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老化智能硬件的“反直觉”设计:为什么老人更需要复杂的按钮?(附适老化设计Checklist)

1 评论 2557 浏览 10 收藏 11 分钟

随着老年人越来越多,各行业也在开始面向老年人设计——适老化的产品,开始提上日程。但不是说只是修改软件即可,硬件的调整,以及极简主义的冲突,都会给大家带来不少困扰。

一、被误读的“适老设计”:当极简主义遭遇银发群体

老年人要的不是简单,而是确定!

近年来,智能硬件行业推崇“一键操作”的极简设计,号称可以让所有用户轻松上手。然而,这种简化设计在老年群体中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2023年,海尔推出的“颐年”系列冰箱,采用了传统的旋钮温控设计,搭配语音播报功能。京东的用户评价显示,老年用户的误操作率从32%降至7%。其中,“操作反馈明确”成了高频好评词,表明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清晰的操作反馈,而非简化的按钮。

设计冷知识:你知道吗?诺基亚1110的键盘寿命测试达100万次按压,这正是适老设备需要的“抗造”基因——按钮经得起老年人反复操作和确认。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老年人因感官衰退而导致的操作困难。视力、听力和触觉的退化,使得他们对设备的反馈需求更强烈。比如,老年人常常因为不确定自己是否按对了按钮而反复点击屏幕。这种“反馈焦虑”是他们对复杂按钮的需求所在,物理按钮的“咔嗒”声和旋钮的旋转阻尼感,能够帮助他们确认操作是否成功。

用户原声:一位72岁的受访者坦言:“我总担心没按准,就像年轻时插秧怕漏了苗,得反复戳几下屏幕才安心。”这句话深入揭示了老年人对操作确认的心理需求。

二、解剖老年用户的“五感剥夺”困境

老年人的感官衰退使得他们对确定性反馈的需求更加迫切。

根据《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3)》中的数据,60至70岁老年人中,43%存在图标识别障碍(视力表测试<4.6),31%因触觉迟钝导致触屏误操作率超普通用户2.3倍(数据来源: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3),第四章)。老年人在使用智能设备时,感官衰退会影响他们的操作体验。

因此,设计时要考虑老年人如何感知世界。带有声音、震动或视觉反馈的物理按钮,能帮助他们减少操作不确定性,提供即时的反馈。

用户原声:一位68岁的老人表示:“每次拨打电话,我都不确定自己是否成功,常常按了好几次,心里总是没底。”这正是他们对反馈的强烈需求。

三、适老化设计的“反潮流”启示

适老化设计并不意味着“简化”,而是“冗余”与“确认”。

一些日本的适老化设计案例告诉我们,适老化设计并非追求极简,而是通过冗余设计、提供多重操作路径来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例如,松下推出的适老遥控器,保留了传统的频道数字键,并将按键间距扩大至15mm,防止误触。市场反馈显示,这款遥控器的老年用户复购率高达38%,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中国,2023年海尔推出的“颐年”系列冰箱,在冷藏门上增设了一个直径4cm的旋钮温控键,配合语音播报。京东数据显示,老年用户的误操作率从32%降至7%。这项设计明确证明,冗余操作路径和反馈设计能显著降低老年用户的误操作率。

贵州某智慧养老试点项目中,为山区老人设计的血压仪采用「双按钮+喇叭播报」设计:绿色按钮(直径5cm)一键测量,红色按钮(凸点触感)重复播报,喇叭音量达90分贝(应对山区环境噪音)。

上线半年后,老人自主检测率从11%提升至67%,验证了“强反馈设计”在低数字素养群体中的普适性。该项目体现了适老化设计在不同地域的差异化需求,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教育水平的差距,设计应更加注重反馈的清晰度和操作的简便性。

某智能手环厂商对比两种适老方案:

实验证明:物理反馈设计可降低76%的操作失误。此数据明确指出,带有物理反馈和语音辅助的设计大大提升了老年用户的操作准确性和满意度,反驳了极简触控设计在这一群体中的适用性。

可是某大厂设计师曾反驳:“加按钮是开倒车!”——殊不知,适老化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追求时尚和简洁,更是为了满足用户最基础的需求。

四、适老化设计的“复杂化”方法论

适老化设计要通过冗余和渐进式数字化,实现老年人从物理世界到数字世界的平滑过渡。

适老化设计的核心在于冗余设计和渐进式数字化。冗余设计可以提供多种操作路径,确保老年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顺利操作设备。例如,智能马桶控制可以通过物理旋钮、遥控器、语音命令等三种方式完成。

渐进式数字化则帮助老年人逐步适应智能技术,以下是推荐的逐步过渡方法:

  1. 物理主导期(1-3个月):以实体按钮为主,确保老年人能够快速上手,实体按钮承载80%的核心功能。
  2. 混合过渡期(4-6个月):逐步引入辅助屏幕提示,例如按钮的发光指引,帮助老年人理解设备的使用方法。
  3. 数字引导期(7-9个月):通过语音助手或视频教程帮助老年人掌握设备的操作流程。
  4. 自主适应期(10-12个月):在老年人完全熟悉设备后,提供个性化设置选项,让他们根据需求调整设备功能。

五、适老化设计Checklist

适老化设计不仅仅依赖于设计师的创意,更需要基于严格的标准进行设计。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计要求,帮助设计师更好地为老年人群体打造适用的智能设备:

触觉设计:按钮的按压力度应适中,行程最好在1.2mm以上,按钮表面的摩擦系数应在0.4到0.6之间。按钮按下时,发出的声音应在60至70分贝之间,以便老年人能清晰确认操作是否成功。

视觉设计:主功能键的颜色对比度应达到4.5:1以上,图标的文字高度应不少于8mm。状态指示灯应常亮,避免使用呼吸式灯光,以确保老年人能够看到设备的状态。

认知设计:每个页面的焦点不应超过三个,避免复杂的二级菜单设计。设计时应避免信息过于繁琐,错误操作时应即时纠正提示,确保老年人能快速理解并做出反应。

通过这些设计参数,设计师可以直接参考这些标准,确保适老产品在实际使用中能够满足老年用户的需求,避免过于简化或过于复杂的设计。

六、Checklist合规性增强:绑定最新行业标准

GB/T 40205-2023 新增条款:

1.紧急停止装置需满足“红黄双色+位置记忆”设计(条款6.2.4)

2.语音交互须保留方言识别功能(条款7.3.1)

3.持久化状态指示需维持≥72小时(条款5.4.3)

这一系列标准确保适老化设计不仅满足老年用户的基本需求,还遵循行业的最新规定和动态。

七、在科技狂奔时等一等慢脚步

适老化设计不仅仅是对技术的适应,更是对老年群体需求的深刻洞察。

在Z世代热衷于手势操控和语音交互时,我们的父母依然需要那个“笨拙”的旋钮。适老化设计不是对进步的抗拒,而是对老年人生活方式的温柔保护。它提醒我们,科技并不需要推翻一切,而应该在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让科技回归人性。

说到底,适老化设计不仅仅是让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科技的海洋中找到安全感。让我们在未来的设计中,不仅考虑功能和效率,更要关注每一位使用者的需求,尤其是那些已经不再年轻的人们,而科技的温度,就藏在这种新旧交融的细节里。

本文由 @八方大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在Z世代追逐AR眼镜的今天,我们更需警惕科技达尔文主义。当银发群体反复戳按屏幕时,那不是固执,而是数字社会留给他们的最后一道确认题。适老化设计终将照见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当某天我们的手指开始颤抖,也会渴望那个让人安心的物理旋钮,在冰冷的科技洪流中抓住确定的温度。

    来自青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