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产品可以称之为「好产品」?

2 评论 12214 浏览 123 收藏 12 分钟

对于本文,作者认为这是一篇无干货、无深度以及无营养的文章,纯粹是他本人对上一次创业失败的总结。但在小编看来,这是历经创业的产品经理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分析产品的框架,或者说一种看问题的视角,值得与你们分享。

1. 题目分析

在我看来,任何好产品都离不开三个框架,甚至所有产品都不应该离开以下三个框架:

  1. 产品框架
  2. 运营框架
  3. 商业框架

以上三个缺一不可,而且最好在产品初期就要考虑这三个框架,并尽早使得这三个框架运转起来。

再来细说下这三个框架包括哪些东西。

1.1 产品框架

产品框架由三个部分组成:核心、流程、细节。

(1)核心

产品框架的核心就是回答两个问题:

  • 解决什么「真」问题(需求)?
  • 目标用户是谁?

首先,这个问题是要足够「真」,这一点很难把握,大多数顺利出产的产品,最后都是死在这一点上。(说下题外话,我一直觉得一个产品最大的敌人不是竞争对手,而是用户。他们需求多样而且还多变,要想得到他们的芳心真的难~)

目前,根据我的经验,有两种搜寻「真」问题的方法:

  • 时常留意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哪些问题还未得到解决。
  • 科研。(颠覆式创新多出自于此。)

但是验证需求的方法目前也就只有一种:骚年!大胆去试吧!(说得时髦点就是MVP test)

但是MVP test,有个盲区,对于体验类的需求以及颠覆式创新不太有效果。这里举个例子——SSD硬盘。使用过SSD硬盘的人都知道,SSD的体验明显优于HDD硬盘,甚至很多用户都会说用过SSD后再也不用HDD了。那么这一类体验性的需求就很难通过小成本方式去测试,还是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研发去赌。但是,MVP test极其适合O2O领域。要想测试需求,一个微信号就可以解决了。

(2) 定流程

那么找到核心后,就要围绕核心定下很多很多的流程,流程分两大类:

1)线上流程

围绕核心,定下解决问题的流程。注意!这个核心流程最好是最简洁的流程。(产品初期应该是由简到繁,初期快速测试流程,再考虑一点点完善它。)这里使用外卖App做为例子。

订餐流程分为:选餐厅 → 将菜品加入购物车 → 结帐

然后为这个流程添加更多的分支流程。比如注册、登录以及支付流程。一点点完善产品。(产品中后期,有一定用户数据后,要静下来思考,哪些产品流程是多余的,那么果断去掉它。前期缺少用户数据,很多流程以及功能都是产品经理YY所得,那么中后期就要开始关注数据了。这里是由繁入简。减法才是王道!另外别害怕打脸,微信不也去掉了下拉小视频入口吗?)

2)线下流程

对于做所谓的O2O的同学来说,还需要关注线下流程。(而且按照我的经验,O2O的关键是在线下,而不是线上。)同样用外卖App做为例子。

最早期外卖小哥取餐流程:接收订单 → 去到餐厅 → 按照订单订外卖 → 等餐 → 送餐

为啥说线下是关键?原因就是线下才是可优化点最多的地方,而且也是打败对手的关键。像外卖是个关注效率的行业,如何提高线下取餐以及送餐效率就是关键了。(线下流程,初期实验可以采用“人工智能”模式,即人工,智能。流程繁琐且长也没事,跑通后,就要快速将流程切碎,然后一点点提高效率。要知道很多O2O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别想一步登天,特别是那些跨界产品经理,没经历过,千万别YY。)

(3)扣细节

完善了流程后,开始考虑细节。细节也包括两大类:

1)表面细节

表面细节包括交互细节以及视觉细节等。即用户看得见的细节。产品初期为了速度,可能就没多在意易用性以及体验上的问题。那么中后期就可以考虑了。比如微信就是在中后期才加入像双击对话放大这样的交互细节。

2)内部细节

内部细节,顾名思义,就是用户看不到的细节。多数出现在有算法的地方。比如网易云音乐的推荐系统,如何让用户产生惊喜,就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千万不要小看细节!对于一些推荐类的产品来说,这个反而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1.2 运营框架

运营框架由两个部分组成:引擎和准则。

(1)引擎

就像不同的车配不同的引擎一样,不同的产品甚至产品的不同周期都会使用不同的引擎。配什么样的引擎就要看所定立的KPI是什么。

以招聘为例,对于有求职需求的用户,需要回答三个问题,并且将答案截图给社区运营的人。那么在这个过程中:

  • 招聘方会留下三个问题。为社区提供了较为优质的提问。
  • 求职方回答三个问题,并且出于利己的角度,他们会拼全力回答问题。为社区提供了较为优质的回答。

如果你做的是偏PGC的产品,引擎自然就是一个完善的内容生产流程了。涉及到内容管理、内容审核等等。

如果你的产品关注的是用户数的话。那么地推倒是个不错的选择。一个好的地推管理团队,以及地推流程就很重要了。

(2)准则

准则一般是初创公司忽略的,准则就是为引擎所设立的约束条件。小了说就是准则,大了说就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比如不做恶。

那么小的运营准则就比如有:开源节流

  • 开源:包括拉注册,拉日活,拉收入等等。
  • 节流:包括节省开支,减少用户流失率等等。(其实这个节流对于创业公司来说真的很重要,甚至影响产品框架的内容。这里举个例子。就拿注册流程来说,现在多数产品使用手机号注册,那么对于公司来说,发送验证码短信就是一笔开支。所以这一流程中,产品多数会有个「30秒后重新发送」的按钮。以此减少发送短信的数量。)

1.3 商业框架

对于初创团队来说,这一块其实是最重要的。活下去才是真汉子!

我总结了一句:

“你跟投资人讲情怀,讲地推,甚至讲倒贴买用户都没问题。但是你一定要明确地告诉他们,未来的某一天你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亏的钱全部赚回来。”

这里举个例子,为啥滴滴的估值越来越高,但依然有很多投资人抢着去投资它?原因就是滴滴只要之后不补贴,甚至调低补贴费用,它就可以赚很多很多钱。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将之前亏了的钱赚回来。除了滴滴外,还有个亚马逊,你去看看它的往年股价走势就清楚了。

而且这里需要提醒一点,对于创业团队来说,赚钱一定要趁早,赚得少都没所谓,即使一块钱都好。原因如下:

  • 会极大提高团队士气!
  • 如果在MVP阶段都能赚钱,将极大提高融资的可能性。
  • 极好的验证「真」需求的方法。(有些用户就是这样,调研的时候,热情地说各种好,但是真让他们付钱就不愿意了。)

聊了那么多,商业框架又是啥?说白了,就是如何赚钱。目前主流的有两种:

  • 羊毛出在羊身上(直接向用户赚钱,有一次性付费,按月付费,收手续费等等)
  • 羊毛出在猪身上(不直接向用户赚钱,从其它人身上赚钱,但是他们最终也会从你的用户那赚钱。最好的例子就是广告了。还有就是卖流量了,将用户导流到其它地方,比如游戏。所以羊毛终出在羊身上啊~)

2. 反推

那么通过这三个框架,反推成为好产品的条件:

1. 解决目标用户「真」需求。

2. 有较为完整的流程。(最好是极简完整的,而不是大而全。)

3. 有让人惊喜的细节。(细节不在于多,而在于能让用户产生惊喜。)

4. 完善且渐进的运营框架。(需要提醒一点,运营方法有很多,但不是所有行业都适用,即使同一产品,在它不同的生命周期中,采取的运营方法都不一样。)

5. 赚钱,最好很赚钱。

6. 还有运气。(玄学一点就是运气,说得现实点就是时间点。假如滴滴出现在10年前,估计也得挂。)

3. 总结

没啥干货。越写越湿。重新阅读了一遍,感觉这篇文章唯一的作用就是给大家一个分析产品的框架。一个产品可以切分成三块去看,每一块又再分成多个部分。

 

本文由 @Jimmy Wang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谢谢分享,还是会引发一些思考的

    来自广东 回复
  2. 你对O2O的理解和认知有误你写的只是表面的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