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不是贴标签大赛:三个反直觉的真相让你看透用户

0 评论 2108 浏览 0 收藏 5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要负责对竞品进行分析和评估,了解竞品的走向、功能、卖点、优劣势等,制定产品的策略和方向

用户画像不应只是简单的数据堆砌,而是深入洞察人性的工具。本文将揭示三个反直觉的真相:用户画像不是填空题,而是侦探游戏;显性需求会撒谎,隐性动机才致命;动态画像才是活的用户指南。

当你在会议室里看到满墙的用户标签:

25岁、互联网从业者、喜欢二次元、月入1.5万…这看似详尽的用户画像背后,可能正在将整个团队拖入认知陷阱。作为从业十年的用户体验设计师,我发现90%的团队都在用错误的方式构建用户画像——

他们沉迷于收集用户数据,却忽略了人性洞察

01 用户画像不是填空题,而是侦探游戏

在深圳科技园某会议室里,产品团队正在为”Z世代社交APP”构建用户画像。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标签像超市商品条形码,唯独缺少了最关键的信息:

这群年轻人为什么要在凌晨三点打开社交软件?

他们真正想逃避的是什么?

真正的用户画像应该像侦探破案

某母婴App团队曾通过用户日记法发现,新手妈妈们凌晨三点喂奶时打开APP,不是要学习育儿知识,而是需要找到同样醒着的妈妈获得情感共鸣。这个洞察直接催生了”夜话社区”功能,次日留存率提升37%。

02 显性需求会撒谎,隐性动机才致命

某知识付费平台曾陷入用户流失困境,问卷调查显示用户都想要”更专业的课程”。当我们追踪用户真实使用场景时发现,80%用户都是在通勤路上收听课程。他们需要的不是更深奥的内容,而是适合碎片化学习的知识胶囊。将课程时长从40分钟改为15分钟模块后,完课率提升了2.8倍。

行为数据比用户自述更诚实——不要看用户怎么说,要看他怎么做

某健身App用户嘴上说想减肥,但热力地图显示他们最常点击的是穿搭教程而非训练计划。这促使团队将时尚元素融入健身社区,用户活跃度提升了45%。

03 动态画像才是活的用户指南

某电商平台曾因完美用户画像栽跟头。他们精心打造的”都市白领Lisa”画像指导了三年产品迭代,直到发现核心用户早已变成小镇青年。后来我们建立了用户画像动态追踪系统,每月通过200个用户触点更新画像,转化率季度环比增长持续保持8%以上。

Airbnb的实践更值得借鉴。他们建立”用户心跳监测”机制,将客服对话、社交媒体舆情、预订数据实时输入画像系统,疫情期间快速捕捉到用户对远程办公空间的需求变化,推出”Work from Airbnb”功能,成功扭转业绩颓势。

总结

用户画像的终极目标不是绘制完美的人物卡片,而是建立持续理解用户的机制。当你在白板上写下又一个用户标签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个标签背后藏着怎样的情感诉求?它是否经得起真实场景的检验?

记住,好的用户画像应该像一面镜子,既能照见用户的真实样貌,也能映出产品团队的认知盲区。在这个用户注意力稀缺的时代,唯有真正理解人性底层逻辑的产品,才能穿透数据迷雾,直击用户心灵。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飞凡实验室】,微信公众号:【飞凡实验室】,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4353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好的产品是对人性的窥视,无论是做产品,做运营,懂点心理学还是很有帮助的。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者心理学。
专题
33383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产品经理每月必须做的事情,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的反馈。
专题
54978人已学习19篇文章
让我们来看一下Axure的高端操作:用Axure实现游戏功能
专题
12400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金融产品的流程与常见策略规则类型是从事相关行业人员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消费金融APP流程详解。
专题
1995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由此思考ChatGPT究竟有多厉害。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于ChatGPT的看法。
专题
12356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营销增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