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企业B端(财务)产品运营“顽疾”的思考

0 评论 683 浏览 3 收藏 4 分钟

B端产品因为使用者付费的不是同一人,运营维护过程中总有异常的声音。这篇文章,看看作者的意见是什么?

为什么面向大型企业交付的B端产品,上线后的运营工作经常会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常见的表征就是问题处理周期长、效率极其低下,原因有很多,比如领导不重视,一线员工凭着各自参差不齐的“责任感”在做事,跨域协同难度大……

经过实战总结,我认为主要原因有2点:

①投入产出低,导致主动投入的热情匮乏;

②遭遇过“毒打”的经历少、不足以引发自觉性的重视。

具体展开如下:

首先,ROI低、投入无法即时见效。职场中,大家都是经济人、理性人,一般而言完成项目的核心收获无外乎个人能力提升和物质收益,但这2样东西在项目上线时便已兑现80%以上,所以大家从理性角度出发,不愿意再对处于“长尾期”的运营阶段工作再投入精力。

其次,潜意识里觉得没风险、不重要,对运营工作自动按下“delete”键。虽然心理上选择忽视,但是线上的问题风险却不会因此消失,相反,会因为上线后没有及时跟踪,致使项目一直处于“裸奔”的状态,当问题闪现时,就会因为没有应急方案而慌不择路、变得异常急躁,甚至会出现团队内部“背刺”的不和谐情况发生,导致问题的风险敞口持续扩大。

那么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频发呢?个人觉得可以尝试从提升认知和加强风险意识着手。

首先,组织要投入更多的资源给到产品运营,把运营工作摆到台面上,运营就是产技重要的需求来源之一,与项目需求、产品迭代并行,给业务、给产技预留足够多的时间精力,以提升运营工作的“ROI”。

其次,一线干活员工要纠偏认知,产品运营经验对产品理解认知的提升与完成项目上线同等重要,比如上线后的业务运营指标对产品是第一手的真实业务“素材”,要助力业务、走向业务,拓宽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就不得不重视产品运营。

最后,培养全局思维和风险意识,产品运营工作完成才是项目的终结,“扶上马、送上一程”,才能将人工到系统过渡的风险降至最低,同时也能给自己常备“救急箱”,提前思考应急方案,具备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即使出现问题也可以快速止血、理性分析、举一反三。

以上为我的观点,欢迎大家沟通交流。

本文由 @左手键盘右手诗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