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能否成功要看新浪微博给不给力?

0 评论 7280 浏览 0 收藏 5 分钟
🔗 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路径主要有四个方向:专业线、管理线、项目线和自主创业。专业线是指沿着技能线不断提升自己..

10月9日,新浪微博基金宣布投资了一款名为“微米”的移动IM产品,新浪副总裁彭少彬出任微米CEO。当天,经过重大改版的微米1.5版本在各大应用市场同时上线。凑巧的是,老冀在一个多月之前曾经跟微米的有关人士做过交流,就在这里给大家讲讲它是怎么来的。

据老冀所知,微米确实不是新浪做的,而是一个很小的创业团队做的。他们从去年年初就看到了移动社交市场的机会,成立了一家名为“杭州酷越”的公司,年底之前把产品做出来了。他们给这个产品起的英文名字叫做WeMeet,中文名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微米”了。
由于微米的某些高管曾经与新浪有过长期的合作,使得新浪也注意到了这个产品,而这个产品恰好补足了新浪微博的很多不足。微米主打的“群组”和“微米圈”比新浪微博更具社交功能,更适合草根用户进行交流。而且,基于兴趣和位置组成的群组也更具粘性。
微米也吸取了新浪微博在产品方面的很多经验和教训。老冀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新浪微博其实很早就推出过“微群”、“微吧”、“微刊”这些更社交的功能,但是却一直没有做起来,这是为什么呢?
主要问题还是出在当时新浪的组织结构上面。当时新浪微博的产品团队被拆分成了网页端和移动端两个部门,相互之间的配合出了问题,前面说的这些“微群”、“微吧”、“微刊”是新浪微博的移动端上统统找不到,当然也就很难普及了。而且像“微刊”这样的功能又太着急了,推出的时候还有100多个Bug,又没有足够多的人员运营,上线之后当然是恶评如潮。
因此,虽然微米已经做了很长一段时间了,但是却一直都很低调,也没有大规模发展用户,目的就是把产品做得足够好。据老冀了解,直到前不久,微米位于鹏泰大厦的“产品+技术+运营”人员也才有十多人。
微米是一款完全基于移动端的产品,它的用户之间的关系基于三个维度:兴趣、位置和好友,每个人都可以按照兴趣组建群组,比如老冀就看到有人组建了“女汉子集中营”、“就是爱吃素”、“美食分享”等,而且每个群组上还会标注如“北京大学”、“橡树湾”、“巫山烤全鱼(上地店)”等明确的位置信息,这就让微米的每个用户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位置,找到适合自己讨论的群组。微米也在群组聊天功能中推出了“密语”功能,类似于Snapchat的“阅后即焚”,也是为了增加社交属性。
老冀也注意到了,微米在1.5版本前的一级界面上是“消息”、“群组”、“联系人”和“我”这4项,而1.5版本则增加了“微米圈”功能,它与“群组”最大的不同是用户发布的消息能够让所有的好友都看到,类似微信的“朋友圈”,这恐怕也是微米在产品的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两极之间做的一个妥协吧。
从产品的理念和未来规划来看,微米应该能够为新浪微博提供很好的补充,特别是补上其在社交方面的短板。不过,微米要与强大的微信、如火如荼的陌陌争夺用户,恐怕也要费不少的力气。老冀认为,微米未来能否在移动社交上占有一席之地,一个取决于微米的产品迭代上少犯错误,另一个则要看新浪能够给它多大的支持力度,大家应该还记得,微信实现对米聊的反超,就是发生在引入QQ好友关系之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3397人已学习19篇文章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规模也在不断的膨胀,所以各种企业需要大数据治理。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治理相关的知识。
专题
17725人已学习16篇文章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发展,企业逐渐向数字化迈进,帮助企业有效解决经营性问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企业数字化转型。
专题
1569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服务设计在流程性和系统性的问题解决方面提供很好的思路和方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服务设计。
专题
54254人已学习19篇文章
让我们来看一下Axure的高端操作:用Axure实现游戏功能
专题
1358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产品设计与用户的体验感息息相关,但是很多时候产品经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会忽略掉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感的一些因素,比如一些异常状态的出现会让用户产品卸载的想法。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异常场景设计指南。
专题
3720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让你的事件营销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