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想“赢”,不止靠谐音梗

0 评论 169 浏览 0 收藏 15 分钟
对未来感到迷茫?起点课堂的导师将为你提供专业的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帮你明确方向、设定目标,让你在产品经理的道路上,每一步都走得清晰而坚定。

文章讲述了饿了么通过谐音梗营销、用户互动、优化商家服务以及与阿里业务融合等方式,提升竞争力与市场份额,把握发展机遇。

此刻,饿了么迎来与阿里主航道业务关联最紧密的时刻。

今年春天,外卖大战刚燃起苗头的时候,很多人玩梗喊话:“饿了么你要记住,当年王老吉和加多宝大战‘死’得可是和其正。”

当时,饿了么不响。

直到5月2日,淘宝闪购提前在全国全量上线;三天后,饿了么来自淘宝闪购的当日订单数超过1000万单,带动饿了么五一假期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大家才发现,饿了么没那么简单。

从2018年被阿里收购算起,此刻是饿了么与阿里主航道业务关联最紧密的时刻,或者说,这将成为饿了么融入阿里主航道业务的最佳机遇。

01 从玩梗,到心智

一度被调侃为外卖圈的“和其正”,饿了么也没有跟玩梗用户“置气”,反而打不过就加入,和众多用户一起开开心心地玩起自己的梗来。

例如,6月1日,饿了么官宣演员蓝盈莹成为活动代言人,海报上,蓝盈莹穿着蓝色西装外套,一旁的标语写着“蓝的一定赢”。好家伙,原来是在玩“蓝赢赢”的谐音梗,蓝色不仅赢,还要赢两遍。加上隔壁美团邀请黄龄,因为“黄的更灵”;隔壁京东邀请惠英红,因为“红的会赢”。外卖大战俨然已进入下一阶段:谐音梗大作战。

距离李诞发表“谐音梗是要扣钱的”讲话已经过去6年,看到如此盛况,想必王建国也要感叹自己生不逢时。在此,刺猬公社认真呼吁,有没有哪个外卖平台,可以邀请王建国出任首席谐音官,就职口号我都想好了——谐音梗是要加钱的。

言归正传。饿了么玩谐音梗,其实不是一场事先策划的营销行动,而是来自对用户玩梗的快速反馈。5月下旬,黄龄出演沪语MV《灵》,小红书网友@lucky小猫李百万在视频评论区大胆开麦:“饿了么只能请蓝盈莹扳回一城了。”连夜背梗比不上天赋选手轻轻一敲,三百多名网友在评论区大呼支持,还叮嘱饿了么记得付创意费。

疑似有小猫兼职野生广告策划,图源小红书

本来以为只是网友灵机一动,没想到12天后,饿了么不仅真的请来了蓝盈莹,还发微博全网寻找这位idea贡献者。@lucky小猫李百万后来发帖称,饿了么给她打了6862元,相当于承包了一年的红包,每天18.8元。

在这场热闹的流量竞争中,饿了么的策略很明确:听劝,和爱玩梗的年轻用户玩到一起去,别把市场竞争搞得太严肃。于是饿了么不仅可以积极参与玩梗,还能坦然承认创意来自用户,官方账号更是“上蹿下跳”,活跃得像个假号。

现在“必赢官”请剧组喝奶茶都得选蓝色包装了,图源饿了么小红书官方账号

其实“活人感”传播,是饿了么的传统技能了。在外卖商战仍处在口水战的初期,饿了么官号就打出“只送口水虾”的口号,免费请用户吃虾。而在竞争激烈的补贴侧,饿了么又一口气把单个红包额度抬高到18.8元,且活动期内每天都向用户发放。

为了突出“蓝的一定赢”,上个周末,饿了么还玩出#蓝的组团请喝奶茶# 活动,主logo是蓝色的安慕希、花呗、茶百道等一系列品牌们,干脆都加入了“bluewinwin”战队,把一场外卖平台间的PK,扩展为联合消费品牌的跨圈活动。

有意思的是,当“商战的本质是谐音梗”的玩笑开始扩散后,原本硝烟弥漫的舆论场反而开始趋于理智。毕竟不管是“蓝的一定赢”“黄的更灵”还是“红的一定会赢”,各家的重点都已经回归自己怎么能“赢”,回归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02 左手用户,右手商家

听劝和“活人感”都是一种态度,代表着接近用户,愿意听用户说话。听劝反映在业务中,就是听消费者到底要什么,听商家和骑手到底在吐槽什么,在业务上有所投入和改进,让商家做好生意,让消费者买得满意,让骑手能赚到钱。

对消费者来说,最实在的就是好玩、实在的福利。对用户的投入,是尽可能多地让用户在日常消费场景里获得优惠,促进每一次交易的完成。

6月以来,饿了么接连上线18.8元红包、17红包节、悦享会员等福利。从2022年延续而来的“免单”功能,演变出了更多高互动玩法——从每天试手气抽免单,到给好友分享免单拼手气红包,达成更多社交裂变,饿了么的用户侧策略非常明确,那就是用好玩又充足的优惠补贴“黏”住用户。

6月21日,饿了么再度加码请300万用户喝奶茶。活动当天,用户在饿了么搜索“免单卡”,即可参与抽取3000000份免单卡。

商家侧,为了吸引更多连锁品牌和优质中小商家入驻,6月-8月,饿了么宣布将继续投入超10亿元,升级“优店腾跃计划”,其中,新店最高可免佣三个月。

对于大量有线下实体门店,但此前没有做过线上生意的商家而言,免佣之外,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成为重大利好消息,这意味着这些商家也将获得大量阿里生态内的流量资源,打破单一APP的流量曝光限制。

商家侧,饿了么需要协助更多品质新商家顺利落地线上场景,也需要给存量商家匹配更多曝光资源促进成交。

B、C两端的投入很快见效。进入5月后,随着淘宝闪购单日订单量迅速突破1000万单,饿了么在全国超过70个城市单日物流订单创历史新高,也带动全国订单量突破历史峰值。

外卖业务是一个联动的系统,订单一多,骑手的收入自然也好了起来。据新华社相关报道,成都、武汉等多地的饿了么站点订单量都实现翻倍式增长,上海的一些站点因为单量增长过快,计划增加三成骑手,并开出每人4000元的内推奖,鼓励老骑手推荐新人加入。

在奶茶咖啡店密集的清河万象汇,刺猬公社见到了多位穿梭在商场内的蓝骑士。一位骑手告诉我,5月份之后,单量增长非常快,而且很多都是“好送的单”。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发放充足优惠券后,很多人都能领到,工作日午后奶茶和咖啡的订单量显著提升了,变成了新的“忙时”。

03 饿了么,终于成为阿里的武器

5月初,淘宝闪购官宣全量上线时,曾有行业内人士表达疑惑:在淘宝能点到外卖,不是很早之前就有的功能吗?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但很快,淘宝闪购暴涨的订单量,给出了答案:上线的不只是功能,而是阿里整合电商和即时零售的信号。

从2018年被阿里收购以来,饿了么作为独立业务,长期游离在阿里核心电商业务之外。彼时,外卖是外卖,电商是电商,一个满足即时需求,商家base在本地,一个满足更广泛的需求,商家base在全国,大家不认为他们有太多耦合之处。

但到2025年,消费习惯和消费场景都被改写了。

向外看行业,即时零售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2024年逼近万亿大关,闪购业务在各大厂内部的重要程度也随之不断提升。在此前的稿件中,刺猬公社曾分析:“高频需求和低频需求、本地场景和非本地场景的消费边界日趋模糊……细分品类/场景切入市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增长越来越难的时代,平台都想做全链交易,让用户在任何场景下都愿意在自己这里‘buy everything’。”

淘宝闪购上线后带动饿了么订单量突破峰值,正是“buy everything”目标驱动下的成功案例。被整合后的电商业务和即时零售业务,无论从新增还是留存意义上,都可以成为平台的双引擎,拓宽交易漏斗的初始流量。

具象一点的案例是,当用户养成外卖习惯后,受高频需求牵引,打开淘宝APP的频次很可能会由每周1-2次大幅增长为每日1-2次。88VIP用户柠檬(化名)告诉刺猬公社,此前她虽然有88VIP,但是她点外卖的首选不是饿了么,也只在想买东西的时候才打开淘宝。

因为淘宝闪购最近优惠力度很大,她开始每天打开淘宝点外卖,“点完不知道为什么顺手就开始刷首页给我推荐的产品。”而随着用淘宝点外卖的频次变高,她也对产品设计有了新的期待:“能不能把外卖订单和其他订单分开来?现在外卖订单多了之后,我翻淘宝订单想看下物流(信息)得往下翻好久。”

而在商家端,双引擎效应同样存在。打通电商和即时零售的渠道壁垒后,淘宝闪购和饿了么也能盘活更多品牌的线下实体门店,将密布在全国各地的门店链接到线上,给用户提供更迅捷的本地消费体验。

向内看产品,饿了么的多年经营,在商家供给、履约能力、用户留存等方面都做好了百分百准备。外卖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除了产品能力,更重要的是商家、骑手、用户等资源的积累。

根据深圳报业整理的数据,2024年,饿了么拥有600万家活跃商家和400万骑手,供给侧和履约能力侧的建设早已是成熟状态,渠道打开后,水源随时可以流向更多用户。

而阿里的“开放生态流量资源”,也不是说说而已。除了通过淘宝闪购接入电商主端,另一阿里生态内的国民级应用也已下场——6月20日晚间,支付宝官方微博账号宣布,上支付宝搜‘闪购’有机会抢大额餐补,对于该活动的发布时间,甚至比淘宝官方账号还早5分钟。

对阿里来说,因为有饿了么的存在,阿里得以在外卖大战打响后,第一时间躬身入局;而对饿了么来说,能拥有阿里生态的渠道优势,加上自身的商家和骑手资源积累,无疑将迎来历史最强版本。

这是饿了么最好的机遇。

文|陈梅希 编|园长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刺猬公社】,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35531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你需要一套合理的推送策略。
专题
54045人已学习14篇文章
标题党,又爱又恨。但是如果你是运营,连标题都起不好,那就呵呵哒了。
专题
15937人已学习10篇文章
再好的产品,没有优质的推广渠道加持和App投放增长的方法,也很难实现有效传播和增长。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App投放推广指南。
专题
53480人已学习18篇文章
做了好多年的产品经理,该不会连注册登录功能设计都没整明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