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1》背后的3个冷酷的互联网法则

创业邦
0 评论 7313 浏览 0 收藏 4 分钟
好的产品经理必须懂业务!起点课堂的课程强调“产品+业务”双轮驱动的理念,教你如何深入理解商业模式,设计出真正具有商业价值和用户价值的产品。

《从0到1》是一本挺有口碑的书,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本很实战的书。作者彼得.蒂尔是PayPal创始人,硅谷创投教父,而且在斯坦福讲课。

有实战,有逻辑。

对《从0到1》,我印象最深的是彼得.蒂尔讲了3个互联网的底层法则,也是很冷酷甚至冷血的法则,也是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的必修课:

法则一:从0到1。

彼得.蒂尔认为,进步有两种形式:第一,水平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第二,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意思是要探索新的道路——从0到1的进步。水平进步的最大红利就是全球化,而垂直进步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科技,就是互联网。

传统竞争一般是从1到n的竞争,就是拼渠道,拼广告,拼资源。互联网的竞争,则要学会从0到1的竞争,要拼用户、拼创新、拼产品。

中国企业家大多是红海思维,擅长从1到n,严重不擅长从0到1。如何办?

法则二:垄断。

互联网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就是垄断,但是彼得.蒂尔把垄断讲得最清楚。互联网时代的垄断经济有几个特征:1、专利技术。2、网络效应。3.规模经济。4、品牌优势。

他举了一个例子:对比以下纽约时报和Twitter的公司价值,会很有意思。2013年,Twitter刚一上市,市值就达到40亿美元,是纽约时报市值的12倍还多。这之前,2012年,纽约时报赚了1.33亿美元,而Twitter处于亏损状态。到底是为什么呢?答案是现金流,一个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在未来生成现金流的能力。投资者认为Twitter在之后的10年终可以获得垄断利润,而报纸的垄断时代却会结束。

你现在明白,滴滴和快的为什么要合并?

法则三:破坏性创新是个坏词。

在彼得.蒂尔看来,破坏性创新的核心是指,一家公司可以用科技创新低价推出一种低端产品,然后逐步对产品做出改进,最终取代旧科技。个人电脑对大型计算机是一种“破坏”,移动对PC是一种破坏。但是,破坏性创新已经被曲解成了形容因所谓新事物、新趋势而沾沾自喜的流行词。

这个“破坏性创新”的流行词带来几个基本价值的扭曲:1、痴迷于这种破坏,意味着你是透过旧企业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很难做到从0到1。2、破坏者到处找麻烦,最终会惹上麻烦。

对一个创业企业而言,不要“破坏”,要尽可能地躲开竞争。

彼得.蒂尔讲的是互联网的一种底层思维,但是,中国的情况跟美国不一样, 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中国市场竞争太惨烈,一般是创业企业先从0到1做测试,大公司在后面干掉创业公司,捡胜利果实。所以,在中国,不仅要从0到1,还要尽快到100,才能生存,这就是我说的爆品战略。

 

作者:@金错刀    来源:创业邦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218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和前提条件,没有一种方法论是永远有效的。品牌方法论一直处在变化阶段,它随着时代发展的变化而变化。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品牌方法论。
专题
13548人已学习14篇文章
良好的交互规范可以很好的帮助企业、团队提高产出,保证用户体验。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交互规范指南。
专题
1412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这需要你对这一行业进行细致的调研,了解当下的整体市场环境与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为后续的产品规划做好准备。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行业调研指南。
专题
33024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产品经理每月必须做的事情,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的反馈。
专题
1353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产品定位是一个产品面向市场前先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也是产品人和运营人的必备技能。什么产品为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的主要卖点或独特性是什么?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产品定位。
专题
12894人已学习14篇文章
随着科技的发展,AI技术渗透进各个行业里边,AI图像生成和识别技术有了更大的突破性,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I图像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