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产品经理,如何转型硬件产品经理?

0 评论 9325 浏览 51 收藏 16 分钟

产品经理这一岗位细分下来有许多角色,那么,如果你想从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型成为硬件产品经理,你可以从哪些维度切入呢?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互联网产品经理与硬件产品经理的各自职责、如何从互联网产品经理转型硬件产品经理等问题进行了解答,一起来看。

01

总所周知,互联网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一般分为5类:

  1. 市场及用户的研究(市场分析、竞品分析、用户分析);
  2. 产品规划设计(产品规划、产品需求管理、产品设计、版本管理);
  3. 开发及项目管理(需求确认、项目跟踪、产品测试);
  4. 产品运营(配合销售、市场等部门的运营推广);
  5. 市场推广(营销推广、市场支持)。

那么硬件类的产品经理一般的职责是什么呢?从我接触的项目来说,硬件产品经理的主要职责包括:

  1. 市场调研(涵盖市场需求和趋势、竞品分析、系统应用等多层面分析,定义产品核心卖点和系统优势);
  2. 需求管理(包括产品需求分析、产品定义、差异化分析;能够汇总、抽取、提炼客户需求,并出具相关系统解决方案);
  3. 编写产品方案;
  4. 协助开发团队完成产品;
  5. 编写文档(产品交付指导书、销售工具包等文档资料编写);
  6. 市场推广(包括媒体宣传文案策划、市场推广等活动);
  7. 客户技术支持(为区域经销商、安装商、EPC客户提供持续的技术咨询和培训,配合区域销售推介产品和系统)。

那么互联网产品经理和硬件产品经理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互联网产品经理,也叫软件产品经理,其起源其实远远晚于硬件产品经理,但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迅猛的发展浪潮,反而是软件产品经理把“产品经理”的概念带火了。

虽然说二者都是产品经理,但是硬件产品经理和软件产品经理,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产品的知识体系要求不同。

硬件产品涉及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ID)、电子电路、结构工程、生产制造、产品认证、品质管控、物流仓储、产品营销、售后维护等环节,对产品经理跨领域的综合知识体系要求相对更高。

而软件技术则通用性相对较强,不需要像硬件领域一样具备很深的垂直性行业经验。

多交一些认证费用让认证机构优先安排或者加班测试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压缩一些工期,但还是有工期下限。而软件产品则不同,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是靠“编程”,是可以通过加大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来明显地提升效率的,当然也有其上限,但是相比硬件产品的弹性已经大了很多。

第二,产品的开发周期不同。

从前文提到的硬件产品全生命周期概览来看,硬件产品(业内也称为“原子产品”)的开发周期比较长,因为涉及实体物料而很难做到“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当产品开模完成后,再修改结构图纸需要报废上百万的模具成本;当产品销售到用户手中后,批量召回、返修也需要额外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因此硬件产品注重一次性就做对。

而软件产品(业内也称为“比特产品”)则不同,强调“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性产品)思维”和“敏捷开发”,即先把产品放到市场上试一试(比如“灰度发布”),通过用户反馈来快速迭代。即便发布的产品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也可以“回滚”版本,不存在召回的概念。

硬件产品的开发周期,相对来说更加“刚性”一些,没有太多可压缩的空间。如果强制压缩项目周期,随着周期压缩得越来越紧,付出的代价会成倍地增加。这是因为硬件产品的有些环节是无法压缩的,比如模具开发少则一两个月,这个时间有其客观的规律,再怎么加班也无济于事;再比如认证周期,牵涉到了第三方的认证机构,这个也很难压缩。

说“很难”其实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比如不等模具开完提前做好功能样机供认证使用、多交一些认证费用让认证机构优先安排或者加班测试等,通过这些方法能压缩一些工期,但还是有工期下限。而软件产品则不同,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主要是靠“编程”,是可以通过加大人力和时间的投入来明显地提升效率的,当然也有其上限,但是相比硬件产品的弹性已经大了很多。

第三,产品的成本不同。

这里的成本主要指的是产品的边际成本,所谓“边际成本”指的是每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所需要额外增加的单位投入。硬件产品因为其客观的物理属性,它的边际成本最低只能降到趋近于它的物料成本,而不可能为零;但软件产品的边际成本因为不涉及实体物料,理论上可以趋近于零。因为边际成本的不同,又衍生出另外两种不同——“成本思维”不同和“商业模式思维”不同。

第四,产品经理的成本思维不同。

硬件产品经理的成本意识更强,更像是一个做买卖的生意人,在增加产品功能的时候精打细算,这是因为增加功能都是要花钱的,每增加一个功能可能就要扩大BOM(Bill of Material,物料清单),要衡量新增的功能带来的收益是不是超过了新增的成本,时刻权衡投入产出比。对于软件产品,尽管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但是投入的主要是人力成本,边际成本低很多,当用户规模巨大时其边际成本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边际成本的不同,又衍生出另外两种不同——“成本思维”不同和“商业模式思维”不同。

这些都是硬件产品经理和软件产品经理之间比较好描述的微观层面的不同,而在实际工作中二者所采用的工作思路、所执行的工作细节还会有更多体感上的差别。但是,如果上升到产品总监甚至公司CEO的角色,随着关注点的不同以及视角和格局的进一步放大,就会发现共同之处远远大于不同之处了。

严格意义来讲没有区别,都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

互联网产品没有实体,信息流通时效性更快,可以双向创造产品(开发者与消费者)产品迭代更快。

硬件产品是实体产品,从研发生产到销售,信息反馈很慢,产品一旦成型,改动非常麻烦,周期长。

02

1. 目前硬件行业所谓产品经理现状

硬件行业的产品经理 ,有一部分人是从业务单位转岗的,通常这部分人是具备一定业务知识和备件的。但更多的其实是没有什么硬件业务背景的,其中又要分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偏理科类的,虽说对硬件业务背景不太熟悉,但是可以基于逻辑推理得出结论,这些其实比有的所谓业务转岗的,更能了解业务全局;另一部分属于偏文科类的,整体逻辑理解会比较差一些,看到的更多是表面现象,这种会比较难说得让他理解。

硬件的产品经理, 有一些不是IT相关专业的或者甚至没有相关技术培训支持的,完全凭借着自己对业务的理解开始干活,然后对技术也不甚了解,只求把功能上线就好。

2. 硬件产品经理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名称:硬件产品经理。

岗位职责:

  1. 基于市场分析、技术动态和用户研究,发现市场机会并负责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义的输出工作;
  2. 跟踪竞争对手的动态和产品的用户反馈,对产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负责;
  3. 跟进包括ID、研发、供应链管理等的产品实现过程,关注项目关键节点,把控产品实现质量,确保产品实现符合产品定义,对商业结果和用户口碑负责;
  4. 挖掘产品核心卖点,参与产品的GTM过程,协助制定产品定价、营销和渠道等策略;
  5. 对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的跟踪和管理,以市场和用户数据反馈制订产品升级或退出方案,保证产品组合的持续竞争力。

岗位要求:

  1. 本科以上学历,有3年以上的硬件产品经理工作经验;
  2. 优秀的产品理解和产品规划能力,具备产品思维、数据思维、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
  3. 具备专业的市场分析、行业分析、消费者研究、产品规划和产品管理能力;
  4. 具备电子、结构、ID、供应链管理等与硬件产品相关的基础知识储备;
  5. 熟悉硬件产品的产品规划、产品定义、开发、生产、品控等流程,以及各环节的把控要点;
  6. 有强烈的自我驱动力、责任心、沟通协调、系统化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从以上产品经理的招聘要求中可以看出,对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市场分析、用户研究、产品定义、产品实现(ID、研发、供应链),甚至还包括产品定价、产品营销、产品渠道、产品迭代,涵盖了产品从0到1、从生到死的全生命周期。对产品经理的核心思维要求则包括用户思维、数据思维、领导思维、行业思维、逻辑思维和商业思维等。

除了这份岗位说明书之外,读者也可以从BOSS直聘、拉勾、猎聘等招聘平台上阅读各个公司对产品经理的岗位职责、技能要求的描述,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充分的了解。

3. 硬件产品经理求职前的准备?

硬件产品经理的招聘对于专业背景的要求不会特别严格,不过拥有“电子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背景的应聘者还是相对会有一些优势。这是一个门槛不高、但是上限很高的岗位,入门相对容易,但是要做到优秀就很难。

中小企业的实力比较有限,更加愿意通过社会招聘直接招到有成熟工作经验的产品经理,以便他们一入职就能投入工作并创造价值。一般只有规模大一些的企业,才会比较愿意招聘应届毕业生,将其作为种子选手来慢慢培养。

如果你是考虑转岗的话,从ID设计师、硬件工程师、结构工程师、项目经理转为硬件产品经理是比较常见的,其他岗位,例如从软件研发、销售转岗过来的也有,但因为跨度比较大,所以难度会比较高。不管是应届毕业生通过校招第一次应聘硬件产品经理,还是通过社招第一次转岗成为硬件产品经理,求职时所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是类似的。

4. 硬件产品经理如何做好任务管理?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工作中事情多且杂是很正常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工作习惯和方法,很容易在工作中丢三落四,做了这件事忘了那件事,按下葫芦起了瓢,影响最终的工作成果。我们可以通过两个工具来梳理工作任务,既能不遗漏工作,又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这两个工具分别是“任务清单”和“工作周报”。

1)任务清单

你在工作中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好像忘记了一件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但就是想不起来。直到有一天老板突然提及才想起来,但是你的脑子也一下子就蒙了,因为这时候什么都还没开始做呢。或许你还会有这样的感觉,日常发呆、乘电梯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想法,但因为没有及时记下来,后面拼命回想也想不起来,感觉非常郁闷。

2)工作周报

有的公司会要求员工每周提交“工作周报”以进行工作汇报,但即便公司没有要求,也建议大家养成写工作周报的习惯,哪怕只是给自己看。工作周报除了能达到“GTD”的目的外,还可以记录历史工作进展和下一步计划,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条理清晰、有迹可循。工作周报可以用Excel来记录,内容包括“项目”“事项”“进展记录”“下一步计划”“备注”等板块,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专栏作家

香鱼,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于电商、供应链方面的研究,喜欢唱歌、徒步等运动。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