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理VS文字创作者:降维打击还是新生产力?

0 评论 1987 浏览 1 收藏 17 分钟

AI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更好地提高内容生产效率,实现AI生产力与写作工作的融合。比如本文作者就借助钉钉AI助理,实现了文字创作的升级。

钉钉的AI助理上线了,这是我听到的首个以“助理”概念去推广AI工具的产品。“助理”其实侧面突出了“人”的概念,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很多人共同的困惑:AI会对人形成降维打击吗?

AI工具大都在文字输出方面发力,这种疑问自然也萦绕在很多文字创作者心头,包括撰稿人、小说作家、记者、文案运营等等。我热衷写作,又是互联网从业者,所以在钉钉AI助理上线后,我也在快速切入使用,一方面希望能了解我的“对手”,一方面也希望把AI生产力融入到写作工作中。

坦诚地说,我发现无论是工作中的简短文案,还是中篇文章、长篇小说,AI助理都可以介入,不仅让我有危机感,也引发了我对AI助理与实际工作融合的思考,所以我想从一个文字内容创作者的角度,从以下三个层面聊一聊我的看法:

  • 我利用钉钉AI助理,减少了哪些内容创作上的阻力?
  • 钉钉AI助理这类AI工具会引导文字内容创作市场出现怎样的变革?
  • AI技术背景下,市场对文字创作者提出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AI的奇袭?

一、我利用钉钉AI助理,减少了哪些内容创作上的阻力?

我很早就开始使用Chat-GPT协助写作,但也发觉这种写着写着又去打开AI界面的情况会拉低写作效率。

第一,写作需要沉浸式心流,别说频繁切换文档页面与浏览器,一声咳嗽都会打断状态。

第二,写作很枯燥,打开浏览器意味着打开花花世界的大门,我有很多次都忍不住进入B站,迷失在视频流还美其名曰在“搜寻资料”。

写作过程干扰越少,沉浸感越强。钉钉尝试将AI助理与写作融合,以钉钉文档作为落地,刚好满足我需要将“AI生产力”与写作场景结合的目标,又回避了我由于使用AI工具而“被打断”、“被偷懒”的可能。

简单介绍一下钉钉AI助理:钉钉右上角新增了一个魔棒样式的入口,点击魔棒即可唤起AI助理,在使用钉钉文档时,右下角同样有魔棒标识唤起AI助理。

接下来我以钉钉AI助理为例,介绍下它是如何融入写作场景,具体减少了哪些内容创作阻力。

1. 文字创作前,有效降低“内容输入”的筹备阻力

输出的前提是输入。专业领域的文字创作者本职工作往往与该专业领域相关,持续专业输入让他们有成熟的创作基础,而非相关领域的作者则大都通过参考典籍和研究论文去进行输入。

在网络小说写作中还有个专业名词叫做“扫榜”,意思是在热文榜单中找到对标作品分析学习,任务非常繁重,常要阅读百万字的作品后,分析并输出数万字的大纲、节奏、爽点,再把精华熔炼到自己的小说里。

主动筹备没问题,但搜集整理却消耗了大量时间。更郁闷的是,真正有效的“输入”,往往是在搜集整理工作以后。所以很多文字创作者都倒在这一步——长时间筹备会让创作热情逐渐冷却,行动力很容易因此变得萎靡。

钉钉AI助理的介入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钉钉AI助理拥有高效的信息筛选与整理能力,可以通过互联网搜集关于特定主题的详尽资料再向我输入,避免我在海量信息中迷失方向。

(我在法医领域逐步深入的提问,以及AI的条理性回答)

第二,钉钉AI助理可以有效地缩减资料篇幅、提炼核心观点,完成了整理工作,进一步提升我的输入效率。

第三,钉钉AI助理可以完成深度问答。比如,有篇论文可以解答我的疑惑时,我无需逐字逐句读下去,直接喂给AI助理,就可以针对论文内容进行提问,互动过程中,我可以针对性输出延续性提问,直到彻底理解。

(上传一份无障碍资料后,它可以学习并回答提问)

这些功能都为创作提供了坚实的知识支撑。

2. 创作时,有效降低内容创作时多个灵感的落地PK阻力

有时候写作一气呵成,有时候写作也会纠结不已,小到用哪种修辞手法,大到该推进什么样的剧情,反复斟酌导致反复修正,构成过程阻力。

AI助理恰好具备即时演化灵感的特性,而且这点上,钉钉AI助理与钉钉文档的融合无疑更及时。如图所示,我可以要求AI助理针对小说现状输出两种不同进程,如此一来,直观对比无需经历反复试错修改,即可确定最佳创作路径,推进创作进程。

(两个不同进程的细节都很丰富)

这种灵感快速落地的场景,还有助于消除主观情绪因素对创作决策的影响。比如,我有三个灵感需要扩写后对比,但我的精力情绪会随写作时间拉长而逐步衰减,而且我还很容易代入主观情绪,会对投入精力情感最多的灵感过度青睐,形成偏见。这两点导致对比结果很不公平,违背了推敲灵感的初衷。

钉钉AI助理作为客体,没有精力耗尽的问题,也不受文字创作者情绪状态左右,输出的东西能让我在比选时更冷静客观,更易于站在读者视角审视并择取最优方案。

3. 创作后,降低校对、润色与贴合大纲的阻力

首先是校对。我写专业性研讨文章时,专有名词常会被校对系统误读误判,隐秘错误更难以被发现。所以我仍需在写作结束后,反复通读文稿以查漏纠错。

我发现钉钉AI的校对能力更值得信任。传统校对技术是通过词与词的比对来判断正误,而钉钉AI助理会先深度理解文章内容,再精准定位错误,它对言语间的文字差错理解更准确,犹如一位洞悉文意、明察秋毫的读者。

更让我惊喜的是润色能力,钉钉AI助理可以针对我在文档中选定的内容,进行丰富语言、精简内容、改写语气等方向的润色。

如图示,钉钉AI助理通过我描述的风格、人设,针对一小段话润色出大量丰富细腻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精准渲染出我所要求的恐怖氛围,这种能力无疑能极大提升小说作者在基础描写阶段的工作效率。这里不是指抄袭,目前钉钉AI助理还做不到纯粹自主写作,主要是很多与内容情节关联性强的措辞可以采纳。

另外,在既往写作结束后,我通常会再度通览全文,避免在天马行空的创作中脱离了主题大纲,这一环节亦可交予钉钉AI助理。我可以让AI助理对我的文章进行概括总结,再据此判断作品是否契合主题、是否遵循大纲脉络。

(AI助理针对我当天输出的单章内容进行高度总结)

而总体来讲,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如果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那这些繁琐的工作流程,还可以沉淀下来通过钉钉AI助理的自动化程序来做,不仅更有效率,也更体系化。

二、钉钉AI助理这类AI工具会引导文字内容创作市场出现怎样的变革?

通过以上具体探讨,我们可以看到钉钉AI助理在内容创作前、中、后全链条的融入,这意味着内容创作的门槛在逐渐被AI技术消解,我认为,这会进而触发内容市场的两个变革趋势。

1. 质量变革:内容精品化进程加速

大多数的文字创作者针对AI工具会经历一个运用-驾驭-超越的过程,AI工具的发展会让内容趋向精炼、深度与创意兼具,最终掀起质量革新浪潮。

毫无疑问,AI依据人为指令后输出内容的能力很强,但不止于此,STORM这款产品的相关研究者于2024年4月8日提交了一篇名为《使用大型语言模型协助从头开始编写类似维基百科的文章》的论文,结论表明,与基于大纲驱动的AI输出相比,STORM已经可以自行组织文字结构,据此输出更广泛的内容。

无论是AI自产,还是如我前文所说,创作者们通过利用AI提升创作效率,这些超常规的产出能力势必会催生出海量的内容,进而加剧受众注意力的竞争,迫使内容品质必须显著提升以脱颖而出。

所以内容市场一定会在内容数量迅速爆发后,最终形成平均质量上的飞跃。

2. 角色变革:文字创作者的社会角色趋向多元化

创作门槛的消解,反过来凸显了文字创作者的个人特质在内容中的价值。未来成功的内容文字创作者身上一定有超越AI的人类闪光点,如深邃的思想、丰富的想象力及动人的情感魅力。

而借助AI工具,大量原本与创作看似无关的社会角色也将涌入内容创作领域。例如,小学生能运用AI撰写并出版科幻作品,如前文所表达的,很多创作阻力显著降低,表达和描写不再是问题,而他们的想象力却会让很多成年作者都感到汗颜。文字创作者的角色拓宽,也会进一步丰富内容的种类和深度,反过来驱动质量革命的深化。

三、介于AI发展,市场对文字创作者有哪些新的要求?如何应对AI的奇袭?

这个技术背景下,个人创造力将会成为重要资源,学会将创意引发并呈现出来会是很多人的重要功课。

个人写作风格也会变得更关键,AI虽然可以做到输出一些不同文字风格的内容,但那种风格很刻板,因为风格的本质是审美,审美是人类大脑中最具感性的评判标准,与心理建设和生理基础都息息相关,这就意味着AI的审美鉴赏能力在没有更新技术突破的情况下不可能超越人类,有风格依旧可以出头。

最重要的是,输出的作品要有独特思想内核,有超出平均水平的深度。毕竟AI很难拥有在日常生活中累计、在思想碰撞中发展的感性意识。表达很容易,研究很艰难,描述一个故事很容易,而这个故事能否打动人心很艰难。未来的创作,必须要做艰难的事。

作为一名饭碗也同样面临AI“威胁”的文字创作者,我没有太过焦虑,稍微类比一下就能理解,如果真的AI文字创作可以赚到钱,那最先投入其中的应该就是文字创作者本身。我们与AI技术并非对立关系,而应秉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理念,善用这一工具赋能创作。

在AI出现之前,写作(或者说创作)能力的高低很分明,很多创作者主要担心的其实是在AI出现后,会出现普通人利用AI工具制作出超出优秀创作者水平的作品,那自己的饭碗不就被端了吗?

但大概率出现的情况是,无论是优秀创作者、普通创作者,还是普通人,都会依据AI工具来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大家还是处于一个基础水平线上,高低起伏是历史必然,站在高处还是会跌落,低处还是会崛起,很难说这是技术带来的问题。

综上来说,AI很难对创作形成降维打击,反而会为创作提供新生产力。

所以,公平地去看待AI这个新工具,既没必要嘲讽它的刻板,也不要以为它笼罩着稀奇的面纱。如之前诞生的excel、CAD等工具一样,把AI工具利用在创作工作中,通过AI工具简化复杂冗余的工作环节,通过提升创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创作质量,最终量变会引发质变,个人创作能力一定会得到提升。

结语

近些年互联网的兴起,为内容文字创作者提供了很多内容变现渠道,但我认为,这只能算内容市场的白银时代,因为创作过程如过去一样低效——只是从拿着笔换成敲键盘。

真正的黄金时代,将属于那些能扎实运用AI工具、率先驾驭其潜力的文字创作者。谁能踏踏实实地运用起AI工具,谁能更快从中获益,谁就在浪潮前面。

以上内容由本人原创,并经由钉钉AI助理进行校对和润色。

专栏作家

瑞瑞女士,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关注人文、心理、传播学领域,乐于思考技术发展过程中衍生的现代社会文化问题,擅长内容运营及产品设计。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