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0 评论 5034 浏览 1 收藏 22 分钟

这是一场关于图片使用的“战争”,从入门到放弃,可以坚持多久?

前两天,视觉中国和 IC Photo 又出事了。

社长曾经连着写了多篇文章,探讨视觉中国相关问题。不过,这次貌似针对的是它跟 Getty 图片社的合作,跟当初那个问题是两码事。

视觉中国跟 Getty 的合同期限很长,已经执行了很久,再加上收购 Corbis,这些跟海外图片库的合作关系长时间没有受到质疑。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社长决定跳过这个问题,但社长还是想起了自己曾经说过的一些话:

未来,航通社将陆续公开投放由我们自行拍摄的部分素材照片和参与的展会、新闻现场照片,以微利或免版权形式发布,详情请期待我们后续的通知。

在此我们呼吁更多曾拍摄了不涉及隐私、肖像权等问题的素材图片的内容创业者,加入共建共享图片库的行列,助力全行业合法、有序、健康发展。

记得那篇文章发出到现在已经超过半年,这个什么劳什子图片库的后续如何呢?虽然社长的读者不一定真的关心,但自己吹的牛皮总有得戳破的一刻。

01

实际上,从“苦版权图片久矣”的媒体角度出发,要么自建图片库,要么共享一些无版权风险的图片,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同心愿。

在这事之前,社长就曾联系过几个硬件和互联网厂商,问他们是否有兴趣将官方发布的新闻稿配图,共享到一个统一可查询的图片库当中。但所有人的执行力都比较一般,所以也是不了了之。

如今,厂商们较大型的新闻图片和视频传输,最后还是用 Vphoto、喔图等图片直播服务商,还有邮箱附件、钉盘和百度网盘们解决的。

几年前,社长曾经特别短暂地进入过一家创业团队。本来设想的项目,是让手机拍摄的图片具备商业销售的可能。但实际做的时候,种种障碍导致根本开展不下去,几个月之后就没再尝试了。

当时我们想得挺美的,某同城当时广告词说“闲置物品能换钱”,我们就说“闲置照片能换钱”。

然而,这事困难的程度,超越了任何人的想象。

简单地说,不管是照片的拍摄者、上传者,还是照片中所拍到的人、事、物,仅凭你一个只有 idea 的几人团队,想要确权、溯源是完全不可能的。

那么,你贸然做了就会发现:

  • 有人对着屏幕上的版权图片翻拍一张,说是自己手机摄影的,EXIF啥都不缺,你能检测吗?
  • 图片被主张侵犯商标权肖像权了怎么办?
  • 怎么鉴别其中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想想大型图片库用多少人力物力加上(打官司等方式赚来的)营收才搭建了基本上可以用的溯源系统,你就知道这事成本得有多高了。然后,再把这些成本,摊到一张清晰度远远低于长枪短炮拍出来的大片的微博图片上。

所以,这不是什么想当然的事情。按照“你行你上啊”的标准,社长可耻地失败了。

恐怕真的能让普通人的照片安安心心地换钱的,也就只有那些大型的、中心化的图片库了。

02

在 4 月底写完上面那篇文章之后不久,社长就决定尝试向几个大型图片库投稿,毕竟这年头谁的手机上不会拍两张风景照片呢。

我首先想到的是Shutterstock。在它们的全球投稿网站上,“自 2003 年来已向投稿者支付逾 5 亿美元稿费”的字眼很是醒目。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这宣传语,说真的,好像前几天我们刚刚看过类似的……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并不)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我注册账户后,连着上传了四五张自己觉得还可以的图,但都被以各种原因打回了。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我记得,一张图片平均审核的期限大约是两天左右,然后你会在手机 App 和邮箱都收到通知。通过了,你就等着谁下载它之后,自动生钱;没通过,也会给出理由。

结果,等了两星期,没有一张照片是通过的,心灰意冷的社长就把这事情抛到脑后了。更加遗憾的是,现在写稿子时候回头想找找当初被拒绝的理由,却啥都找不到。而且,系统会在21天以后自动删除所有被打回的照片。

表面上,你只需要上传一张大小超过 2000×2000 像素的照片就可以满足要求。但实际上,照片可能被打回的种种原因,都写在一系列神秘的“客户支持文档”里面。只有当不知在地球上什么地方的审核员打回投递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违反了哪一条。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社长此前在研究视觉中国相关问题时,已经知道正规的图片网站会严格要求图片不得含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著作权、肖像权的内容,即使是拍照只用于新闻媒体,看起来规则稍微宽松一点,但也比较繁杂,不好掌握。

所以,社长尝试投递了几张拍天空、仰拍路灯、街心公园的照片,同时把之前参加一次 IBM 中国活动时自己拍的部分现场照片选了一张,依次提交上去。

虽然找不到每张照片具体被拒绝的理由,但风景照片我记得是曝光、噪点、模糊等品质问题;而新闻图片则估计是商标权、肖像权或者新闻机构证件的问题。

总而言之,“自 2003 年来已向投稿者支付逾 5 亿美元稿费”的Shutterstock,看来注定要与社长擦肩而过。

接下来,不管是国外的Photobucket、国内的站酷海洛等等,这几张照片都没能被相中。

(社长测试时绕过了视觉中国本国和它收购的500px)

看看自己的手机相册,社长悲哀地发现里面其它的照片恐怕比这几张还拿不出手……

既然手机图片提交以后会因为这样那样的问题被打回,那为什么你们图库还要设置手机客户端,说拍完的手机照片可以直接上传赚钱呢!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为什么要给人以虚假的希望呢!

社长又想了想,还是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毕竟,都是手机摄影,人家可能是这样的……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陈可辛《三分钟》拍摄花絮 / Apple)

这样的……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大疆 OSMO Mobile 3 / 大疆)

这样的……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无人机搭载手机拍照 / YouTube)

这样的……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手机鱼眼镜头套装 / pxhere.com)

这再一次证明了社长此前以为的“闲置照片能换钱”是多么天真。同时,这也证明了至少在短时间内,专业摄影师的尊严和饭碗依然牢不可破,就像专业翻译的荣光仍未完全被机器翻译取代一样。

03

不过堡垒呢,总是先从内部攻破的。

有些具备专业摄影能力的人,也会希望多提供一些免版权的,或者供人们有条件免费使用的图片,造福全人类(或者只是单纯地把审核没过的照片再利用一下吧)。

因此,除了传统的商业授权图片和微利图片之外,也有一些照片,以“知识共享”协议、开源协议、完全免版权等多种方式提供,让人们真的可以一分钱不花地使用。

可想而知,每多一个人使用这些免费获取的图片,就少一个人使用那些需要给摄影师和平台付费的照片。所以,社长跟其它有需要的人一样,发自心底地感谢包括Pixabay、Pexels、Unsplash等在内的此类图片托管站点。

不过,谁都知道没有什么纯粹做慈善的事情是能长久地坚持下去的。这些网站每天承载了全球各地的访问量,其上投递的图片数量也越来越多,所以维持网站开支也是个难题。

这些网站已经被披露的商业模式,其中一个是在免费图片搜索结果下面搭配Shutterstock、Adobe Stock等付费图库的搜索结果。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倒不是怕你手滑点错(你肯定看得到哪个是付费的),而是在万一免费图片满足不了你的时候,有一个立等可取的替代选择摆在那里。

不过这样一来,也就等于免费图库跟收费图库变成了命运共同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而相对的,如果免费图库想用其中作者投递的照片做什么文章,一般也不知道从何下手。

因为这些图片上传之时,站方、作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许可协议已经明确列出,所有这些图片可以被任何人、任何实体以任何形式、任何目的使用,图片可以随意修改,不需要署名,也可以无限制地用于商业用途。

用作公益目的的图片网站,就像其兄弟维基百科一样,随时要小心自己的站点超支。

最近有媒体报道显示,过去三年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支出增长了最高 85%;它在 2015-2016 年度的支出是 6500 万美元,2017-2018 年度的支出超过 8100 万美元。(https://www.solidot.org/story?sid=62858)

这种局面被维基的部分管理员称为“像癌细胞一样臃肿”,他们担心不受控制的规模和成本扩张最终会导致组织的毁灭。

所以,肯定还得再想想办法,看自己网站上海量的“闲置照片”有啥路子能变现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几天,上述三大免版权图库的其中之一Unsplash,还真就宣布自己找到了这样一条生财之道。

12月11日,Unsplash 官宣了一个企业合作方案,名为Unsplashfor Brands,该方案首先允许品牌建立官方账号,筛选作者上传的免版权图片作为精选集。(https://medium.com/p/3b60d1b4ad0c)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然后,这些精选集会付费推荐到用图者搜索某些关键字时候的前排位置。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就像网页搜索引擎界早已熟知的竞价排名一样,这样一来,用图的人就很容易直接选用靠前面的几张照片,那么选中品牌暗度陈仓安排进来的图片,机会也就更大了不是?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效果图 / Unsplash‍‍)

这真是一个绝妙的主意啊。

我猜想Unsplash站方,也许是受到了早前一个事情的启发。

社长早前写《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如何再造一个维基百科?》的时候,提到过这么个事情:

为了在谷歌图像搜索结果中占据最热门的位置,户外服装公司 The North Face(北面)在维基百科的文章中偷偷植入了广告照片。如果不是它们大张旗鼓地自我宣传,事件可能一直不会被曝光。

The North Face 与李奥贝纳合作,派出摄影师前往世界各地的著名户外地标,拍摄穿着 The North Face 冲锋衣的人们站在地标的照片,并替换到这些地标的维基百科页面。

“一个品牌如何不花钱就在谷歌上出现在第一位呢?” The North Face 自卖自夸,“我们到达了最难企及的地方之一:世界最大搜索引擎的‘顶端’。仅仅通过和维基百科合作,完全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品牌方在利用维基百科做免费广告的时候,当然不会获得维基百科站方的同意。毕竟,维基方面依靠日益增长的捐款,哪怕基金会工作人员数量继续膨胀,似乎也能 hold 住。

但如果 Unsplash 这样的站方,公开给此类竞价排名行为开绿灯,那当然是另一回事。

所以,Unsplash这条赚钱之道就如此这般地投入实施了。运行初期,参与付费展示自家产品靓照的企业包括:谷歌、哈雷-戴维森摩托、Square 支付平台、Timberland 靴子等等。

Unsplash还指出,与其他形式的广告不同,Unsplash for Brands不需要大量的个人数据和令人毛骨悚然的精准定向营销,图片本身的效用和信息,将广告“天然置于正确的受众面前”。

“在现有的所有不良广告形式之外,我们认为有一种方法,可以制作一些广告,这些广告并不让看到的人觉得是一种惩罚;这种广告是美丽的和有价值的。”

但是写到这里,社长还是得说一句: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首先,Unsplash for Brands推出之后得到的不全是掌声。有相当多的人质疑这个合作,没有让辛勤投稿的摄影师从中赚取分毫。

特别是,品牌建立的收藏夹,只是挑选了它们认为合适的一些由其他摄影师拍摄的照片而已,照片作者甚至可能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选中以及被这样利用。

“闲置照片能换钱”,这事到底有多难?

但根据Unsplash的使用条款,所有投稿人都已经默认了自己的心血一分钱回报都没有。可能只是现在,这一点被如此明晃晃体现出来,还是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

很多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是否设置一个捐赠按钮,直接打赏拍摄者上面。Pixabay就提供赞助作者一杯咖啡的按钮;但Unsplash不知为何,坚持不设立打赏。

我们假设这个捐赠作者的收入真的十分可观,那么付费版权图片的模式也就可能做不下去了嘛。这一切并没有发生,说明放个捐赠按钮也是聊胜于无。

其次,这当然也会减损搜索图片的用图者的使用体验,即使Unsplash自己不这么想。

要知道,我们去免费图库的核心驱动力是怕付费图库要钱,用不起。但一旦解决了这个最低层次的有没有的问题以后,我们也是不希望所有人的配图都千篇一律的啊。

所以,用图者搜索和选择图片的原则,也不是像搜索引擎用户一样,哪个靠前面就选择哪个,而是往往不惜翻阅好几页,选择一个合适且与众不同的。

品牌赞助的照片靠前显示在搜索结果里,不仅用图者需要花更多时间搜寻结果,而且品牌方也不会轻易地感受到自家照片全网刷屏的快感。

第三点,品牌官方图片库,理论上可以一举两得,同时避免侵权问题和宣传品牌信息。但品牌提供的图片,可能被用在批评甚至诋毁品牌的文章里。

Unsplash的授权形态,让品牌无法强制规范被他们选入精选的摄影师作品会被怎样使用。所以,这个商业合作当然也是要付出很大勇气的。

品牌官方图片库还有其他办法能做到更大程度的自主可控,这可以参考品牌定制字体的授权方式。

今年国内不少数码、互联网公司都设计了自己的专属字体,有些也开放给社会公众使用。但像是阿里巴巴普惠体就规定“允许任何个人和企业免费使用,包括商用用途,但禁止用于违法用途”。

这里就开了个口子,诸如负面消息、品牌认为是不实信息等它们不认可的使用方式,都可能是所谓“违法用途”的。

所以,Unsplash for Brands可能因为无法控制照片会被怎么使用,而让品牌失去对这个赞助的兴趣。

不管前路多么艰难,社长还是挺支持Unsplash for Brands这样的尝试的。它可能最终也会成为“闲置照片能换钱”的唯一方法,尽管效果可能不如预期。

Unsplash本身需要运营成本,又不像是维基那样一呼百应。它当然可以将所有商业化收入据为己有,来保证运营顺畅。

而且,原生广告总还是比Banner强的。只有浏览器自动屏蔽条幅广告,让网站没有活路的用户,才会认为原生广告比Banner更糟糕吧。

而且,社长自己尝试过后的一个教训是,单打独斗无法让“闲置照片”形成规模效应。只有全球范围的好心人,以中心化或者其它可互相连接的方式群策群力,这座“巴别塔”才能建成。

让我们祝Unsplash等免费图库好人一生平安;祝视觉中国们好运,也祝我们自己——每一个拍照、用图的普通人好运。

 

作者:书航,微信公众号:航通社 (ID:lifeissohappy),微博:航通社

本文由 @航通社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