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阐述:如何从0开始构建一款产品?

0 评论 9004 浏览 27 收藏 18 分钟

本文以社交产品为例,阐述了从0开始构建一款产品的4大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了分析,供大家参考与学习。

“如果由你来从零开始主导构建一款产品,应该怎么做?”

文章结构:

01 了解团队

当一个团队足够精简的时候,你甚至可以去了解团队中的每个人并与之沟通。如何才能发挥出团队的最大能量?前提是需要深入探索你所在的团队具有哪些劣势和优势。

1. 劣势

对于多数初创团队来说一般都会面临3个问题:

  1.  事情多且复杂,但人员少,这要求初创团队的每个人都是能够身兼数职、扛住压力的人才;
  2. 用钱的地方多,但可用资金少,这要求每一笔开销都能用在实处;
  3. 需要一批种子用户,但没有母产品可以导入用户,这要求专业素质过硬的运营团队。

想要做成一流的产品,组建一个一流的团队是先决条件。

2. 优势

“效率高”、“执行力强”、“沟通迅捷”这些就不再一一阐述了,主要想提醒的是如何找到团队的节奏与氛围。

对于初创公司的成员,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且压力大,管理制度不能过于死板可以人性化一点,考虑到大多数人的工作习惯能够让他们的工作更加舒适,甚至会更加有创造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是发挥团队能量、维系团队情感的重要构成之一。

设定里程碑与激励机制,就像产品工作一样。不是只有日活量达到1个亿或者成交量达到1000万才算成功,才值得庆祝。创造一个产品应该更像玩游戏,在打最终BOSS之前,击败小怪、小BOSS给与一定的激励,才会令整个过程不那么疲惫,才更有激情、更有成就感。

02 寻找方向

1. 以兴趣为起点

创业的路上困难重重,如果你现在所做的事情令你提不起兴趣、没有任何的激情和成就感,那面对困难时产生的念头可能是逃避甚至是放弃,这样创造的产品必定是不够精美的。

对于方向的选择,先列出所有的行业方向(可以去各大媒体资讯网站,将分类项摘出来),然后以评分的方式去筛选方向,评分的因素可以是:兴趣程度、用户数量、市值、发展情况…等等,并按照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综合得分。

本文是以社交领域方向作为示例:

  1. 社交领域是作者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方向;
  2. 社交是刚需,场景广;
  3. 2018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用户规模达到7.37亿人,约占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90%;
  4. 陌生人社交用户规模5.93亿,约占我国手机网民数量的72%;
  5. 中国社交网络行业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以2018年的增速来计算,预计在2020年将达到500亿元的市场规模
  6. ……

2. 陌生人社交

把社交按照关系分成熟人社交、陌生人社交。

对于小团队而言,熟人社交已经可以放弃了。面对微信、QQ的这样大的用户体量,腾讯始终牢牢把握着国内最重要的关系链,再想让他们迁移关系链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而对于用户来说,陌生人社交不需要付出这么大的成本,拉个人就开聊。

3. 垂直领域

现在社交也讲究时间成本,泛社交媒体平台容易造成信息冗余,不利于定向获取信息,转化成社交行为。所以,基于传统社交平台的基础上,按照纬度做了细分,就出现了垂直社交。

对于小团队对而言,把精力分散在各个领域不如把所有精力集中在某个领域更划算,只要抓住热爱某兴趣的人群,把自己做的更专业、更细致、更精准,且用户在产品中也更为集中,更容易产生社交行为。

垂直社交虽然内容产生比较单一且数量较少,但使得内容更聚焦更专业,作者的想法是以垂直社交作为切入点,待产品成熟可尝试增加新的板块。

4. 兴趣社交,内容导向

以兴趣为起点,可以解决用户“聊什么”的问题,缓解了两人第一次见面无话可说的尴尬境地,形成了用内容产生内容的正向循环。

据极光大数据发布的《95后群体画像研究报告》显示,现在的青少年爱电影、爱综艺,也爱二次元。他们对社交圈的选择也更明确化和清晰。这些兴趣社交新平台能帮助年轻用户快速寻找同道中人,并将志同道合的用户集中起来,形成一种“归属感”。

兴趣社交的关键是内容,内容的嘈杂度和持续度决定了用户的活跃度,源源不断的优质内容是留住用户的关键,且对于产品前期一定是由公司内部的运营团队所生产的,所以一只拥有强大战斗力的运营团队是盘活棋局的关键点。

03 准备工作

1. 了解市场环境

前面我们已经找好方向,基于陌生人做垂直领域的兴趣社交。这是一个大方向,接下来我们需要深入市场,去了解到底哪些细分领域还存在发展空间。

市场上经常提及到的“红海”、“蓝海”反映的就是行业成熟度。行业成熟度越高竞争也越激烈,竞争对手也比较多,可能已经有一些先行者已经占据了较高的市场份额或行业地位。对于小团队而言如果不具备有差异化竞争的优势和能力是不建议插足的。

其次需要查看市场的发展空间,从用户规模、用户的消费能力和频次以及市场规模及增速去做判断。

用户规模好理解,就是产品的目标用户群体的大小,我们可以简单的认为用户规模大的领域比较有机会,但用户规模只是一个影响因素。

用户的消费能力和频次,一个好的产品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需求,还是需要给公司或者投资方带来收益的,所以需要考虑每个有效用户能够给产品带来多少的消费金额以及消费的频次(用户活跃度)。

市场规模,即市场容量主要是研究目标产品或行业的整体规模,比如说这个城市/国家他的人口有1000万,通过一些数据估算出在这1000万的人口当中的目标人群大概有个600万,其中有20%的人能够产生价值/收益,每个人的日收益为2~3元,那一个月就可以估算出整个城市/国家人群的市场规模,真实未来的一年周期的市场规模也可以估算出来。

除了看当前的市场情况,还需要考虑市场未来的增长空间是怎样的,信息来源一些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行业研究报告等等。作为参考的依据,可以提前预估到未来的3到5年,行业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有没有可持续发展或想象的空间。

2. 了解目标用户

产品是为了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而设计的,所以在开始设计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用户调研来弄清楚目标用户是怎样的一个群体?群体特征是什么?核心需求是什么?越深入了解目标用户,做出来的产品就越满足需求,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在产品设计中,经常依靠用户画像来确保所设计的功能不偏离核心用户的需求。对于小团队在产品设计前期而言,还没有积累那么多的用户数据,所以可以先通过对用户多方面的调研和了解,将多种信息分类聚合,产出几个又典型特征和气质的虚拟用户。

此时的用户画像自然粒度较粗,包含一些用户的基本属性,例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喜好文化、地域…等等。当然用户画像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用户在产品内部行为数据的积累进行迭代,深入了解用户行为习惯,这也为之后的顺利的进行运营工作做好铺垫。

3. 定义产品

结合市场环境、目标用户的核心需求以及战略目标等等因素进行产品规划,确定目前的产品形态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着重突出“可能”,是因为随着用户需求的升级、行业和时代的迅猛发展、技术的快速更新,最可行的方法,还是通过反馈进行产品迭代升级。如何定义产品需要团队思考包含但不仅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差异化:如何与其他竞品形成差异化进而争夺用户,是通过功能的创新还是更有趣的玩法或者其他方式;
  2. 功能规划:通过《用户体验的要素》方法确定产品范围、制定产品策略、设计业务流程、梳理产品结构、设计细分功能。
  3. 产品壁垒:作者理解为核心竞争力,是从根本上优于同类产品的绝杀武器,而不是一个讨喜的功能,一个酷炫的交互,一个优雅的icon能替代的,打造核心竞争力可以从业务、资源、获客等纬度去评估,找到自己擅长的一块,去深挖,形成核心竞争力。

4. 风险分析

对各方面进行预估,“政策风险”、“技术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市场风险”等等,依据风险的可能性以及影响程度,对风险进行评估并建立好类似于金融系统内部的风控系统,提前准备一些预防措施,进行规避、转移或者缓解。

当然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评估项目或产品的失败带来的后果是否能够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也是相当重要的,提前预想好失败的结局对于团队而言或许是团队能否东山再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04 通向成功路上的关键点

1. 小步快走

构建用户画像是为了了解目标用户的需求,对于产品初期只需求池中最核心的一到两个,然后快速的推出市场,接收市场和用户的检验及反馈,快速试错。

这其实就是MVP的概念,用最小的成本去验证想法,对于小团队而言,更是要多去尝试并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试错机会。MVP方法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都适用,产品开发前期,你可以用“可交互的原型”来验证需求,还可以进行一次产品宣传或者先开发一个网页,用来描述你的产品是干嘛的,并提供反馈,用来验证到底有多少人在期待你的产品。

对于社交产品而言,使用MVP策略可能比较难以得出结论,因为它需要有一定的用户量才能真正的将产品使用起来。但这不意味着一开始就要进行全方面的推广并大量的导入用户,而是先要让小部分的用户也就是核心用户能够顺畅的使用起来。

梁宁老师的《产品思维30讲》中有提到一个羊群与草地的故事:“如果我有一片草地,我就在我的草地上养羊,所以我先要有第一只羊,如果这一只羊能够在我的草地上活下来,玩得很好,那么我的草地就是没问题,我就可以引入更多的羊”。

2019年微信公开课张小龙在谈到做微信用户增长时表示,微信做对了两件事,一是没有去批量导入好友和QQ好友,而是通过用户手工去挑选。二是没有在产品未经验证自然增长时就去推广。虽然时间长一点,但起飞时很健康。

种子用户的使用体验很重要,并且不要在产品未形成自然增长曲线时就急于去推广。

2. 降低门槛

使用门槛,小程序是一个趋势,用完即走是一个态度。传统的APP对于用户来说使用成本较大,从搜索、下载、注册以及登陆使用过程太繁杂,当用户已经体验到小程序的方便快捷之后,是难以接受那么繁杂的流程的,即使用户下载APP,如果第一次使用没有产生很好的印象甚至出现问题时,他们会立即关闭APP甚至卸载,一去不复返。而小程序对于小团队来说也有好处,成本低,开发周期快等。

互动门槛,对于社交产品,如何能让用户之前产生互动是第一件需要考虑的事。“赞”、“踩”功能为什么在99%的内容、社交产品中都会存在?是因为它足够简单,让用户可以通过很小的成本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沟通门槛,互动行为的产生解决了用户之间如何发起对话的首要问题,QQ是如何降低对话的门槛的?在第一次对话时,如果你们相同星座它会提示你、如果你与某个人聊天次数达到某个标准会有不同的等级图标,好友之间可以建立不同关系:“基友”、“闺蜜”、“恋人等等。

3. 关心社交产品的普遍性问题

私密性,社交是一件非常私密的活动,用户的信息也是非常私密的信息。

举个例子,还是在2019年微信公开课张小龙提到,“微信设置里有个比较隐蔽的开关——朋友圈三天可见。通常这种隐蔽设置很少人会用,因为大部分人都很懒。但竟有超过一亿人,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这个开关,是微信里用的人最多的。”

其中的原因很复杂,但我相信有一部分人的原因是因为隐私。

贴近现实,“点了外卖跟外卖小哥说声谢谢”、“跟同事讨论问题”,“跟朋友聊天”等等,社交是现实中必然会出现的行为并且十分频繁,贴近现实意味着减少了用户的学习成本降低了其使用门槛。

内容监管,前段时间,大量社交软件下架整改,其原因就是因为内容违规。对于虚假信息、违法信息、色情信息,除了技术辅助筛选,人工审核仍然不可或缺。增长得越快,背后的风险也越大,小步快走的同时,别忘了,先好好活着。

总结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从0-1是必定是困难重重!

上述是我对从零构建一个产品的理解,欢迎大家斧正!

 

本文由 @天眼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