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拯救“被互联网抛弃”的一代人?

14 评论 4664 浏览 27 收藏 10 分钟

随着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不懂如何操作智能手机、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似乎正与时代潮流渐行渐远,那么作为产品经理的我们是否为这类群体设计出适宜的老年人模式与产品呢?让我们看看笔者是如何思考的吧。

一、老年人认识互联网

年近八十的刘奶奶不喜欢互联网,在她的口中,“操作复杂、辐射大、容易上当受骗”成为了智能手机的标签,每次子女问她是否需要更换手上使用多年的诺基亚的时候,刘奶奶总是用“那是年轻人的玩意”搪塞过去。

连诺基亚这种傻瓜式操作的产品,刘奶奶当初也学了好久才记住常用的拨打电话,发短信的操作,到目前为止,如何添加好友号码到通讯录依然让奶奶感到头疼。看上去刘奶奶应该与互联网永远绝缘了。

事情却发生了改变,老伴的过世让刘奶奶的时间一下子就空下来了,子女怕奶奶一个人孤单,给奶奶配置了一个智能手机,1000来块钱的手机被奶奶吐槽多次太贵,但对于新奇事物的好奇是人类本能,刘奶奶也开始兴冲冲地学习使用智能手机。

“在子女的协助下学会了使用微信”,这往往是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第一步,微信简单的操作逻辑,让刘奶奶很快学会了和子女发消息,慢慢地,朋友圈,微信公众号也逐渐走进老人的生活,但这一切,也从这开始打住了。

这个刘奶奶,就是我的奶奶。

搜索、购物、娱乐成为了老年人弄不明白的概念,繁杂的界面、复杂的操作、多样的功能让老人无所适从,微信作为很多老年人入门互联网的第一步,往往也成为了众多老年人的最后一步。

互联网产品们越来越关注年轻用户,作为Z世代用户聚集地的B站风光无限,前两天发布的《后浪》更是刷屏朋友圈,进一步带动股价上升。

《后浪》效应明显

泱泱互联网,竟然除了微信很少有一个能让老年人轻松入门的产品,这不得不说是种遗憾。

二、老年人产品核心需求

笔者总结老年人对于产品的比较核心的需求:

  1. 字体够大;
  2. 操作傻瓜;
  3. 实现步骤短;
  4. 显示直观,最好存在引导;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老年人更加不愿意进行尝试,下载APP往往都是子女替他们操作,考虑到实用性(与子女联系),学习成本(上手简单),微信成为了多数老年人接触互联网的入口。

笔者个人感觉除了微信之外,字节系的产品也非常符合老年人的需求,今日头条,抖音等已经承载了一部分老年人的娱乐生活。

三、如何撬动老年人市场?

目前互联网对于老年人不太友好的原因除了为了贴合年轻人使用习惯,导致操作愈加复杂,功能过剩导致老年人难以适从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下载操作过于困难。我们可以想一下,下载一个新app需要进行哪些操作?

三步,每一步都是一个门槛。而我们要撬动老年人市场,也首先需要考虑这三步的转化问题。

1. 提高品牌感知,让老年人知道产品是什么做什么

从这方面思考,有两条路径可以考虑,一是从子女入手,让子女告知老年人产品及其功能,并帮助其下载,教其操作。二是通过电视广告(老年人现在接触社会主要还是通过电视)等方式巩固品牌认知,让老年人知道产品是什么。

第一种方式是最符合逻辑的解决方案,但是要求子女在老人身边,现代人往往和老人一块的时间都是节假日,所以节假日的运营,包括当时支付宝所做的“亲情号”等尝试都是为了对老年人实现转化。

第二种方式需要制作洗脑广告,比如拼多多非常魔性的广告歌,让我家不关注互联网的奶奶都知道了拼多多是一个买东西非常便宜的电商平台,并将拼团的概念植入,是非常成功的广告案例。

2. 简化下载流程,让老年人先使用上产品

这一步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高昂的下载成本导致老年人很难进行新的尝试,所以之前移动互联网鸿蒙时代“下载预装,捆绑下载”等流氓行为大行其道,直至现在,很多APP依然随着手机出厂自带,厂商收取费用的同时,也降低了用户下载app的时间与学习成本。

笔者一直在思考下载转化场景如何优化,当下的广告推广方式通过链接跳转到下载页只能实现用户的被动转化,其对于推荐的精准度,推荐出现的位置有很高的要求,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安卓平台,存在跳转页无法唤醒手机自带的应用市场,或是要下载应用宝等三方市场的情况,这无疑为转化也带来了额外的成本。

当下最优质的老年人流量入口是微信,微信生态中小程序是最适合老年人的使用场景。

因为小程序往往只覆盖产品核心功能(老年人够用),可以直接调用微信用户信息(免去注册等繁琐步骤烦恼),即使当下中文互联网切割的环境导致了微信生态的不完整,比如你没法在小程序中使用淘宝,没法在小程序中使用百度,但基本都能找到替代品。

四、畅想一下“老年人模式”

在国家的规定下,基本上市面上的主流app都加入了青少年模式,在这个模式下,会屏蔽一些不良内容,并有防沉迷机制,从这角度来看,极大地方便了家长对于青少年的管理。

那么为什么不能有一个“老年人模式”呢?

在这个模式下:

  • 屏蔽存在争议且可能误导老年人的内容(老年人容易相信虚假信息);
  • 关联子女账号能够对老年人使用app情况进行远程操作(帮助老年人出现问题时解决使用问题);
  • 加大字体(当下调节字体的设置被藏在n级入口下,老年人难以找到并操作);
  • 优化显示(去除非核心功能显示,界面更加清爽);对操作进行详细的引导;

能猜到这个功能的受众不会很广,对于平台来说并不能提升多少商业价值,但是从人文关怀来看,这或许是个很棒的尝试。

总结

科技向左,人文向右。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在经历了野蛮发展之后的互联网,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寻找科技与人文的结合点,让老年人也能享受到科技的福祉,后浪奔涌,也别忘了前浪的默默付出。

互联网普惠精神的弧光,照射到更远的地方,也请对步履蹒跚的老年人更温柔一点。

 

作者:随心将夜;微信公众号 : 互联网菜鸟产品进阶之路;知乎号:@Beatnik

本文由 @随心将夜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没明白就对了,能明白了我还和你说个什么劲呢哈哈哈

    回复
    1. 哈哈,开心就好~

      来自湖南 回复
  2. 谢谢你!

    回复
  3. 理顺了根本,也明白是怎么个理,特讨厌欺人并非真无知,不过没想了解而已!很无奈的是连说话都要这么费劲,人是要干嘛?!

    回复
    1. 没太看懂您在说什么😂

      回复
  4. 比起APP,语音交互对老年人来说才是接触科技最容易的方式吧

    回复
    1. 语音交互也存在学习成本,比如让老人家使用智能音响实现一些复杂功能就很麻烦,还有很头疼的普通话问题,很多老年人不能说好普通话

      回复
    2. 方言现在技术上已经可以支持了,而且老人的视力尤其不好,在这一点上,图形界面真的是硬伤,而且老人还有很多是文盲,年代原因。语音的门槛基于自然语言,还是很低的,你能举一个你说的功能吗?我不是抬杠,我是想思考一下。

      来自北京 回复
    3. 我也很认同你说的图形界面对很多视力不好的老人是硬伤,两者都有优劣吧,我说的语音实现功能麻烦是指的比如需要实现两级以上的操作(比如打开xx app来播放什么栏目)这种复杂指令,学习成本较高,尽管语音输入的指令具有一定模糊性,还有您说的方言支持我体验到的是几种比较主流的方言,比如四川话,粤语等有一定支持,但尤其在南方,隔乡不同方言,真正实现起来难度很大。

      来自湖南 回复
    4. 如果你说的是这种两级以上的操作,这恰恰是语音比图形化界面学习成本低的关键地方。“打开某某app”这是图形交互的惯性,其实在语音交互中,只要说“听《非常六加一》”就可以实现。至于说两级以上的层级,语音交互是是通过多轮对话完成的。比如“我想听个节目”“你想听什么类型的节目?历史、科技、经济….”“听个历史的”“好的为您播放…”等等类似这种的,因为它有上下文理解能力。你看了小米新出的带屏幕的小爱吗?那个还挺不错的,也是多模态交互。

      来自北京 回复
    5. 非常希望能早日看到老人模式,因为真的虚假信息太多了,希望能给老人们创造一片净土,不是每一个产品都需要变现,但每一个产品都可以创造价值

      来自北京 回复
  5. 是的,老年人付费意愿较弱,且容易上当受骗,确实不好操作,这就是产品的人文关怀了…

    回复
  6. 想法很好,只是变现难

    回复
    1. 您说的对,所以更多看产品的人文关怀了…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