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设计如何参考竞品

1 评论 769 浏览 2 收藏 8 分钟

在产品设计的旅程中,参考竞品是一种常见的做法,能帮助我们了解市场趋势、用户需求和潜在的机会。然而,简单地模仿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创新。本文深入探讨了在功能设计时如何合理地参考竞品,强调了理解竞品的深层逻辑、差异化策略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最近在做二期的新功能,一般来讲,做功能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参照咯。就如同写书一样,也会去参考现有文献或书籍,为自己的想法佐证。更何况是要去做一款可落地的产品,自己“幻想”总是不可行的,那么,我们应该参考竞品时需要考虑到何种程度呢。

我们总调侃说,很多产品都是这边拿来“抄抄”、那边拿来“抄抄”,但也许很多人只是看到了表面,没有看到里子。

在决定做一款产品时,我们势必是对它的前景保有期待的,那么在这个那么成熟的阶段,有需求肯定就会有过类似的产品诞生(不要以为自己的想法是最具创新性的),除非真的是很蓝很蓝的海。这时候我们就可以有一些可借鉴的思路,即使是失败了,想必也会有失败的原因,现实是很多产品都是不愠不火的活着,只要用心去搜,都能搜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在参照竞品的时候,我们大多时候都是只能看到他的界面,但分析的时候其实更需要注重其逻辑,然鹅,对于相对复杂的ERP,是很难系统性的去学习整套的软件功能的,所以大部分逻辑可能全靠“猜”,有效的办法还是尽量结合操作手册或客服咨询进行操作。

当然,不是说拿到一个产品就照搬全抄,这种可以叫侵权、抄袭,产品人所不耻的,毕竟只要是有一点情怀或理想的产品都会想过去创造自己伟大的产品。

优秀的地方可以用,但是怎么用?–要因事设程、因品而异。

不同系统在去打同一片客户市场的时候,需求有可能是雷同的,但是各家的产品想要长久的维持下去,就必须要打差异化,这种差异化不止是功能上的,还有服务上、价格上的,但是后两者基本上很难再去拉开差距。

虽说功能上的差距其实现在来说也差不多了,但加持一下“技术创新”也还是会稍稍往前快走几步都有可能。

所谓的产品差异化,主要还是结合产品自身的一些底层逻辑架构的限制、新的业务模型的累加以及产品风格的特色去做调整,既要保持界面风格统一、逻辑操作类似,又要尽可能降低学习成本,让复杂的流程清晰易懂,顺从人类的惰性始终是自然规律之其一。

所以,参考时不能什么都往上叠加,也不能局限于一家,确实像上面说的,每家各有所长,各观所长然后融合进自己的系统里,这样是最好的。除此之外,还要大胆取舍,不适合的,硬加上去只会越发生硬,格格不入。

我们总是听到很多人不屑中摒弃或嘲讽大厂之间抄来抄去的现象,或许我们只是认为我们无奈于比不上别人而无法直接原创的悲哀,是为“怒其不争”,也或许是认为别人在“恰烂饭”而自己却抢不到一口两口,背后的原因和想法复杂的也说不清道不明。

但是作为产品人,依旧需要客观一点去看待这些事情,如果自己都嘲笑自己,太俗或太清高,那么也确实只会增加内耗。看得哲学多了,也就能体会到关系的复杂性了。

我看网上也有系统教如何去做竞品对比的,或偶然看到大厂里都有传递学习的价值观,我却觉得意义不是很大,比如过于量化的“一个竞对产品要梳理出2000+功能点,结合自己对于市场和目标客群的理解,判断哪些产品功能是高优、中优、低优,并有追赶计划。”战术追赶;也有老板自以为不得了的“我要这个、那个”的一言堂模式。

到底什么是好的产品,很难定义,私以为满足了客户需求的是好产品,谁知需求也分不同级别,优质或完美的需求就需要付更高的费用,层层掀开帘幕,依旧是“交换价值”的货币体现。只是这其中掺杂了各种因素、手段,让人容易看不清,所以好的产品都是相对的,正如我们所观悟到的世界也都是多维的。

最后说一下,竞品从哪里找,土豪玩家直接购买,但大部分公司是没有这块预算的,能省则省,所以冒充目标客户去找获取一些资料是最常见的玩法。

刚开始我也不敢(自诩i人),唯唯诺诺、生怕露馅,不仅是性格的问题,其实更害怕“被揭穿”后的慌张。但后来换了个角度想,销售一般接触的人如流水,也是在不同的机会中找到潜在客户,我们是其中一环,相互都不起眼罢了,根本没有想象的那么严重。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接触的人比较多的话,如同事跳槽可能跳来跳去都是在圈子里,私下友商之间也会有一些合作,这些都是能够获取到竞品的渠道,只是,最后怎么分析,还是需要结合自己的目的与产品风格去做了。

还是那句老话,该踩的坑一步都不会少,但是如果在踩坑的时候就穿好鞋子,起码不会弄脏脚。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在树上唱歌】,微信公众号:【CherylSays】,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非常赞同作者的观点,参考竞品是为了学习和借鉴,而不是盲目抄袭。在功能设计中,要结合自身产品的特点和目标用户的需求,做出合理的取舍。

    来自中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