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凭什么重新洗了市场
DeepSeek作为一款新兴的人工智能产品,为何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并重新定义市场格局?本文作者凭借其在互联网行业多年的产品增长经验,深入剖析了DeepSeek出圈的核心原因。
又是一波“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连硅基流动都连不上了,索性就聊聊Deepseek是怎么出圈,成史上最快突破3000万日活APP的。
话说去年我们开始研究AI应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Deepseek有着超越其他AI的推理能力,能将分钟级别的推理降低到秒级,因此我们的恋爱问题咨询功能就用了Deepseek。这也再次验证了我在之前的文章里提到的“先入圈,再出圈”,Deepseek早就有着不俗的优势,只是还没出圈。
那Deepseek是怎么出圈的呢?因为预期差。
一、思维链制造的预期差
我曾用一个公式解释过口碑效应的原理,营销内容的传播就是在目标消费者脑海里建立起一个预期,当用户真正使用产品的时候,会与预期作比较,与预期一致会继续使用产品,低于预期会放弃产品,并给出负面的评价,超出预期会继续使用产品并且推荐给身边的人,也就是产生口碑传播。
带入到AI领域,为什么ChatGPT能突然爆发?因为在2023年之前,人们对AI的预期就是我买了康师傅就确定我是屌丝,我看了美女跳舞就不停推擦边,我浏览了xx就不停的给我推荐成人用品……可ChatGPT彻底颠覆了预期,原来AI还能帮你写文章、帮你做图片、甚至帮你赚钱。产品高于预期,预期差创造了巨大的口碑效应。
然后从2023年开始,人们对AI的预期差不能说所剩无几吧,也可以说是荡然无存了,所以无论是国外的Gemini、Claude、LLaMA,还是Kimi、元宝,即便是最懂砸钱的字节,推广花钱不少,但基本也就是偶有水花,直到Deepseek。
Deepseek当然做了很多创新,什么深度学习,什么自然语言处理,什么混合专家模型,还开源,还便宜,这些自然会产生预期差,但这些技术吧,不仔细用,不反复用,没点儿AI专家属性,没办法体会Deepseek的强大。
思维链却可以。Deepseek出来之前,人人都知道AI能给出答案,没想过AI还能出解题过程,把判断选择变成简答,把简答变成问答,把问答变成作文。
谁见过这个
谁又见过这个
于是巨大的预期差让思维链成了一种独特的传播素材
而且Deepseek也承认“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功能是其用户爆发式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然后他还做出如下解释:
因为技术透明性、用户体验的价值
所以思维链成为了用户增长飞轮
任何一次口碑传播都离不开预期差,但预期差只决定口碑传播的下限,口碑传播的上限则要看大众的需求。
二、反财富效应破圈
Deepseek并不新鲜,2023年5月成立,我们2024年下半年就见识到了他惊人的推理能力,还围绕他做了一些应用,可还是没想到能如此迅猛的爆发。
为什么呢?
我在《潮流:品牌引爆、出圈背后的秘密》一书结合B站、比特币等产品的爆发增长,分析了所谓的出圈,大众变了,突然喜欢上了一些小众需求,而是这些小众产品找到了大众需求的立足点,从而吸引到了更多人,于是才有了“出圈”。
比如B站,当生活、影视、娱乐等内容已经占据了B站总播放量40%的时候,B站就开始出圈。
再比如摇滚乐,当《乐队的夏天》以讲成长故事的方式讲述摇滚乐,这一小众需求就开始破圈,获得了大众的追捧。
还有比特币,原本是密码极客的技术实验,当经历了从1万比特币换披萨到1个比特币价值1万美元(2018年)的财富神话后,有了一夜暴富这个大众需求的支撑,比特币才能成为爷爷奶奶们讨论的话题。
关注”杨泽l社交式增长(social-growth)”的都知道,我反复提过小众需求转变为大众需求,关键在于找到人性的弱点,也就是贪婪、懒惰、虚荣、窥探、色欲。
Deepseek的爆发也是因为财富效应,只不过是断别人财路的反财富效应:英伟达一夜暴跌17%。
经过美国CNBC一整夜的讨论,Deepseek与openai、英伟达的商业故事演绎成了大卫与歌利亚的故事,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个子愣是打破了看似毫无弱点的巨人歌利亚的垄断,再加上Deepseek的思维链,以及无形的手在背后助推,Deepseek的话题持续发酵,成为全球高科技的另一极。即便性能还没超越openAI o1,即便阿里的通义千问、kimi也有着类似的推理能力,可他们毕竟没将英伟达斩于马下,没成为击败巨人歌利亚的小个子大卫。
然后伴随着用Deepseek创业、用Deepseek赚钱、用Deepseek算命等直击人性弱点的用户裂变
然后就是其他媒体的跟进,Deepseek生态的扩张
当然Deepseek的大爆发是不可复制的,就像Deepseek自己说的“DeepSeek的爆发本质是技术革命、生态协同与市场策略的叠加”,但单从传播来看,任何爆发又都是有迹可循的。由现象发现可复制的规律,再试图复制规律,这还是人领先AI的地方,如果有一天逆转了,那硅基生命可能真的要取代碳基生命了。
作者:杨泽,公众号:杨泽l社交式增长(ID:social-growth)
本文由 @杨泽l社交式增长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