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上篇)

威廉
14 评论 35462 浏览 160 收藏 16 分钟
🔗 B端产品需要更多地依赖销售团队和渠道合作来推广产品,而C端产品需要更多地利用网络营销和口碑传播来推广产品..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学习就如同产品迭代一样重要,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能力框架。

作为产品经理来说,自己打造的最重要的产品莫过于自己本身了。任何成功的产品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击必中的,而是通过小步快跑打造MVP,再依靠不断的迭代优化实现最终形态。对于人来说,学习就如同产品的迭代一般重要,只有通过持续的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最终变成一名优秀且成功的人。

威廉一直认为学习是产品经理一项很重要的能力,甚至说是一种特质。学习对我而言,并不只是狭义理解上的读书、上课,而是很广义的,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更像是一种态度,比如说别人发言时用心聆听异见,比如说做事情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再比如说对看到的文章能否加以自己的理解和解读等等,这或许就是俗话说的处处留心皆学问。

最近威廉想多和大家分享一些产品学习上的感悟,于是想起自己在去年看过的《腾讯8分钟产品课》,趁着周末用Xmind把知识框架整理了一遍,再加上自己工作中对于产品的思考和理解,一起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也算自己对知识的巩固和复盘。

鹅厂产品心法

19年产品经验,16个月精心打磨,9位顶级产品专家研讨提炼,凝聚腾讯产品经验的产品课程,当然这些都不是我说的,是腾讯自己的介绍啦。

总而言之,这么多年,这么多月,这么多专家凝结的鹅厂产品心法总结起来就8个关键词:用户、定位、需求、时机、匠心、危机、合作and商业。威廉会结合这8点加上自己的独到见解一一为大家展开来谈。

用户

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 上篇

产品来自于需求,需求来自于用户,所以一切都是以用户为核心。威廉很认同小马哥所说的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归,好的产品一定是能够提供给用户价值,满足用户需求,再反过来持续地为公司带来商业价值,这必然是一种互利互惠,win-win的结果。

对于用户的理解,鹅厂强调四个点:定义用户、接近用户、了解用户和变成用户。这四者之间其实是一种递进关系,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我们的用户是谁,只有明确知道了用户是谁,我们才能通过各种方式去接近他们,然后才有可能了解他们,考虑到他们所处的各种场景,最终能够在思维上变成他们,当然要变成用户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很难,这必须要有过人的同理心,需要天赋,更需要刻意练习。

就拿社交产品来说,你要明确知道你的产品服务于谁,是男性,还是女性;是80后大叔,90后青年还是00后鲜肉;是三四线乡民,还是一二线白领。不同的用户对于社交的需求是截然不同的,上了年纪的大叔,可能更在乎情感上的陪护;都市中的少男少女,却期盼干柴烈火;而00后为主的Z世代,则只在乎存在感和陪伴感。所以,你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接近了解你的目标用户,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最为精准的用户画像,抓准用户的需求痛点。

定位

产品要有边界和调性。

产品经理就像一名厨师,根据客人点的菜,利用有限的食材、设备和人手,规划合理的烹饪流程,来烹饪出一盘客人吃了觉得好吃,乐意付钱的佳肴,而不是吃了要盖你一脸。那么所谓的产品边界就如同这盘菜的份量,是多是少;产品调性就如同这盘菜的口味,是甜,是辣。这都必须是很明确的,否则产品看起来大而全,但实际却食之无味,不明所以,毫无特点。

产品的定位也是根据产品服务于谁而定的,围绕着用户,研究竞品,结合自身优势来确立自己的定位。好的产品,它的定位一定是能够用一句话表明的。例如soul是一款心灵社交APP,uki是一款认识新朋友的年轻人交友软件,一周CP是一个走心的恋爱交友平台等等。

那么如何去给你的产品定位呢?鹅厂给出了三个点建议: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 上篇

这些都很好理解,产品的定位肯定不是一尘不变的,就跟产品的发展一样,会经历初期中期后期这个过程,产品定位也是会经历由小到大。

尤其是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也从原来的大规模,普适性,批量生产变成了如今小规模,个性化,定制化生产。而互联网产品同样如此,如今对于产品初期定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一方面以Z世代为主的互联网原住民逐渐成长起来,他们的需求偏好,逐渐变得小众、个性;另一方面,现在是一个巨头丛生,格局固化的时代,普适性的需求基本已经被满足,只剩下一些夹缝留给后来者去探索,这也要求新的产品在定位上就必须更加精准明确且聚焦,小而美的产品形态将会逐渐成为一种趋势。

所以在产品初期,定位必须十分清晰且具象,才能把所有资源和能力集中打在一个点上,从这个点去撕开市场获取用户。

例如陌陌在早期,团队给它的定位就是手机必备交友产品,当然外部,或者说用户给它的定位是“约炮神器”,哈哈哈,所以围绕着交友或者说是约炮,他们把基于LBS的推荐附近好友作为核心功能,并持续打磨并延伸出许多与之相关的新功能。

随着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需求也是在不断变化,要求着产品的边界和定位发生变化,单纯LBS交友无法满足如今用户的需求了,所以陌陌加入了游戏、直播、电台等等新的功能,使他成为了一个泛娱乐社交平台。但哪怕如今打开陌陌有点像刘姥姥逛大观园的感觉,哪怕直播已经成为它的收入第一来源,陌陌却依然不忘它的社交初心,这点是不可被忽略的。

需求

需求来源于用户,但不止于用户。

什么是产品需求?如何获取需求?如何分析需求?产品需求三连。你可以在脑子里画个十几秒想一想着三个问题,看看自己内心中是否有答案。

首先什么是产品需求?用户想要认识志同道合的朋友,用户想要认识身边的朋友,用户想要认识异性朋友,这些都是产品需求。需求来源于用户,来源于生活,因为用户找不到契合的朋友,因为用户找不到附近的朋友,因为用户找不到异性朋友,所以才会有了之前那些需求,故此产品的需求其实是用户在生活之中遇到并想要解决的问题。

小龙哥高度提炼出了一句话:需求的本质,是人的心理诉求。因为你想要,所以我给你,这句话是我自己补充的,哈哈哈。

其次如何获取需求?威廉认为是从两个方面入手:

  • 一是发现需求,这就得回归到上面说的用户身上去了,只要你能够接近和了解你的目标用户,用他们的视角结合自己场景化的思维,一定可以在各个环节中捕捉和发现他们所遇到的问题;
  • 二是“创造”需求,需求虽然来自于用户,但不至于用户。

苹果手机问世之前,用户和市场还沉浸在功能机的迭代升级之中。想要创造需求,就必须对用户有着深刻理解,对时代潮流有着敏锐的把握,同时自身要具有创造型的思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把不现实变成现实。

当然很多人听到创造需求一定会想diss我,因为他们认为创造需求只是发现了用户内心中的需求而已。但我认为并不只是这样,用户的需求都是基于诉求源于生活,而创造需求是需要超越当下现实生活,去遐想未来。

最后如何分析需求?哪些需求做?哪些需求不做?又有哪些需求是要先做?哪些需求后做?这就需要来对需求进行优先级评判啦,鹅厂给出了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产品需求优先级判定模型。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 上篇

鹅厂把需求从基础到高级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可用性、更佳体验、扩展兼容和生态完善,首先要满足的需求一定是关于产品的可用性,必须保障功能和业务走得通,能用易用,再此基础上再去满足用户更佳的产品体验,这两点是产品的核心能力。

只有把基础的需求满足好之后,才为高级需求的实现打好地基,去扩展兼容不同用户群体的不同需求,最后完善业务生态,打造产品闭环。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 上篇

当然评判需求优先级不仅仅这一个模型,像日常工作中,常见的就有按照紧急和重要双维度来评判需求的优先级,先做重要且紧急的,再做紧急不重要的,接着做重要不紧急的,咳咳,坚决不做不重要不紧急的。

时机

主动推演风口,为抓准时机做好准备。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 上篇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一款产品的成功也讲究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指行业环境,地利是指能力储备,人和则是指的用户认知,这些便构成产品的时机。

好的产品时机, 是指产品的推出既顺应行业环境的发展又具备一定的用户认知基础,且能力已提前储备到位。纵观移动互联网这些年的发展,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好的产品,它们的湮没并非不够优秀,只是生不逢时。

就比如说视频社交产品Tiki来说,这么多年一直不温不火,但在大洋的彼岸,一款像素级复制Tiki的后来者Monkey却从发布之初就一路走红,这就是时机所造成的。

在国内,社会文化使得国人骨子里是含蓄内敛的,国家政策上对于视频行业监管十分严苛,而且移动网络资费较贵,信号存在延迟和不稳定,最重要的是用户仍沉浸在图文社交中,没有视频社交的习惯,便造成了比Monkey更优秀的Tiki在国内没有表现的像Monkey那样势不可挡。

但随着5G时代的到来,用户音视频交友习惯逐渐养成,对于主打年轻人的音视频社交产品来说,它们的时机即将来临。

除了了大时机外,对于一些已经上线的产品来说,还有很多小时机的存在,小时机也就是所谓的节日热点。这就对产品经理的个人能力要求很高了,需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平时的工作中留心观察,把握热点,顺势而为。

小结

好了,为了大家更好的阅读体验,威廉讲万字长文拆成了上下两篇,本文为鹅厂产品心法的上篇,主要讲解了威廉对于用户、定位、需求和时机四个关键词的理解,下一篇将为大家继续分享匠心、危机、合作、商业的点评讲解,敬请期待。

附赠《腾讯8分钟产品课》知识框架图:

相关阅读

大厂方法论:点解鹅厂产品心法(下篇)

#专栏作家#

迷路的威廉,微信公众号:产品Lab(ID:championide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社交社区产品和行业研究观察,对社交产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产品方法论、心理学研究业余爱好者。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一成不变 写成 一尘不变了。

    来自北京 回复
  2. 用户的话之前看到的一个文章说的也不错:1.追随用户;2.比肩用户;3.引领用户

    来自广东 回复
  3. 脑图可以右键新窗口打开解决模糊问题

    来自天津 回复
  4. 有时候消费者和用户并不是同一个人。。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陌生人社交产品,得女性者得天下。。

    回复
    1. 哈哈哈,说的没错,不过得女性者得天下的时代是陌交的过去式了

      回复
  5. 你好,这个脑图完全模糊,没有考虑到我们这些观看者的体验那~

    来自北京 回复
    1. 不好意思,上传之后被压缩了,可以到我公众号里回复“腾讯8分钟产品课”获得原图

      回复
  6. 辛苦

    来自上海 回复
  7. 大神,高清的图片可发下邮箱吗?403304236@qq.com,跪谢

    来自北京 回复
    1. 可以去我公众号里看,公众号里的文章图片应该是原图

      回复
  8. 这个脑图完全看不清

    来自安徽 回复
    1. 可以去我公众号里看原图

      回复
  9. 思维导图没有有高清的吗?这么模糊的和没有差不多

    来自北京 回复
    1. 咋啦

      回复
专题
1462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裂变是研究用户增长的重要一环。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裂变活动。
专题
31172人已学习14篇文章
不管你是产品、运营还是文案,你都需要懂用户思维。
专题
15612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分析报告写作指南。
专题
15478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数据产品经理的通用技能。
专题
11912人已学习11篇文章
考勤打卡系统几乎是每个公司的必备,是员工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分支,常见的打卡方式有指纹打卡、人脸打卡、蓝牙打卡等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考勤打卡产品的设计指南。
专题
18231人已学习15篇文章
签到功能是培养用户习惯的好办法。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签到功能的设计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