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结构化思维能力?

2 评论 2348 浏览 19 收藏 12 分钟

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训练自己的结构化思维,来帮助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执行。本文总结了“结构化思维训练方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结构化思维是一个很大的话题,近期有多位读者留言,想让我聊一聊,我也梳理了一些“结构化思维训练方法”,希望能对你有点帮助。

我不喜欢引经据典聊高大上的“是什么”、“为什么”,所以本文只说“怎么做”。

一、向先进学

之前的公众号曾经分享过王戴明老师讲的产品经理四大学习方式,从另一种定义来讲,我认为都可以归纳为“向先进学”。

我们要做一件事,一定要对它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认知,即知道目标在哪,缺什么补什么。

比如我们可以寻找相关的思维模型或书籍,我认为最具代表性的是“金字塔思维”(自下而上的归纳总结,和自上而下的逐级拆解)。

非常推荐的一本书是《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星球里也有这本书的读后感,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

我们还可以多观察前辈们如何结构化表达,这一点,我今年在听领导分析问题时,有强烈的体会。

我也加入了几位前辈的知识星球,偶尔会浏览其中的提问,很多自己没有思路的问题,看到星主的回复之后简直拍案叫绝。

在感叹之余,我会揣摩星主文字背后的思维方式,并试着把这种方式代入自己的习惯中。

二、觉察自己的思维惯性

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习惯,其实就是改变自己“非结构化思维习惯”。但凡是对自己某种习惯的改变,前提都要先做到自我觉察。

即我们要及时觉察到自己的几类常见的思维惯性。

1、个体思维惯性

我们经常只站在单个个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忽视了组织、社会等维度的原因分析。或者说是从微观角度、表象思维来分析。

比如一个项目为什么会延期,从个体思维来讲会有很多很多原因,每个任务节点遇到的困难,每个团队成员展现的能力不足,都是项目延期的原因。但在非个体思维的角度看,这是项目管理流程,管理方式,团队协作模式上的问题。

所以,觉察到自己思维的局限性,是改变的开始。

2、自我的思维惯性

自我思维和上面提到的个体思维有所差异,自我思维更多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即缺少“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能力。

比如上文提到的项目延期问题,产品经理会有自己的理解,开发工程师一定会有不同的理解,同理,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客户、领导等不同角色,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

所以当我们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时,自然也不会具备结构化思维能力。

3、当下的思维惯性

另外一个常犯的误区,则是只看到当下,缺少了对过去的总结梳理,缺少了对外来现象的展望,仅是以现在的结果分析现在的情况,最终呈现的维度也会很片面。

所以,总结来看,对于上述的这些思维误区,分享几个我日常使用的分析技巧:

  1. 任何问题,都可以按时间轴区分为过去、现在、将来,三个维度;
  2. 任何观点,都可以按视角区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级;
  3. 任何现象,都可以按范围区分为个人、团队、社会,三个范围;
  4. 另外,从管理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所有事物都可以区分为“供给侧”、“需求侧”两个维度,这又是一种结构化拆分的方式。

还有诸如:员工、领导、客户的角色维度;表象、原因、底层逻辑的深挖;按照名词定义的拆分,从不同定义出发分别阐述观点(详见《麦肯锡结构化战略思维》,后面有时间我也会写一写关于“定义拆分”的话题)。

掌握以上几个方法,基本能应对大部分日常问题。

比如面试官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应聘的是初中级职位,可以选择个人、团队、公司,三个维度回答;如果应聘的是高级职位,可以选择个人、团队、社会三个维度回答。

比如我之前的一篇文章聊项目推进乏力时,有何破局之策(【五千字总结】项目对外推进乏力,有何“破局之策”)。大部分人都会具体到方法层面,而从定义上来说,可以先区分成“内部推进”和“外部推进”两大类,再在这两类的基础上进行细分。

因此,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按照不同的角度拆解、筛选,再结合其他维度的例子适当丰富。

三、刻意练习

那么,有了框架和方法,也能够觉察到自己的思维惯性之后,如何快速培养自己的结构化思维能力呢?我总结了以下10个具体的刻意练习方法,供你选择。

1、用工具辅助自己:比如思维导图这种非常适合整理思路,练习自上而下拆解步骤的工具,真的建议经常用。

2、把笔捡起来:不要只靠脑子想,把笔拿起来在纸上写写画画。因为大脑空想的专注力和记忆力是极差的,很多好灵感都会丢失。

3、在日常问答中练习:平时和同事、同行之间聊天时,避免简单的片段式沟通,学会用一段话表达一个完整的观点。

4、回答领导的提问:很多时候,领导会让大家谈谈看法,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练习机会。如果你担心自己说不好,也要会后预演,也要把这个问题的答案想清楚,能自己表达出来。练习几次,就可以主动在会上发表意见了。

5、模拟面试问题:面试过程中的很多即问即答的问题,都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机会。甚至同一个问题自己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回答,每隔一段时间回答一次,你会发现自己对问题的认知越来越深入了。我也是在做模拟面试的过程中,又重新梳理了这些思考维度。

6、多找观点类文章:很多常见的辩证性观点,网上有很多分析、博弈的文章,各有各的道理,我们可以多看一看他们的结构化表达思路,上下文以及论证论据之间的连接形式,体会这种思维方式其实就是多“熏陶”,熏着熏着,就黑了。

7、找前辈指点:有时自己想10次,不如前辈指点1次,尤其是没有方向,或者遇到瓶颈时。以自己的局部视野有时不容易发现问题,则可以找前辈就某些问题展开讨论,也许能让自己豁然开朗。

8、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尤其是在需求洞察、产品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想当然的思考。很多现象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率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多问自己几个问题:如果不这样可以吗?这样一定对吗?还有没有特殊情况?

9、多尝试逻辑关联词:为了让自己的表达具备逻辑性,我们可以采用逻辑关联词。比如因为、所以、因此、然而;比如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比如1、2、3。通过逻辑关联词的加持,让自己更注意观点的逻辑性。

10、在实践中总结:在行中知,在知中行。知的前提是总结提炼,而非驴拉磨式的闷头走。所以边做边想,才是更有效的提升方式。

最后,提一个非常适合做结构化拆解的“大”问题:你觉得身边遇到的企业,有哪些问题?这个问题很大吧,如果用发散性思维,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肯定是不行的。但通过结构化思维拆解,还是可以形成相对清晰的思路。我的方式是先从宏观进行分类:

  • 区分企业所处的行业;
  • 区分企业的类型;
  • 区分企业的规模;
  • 区分企业当下的生命周期。

之后,再基于每个分类单独、或者组合,细化为中观的二级分类,比如是公司治理的问题、人力资源的问题、产品定位问题、市场竞争问题、团队管理问题、流程体系问题等等。最后基于二级分类列举微观的现象,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初具结构化的呈现结果。希望今天的分享对你有用,也希望有兴趣快速提升结构化思维能力的朋友加入我的知识星球,或者参加我的模拟面试,我们可以好好聊聊~

专栏作家

不想延期,公众号:不想延期,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半路转行的B端泛金融产品,坚持“以实践验证理论,以输出倒逼成长”的目标。点滴珍贵,重在积累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文章很有启发,支持老师!!!请问如何添加你的知识星球,很期待与老师模拟面试。

    来自浙江 回复
    1. 感谢认可,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不想延期”,上面有微信二维码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