗得少,而且可以一定意义上粘着用户。一千万人民币在补贴行为上可能就是两三个月消耗殆尽,但做内容可以非常宽裕地做上个一两年。

以三美行业为例:美容美发美甲,其实都和时尚、打扮有关。而引领时尚,教学打扮,本来就是内容的事。有没有可能通过内容创业切入,导流三美生意呢?我个人以为,可能性是有的。

2016年 依然会有人选择 O2O 作为创业方向,只是,他们的做法,和他们的前辈们不同。天使轮也好 a 轮也好,资本的消耗,至少换来了活跃的用户量,而且所需资金又不是那么离谱的数字,我相信,会有投资人感兴趣的。

大环境也在推动 O2O 卷土重来,O2O 行业里已经出现巨头,分别是代表腾讯系的新美大,代表阿里系的饿了么,以及阿里自己的口碑网和百度的 O2O。

过去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就意味着 “腾讯干了你怎么办” 之类的问题出现。但在今天的互联网行业,巨头出现,对于很多创业型公司,反倒是机会。

因为今天巨头的玩法不是吃独食,而是建生态。

过去的美团,喜欢凡事亲力亲为,今天的新美大,则在考虑如何吸引更多的创业项目接入到它的平台上,以另外一种方式扩张它的业务版图。有信源称,王兴已在内部开始强调 “生态建设”。

整个 O2O 市场,实在过于庞杂,垂直细分也好,地域区隔也好,低频但有利可图的业务也好,很容易给创业者留下一定的腾挪空间。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创业者不见得非要抱死一棵大树,而是在多个寡头中腾挪寻找自己的流量,这一点,是成立的。

其实,一些 O2O 巨头的员工中,已经有些人先知先觉,独立门户创业去了。这个道理就像微信员工离职创业一样。并不是他们不看好巨头发展,而是他们意识到,他们的创业,巨头会扶持他们。

O2O 并没有死掉,它们将以新的运营方式:内容切入 + 进入巨头生态,在 2016年,卷土重来。

 

本文由 @魏武挥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通过做内容聚集用户,用户增长会不会略慢?

    来自山东 回复
    1. 应该会遇到用户增长会慢一些的问题,重点是好像并没有别的方法去吸粉了…..要么增长慢要么别增长了….

      来自甘肃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