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追求的“爽点”其实就在大脑深处

0 评论 4738 浏览 6 收藏 10 分钟

编辑导读:爽点是产品核心竞争力中的一环,也称为“极乐点”。当你在接受外部事物反馈时,大脑会达到一个阈值,处在这个阈值,你会感觉到最大程度的愉悦,这个阈值就被成为“极乐点”。本文作者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解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如何让用户更“爽”?这是每个产品人都力求做的事情。在物质精神极大丰富的今天,​“爽点”从逐步变为产品核心竞争力中间的一环。

今天笔者引用“极乐点”这个概念,力求讲清楚我们人类的大脑,是如何“产生爽感”,便于我们对“爽点”有更为通透的理解,从而应用到我们产品设计之中。

极乐点是由心理学家兼市场研究员霍华德·莫斯科维茨提出的一个概念。简单来讲就是当你在接受外部事物反馈时(比如:吃一道美食、看一个节目等),大脑会达到一个阈值,处在这个阈值,你会感觉到最大程度的愉悦,这个阈值就被成为“极乐点”。

你可以轻松做到的极乐体验

从某种角度讲,从物质满足到精神追求,人类社会一直在尝试寻找事物的“极乐点”。

比如食品:奶茶、蛋糕、汉堡、炸鸡等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食物,可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那样简单。为了达到最好的食用体验,每款产品都是实验人员经过无数次科学实验而打造出的“独家配方”。

你一定听过“可口可乐”的梗:“可口可乐能畅销百年而不被超越的原因就是可口可乐的独家配方,而这个独家配方为防止泄密被所在保险库中。”虽然这个梗滑稽可笑,但也说明了“独家配方”的重要性。

通过原材料科学配比及严格标准的生产工序,还有推荐的最佳食用条件(3℃的可口可乐更加畅爽怡神)。使大家在食用食品时达到极乐点,以获得最好的食用体验,让人们产生“吃了还想吃”的感觉。

有的朋友可能会问,每个人的味觉喜好不一样,怎么可能都达到极乐点。准确来说,极乐点实际是一个区间,食品的生产厂商只要保证达到大多数人在常规的食用条件下,获得满足感就够了。

我们看看喝奶茶是如何使我们达到极乐点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就不得说到一个核心物质:糖。

之前的文章我们提到,生物的第一使命是传承。而传承的前提是生存,在采集狩猎时代,获取食物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当食物充足时,身体就会将能量储存起来备用。虽然现代社会进步,我们不用再担心饥饿,但“储存能量”的基因一直存在。

“糖”可以被身体吸收,转化成能量,有益于生存。而糖的甜味又可以刺激大脑产生多巴胺,打开奖赏通路,令人产生满足感。多巴胺令大脑发出“多吃”的指令,从而形成循环。

所以,奶茶的极乐点核心在于含糖量配比。但又不能一直加,加太多就会觉得腻。在你觉得腻之前的这一刻,就是极乐点,这时候你喝奶茶就会获得最大的满足感,而且要一直喝,来维持这个满足感。

在食品生产研发中,极乐点已经可以被精确控制了。比如,100毫升的可口可乐中的含糖量是10.6克。

大脑形成极乐点的正向反馈,核心在于“多巴胺”。

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物和人的情欲、感觉有关,它传递兴奋及开心的信息。

多巴胺主要由大脑“基底核”产生,然后沿着两个通路从基底核扩散到前额皮层和纹状体去。

扩散“前额皮层”的多巴胺,前往“奖励通路”,多巴胺在通路区域受用,产生个体趋向性行为并获得满足。满足高于预期,进而产生愉悦感,进而刺激大脑分泌更多多巴胺,形成行为正强化循环。

举个例子:

王阿姨开了一个面包店。她预计一天可以卖出去50个面包,于是向面包厂家进货50个。但由于面包味道好,第一天有80个人买面包。王阿姨喜出望外,准备第二天加大进货量,卖更多的面包。

这就是“行为正强化”的循环过程。卖面包获得的满足(80人买)高于预期(预计50个面包),产生愉悦感及行为倾向,进入正强化循环。

现在我们知道了大脑是如何到达极乐点。

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人们从未停止对“极乐点”的探索。

但我们必须承认,“人”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机体。在我们不断享受极乐体验的时候,也必然需要承受其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1)从多巴胺的行为强化的循环链路可以看出,要想持续的达到极乐点,我们必须不断保持预期。故我们得出两点结论:

  • 更大的预期能够带来更大的愉悦感;
  • 预期是一个变量,会随着“满足”而提升。

举个典型例子:

嚼槟榔,槟榔已经被世卫组织列为一级致癌物,我国台湾约10%的人口有嚼槟榔习惯,湖南人嚼槟榔的比例达到38.42%。槟榔内含有槟榔碱,会刺激大脑短暂分泌大量多巴胺,产生兴奋和愉悦感,随着频繁的刺激,通路区域产生耐受,为了维持愉悦感,就需要更多的食用。但众所周知,长时间嚼槟榔会影响口腔健康,世卫组织癌症研究中心曾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0%的口腔癌可能源于嚼槟榔。

2)大脑的适应能力高于机体,在大脑不断追求“极乐”的同时,身体并没有达到匹配的程度。

比如我们进行酷跑、蹦极这类刺激性运动,最初我们是很害怕的,我们从低阶开始尝试,由于紧张刺激,大脑多巴胺含量飙升,虽然害怕但感觉非常爽。随着尝试次数越来越多,愉悦感逐渐降低,为了追求更大的愉悦感,你要尝试危险系数更高的运动。但由于你的身体技能并没有熟练掌握,很容易出现意外而受伤。

3)大脑追求“极乐”是单行道,只能向前不能退后,身体并没有进化出“刹车”来进行抵消。

依然拿吃糖举例,大脑告诉我们“多吃”,但在原始社会,是不可能吃到这么多糖的,自然也就没有进化出快速代谢糖分的机能,多余的能量囤积在体内成为脂肪。身体因囤积了大量能量而沾沾自喜,殊不知,如果不进行运动(但运动又是一件消耗能量的事,这不符合生存原则),过多的脂肪正在吞噬掉自己的健康。

“天堂与地狱仅一线之隔”,这句话形容极乐点再合适不过。人们不遗余力的将生活打造成天堂,我们在成为天使的同时也要警惕坠为魔鬼。

通过了解“极乐点”,我们可以尝试更多的美好,找到生活中最舒适的点,提升幸福指数。

也是正因为了解“极乐点”,我们要适度适量,避免掉进极乐点陷阱,贪图短期舒适而损失长期利益。

 

本文由@Zero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