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变现从0-1第一步:产品定位

0 评论 4832 浏览 31 收藏 15 分钟

互联网产品要实现从0-1,第一步需要完成产品定位。那么,产品定位该怎么去找?本文结合相关实战案例,分析了产品定位的6个基本要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定位前里程碑管理

0-1期间,100万的达成不容易,尤其是现在的知识付费和在线教育行业。我常常是根据以往0-1项目的业务数据经验,将0-100W分成0-5W、5-30W、30-100W三个目标里程碑。

原因是,当项目三无(无产品、无流量、无变现)时,我们首先需要聚焦、打一场胜仗,胜仗是最好的稳定剂,打仗是最好的锻炼,对操盘手以及团队都如此。

这三个阶段分别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 0-5W:产品定位及设计,进行MVP验证;
  • 5-30W:内容设计,进行口碑交付;
  • 30-100W:高客单销转设计,流程化;

0的突破(0-5W):

说实话,我认为这个阶段是最难的,也是最磨练心智的。挺过去,一年顶三年。这是我这几年热衷于做0-1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阶段,没产品、没流量、没品牌,是很多创业者以及新项目夭折率最高的阶段。品牌的话,比较难,依赖花钱做广告和口碑积累,对小公司或小项目来说,可以暂时忽略。所以这个阶段我们聚焦产品

二、产品,流量和IP的执行排序

做生意第一步是先有的卖,再吆喝。

这个认知很重要。在平台的时候不觉得,因为大部分产品都是现成的,不需要你想太多,在既有模子下去做就行。但创业、做知识IP的时候不同,因为大部分人刚开始是没有产品的。

像我去年,定位做网络安全名企求职,没思考产品变现途径,也没思考该怎么交付,简单的把几年前做的求职课程当做了我的产品,然后就吭哧吭哧做流量。等流量起来后,发现很多流量是需要孵化的,但我没有合适的产品;担心浪费流量,就只能去做咨询,费时费力不讨好,这就是有点刻舟求剑了。

我越来越发现,知识付费行业、以及在线教育行业,只有产品(注意:产品不等于课程)才是解决用户问题的方案,才有价值。广告和运营模式以及IP提供不了价值,只能做价值的放大器。所以新项目或者做知识IP的第一步是先做产品,再做流量和IP。

三、产品定位是找相对蓝海

产品的0-1,难在设计和定位。定位和设计的难点在于找相对蓝海市场。

2021年,我创业之心蠢蠢欲动的时候,想设计一个目前市面上没有的产品,每当我激情彭拜想一晚上之后,第二天一搜,发现别人已经做的很好了。正是晚上想了千条路,明天依然打工人啊。所以现在的市场,绝对蓝海很少,即便有(比如我2023年做的超算),也难做。要务实,找相对蓝海市场。

然后设想,我如何能在这个相对蓝海做到头部。

为什么对头部执念很深?一是因为一开始没想做到头部,那一辈子也不会了;二是因为做不到头部,很多产品/公司会很快在竞争中死掉。

关于做到头部如何设计,这里三两句说不清楚,这跟你资源有关,跟产品矩阵有关,跟政策趋势有关等等。大家可以持续关注本系列。

四、怎么找到相对蓝海?

就先做做SWOT分析,先看自己有什么,能做什么,然后找有势能、感兴趣、可持续输出高价值内容的结合点。可以画图、可以自己打分,也可以交流。我是基本上都用了。

比如我做的第一个0-1,华为认证网课。相对小众,有4家大的线上竞品,2家大的线下竞品,可以做;其次线下讲师经验可以复用,原有线下学员也可再次激活(只是慎用,有利益纠纷),原线下的就业资源和案例可以用;我熟悉营销和销转,有一个教务和助教。这就是原始班底。那会我们没有一个懂流量怎么搞的,都是线下思维。

关于定位是什么呢?首先肯定不是权威的,没华为授权;也不是第一个,前20都排不上号;讲师IP和实力都打不过别人;别人各种通过率,但我们没数据;普惠是万万不能打的,只剩下就业、系统集成项目。最后确定下来打考证就业吧。我们应该可以做到这个小版块的第一。后面也一直是这个定位。

再比如曾接触的一个复购产品,定位年度协议涨薪,打的点就是针对已就业的程序员群体设计针对某大厂的涨薪课。有点像知识付费的私董产品了。转化路径短、只专注服务高净值客户。

五、产品定位要避免低价高期望值

这是一个心理学问题,如同鞭打快驴一样。我们追求的满意度是有瓶颈的,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所以产品一开始就不要把弓拉满。

我过去做了很多用户调研和满意度调研,我发现,用户满意度=实际提供价值-用户期望值/用户期望值。

比如我花10000买个苹果手机,大家觉得嗯;买个华为,大家会好奇这手机哪里好;买个小米,大家惊讶:不是吧。

做产品也是一样,如果在冷启动期来点优惠,价格相对低一点,是可行的。但是一旦跑起来了,时间长了,广而告之了,再涨价,会比较难。一是在于,产品本身的价值需要大于实际交付用户价值的至少10倍;二是会让自己以及团队、包括用户认为你难以提供高价值;三是因为在后期百万级、千万级规模突破时,价格会成为代理模式、资源置换或异业合作的拦路虎。

六、实战案例分析:关于0-1期间的产品定位

2021年-2022年,我先后负责一个大型社区的2个IT职教产品的0-1流量及销转操盘,其中一个是认证产品,一个是就业产品。这两个产品的定位和设计都很有故事,有非常大的借鉴意义,尤其是如何在红海中争夺一块蓝海。

1. 产品定位背景

经过了20多年奔袭的IT培训市场已经是从红海变的发紫了,各种包过承诺,招生门槛愈发下沉,很多公司开始招初中生、流水线工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有着3000多万注册用户的社区类平台,一个程序员聚集地,该怎么定位破局呢?

程序员的用户旅程基本是兴趣、学习、考试、培训、就业、跳槽。

现状是,就业、培训、跳槽方面都有5-6家头部了,一定做不到头部了,不行;兴趣和学习不是刚需,也有几家头部了;只剩下考试。

有华为的ICT认证,但是没有程序员的认证呀,比如前后端的能力认证。加上社区的体量和知名度,做到第一是可能的。设想是完全没有问题的,那就IT认证。

2. 产品定位的卖点

认证的定位是定义行业标杆和标准,卖点是考过就能胜任大厂P5级工作。大家对此都很乐观。认证分三级,分别是200元的一级认证(对应大厂P1)、1500元的二级认证(对应P3)、5000元的三级认证(对应P5)。设想是希望通过这个产品形成自运转的增长飞轮,越转越快,然后达到指数级增长。

单纯从数据推演上看,这是很有可能的。因为有品牌,有资源,有钱,团队成熟。

3. 定位后的踩的几个坑

①便宜的东西可能更难卖

真没想到。200元的初级认证非常难卖,根本没人理。一两个月,站内推送无数,但小白考不过,大神不屑。原计划以为的自然成交,发发广告就成交,根本不可能,只能上销售,靠人力成交。而且品牌好像也没那么好使。

②ROI(投入产出比)极低

因为引入了销售团队,所以ROI很难看。为了卖一个200块的产品,我们付出了差不多20-30倍的成本。只能希望后面的复购周期能短一些,能快一些收回成本。

③盲目给产品增加卖点

200块的认证依然不好卖,用遍各种招数都效果不大,销售们就差跪求用户了。于是开会决定给产品加码,我们知道是饮鸩止渴,不过还是希望在被毒死前扳回一局。

于是考不过的,免费提供培训;学不会的,免费提供指导;第一次考不过的,免费送一个考试机会;如果还考不过,就推出企业奖学金计划,在期限内无限次考,考过一次性返还考试费。此外还有价值500元的会员卡、实体书籍赠送,考试通过进入人才库,享受就业推荐机会。这个200块的轻薄产品变得极其臃肿。

终于,认证开始有人报名了,慢慢从一个月个位数到高峰时期的一个月300-500单。

跑通了,然后就是流程标准化,撤减销售,维持ROI正常。

④产品矩阵不是万能的

原先的产品矩阵设想里是有基础产品、爆款产品以及利润产品的。

比如就业产品,定价19800-49800,是个培训产品,卖点是进名企实习,是利润产品。

但是课程体系和认证的考试体系一模一样,交付是通过系统和文档交付,讲师仅提供答疑,就业是协议实习。

从设想上来说,没太多毛病。实际做的时候发现几个问题:

1、用户认知改变难:高价产品和认证产品的价值区别很难让用户接受,因为既然都是对进大厂就业有帮助,课程体系一样,那为啥不选单价更低的认证。

2、流量交付和后端交付难:我们当时用的站内流量,大约3000多万用户,触达方式是PUSH/邮件、短信、私信、官网首页及内页广告位。两个产品引流之初还各守本分,后面发现只有名企管用、才有流量,于是后面海报几乎一毛一样。用户本来就懵,后来就更懵。

3、销售过度承诺:销售天然喜欢过度承诺,卖认证的同事除了没说签合同保进,其他都说了。那卖高价课的只能说保进,想拿证书,是吧,报名通过就有。天天防贼一样防着对方。尤其是流量重叠的时候,卖认证的同事常常对有意向学习高客单的同学说,都一样,你不如花200块先试试。

业务就陷入僵局了。

这会你又不能说产品不行,因为这已经是公司定下的年度战略了。很难改变,除非你的数据反馈能说清楚,以及你说接下来该怎么做。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要做的就是如何在有限资源里求解。总之,得做下去。这两个产品,我是做了整整一年。

结束的时候,两个产品的小飞轮已经转起来了,每月的营收都是20%以上的涨,典型的千万规模营收。但领导说,这是个亿级的产品,你得加把劲。

我知道,该用我优势的时候到了。那就是如何通过流量、销转与产品打好配合,形成运转良好的成交井喷系统。

具体怎么做的,这又是一个长篇了,我将在下一篇中详细介绍。

今天的分享主要是关于产品0-1期间的定位,介绍了产品定位的6个基本要素,分享了一个实战案例。希望能帮助大家建立对产品定位的基础认识。

以上。

本文由 @是清音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