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0 评论 2818 浏览 18 收藏 17 分钟

现在,不少社交网络平台上的店主正在尝试招募“云股东”,即在平台上发布开店内容,询问开店建议,吸引网友参与到店铺建设中,在让用户成为店铺的“云股东”的同时,也加强用户的参与感与品牌忠诚度。而这一动作,某种程度上也和不少新消费品牌的经营路径有些相似。一起来看看作者的解读。

一张张店铺照片和视频出现在小红书、抖音上,刚刷到的人可能会以为这是哪家店的宣传,但查看信息就会发现这是年轻店主们的求助,“听劝,麻烦大家帮我看看为什么店里没有生意呀”“一冲动盘了个店面,要开什么店比较好?”

比起自己在线下摸爬滚打探索开店门道,花大钱买经验教训,众多年轻店主在网上找到了更快捷也更省钱的方式:主动发帖寻求网友帮助。

热心帮忙的网友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云股东”。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抖音和小红书上求助的店主们

他们不用花钱,不用出力,在网上指点店主,针对店铺提出建议,陪伴着店铺成长。店主赚了,“云股东”开心;店主亏了,“云股东”也感同身受。不少人还调侃自己“爱上了帮别人赚钱的感觉”。

在消费行业内,“云股东”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品牌们提升用户的参与感,进而让用户对品牌产生认同,即使用户没有品牌的股份,也因为认同和热爱对品牌的动态和经营状况了如指掌。

运动品牌lululemon、小米和众多新消费品牌,都有着类似的路径。社交平台上的众多店主也正在试图复刻这条路径。不同的是,他们大多没有建立品牌,产品也是自己的线下实体店,这也注定了众多店主不能像品牌一样实现线上流量的即刻变现,即使在“云股东”的帮助下有了热度和流量,也需要考虑如何将线上的流量在线下完成变现。

一、小红书、抖音上的“云股东”

“姐妹们,能不能帮我看看为什么咖啡店没有人来呀?”

27岁的阿澜在小红书发布了一条求助帖。她和朋友一起创业开起了咖啡店,没想到开业即亏损,除了几个同事成了常客,平时店里基本没有什么客人,开业不到一个月就亏了将近一万元。

帖子很快就收到了回复,“店名不像咖啡店,要不要在后面加个‘咖啡’小字?”“店铺装修会让我担心消费不起,可以做个价目表招牌放在门口。”“门口增加一点绿植,放几张露营椅看看。”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感谢云股东的童装店和咖啡店

阿澜把网友的意见记了下来,和合伙的朋友讨论后实施了其中一部分,进店的客人果然多了不少。她在小红书上感谢了提意见的网友,还给他们寄去了一包咖啡豆,“自己摸索着开店,什么也不懂,听了建议少走了不少弯路”。

除了阿澜,社交平台上还有无数店主正在发帖求助。有店主刚盘下店面就询问开什么店,起什么店名,还有各种关于店铺装修、摆设、进货渠道的问题,热心解答的网友们成了小店的“云股东”,不少店主还主动和“云股东”汇报起开店进度和经营日常。

如今活跃在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的“云股东”,在十五年前互联网刚开始普及那会儿就已经有了。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在豆瓣、微博等平台上,能看到2009年店家寻求帮助的帖子,当时回复问题的大多是没有什么实操经验的网友。时间转到现在,互联网实现了信息平权,不少消费行业的专业玩家也会在网上“冲浪”,获取不同的信息。在小红书和抖音上,能发现除了消费者,还有不少“云股东”都是同行,主页还有着自己店铺的信息。虽说“同行是冤家”,但这些商家也愿意分享自己的开店经验。

开私家烘培店的刘卉在2020年就在小红书求助过“云股东”,自己也成为“云股东”的一员,“很多开店的都不是我这边的,不会有竞争,能帮到这些店主也是好事”。

虽然名字中带着“股东”两字,但店主们并不需要“云股东”直接出资,主要还是需要一些经营上的建议:

1.帮忙出谋划策,给店主出主意。刚盘下的店面不知道做什么,那就说说店铺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让网友们帮忙出主意。不知道店铺怎么装修设计,也有“云股东”给出解答,甚至能帮忙设计名称LOGO,给出室内装修设计图。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云股东设计的logo

(图源小红书:没事儿咖啡店的小梁同学)

2.选品和资源上的帮助。店主不了解市场情况,就询问“云股东”对什么产品感兴趣。在小红书有着1.2万“云股东”的白熊小超市,还靠着“云股东”牵线搭桥联系上了乳业品牌君乐宝,达成了线下由经销商铺货陈列,线上帮忙做品牌推广和网店代销的合作。

3.线上引流,捧个“人场”。之前主要在市集摆摊售卖定制陶瓷的吴真,就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更新着自己的经营日常。不少附近地区的“云股东”还会专门到她的小摊上来照顾生意,问她能不能邮寄。

愿意为店主们买单的“云股东”也有着自己的理由,在2022年就关注起白熊小超市的艾斯塔表示,看着店主听“云股东”的意见不断更新日常,会有一种自己远程参与开店的感觉,“就像在玩经营类游戏,看着对方越来越好,感觉自己也出了一份力,有一种奇妙的成就感”。

二、复刻lululemon们

观察众多店主和“云股东”们,会发现他们有着类似的故事:在社交平台发布开店内容,询问开店建议,吸引网友参与其中,集体加入到店铺的建设中,进而成为店铺的“云股东”。

这个故事有几分熟悉,在2022年营收突破81.1亿美元,被称为“瑜伽界的爱马仕”的lululemon,在创立之初就强调“参与感”,通过D2C(直面消费者)模式,一路超过了运动品牌巨头阿迪达斯。

lululemon的办公地点包含了设计场、零售商店和训练馆,客户可以在训练馆练习瑜伽后在零售商店选择瑜伽服,也可以参与到瑜伽服的设计中,在众多客户的帮助下,lululemon的产品解决了其他品牌在当时还没有解决的透明度和版型问题,也让瑜伽裤成为了一条可以出街的时尚单品。

在lululemon市值突破500亿美元后,也依旧强调着“参与感”,还在财报中专门提到了自己的社区经营板块。不仅举办着各种线下健身活动,还在用户中选出有着宣传作用的“大使”。这些门店“大使”是当地的健身教练和健身爱好者,通过社群触达到更多潜在用户,增强了用户之间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lululemon的品牌文化不仅让消费者成为了忠实的顾客,也让他们成了lululemon自发的产品宣传官和品牌传播者。

“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投资的Allbirds用强互动的环保理念吸引了一批有着相同观点的消费者;小米在成立初期建立了一个资深Android(安卓系统)用户爱好者的社区,吸引用户提出建议,小米会根据这些建议一星期一迭代,打造出使用体验最好的操作系统,形成了“米粉”文化。众多新消费品牌背后也有着类似的操作路径,这也反映出了近几十年消费者的消费理念变化:从功能式消费到品牌式消费,再到体验式消费,现在流行的则是参与式消费。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小米社区中,不少米粉都会发布生活内容的帖子

小红书、抖音上的“云股东”,实质是店主们将这种强调用户参与感、互动感的营销手段在店铺上的复刻,这些热情的“云股东”也和lululemon、Allbirds以及小米的粉丝一样,并不指望店主给出什么回报,有些时候还会主动给店主花钱,用自己的资源帮助店主,店主们给“云股东”的回报也大多是寄送一些小礼物,到店消费打个折。

线上店铺的店主选择小红书和抖音作为吸引云股东的平台,主要是看中了强社交属性和去中心化的流量分配机制。社交平台拉近了店铺和用户的距离,双方都能获得及时反馈,让消费者自愿成为店铺“云股东”,流量去中心化也让“任何一个账号都可能获得不菲流量”,而这些流量都可以转化为商业价值。

“我想要做一个小众品牌,单纯做线下起步太慢,把线上线下结合起来起步比较快,而且线上算是做了个消费者调研,更了解大家喜欢什么东西”。在“云股东”的帮助下,吴真线上已经占到了整体生意的八成,在两个月内赚到了3万元,有了正式创业的启动资金。

从面馆转行卤味的店主,实现了“年入百万”

2021年就在网上询问各位“云股东”意见的猫小猫,在“云股东”的建议下把面店开成了卤味店,还买起了真空机做线上生意,在今年7月前销售额就已经破了100万元,“基本都是小红书粉丝来买的”。在抖音更新自己摆摊日记的玲子则直接借助着流量转型,做起了自媒体,还卖起了摆摊教学和各种摆摊用品,“比线下摆摊更赚钱”。

三、打动了“云股东”,但没打动其他消费者

大多数店主都会给“云股东”建立粉丝群,一些店主还和最早一批“云股东”成为了私下好友,交往和互动不再局限在线上社交平台中,阿澜现在咖啡店的常客中,就有40%是“云股东”。

一方面,是店主们为了和“云股东”更好联系,另一方面,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流量分发不确定,流量也不稳定。店主在还有流量的时候,把尽可能多的流量转化到私域,会让生意更有确定性。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不少店主主动招募起了云股东

虽然店主们复刻了lululemon的玩法,用强互动性吸引众多“云股东”入股,但并不是每个店主都能年入百万,创业成功。

大多数店主都需要面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那就是成交率。

在社交平台发帖的店主不少开设的都是线下店铺,线上业务还不算完善,很多店主都没有开展线上业务。阿澜的咖啡店虽然吸引了不少“云股东”,但她主营的是精品手冲咖啡,并不能在线上售卖,即使售卖也是卖咖啡豆,“价格没什么大优势,卖的话估计销量也不太行”。一些保质期短,对运输要求高的食品,也比较难通过线上实现变现。

在网上寻找“云股东”的店主们,更多是将期望放在了线上为线下引流的方面,这些线上的流量并不能立刻实现变现,只能作为经营的一种辅助手段,店主们更依赖线下流量和消费,不少店主有了“云股东”的帮助,生意却没有太大起色。

小红书、抖音上,有一群“云股东”

白熊小超市转型做起了线上和文创

虽然有着1.2万“云股东”,还在牵线搭桥下获得了和品牌方合作的机会,但白熊小超市依旧有很多天处于亏损之中,现在店主已经关闭了超市,计划转移到了乡村专心做起线上生意。刘卉虽然在线上吸引了2000多位“云股东”,最后还是选择了关闭了烘培店,“我们周围就有两家连锁蛋糕店,虽然听了‘云股东’的建议营业额上涨了一些,但还是入不敷出,现在租金涨了不少,我自己也还有主业,就决定闭店了。”

已经有了“云股东”流量的店主们,如何把这波流量变现,让线上流量反哺自己的线下生意,是更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生意之外,无数店主也把和“云股东”的故事当成了创业途中美好的回忆,刘卉闭店后还记着自己的“云股东”们,“等我之后退休了或者主业不忙了,我准备继续开店,继续和我的‘云股东’们汇报”。

作者:王崭,编辑:斯问

微信公众号:电商在线(ID:dianshangmj),见锐度、见洞察,聚焦互联网和新商业的创新媒体。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合作媒体 @电商在线 授权发布,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