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实操:如何为需求划分优先级?

Sandra
3 评论 33470 浏览 174 收藏 8 分钟
渴望踏入产品经理行业但无从下手?我们的1V1私教陪跑实战营,由大厂导师手把手带你入门,从理论到实践,助你快速掌握核心技能,轻松上手!

不论你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只要涉及到需求管理,就会涉及到“优先级”这个话题。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按照书上说的,找客户划分需求优先级,客户会瞪大了眼睛看着你:”都重要啊,优先级都高。”

于是,你开始尝试使用书上说的另外一种方法问:“哪些是又重要又紧急的呢?”客户会白你一眼“都很重要都很紧急,快去干活吧,别瞎琢磨了。”

书上说的方法其实没错,但是却没有实际应用的价值,太过于理论化了。

我今天想来和大家聊一聊我是如何给需求划分优先级的。

在讲这个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了解测试人员是怎么划分BUG等级的吗?

我来列举一下一般的划分方法:

  • 致命:系统崩溃
  • 严重:主线流程阻塞
  • 一般:对分支有影响,但是不影响主线流程
  • 轻微:不影响使用,只是用户体验不是那么好

你看,非常清晰吧?

测试人员在提BUG的时候,就是根据这些标准进行等级划分,程序猿优先修正致命、严重的缺陷。
大家就像机械中的齿轮一样,高效运转。这完全依赖于齿轮间的规则定义。

需求是否也可以以此类推呢?

我们可以借鉴下,但是需求的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

众所周知,需求一般分为:高、中、低。

但是分别代表了什么呢?

借鉴对BUG的划分:

  • 高:主线需求
  • 中:主线上的分支需求
  • 低:锦上添花的需求

怎么定义主线需求呢?

我在以前的文中提到过“BackBone”这个词。这个词怎么理解呢?

我们一般在做整个产品规划、模块规划的时候,会将这个定义清楚。

以下的需求属于BackBone的范畴

1.体现产品核心价值

这个说的有点虚,咱务点实。也就是你的产品定位是怎样的,为了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而这个需求就是解决这个痛点

问题的。

比如,KEEP是为了解决想要坚持锻炼的问题,那么核心的运动记录的需求就肯定不能砍。

2.影响主流程的需求

你在画整体业务流程的时候,就可以清晰的定义出哪些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比如,登录。
但是,一定要把业务流程画清楚了再讨论,别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用大脑就能定义出哪些是主流程。

3.如果没有,客户会抓狂的需求

这点往往被忽视。

有那么一些需求,你觉得可有可无,即不属于核心价值也不属于主流程.

但是你一定要多问一句:如果没有会造成什么后果

比如,有的工具软件有“云备份”的需求。这个需求就属于这个范畴的。

当你终于列出所有需求的优先级后,又傻了。

发现100个需求里面,高的50个,中的30个,低的20个。

显而易见,50个肯定是要先做的,最重要的。

但是,50中间又有哪些是需要最先做的呢?

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非常好用的方法,我不仅将其应用在了需求优先级定义上,更是应用在了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Point。

你可以想象一下,一开始所有的需求在一个大盆里,你通过第一次筛选,把它们放在了三个小盆里。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把它们码一遍,定义point

一个需求只有唯一的一个point。

首先将最重要的需求定义为100,然后将最不重要的定义为5。

接下来进行两两比较,依次给每个需求都定义一个point。

比如,我定义100的是“作为运动者,我希望可以用文字进行运动记录,以便未来进行查看和分享”;
接下来一个“作为运动者,我希望可以用文字+一张图片进行运动记录,以便未来进行查看和分享”我会定义为90。

中间为什么空了那么多?是为了后面更重要的腾位置。

比如“作为运动者,我希望可以将记录进行累计,以便可以炫耀我坚持了多久”,这个需求我可以定义为95,而不用挪动已有需求的位置。

等你整理完,你会发现神清气爽,任督二脉都被打通了。

怎么会有这么神奇的功效?

这个过程其实是你对自己产品的深度整理和理解的过程。

之前很多混混沌沌的东西,你必须比较清晰了才能完成这项工作。

而且你并非拍脑袋得出优先级和Point,而是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

在后面真正投入研发后,你会发现需求变更也随之减少,你对于新需求到底要不要做,放在哪个版本做也会有很清晰的判断。

最重要的是,妈妈再也不用担心程序猿GG砍你了……

写在最后:

划分需求优先级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真的。我希望大家能重视起来这件事。

最近有不少人和我说起了程序猿心里苦,详细问下来觉得可能很多时候是产品经理或者BA真的没想清楚就开工造成的。

但是这其中原因有很多,工期紧、老板凶……

我只能和他们强调,我们要接受需求变更,以乐观的心态。

但是真心建议大家根据我说的方法去尝试划分一下需求的优先级,整理一下,让自己和团队的工作更井井有条。

对BA的要求真的没那么复杂,但是如果自己思路都不清晰,你还能指望产品能带来怎样的价值和体验呢?

 

作者:小婧,资深业务分析师(BA)

来源:公众号:与小婧同行(xiaojing-jessieyj)

本文由 @小婧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妈耶。第一次划分需求池,都有点懵逼了,谢谢小姐姐的指导呢

    来自四川 回复
  2. 这个方法不错,管理工作任务轻松了很多。

    来自广东 回复
  3. 交互小白来取经,请问通过缜密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如何思考和分析?是有什么方法吗?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13963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增长模型是产品增长的通用思维框架。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构建增长模型。
专题
11735人已学习12篇文章
从二维到三维空间的过渡,其交互范式也会随之从2D GUI时代转换到3D UI时代。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XR空间交互指南。
专题
15343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SaaS平台产品架构设计。
专题
1329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系统首页设计指南。
专题
14161人已学习11篇文章
产品经理/运营/数据分析师,如果能够掌握一些常用的Excel的技巧,会对工作效率有所提高。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经常用到的Excel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