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VP与商业化的探索

1 评论 11877 浏览 55 收藏 11 分钟

最小可行性产品法的三个要点:MVP的核心是聚焦;反馈机制检验MVP的价值点;后续跟进。

先带着大家思考几个生活化的问题:

1. 小区旁的一个店面反复装修转让多次,这个店面到底适合做什么?2. 每天下班经过地铁口外的女装店时,店外人流汹涌,而店内顾客却寥寥无几,为什么?

3. 深圳罗湖老街有很多老店,墙面泛黄,菜单凌乱,空间狭窄,但却生意火爆?

我们今天要聊的是MVP和商业化的探索。三个生活中的问题是一个引子。回归到产品设计,我想要去强调的是:许多事物方向选好,往后的每一步也就自然而然了。

那产品启动前期我们如何找对方向呢?

  • 从产品往外看,商业化的导向是业务数据、用户、现金流;
  • 从产品往里看,商业化要解决引流、获客、成交、复购等环节的连接和转化问题。

互联网这一工具,创建了更便捷的连接,缩短了原有流程,提升了原有环节的效率,更甚者借助互联网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流程。但当下又是一个快速更迭、前赴后继的互联网时代,如何用敏锐、犀利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市场,做出适合市场的互联网产品呢?

我推荐最小可行性产品法(Minimum Viable Product,简写MVP)。

MVP最小可行化产品

MVP的概念想必很多人早已熟悉,由 Eric Ries 最早在《精益创业》里提出,指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持续快速迭代,直到产品到达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MVP对于创业团队来说很重要,它可以快速验证团队的目标、快速试错。

更广泛地来看,MVP不仅适用于产品从0-1的过程,它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现在我们结合MVP的三个论点来解答文初的三个问题:

1. 小区旁的一个店面反复装修转让多次,这个店面到底适合做什么?

把产品看作一个整体,基于MVP去验证产品主流程、核心价值是否适应市场需求。

反复装修转让,这本身就值得警惕。在不知道做什么好的时候,可否先走访调查,或购买同类产品做尝试?确定了产品核心及真实需求后,再逐步去考虑门店、员工等的加码会更有利于控制风险。

2. 每天下班经过地铁口外的女装店时,店外人流汹涌,而店内为什么顾客寥寥无几?

把产品主流程拆开,可基于MVP验证流程1-2-3-4哪些环节具有线上的强粘性。

大环境流量很多,但是你的流量却很少。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否把业务环节拆分成引流、店员接待、产品本身、产品销售等几个环节,逐一去分析,然后发现问题,针对性地解决呢?

3. 深圳罗湖老街有很多老店,墙面泛黄,菜单凌乱,空间也很狭窄,但却生意火爆?

做产品前,MVP是顺推验证;产品做出来后,用MVP的思路可解剖产品的亮点。

老店给人感觉是集中一切力量做“味道”,而大部分人吃饭的核心需求也是“味道”。产品或服务对了,其他次要问题都可以弱化。

看完这三个问题,我们可以明白,MVP意味着聚焦,即可验证单点的价值,也可验证主流程线的产出;而商业化的本质(此处探讨的是商业化目标导向)讲究点-线-面上的多维竞争,各个环节上单点的量和转化,业务线上输出的数据量、用户量、现金流,行业面内企业间的博弈。二者有很多相通之处。

基于MVP的思路,结合企业A电商业务线的常见的几个公式:

PV x 点击率 = 潜在用户量

UV x 转化率 = 订单数量

订单数量 x 订单金额 = 交易额

就可以很好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 企业A的电商业务线和各个环节是否可行,好与差分别在哪些环节?2. 如果让你来负责企业A的电商,你准备制定哪些可行性方案?

案例分享

朋友公司曾做过一个工业印刷MRO领域的零配件采购平台项目:零件狗APP。

项目定位:印刷MRO领域小批量、零散件一站式采购。

基于MVP的思路,团队提出以下几个结论:

1. 项目核心在于连接商家与买家,连接的本质为商品与买家;用线下与商家对接的形式,代替线上商家的模块。

2. 需求是业务流的源头,订单之后才有付款和物流模块;线下系统前期全力去拉通下单环节,付款及发货前期走线下处理。

3. 在商品详情、购物车、下单等页面增加文案引导和客户入口。

MVP与商业化的探索

MVP思路图解

产品界面:

MVP与商业化的探索

产品界面图

案例复盘:

项目开发周期约为20天,通过MVP的快速试错,团队用较少的人力投入、较短的项目周期就验证了这一商业化方向在当时的可行性,避免了企业资源的浪费。

MVP的三个要点

接下来我重点阐述一下MVP的三个要点:

1. MVP的核心是聚焦2. 反馈机制检验MVP的价值点

3. 后续跟进

MVP的核心是聚焦

MVP要求我们抓住最核心的产品流程,剥掉多余的功能或高级功能,只要主流程可以跑起来就行。产品设计是否优雅、技术是否高效、流程是否完善、功能模块是否健全这些方面并不是我们的目标,产品是否有人用,是否能导向所设定的指标才是我们的目标。

去掉多余的分支流程、辅助功能模块,聚焦资源让产品轻装上阵,更能检验产品,并在时间、机会风口上占据优势;与其无作为,也不可在一个错误的方向上投入努力。

比如要开展一个电商项目,MVP的指标是用户在产品上的购买行为。先聚焦模块,再看流程,那最小可行性产品就是:查看产品——挑选产品——下单。去掉满减买赠、关联推荐、分享评论、会员积分等辅助模块,甚至把下单之后的结算、物流等后续流程也纳入线下处理,聚焦资源在核心业务的交易上,做一款MVP的产品验证指标。

当然啦,产品处于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目标,诸如线上付款意愿、注册会员、转化率等。指标变了,MVP聚焦的点也需要跟着变。

反馈机制检验MVP的价值点

如何验证MVP的可行性,这是我们在设计MVP产品时就需要纳入考虑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反馈机制必不可少,可以从这几点入手:

1. 产品内关键页面、存疑页面需内嵌明确的客服入口。用户有诉求或发现问题时,能第一时间把自己的疑问或者不满说出来。如果没有客服入口或者反馈渠道藏得很深,那用户的反馈便流失了。

2. 数据埋点。用数据说话更严谨,在产品页面、操作点进行数据埋点,通过分析用户操作路径、产品流量路径、停留时长,可以很直观地判断产品的价值点导向。

3. 前期调研与后期访谈。前期的用户调研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提炼出MVP的功能与流程边界,在于谋;后期的访谈,能检验最初的设定是否成立,也能为下一步做指导,在于动。

后续跟进

MVP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起点。它像是土壤上的一颗种子,更远方是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1. 如果未能符合指标要求,继续调整MVP方案。

2. 如果MVP行之有效,制定产品后续的快速迭代方案,补全辅助功能模块及用户体验,直到产品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依旧可以穿插使用MVP思路)。

最后

不要把MVP当成了定位不清晰、用户特征模糊、业务逻辑不周的借口,降低自己思考和输出的质量。

恰恰相反,MVP应该是对全盘进行深度思考后拆解目标,利用最有限资源做出最好体验产品的产品思维。

 

作者:阳刚

本文由 @SF_UED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您好,想请教一下,在mvp阶段,用户调研前期可以做哪些方面的事呢?可否给到一定参考方向指导?感谢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