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垂直媒体的“未来”

HQ
1 评论 8736 浏览 50 收藏 48 分钟

汽车,成了许多人必备的交通工具。那么,汽车行业的未来会如何呢?本篇文章从当下汽车行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汽车垂媒的影响、目前汽车垂媒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该如何改善四个方面详细讲述了此问题,一起来看一下。

谈到未来,是一个比较大的词,没人能准确的预测未来,今天我们也是借用“未来”一词,简单跟大家聊聊当下的变化。

我们将从四个方面分别来描述,分别是当下汽车行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汽车垂媒的影响、目前汽车垂媒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后续该如何改善。

一、当下汽车行业的变化

汽车作为我国主要的制造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作用不言而喻,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国内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为80846.7亿元,占当年GDP比例超过8%。

几十年间,中国的汽车行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2000年国内汽车销量只有208万辆,而到了2021年,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全年累计销量达2627万辆,汽车不再是少数人的奢侈品,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车子也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

汽车垂直媒体作为其中的一环,也跟随行业的东风驶入快车道,整个产品也从单纯的编辑测评内容逐渐扩展了各类PGC、UGC内容,内容的类型更加丰富。

同时视频、VR、直播等技术的出现也让内容表现形式更加真实立体,在满足C端用户看车选车需求的同时,各类垂直平台也开始赋能B端,帮助经销商、主机厂降本增效。

放眼如今的汽车垂直媒体行业,汽车之家、懂车帝、易车三大平台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其中汽车之家与易车分别在2013年、2010年在纽交所上市,在这三家当中,成立最早的易车,距今也已经有20年了。

时间在一分一秒中向前,变化也一直在悄然发生,许多微小的变化不断积累,逐渐汇聚成改变行业的力量,近几年汽车领域最大的变化莫过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

2012年,特斯拉发布了其四门纯电动豪华轿跑车Model S,其炫酷的外观、凶猛的加速以及17英寸的中控大屏,颠覆了人们对于电动车的认知。

特斯拉的出现,也加速了国内电动车的发展,以往车企更多的是为新能源补贴或造势顺带生产,而特斯拉的出现则让这些车企真正思考,什么才是面向用户的电动汽车。

如今十年过去了,新能源汽车对用户的吸引力不断增强,续航越来越长、整车越来越智能、外观内饰更加时尚,新能源车性价比越来越高、相比燃油车有着更低的用车成本,消费者对新能源的接受度越来越高。

根据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17年时,只有20%的人会考虑电动车,而到了2021年有63%的人会考虑新能源车,而且月收入越高,考虑电动车的几率会越大。

特别是年轻一代对新能源汽车青睐有加,根据6月份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与懂车帝发布《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显示,新能源用户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比43%。

在政策端,碳中和已经成为全球共识,新能源汽车因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物排放,是汽车产业迈向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各国也将逐渐淘汰传统的燃油车:欧盟决议2035年禁售燃油车、日本计划在2035年销售的新车都为电动汽车,根据2021年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显示,到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和混合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各占50%,汽车行业将全面实现电气化转型。

另外多家车企也相继公布了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今年4月,比亚迪对外宣布停止燃油车的生产,将专注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业务,成为全球首家停止燃油车生产的汽车企业。

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宣布启动“香格里拉计划”,并表示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1000亿元,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燃油车。

除了传统车企转型,加大对新能源的投入之外,一些新势力也加入了造车的行列,像我们比较熟悉的蔚来、理想、小鹏,他们由原来的互联网“杀入”汽车领域,蔚来的李斌是易车创始人、理想的李想是汽车之家创始人、小鹏汽车的何小鹏曾经创办了UC公司,他们的加入也带来了互联网的思路打法,为传统的汽车行业增添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新能源汽车的销量由2011年的8000辆发展到了去年的352万辆,十年间增长了440倍,而且未来还将会继续快速增长,特别是随着充电技术的突破与充电设施不断完善,新能源完全替代燃油车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转换中,许多传统的“游戏规则”与消费者的行为也在悄然变化。

1. 汽车对消费者门槛逐渐降低

在汽车保有量没有那么多的年代,汽车是稀缺品,只有少数人拥有,围绕汽车的讨论也仅限于少部分的专业人士,他们聚集在社区论坛,针对汽车的外观、配置、参数进行探讨。

对于想要买车的人来说,像什么机械增压、涡轮增压、自然吸气、AT自动变速箱、独立悬挂等专业术语让人一头雾水,所以他们转而会“求助”于专业的车评人,通过他们的测评来了解该车型详细情况,再后来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许多UGC的内容也逐渐丰富,因其更加真实,也在用户购车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除了外观、内饰、空间以外,消费者核心的关注点已经变成了续航、充电,以及一些智能化的配置,例如:续航500km,快充0.5小时、慢充11小时等,这些参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通俗易懂,对专业评测人员的依赖下降。

2. 增换购需求增长迅速

中国汽车市场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以及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增购、换购的需求不断增长。

在很多家庭,夫妻二人共用一辆车已经无法满足日常出行需求,于是很多家庭开始购置第二辆车;有些人因为收入的增加,开始升级自己的车辆,A4换A6、3系换5系;还有些人因为有了孩子,开始考虑MVP车型。

根据麦肯锡中国汽车消费者洞察报告中数据显示,2017年到2019年,首次购买车辆的比例下降了将近30%,而换购增购的人群比例在逐渐提高,整个乘用车市场正在由首次购买为主的增量市场变为以增换购为主的存量市场。

3. 消费者获取汽车信息渠道更加广泛

短视频行业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根据QuestMobile2021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大报告显示,短视频的使用时长已超越即时通讯,成为占据人们网络时间最长的行业。

短视频的火爆也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红利,很多车评人也开始转战短视频平台,像韩路、陈震、虎哥等等,他们也在短视频平台收获了上千万的粉丝的关注,用户也越来越习惯通过短视频来了解车的信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的亲戚朋友们也都逐渐添置了汽车,他们的感受建议也是许多人获取信息的一个渠道,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购车行为。

同时主机厂也开始在各渠道投放广告,吸引用户,我们在微信朋友圈以及公众号信息流时不时会刷到汽车的广告信息。

图片来源:公众号信息流截图

另外汽车保有量的提升,车辆越来越多,马路、小区、停车场等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车,这种面对面、零距离的方式要比看图片直观的多,可能偶尔看到一款车,觉得还不错,于是再去查价格、看配置。

4. 汽车价格越来越透明

汽车作为买房之外的另一项大的支出,占据家庭收入比例也较高,所以消费者在买车时总是精挑细选、慎之又慎,在各个车型之间比来比去,希望能挑出性价比最高的那一个,当最终购买的车型确定之后,接下来最核心的就是“落地”的价格。

因为传统燃油车都是各自管理各区域的经销商,价格也能根据自己区域销售情况进行调整,这也就导致了4S店在价格上有一定的操作空间,为了获得最优惠的价格,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辗转于各个4S店,甚至是不同的城市,与销售顾问们讨价还价,这无形中都增加了消费者与经销商的成本。

而“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的出现,因其采用直营店的模式,所以价格都是全国统一零售价,明码标价,极大的改善了用户体验,特别是对那些讨厌讨价还价的年轻人。

5. 传统4S店的功能被削弱

目前传统4S店主要盈利部分就是售后维修,新车销售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在今年2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新车销售在整个利润结构中占比12.90%,售后占比却达51.30%。

但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因为没有发动机、变速箱,不需要更换火花塞,换机油机滤,只是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常规保养,因此车辆的保养需求减少,对售后需求相应减少,4S店的功能被相应的削弱。

6. 汽车体验店进军核心商圈

因为4S店车型众多、占地面积大,所以大部分都在城市的最外环,地理位置比较偏,距离市中心比较远,消费者去看车、试驾并不方便。

如今许多新能源品牌以及传统车企也在尝试新模式,选择把体验店开进商场、写字楼等人流量聚集的地方,像我在中关村上班,海淀黄庄地铁出站之后,路上会遇到极氪、智己的线下体验店,分别开在一条马路之隔的两个购物中心,整个店的装修也科技感满满,文艺范十足。

这意味着我们在逛街的同时,顺便能看车试驾,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看车成本,拉近了消费者与汽车的距离,远比什么VR、视频、图片效果要好的多,如果觉得满意,可以直接去官网在线下单。

7. 汽车不只是卖硬件

8月21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推特宣布,特斯拉FDS(全自动驾驶系统)在北美售价将上调25%,从1.2万美元提高到1.5万美元。

图片来源:twitter截图

而根据特斯拉2021年全年财报来看,包括自动驾驶软件在内的服务及其他业务实现营收38.02亿美元,同比增加65%,占总营收的7.06%。

国内的造车新势力与传统车企也都纷纷跟进,开始尝试在软件上收费,例如:蔚来的自动辅助驾驶系统,全配包45000元,一次性付费,终身使用;威马汽车甚至推出了付费的仪表盘主题皮肤,原价分别为299与499;奔驰也因一年4998的解锁后轮转向而备受争议。

未来硬件的利润将越来越少,甚至可以不赚钱,软件服务将变成各大车企重要的收入来源,毕竟硬件赚的是辛苦钱,而软件则是躺着赚钱。

8. 各车企开始打造自己专属社区

如今与车辆配套的手机应用已经成为众多车企的标配,在应用商店我们可以看到众多厂商的APP,像吉利、长安、极氪、理想等等,而每一个应用里都会有一个独立的社区板块。

以往用户买完车后与品牌几乎没什么交集,往往再去论坛、QQ群等找车友群,而如今的车企则直接为用户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场所,特别是车主用户,平台统一的认证体系让车主身份更加真实,用户彼此信任度也更高。

另外通过各种线下的车主活动,加强品牌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连接,提升用户在社区的归属感,即使买车之后也能留在平台,持续贡献价值。

9. 按需生产,个性定制

以往的模式是先生产、后销售,主机厂负责车辆生产,4S店经销商垫付资金从厂家拿车,最后再卖给顾客,这样一来经销商的库存压力会比较大,卖不出去的车都得自己想办法消化。

而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因其采用直营模式,所以无法再将成本“转嫁”到4S店经销商,如果存在库存积压,其中的成本是新势力车企所无法承受的。

因此他们都采用了按需生产的方式,只有当消费者下单之后,才会进到生产环节,当然这也导致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消费者买完车之后一般都要等,像在6月份发布的理想L9,现在下单要到12月才能交付。

图片来源:各车企APP截图

在按需生产的同时,还能支持简单的定制,像颜色、轮毂、内饰、钥匙等,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

10. 用户为中心

相比传统的车企的远离用户,缺乏用户思维,造车新势力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用户体验,并把互联网领域的用户运营方法论应用到了造车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蔚来从一开始就着力于构建自己的体系,像APP、NIO Life、NIO House、NIO Day等,提升了用户满意度,保证了品牌溢价,同时也让蔚来从用户身上获得了更大价值,以2017年底的NIO Day为例,在活动结束24小时内收到的订单量,按照后面的交付量来算,就够交付一年。

在蔚来新款ES8交付直播时,李斌也曾表示:“疫情期间,69%的订单是老用户推荐的。”

图片来源:青腾 TencentX

一方面新势力车企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设身处地的站在消费者角度去造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的发展,也让车不仅仅只是代步的工具,汽车越来越像一个消费类的电子产品,一个能移动的“大号手机”。

二、汽车行业变化对汽车垂媒的影响

对于汽车汽车垂媒来说,核心功能就是辅助用户购车决策:浏览车图、比价格、看测评,逛论坛、查口碑等等,用户了解这些信息背后其实都是为了决定自己该买哪一辆车。

而以上的种种变化,正在不知不觉影响着汽车垂媒的发展:

消费者获取汽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各类短视频以及资讯APP、汽车广告、甚至亲戚朋友,都是信息的来源;

随着汽车本身的发展,汽车不再是专业人士的“玩具”,消费者对汽车的认识在逐渐深入;

越来越多体验店进驻商场,给了消费者更加直观便捷的看车试驾体验;

汽车价格越来越透明,用户不必来来回回得比价,与4S店讨价还价;

新势力车企与用户的连接逐渐紧密,依托自有APP的沉淀,分走了本该属于汽车论坛的车主用户;

整个市场由首次购买转变为增购换购,增购与换购也意味着用户不会像购买第一辆车那样“纠结”,往往在买之前心里就已经有了答案;

总的来说,用户购车的决策周期正在变短,对现有汽车垂直媒体的依赖逐渐减少,其他内容平台,特别是短视频平台以及车企也都在分割现有的流量,这都给汽车垂媒带来不小的挑战。

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手机行业,智能手机刚刚出现时,也只有少数人拥有,围绕手机的讨论也仅限于专业人士,像小米手机刚刚诞生时,瞄准的用户群就是前期通过MIUI积累的手机发烧友,通过发烧友评测意见,再去影响其他普通用户,“为发烧而生”的口号至今我们记忆犹新。

期间各种的手机测评也像雨后春笋般涌现,例如:Zealer、Fview、科技美学等等,为大家讲解手机的配置与功能,像外观、屏幕、性能、充电续航等等,给用户决定买哪款手机做参考。

而我们看很多汽车测评无非也就是外观、内饰、空间、驾驶感受等,两者还是有比较类似的地方。

后来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各类竞争者加入,手机配置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手机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到最后只能拼单点功能,像充电(充电5分钟,通话两小时)、拍照能力(能拍月亮)等。

各类线下各大商场的手机体验店覆盖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可以很便捷的面对面体验真机,同时周围亲戚朋友也都开始购入智能手机,他们的使用感受也对我们购买的决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今虽然手机测评也还存在,但大家的关注度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很多人买手机时已经不再去看测评,可能更多的是先选品牌,而且品牌就那么几个,然后再去看参数、选机型。

汽车垂直媒体也是一个大的“评测网站”,只不过测试的是汽车,未来汽车测评是否会像之前手机测评一样,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呢?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三、汽车垂媒所存在的问题

对于种种已经到来的挑战,汽车垂直媒体该如何应对,在这里仅说说我个人的看法,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如今的汽车垂媒虽然有很多面向B端的服务,但本质上还是一个C端产品,没有C端的用户基础,所有B端的服务也将不复存在,所以汽车垂直媒体的核心还是在用户,从用户中来,到用户中去,紧跟用户需求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

既然核心是围绕用户,那么我们就先从用户在使用垂媒产品时遇到的问题着手,分别从看车、买车、用车三个阶段来说明。

1. 看车阶段

看车阶段的用户又会分几个阶段,一种是完全不知道该买什么车,一种是有几款意向的车辆,还没确定买哪辆,还有一种是已经确定了要买的车型,但不论处在哪个阶段,内容永远都是不可或缺的。

汽车垂直媒体的内容一般由PGC、OGC、UGC三种类型构成,其中PGC指的是专业生产内容,像一些车评号,他们生产的内容比较专业,制作水平也比较高;OGC指的是职业生产内容,汽车垂媒平台的原创编辑生产的内容就属于该类;最后一类UGC内容就是指的普通用户生产的内容,比如发布的一个帖子、回复的一个评论等等。

1)内容质量下降

虽然说近些年内容数量在不断增加,内容的形式也不断的丰富,但内容质量却在逐渐下滑。

如果把垂媒平台比作一家饭馆,那就是炒出来的菜越来越难吃了。

一是因为平台的优质创作者流向了流量更大、激励更强的短视频平台,饭馆里的好厨师都走了,菜品的质量自然就下降了。

二是因为车评门槛的降低,很多人也都加入到测评的队伍中,生产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照着稿子读配置参数的不在少数,低质量的内容增加也拉低了整体的质量。

再就是内容题材上缺乏新意,大部分都还是在炒冷饭,先介绍外观、后介绍内饰、然后就是后排空间与后备箱空间,最后就是驾驶感受,不禁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

2)UGC真实性降低

对于UGC的内容来说,最核心最重要的就是真实,它无需华丽的词藻、精美的制作,有时候短短几句话或者随手拍的一张图就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大部分的用户都喜欢通过专业内容了解车辆本身的信息,再通过论坛、口碑点评等用户发布的内容了解真实的优缺点。

专业的PGC、OGC内容就是一款产品的说明书,而UGC内容则是用户的售后评价,像今天我们在网上买东西、订酒店,用户的评价也是我们重点关注的部分,并会直接影响我们最终的购买决策。

UGC最重要的是真实,然而如今很多平台的UGC内容真实性在下降,真假用户与内容鱼龙混杂,影响了整个社区的氛围,用户的归属感也在逐渐变弱。

之所以会这样,更多的还是因为平台的运营不善。

一是在内容标准的定义,对于UGC内容来说,社区繁荣的关键就在于“无为而治”,为用户提供自由创造的平台,在这中间,如何定义优质内容与普通内容就显得十分关键。

有些平台还是单纯以物理上的多少张图片、多少个字来定义优质内容,然而有时候越真实的内容越不需要过多的修饰,这导致很多实际上很好的内容被埋没,无法被曝光出去,因为没有流量与互动的激励,这部分用户贡献内容的积极性也逐渐下降。

另外为了达到优质内容的标准,满足推荐的门槛,进而能获得更多流量,有些用户会东拼西凑的完成一篇所谓的优质内容,不免画蛇添足。

二是在用户监管上,有利益的地方就会有交易,最常见的就是各种的“水军”,他们在社区里异常活跃,发表内容、回复评论,俨然一个忠诚度极高的优质用户,但当你去到Ta的个人主页,看到Ta发布以及评论的全部内容,就会发现其中的猫腻。

水军的存在短期确实有助于平台运营者完成KPI,因为他能提升内容量、互动量,还能活跃社区氛围,所以迫于绩效的压力,在监管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很多水内容的融入,自然会稀释原有内容的真实性,对用户的伤害也显而易见,当一个用户在平台时不时看到水军,那Ta对平台的信任度会直线下降,而且这种不好的体验还会口口相传到其他人,影响整个产品的口碑。

三在于内容监管上,主机厂是垂媒平台的收入来源之一,属于“甲方爸爸”,而对UGC内容来说,其中有不少对车辆的负面反馈,平台可能会在“金钱”的压力下,对相关内容进行一定的操作处理,也对内容真实性产生了影响。

当用户挑来挑去,最终有了几款意向的车辆之后,接下来就进入到了最纠结的环节,那就是从众多的意向车中挑选出最终打算买的那辆。

在这个环节,用户会不断的进行对比:比外观、比内饰、比空间、比配置、比油耗、比口碑评价等等,这些都可以在垂媒平台里完成,但一些其他的则需要依赖经销商4S店,像裸车价、店里有没有现车、线下看车试驾等。

3)线索留资简单粗暴

但目前的汽车垂媒平台与4S店的连接还仅仅停留在线索上,线索模式也是汽车垂媒平台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因为这种形式“简单粗暴”,按条数计费,对于平台几乎零成本,所以仍然延续至今。

查询裸车价、店里是否有现车、预约试驾等,背后其实都不是具体的服务,用户都无法直接使用,而是线索留资的包装,点击后只是把用户信息转到了经销商4S店,至此整个流程就结束了,剩下个就由4S店再去单独打电话去联系用户。

线索在整个产品设计上都比较模糊,用户很容易稀里糊涂的就留了资,进而收到了一堆的销售打来的电话,严重影响了体验,对于4S店来说,因为收到很多无效线索,也增加了其额外的运营成本。

举个例子,当你在平台上查询真实的裸车价,只不过是把你的电话号码发给了4S店,过不了多久就会收到4S店打来的电话,而且电话内容跟你线上咨询内容也衔接不上,完全是一次新的对话,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把你引到店里。

线下看车试驾环节也有不少的问题,首先,许多4S店大都在比较偏远的地方,距离市中心都比较远,用户去看车很不方便,特别是要同时看多个品牌,那基本上一天要“跑断腿”。

其次,像我们上面说的,即使你预约试驾,还是有人会给你打电话,不知道大家什么情况,我现在其实是不太喜欢接电话,日常也就偶尔有快递的电话,我期望的是线上预约完,之后就按预约的时间去就可以了,不需要过多的联系。

2. 买车阶段

经历了选车阶段的纠结,最终确定了要买的车型,接下来还需要经历一场与经销商4S店的较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整个销售环节的不透明,充满了各种套路,实在让人心累。

首先在价格上,如我们上边所说,垂媒平台上的价格一般都是经销商报价或者厂商指导价,并不是真实购买时的裸车价格,如果要查询真实的价格,必须要到线下的店里,销售才会给你报价。

另外因为每家经销商4S店有自己的定价权,即使是同一款车不同的4S店价格也不同,用户需要跑多家同品牌的4S店对比价格,甚至在同一个店里,不同级别的销售给到的价格也不同。

当终于砍到了一个满意的价格,在提车时各种其他费用又都出来了,像什么出库费、临牌费等等,真是让人头大。

贷款也是一个充满猫腻的环节,很多销售其实都会极力劝说采用贷款的方式,有些4S店甚至还打出“零利息贷款”,不禁让人怦然心动,但实际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虽然贷款是零利率,但4S店还会向贷款购车人收取一笔“贷款手续费”,有的称之为“金融服务费”。

另外还有很多发票低开、高价装潢、高价保险等问题,一不小心便会掉入陷阱,根本没有用户体验可言。

3. 用车阶段

汽车垂媒产品将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到了选车看车上,本质上还是一个工具产品,因为对车主用户的承接不够,所以在当用户买完车之后,对其依赖性就会下降,很多人便卸载了产品。

用户在买车之前是呆在一个大圈子,针对性没有那么强,可能什么内容也都会看一下眼、什么人也都能评论几句。

然而一旦买车之后,从普通用户变为了车主,身份变化的同时,用户的关注点也由分散到聚焦,用户会更关心跟自己车相关的一切,例如价格变动、用车问题、保养维修、车主群等等。

就像我们在买完房之后,会特别关注自己小区的信息:房价升了降了、周围的建设计划、未来地铁站的规划等等。

但汽车垂媒产品并没有随着车主关注点的变化而调整,顶多只是增加了一些类似查违章这样的小工具,其他的车主感兴趣内容都还分散在各个不同的地方,无法留住车主用户。

当车主遇到用车问题时,他们可能还会求助于专业的汽车垂媒平台,去搜索此类问题,或者去社区论坛发布问答求助其他车主,然而这种解决问题方式效率还是比较低,需要自己在众多靠谱的不靠谱的答案中筛选,然后一一验证。

这种传统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在逐渐被改变,前几天跟朋友聊天,她买的特斯拉,特斯拉会专门建立一个微信群,里边有售前售后,当你有问题时直接一句话丢到群里,他们就会帮你解决,这种效率与体验是传统方式无可比拟的。

在社交层面,车主用户有很强的找组织需求,在各大论坛的评论区,我们总能发现很多“求拉车主群”的内容。通过同一款车,认识一帮朋友,参加一些线下的活动,但目前这些需求在垂媒平台都无法很好的满足,当然因为微信的存在,这其中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而至于像售后、维修、保养、改装、汽车电商等汽车后市场服务,各个平台虽然有此类功能,但也大都是蜻蜓点水,并没有深入其中,所以对车主用户几乎没什么价值。

四、汽车垂媒如何改善这些问题

汽车垂媒面对来自短视频等平台的分流、造车新势力的挤压、用户行为心智的变化以及自身产品老化等问题,所面临的挑战巨大,需要平台重新梳理审视自己价值,聚焦到核心路径上。

1. 聚焦内容质量

一个饭馆,菜品永远是核心竞争力,菜做的好吃,店里的人肯定会络绎不绝,如果没几个拿的出手的菜,那即使来了客人,发现没得可吃,也很快就走了。

而对于一个汽车垂媒平台,内容就是他的“菜品”,只有给用户提供足好的饭菜,用户才会在这里消费,好内容具有稀缺性,因为稀缺所以就能吸引留住用户,一个功能,可能其他产品几天时间就能开发上线,而对于一个好内容的产出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所以如何不断提升内容质量是汽车垂媒平台的重中之重,否则单靠工具属性很难留住用户。而且如今的内容不只是跟同类产品竞争,更是跟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大流量平台的竞争。

对高质量内容的定义,是提升内容质量的前提,目前各个平台的内容过剩,用户的精力又是有限的,如何能将优质内容曝光出去是核心的关键。

然后就是整个创作者生态的强化,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对于创作者来说,本质都还是为了利益,平台如何能帮助优秀的创作者赚钱,是整个内容创作繁荣的保障。

发现优秀创作者,通过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质创作者,产生源源不断的优质的内容,否则整个内容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像一个商场,如果不能让其中的商户赚钱,那他们肯定会撤店离开,而顾客进来之后发现没什么可逛的,也流失了。

除了PGC、OGC、UGC内容之外,各大垂媒平台也都开始在自制内容上下功夫,比如新能源汽车的冬测&夏测等,这也是对PGC内容的补充,也是提升内容质量与产品流量的有效手段,属于整个平台的“拳头级”内容。

虽说这类内容投入的人力物力较高,但最终产出的内容质量却没得说,用户也看的爽,而且中间也有很多商业化的点,当然这类内容的选题是关键,如何能抓住用户的痛点是核心。

2. 维护社区氛围真实性

氛围是用户与整个产品互动过程中的感受,包括用户与用户之间、用户与平台之间,不同的氛围给用户的感受不同。

对于一个汽车垂直媒体来说,其本质还是辅助用户的购车决策,关系着用户大额资金的支出,所以用户对平台的信任度就非常重要,如果一个平台信任崩塌,就像一个吹假球的裁判被公之于众,没人会再相信它。

而要建立信任,最重要的就是整个社区的真实性。

一是内容的真实性,用户大部分通过专业内容了解车辆外观配置等信息,而通过UGC内容来了解真实的车辆情况,就跟我们买东西看真实用户评价一样,因此就需要对社区论坛中的水军、车黑等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净化社区氛围。

二是平台自身能做到公平公正,即使迫于某些金主爸爸们的压力下,对于用户发布的内容,都能一视同仁,真正站在中立的角度帮用户解决问题,而不是有一些暗箱操作。

3. 工具易用 信息全面准确

汽车垂媒产品中另一个核心的部分就是车型库了,在这里可以查看车辆的图片、价格、配置参数,计算购车预算等等,可以说是一辆车的百科全书。

对于工具属性来说,最重要的就是简单易用、高效便捷,让用户能在第一时间找到想要的信息,另外能将复杂的信息以简单立体形式表达,降低用户阅读成本,就像车辆的配置参数,一堆堆的数字,可能只有少部分的专业的人才能看懂。

而对于一个汽车百科全书,信息全面并且准确、更新及时也是该功能的核心竞争力。

4. 与车企经销商更深度绑定

汽车垂媒发展了这么多年,与车企经销商更多的只是在线索上的“表面”关系,用户都还无法在线查询店内库存数、查询真实裸车价、进行预约试驾、甚至在线购车等,另外买车中的各种不透明与套路也让用户心力交瘁。

造车新势力正在通过一系列举措改善这些糟糕的体验,这也将会倒逼传统车企经销商进行升级,相信未来整个购车过程也将更加透明,这就需要汽车垂媒平台与车企经销商有更深层次的数据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数据互通,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甚至汽车垂媒平台转变了成了汽车电商平台,直接售卖车辆以及对应的软件服务等等。

另外单纯的线索合作模式,汽车垂媒只管线索数量不管质量,而车企经销商需要有效线索,无疑都增加了各自的成本,有些平台也在尝试新的模式。

懂车帝在今年9月宣布推出CPS交易解决方案,即从2023年起,所有经销商会员产品将从CPT模式(按时长付费)切换为CPS模式(按成交付费),即懂车帝向厂商收取购车成交的佣金,将持续十余年的线索模式带入了一个新阶段。

5. 线下新模式的尝试

对于汽车垂媒来说,综合信息是它的优势,即用户可以在平台看到各种的车辆的信息,如今新晋新能源品牌纷纷开启线下体验店,让用户可以近距离的体验车辆,虽然说用户看这辆车的确方便了,但如果要对比还是跑好几个地方,在看完所有的车之后,再依靠记忆回想整个过程中的细节,做最终的决策。

有没有可能在同一个地方就看到多款不同品牌的车呢,这样就可以直观的进行对比,几辆车放到一块,外观、内饰、空间等一目了然,当场进行决策的几率也会更高。

今年9月份,汽车之家推出了类似的新零售模式“能源空间站”,首家体验店也在上海开业,用户可以借助元宇宙技术体验、比较不同品牌的新能源车,还能直接在现场试驾,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选车体验。

6. 加强对车主用户的承接

车主用户在后续的用车、置换、以及对平台活跃等的价值不容小觑,然后很多垂媒平台并不能留住车主用户,很多人买完车之后就流失掉了,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对车主用户价值不够。

然而车主用户在本地社交、用车、二手车等还有许多需求并没有被很好的满足,中间也还有很多增长的机会点。

变化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看见变化并不难,难的是能跳出现有舒适区,改变自己去应对变化,这些变化背后也是对企业组织能力的考验,谁能反应更快、行动更快,谁就能占得先机,取得机会。

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跟大家分享了一些汽车行业的变化,以及该变化对汽车垂直媒体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就目前在看车、选车、用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个人的浅见,希望大家多多交流,共同成长。

参考资料:

权威发布|2021年我国汽车产业“成绩单”公布!这组数据值得关注

2019年中国汽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

新能源汽车保值率赶超燃油车?

春发其华,秋收其实:蔚来总裁秦力洪谈“用户运营”

专栏作家
HQ,公众号:产品那些年,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社交路上不断前行的创业产品汪。关注社交社区,打过工创过业,擅长产品规划与设计,纯干货,不掺假。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老师对汽车垂媒行业好了解,刚进入的小白前来学习,看到海淀黄庄的时候DNA动了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