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号的“困境”: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9 评论 2801 浏览 9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语:视频号近来动作频频,不少人也十分看好视频号的发展。不过,依托于强大微信生态的视频号,为什么其用户时长比不过抖快等短视频平台?关于这个原因,也许可以从用户特性、内容供需匹配等角度进行讨论。本文作者便做了对应解读,一起来看。

“除了直播和发视频,我自己从来都不刷视频号。”一位粉丝超两百万的视频号超头部博主这样说道。

头部尚且如此,普通用户更别说了。

而这显然和市场当初对视频号的构想相左。

视频号作为强强联合的产物——依托的微信,是国内规模最大流量池;短视频模式是“时间杀手”,一度被认为有“取代抖快”的潜力。

甚至,电话会议中不断释放的视频号即将加载广告的预期,某种程度上,是支撑腾讯估值反转的信号。

且支撑确实有一些底层逻辑,最新数据显示,视频号的月活和日活分别达到了7.5亿、5亿,已超过快手,逼近抖音。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然而作为迭代的内容形式,视频号在最关键的地方是哑火的:单用户使用时长仅为35分钟,不到抖音和快手的三分之一。

如此一来,前面花团锦簇的设想,瞬间有空中楼阁之感。那么,视频号为何会如此?情况又是否能扭转?

一、我看短视频是娱乐放松的,不想被教做人

众所周知,微信迄今有两个重要的内容生态——公众号和视频号,而平台对它们的态度截然不同:

公众号被张小龙予以“给微信用户助助兴”的云淡风轻,一草一木都是自己原始发育。

而对视频号,张小龙却珍而重之地表示:视频化表达应该是后十年内容领域一个主题……视频号希望的是人人都能表演。

可结果,不受重视的公众号,爆发式发展;被偏爱的视频号,上线两年多,一直不温不火。

为什么内容模式迭代反而效果更差呢,难道是微信生态不适合短视频形式?

这显然不是事实。数据显示,2020年11月-2021年7月,视频号TOP500强的内容发布量,持续提升,用户对内容创作热情很大。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平台也在2021Q4电话会议提到:视频号在新闻、音乐和知识类内容等内容类别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超过100,000个赞的视频数量强劲增长。

更准确的真相,或许可以在油管的相似经历中找到。

2011年左右,YouTube的互联网访问量已排到第三,但囿于用户只是将其当作视频“中转站”,平台粘性停滞不前。

YouTube团队采取了一系列策略,包括配置专业的摄像设备,重押“订阅频道”,招揽麦当娜和沙奎尔·奥尼尔等顶流内容创作者,想通过内容建设,让用户在网站停留更长时间。

然而一年后,ComScore数据显示,用户在YouTube上花费的平均时间基本与之前持平。

这让YouTube管理层意识到,问题的关键并不是视频内容上,而是怎么将视频内容和正确的用户进行匹配。

找到问题后,YouTube通过不断优化迭代视频推荐系统,取得了卓越效果:

2014-2017年,人们在YouTube上观看视频的总时间增长了20倍,通过“视频推荐”观看视频的时长达到了总时长的70%。

那么,视频号能否以类似的方式逆转局势呢?

你仔细留意的话应该会发现,你自己以及朋友的公众号在看、视频号内容点赞等公开行为,互动的基本都是时事新闻、民生政务、企业财经等泛知识品类,很少有娱乐八卦分享。

原因在于,经过朋友圈沉迷“人设”的猥琐发育,整个微信的内容生态消费,都笼罩在“立人设”阴影里。

这样一来,导致公众号、视频号的内容结构偏好,都侧重泛知识化。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然而同样的内容品类,与不同形式载体的匹配度是不一样的。

在娱乐方式的多样化的过程中,严肃内容和娱乐内容的表达界限逐渐分离。如下图,排在两个极端的是:看书和短视频。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这样一来,顺规律的就会发展得很好,如公众号之于泛知识类内容,以及几乎所有开通短视频模式的平台,靠前的短视频内容均是情感、娱乐类。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短视频模式的表达下,简单看看帅哥、美女、萌宠、搞笑等,欢乐休闲,挺好的。

反观视频号,“短视频+垂类内容”明显逆传播规律,硬生生给整成“各种教你做人”的知识暴击。

而为了承接泛知识内容的深度,其试图跳出短视频时长的限制。数据显示,2021年视频号中,50-60S视频占比最高,已经占比达到27.55%。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但这并不能消解内容消费的另一个本质问题——泛知识类内容相比泛娱乐内容,边际递减迅速。

刷短视频,娱乐爆棚,反复体验快乐中,时间无声流走;看教科书,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耗费脑细胞,连打开都需要勇气。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这种体验传导到创作上,也是一样:

看了刘畊宏跳操,很多人会自己录制跳操视频上传;但看完“什么是元宇宙”视频,你不会想自己剪一个的。

也就是说,泛娱乐内容跨越了难度的“适居带”,能激发用户的表达欲和参与性;垂类内容太过深度和复杂,别人无法复制,也无法传播。

然而短视频的下滑机制决定了,播放量是由平台分发的,参考权重不大。激励体系更看重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指标。

比如,B站开发story模式时,激励策略就更倚重赞评。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可视频号上,用户“只敢远观,不敢亵玩”,“互动门槛”太高,一定程度会影响激励实行。而创作者得不到激励,会限制短视频创作者的持续产出。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既没有想看的内容,也没有互动参与的欲望,大家都不沉迷,视频号的用户时长如何添砖加瓦?

换句话说,在视频号的消费上,用户囿于平台“立人设”属性,表现出的消费偏好:装X,与其对短视频内容的本质需求:娱乐,是相反的。

这导致了视频号实际侧重的内容供给,和用户的需求错位。显然这种情况不是像上述Youtube那样,只优化推荐能解决的。

当然,视频号也对问题有认知,其在2022Q1电话会议提到:视频号新闻、娱乐内容日益丰富,加上推荐技术提升,视频播放量及使用时长同比大幅增长。

看起来,确实比Youtube当时的突破方式多了一环。

二、重心从社交分发转向算法,时长能否逆袭抖快?

其实,基于“先天”用户特性,出现内容供需错配的情况,在短视频行业并不鲜见。

快手以下沉用户起家,早期平台充斥着自虐视频、低俗黄段子和各种行为怪异的内容。这种“野蛮内容生态”,一定程度将用户推向了抖音。

危机重重的快手“后天发力”,采取的方式和视频号要做的差不多:

一方面,扩充内容,推出各种激励计划,如“光合计划”拿出百亿元拿出百亿流量,扶持10万优质生产者。

另一方面,优化分发,大量引入MCN机构,向抖音靠近。

双向推动下,截止2019年9月,快手一二线城市日活用户超过6000万,南方地区日活用户超过8000万,生态一定程度逆转。

那么,视频号能否复制这样的路径呢?

就分发来说,YouTube那时仅靠优化推荐,突破用户时长增长瓶颈,在于用户认为其像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能够精准推荐感兴趣的视频。

可以看到,以社交分发起家的视频号,也在逐渐侧重算法推荐。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推荐类内容占比52%,朋友看过(社交分发)占比46%左右,其余为已关注博主。而据张小龙提出的愿景,算法推荐:朋友:关注的比例,最终将达到10:2:1。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之所以这样转变,或在于突破社交分发的局限性。

早前,视频号凭借独特的社交分发,依托微信庞大的流量池,在冷启动阶段用户规模迅速攀升,如两年时间DAU就近5亿。

但社交分发拉新有力,留存效果却有限:

样本统计显示,泛知识类账号辰辰说财经,同样的内容,在视频号的点赞、评论量,远高于抖音;泛娱乐账号手工耿,同样的内容,抖音的点赞、评论要远超在视频号,但转发/点赞对比,视频号却高于抖音。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因着好友关系,关注点赞的内容,可能只是基于人情;而真正感兴趣的泛娱乐内容,囿于“人设”,存在点赞压力。结果就是,泛知识类内容更容易受到激励、推荐。

对此,微信曾推出私密赞功能,进行调节。

但一方面,点私密赞需暂停视频或长按点赞键,很影响消费体验;另一方面,都私密了,点赞毫无分享乐趣可言,改善效果有限。

基于此,调整策略倚重能精准推荐的算法分发,显得势在必行。

不过,当下发力算法推荐,和Yotube那时作为引领者的情况,完全不同。

内部来说,平台仍然占比较大的社交分发模式,一定程度会限制推荐算法的精准率——算法可能会基于错位的互动情况,持续给用户推荐不感兴趣的泛知识类,而忽略其真正感兴趣的内容。

外部层面,抖快在算法分发上,有充分的先发优势,后进入者能吃到的份额,是被挤压的。而数据显示,2021年抖快份额加起来超过70%,很大程度上已满足用户的需求。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这种情况下,视频号想逆袭抖快,要么是更具迭代的娱乐方式,要么是更丰富的内容。

前者目前可能性不大,而后者实际上就是另一个后天发力的路径——激励创作,扩充内容。那么,视频号这一块表现如何呢?

去年年中,视频号推出“北极星计划”,以一定的流量为奖励,邀请其他平台有粉丝积累的网红大咖入驻,丰富内容。

这确实吸引了一些抖音博主过来占坑,也有营销号搬运其他平台内容,进行持续经营。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年底,其又推出“创作者激励计划”,对原创内容提供流量倾斜,扶持原创作者,进一步完善内容生态。

一边撬抖快墙角,坐享成熟搬运内容,一边鼓励原创,以差异化突击抖快内容封锁,算盘打得不错,但过于“贪心”,反而适得其反:

统计显示,2021年2月-2022年3月,入围音乐排行榜的门槛,由102w点赞量下滑到16w,音乐内容品类流量在萎缩。

而2022年1-2月,视频号TOP500榜单中,美食、音乐等易于搬运的泛娱乐内容占比,平均减少50%;相反,运动、教育、母婴育儿等泛知识类账号占比明显增加。

视频号的心病:为何用户时长,不及抖快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创作者激励施行了一年多,泛娱乐内容的扩充可能又回到了原点,相反泛知识内容却进一步强化。

原因解释起来就是,在流量更侧重原创内容下,搬运得不到奖励大家自然不爱做了;而其对原创的激励,对外站创作者吸引力也有限。

换句话说,视频号无法用抖快的方式,去打败抖快。

据观察,尚未有抖音、快手、B站的原生博主,有批量向视频号靠拢的迹象。据统计数据显示,抖音里90%头部网红、明星并未入驻视频号。

不过,由于生态体系尚不成熟,玩法还在探索阶段,视频号其实比较利于新进入者。

总的来说,视频号的分发机制,实则会加重供需错位的问题,而创作者激励,更大可能是进一步加强平台泛知识类属性。

“后天发力”不仅没改善,反而更加重了先天局限性,如何能留住用户?

三、小结

曾成功讲过公众号、小程序迭代故事的微信生态,在视频号上哑火了,至少从用户时长看是这样的。

这并不是微信生态不适合短视频内容,而是囿于平台“立人设”属性,视频号实际侧重的泛知识类内容供给,和用户对短视频内容的娱乐需求,本质错位。

视频号积极“后天发力”以期改变,但无论是“社交+算法”分发模式,还是当下的激励扩充模式,都改善有限,加重先天局限性的副作用明显。

一句话,用户规模提升上来的视频号,想在人均消费时长上突破,囿于基因阻碍很难“大力出奇迹”。

 

作者:周霄、陈成、徐帆;编辑:付晓玲、曹宾玲

来源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洞见数据。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表外表里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微信信息干扰短视频的沉浸式体验

    来自浙江 回复
  2. 不要以为一个微信,能装下千万个世界

    回复
  3. 虽然最近微信视频号发展势头很不错,但是仍有一直要改进的地方,希望能一直进步

    来自广东 回复
  4. 视频号确实有很多教育类的视频,刚开始还会认真看一下,后面刷到多了,就不想看了

    来自广东 回复
  5. 感觉文章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我偶尔会刷一会视频号,但是不会像抖音一样一直刷

    来自广东 回复
  6. 主要还是因为一些视频号的内容不够吸引人,又太长了,观众不愿意看

    来自浙江 回复
  7. 我一般都不咋看视频号,都是刷抖音哈哈哈,可能已经习惯了

    来自江西 回复
  8. 在微信确实是会担心人设的问题,毕竟点赞视频号会让朋友看见,但微信里可不止知根知底的朋友啊

    来自广东 回复
  9. 确实不会主动打开视频号,小红书或者抖音上的短视频会经常点进去看。

    来自云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