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变了,小孩盘手串,老人发抖音

1 评论 9373 浏览 25 收藏 15 分钟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最近,互联网掀起了一阵奇怪的风潮:小学生之间流行起了盘手串,年轻人流行起打八段锦,老年人则爱上了拍短视频。各个年龄段的人,似乎都从属于其他年龄层的专属爱好中,发现了乐趣并投入其中,形成了一股跨年龄层的爱好错位风尚。本文作者对这类现象进行了解读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不知道是不是我又老了一岁,越来越看不懂这个世界:老人不像老人,小孩也不再像小孩:

继22年《孤勇者》之后,23年征服一众小学生的,不是哪首歌曲,哪部动画,而是曾经跟他们毫不沾边的盘手串。小伙伴们人手一把珠珠,上课在课桌下面盘,课间聚起来一起探讨经验,晚上边写作业边盘。相比滚铁环、堆土的60、70后,玩玩具、看动画的80、90后,刷视频的00后,现在10后的爱好似乎有点佛系的超过了人们的期待。

小红书里,最被年轻人热捧的,不是哪个新奇的潮玩,不是什么热门的装束,而是八段锦。从这几年疫情,让人们认识了八段锦开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成了它的忠实信徒。练了一个月,脸色红润了;练了两个月,指半月出来了;练了三个月,头发生出来了。越来越多的青年男女加入了八段锦的行列。

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最感兴趣的不再是下棋遛鸟,反而各个拿着手机,开始刷起了视频。有很多老人,不想只当手机前的观众,还纷纷学起了拍摄、剪辑, 甚至报班学习、让儿女拍摄剪辑,让自己出现在了互联网上。

各个年龄段的人,似乎都从属于其他年龄层的专属爱好中,发现了乐趣,并投入其中,形成了一股跨年龄层的爱好错位风尚。

这些爱好,和其他年龄的人,原本似乎隔着一道深深的鸿沟,谁也想不到他们会联系在一起。怎么最近几年,这条沟就给躺平了?

一、在网络面前,什么是信息壁垒?

信息壁垒这词听起来高深莫测,其实它不是什么国与国之间先进技术的保密封锁,每个不同的社会群体间,自然而然就产生了信息壁垒:

楼下一群四五岁的孩子正在嬉闹,你知道他们玩的是什么游戏?

公园里老太太三两成群,你知道他们谈论着谁家的八卦?

隔壁公司的上班族,每天和你低头不见抬头见,你知道他们最近在卷瘦身,还是在卷包包?

其实这些杂七杂八的小事,若你真想一探究竟,那可太简单了。去问问小孩流行什么玩具,去找个提着笼子的老人让他给你讲讲什么才是好鸟,总会有人愿意打开话匣子,滔滔不绝的讲给你,不听完想走都没那么容易!

但你不会去问孩子们到底玩些什么,也不会去探究老人的心思在什么之上。

想深入理解一种爱好,并沉迷其中,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对大多数人来说,不会把精力和时间,投入到一个自己连接触都很少接触到的事情上去。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生们一起上课,年轻人一起上班,老人们一起逛公园,各个群体的爱好,在本群体间密集传播,却很难跨出群体。这种信息壁垒,不是谁故意制造的,但结果就是人们只容易接触同龄人喜欢的东西。

其他年龄段到底在玩什么?玩的好处是什么?完全不知道,自然不会喜欢。

而自从互联网来了,这种信息壁垒就被逐渐打破了。

尤其近二年,人手一台手机,不管老人还是小孩,通通成为了网民。想要了解其他群体的事情,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做到。

更重要的可能不是全民联网,毕竟,倒退十年,年轻人就已经普遍用上了搜索引擎,但也没几个年轻人会去主动搜索广场舞大全。

更为关键的,是人们近些年习惯了被动获取信息的方式,就像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刷到啥看啥,不知不觉间,一些原本自己根本不会主动了解的东西,被推送进了眼睛里。它们不一定会生根发芽,但至少多了一个接触的机会。

直到突然有一天,年轻人发现,老人们练的养生功法挺适合自己;孩子们发现,盘手串既解压又有逼格;老人们发现,发视频让别人看到自己很满足。

于是乎,改变悄然发生了。

一旦人们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借助网络,想要深入了解,简直不要太容易!不需要刻意搜索,你只要多看两眼,多停留几秒钟,相关的视频就会一条接一条的推送过来。你还可以轻易的和网友互动,进入到原本局限于其他年龄层的圈子,热心网友会拉你入门,给你新手指引。

所以,各年龄层爱好,才能如此快速的移风易俗。

二、在网络面前,还有啥地域限制?

要说以往,有个别人跨越了年龄壁垒,混进其他年龄群体中,其实也不足为奇。就像小学生里混进个30岁的孩子王,太极队伍里有个放暑假的中学生。

但以往的个别现象,和现如今某些爱好全网、全年龄层的大火,还是有显著差异的。

网络的联接,让这些夸年龄层的爱好,逐渐脱离了地域范围限制。

放在20年前,别说两个城市之间,人们的兴趣爱好不尽相同,就连相隔不远的两所学校,学生们间玩的东西,可能都不一样。这个学校学生喜欢集卡,那个学校的学生更流行玩溜溜球。

即使是同龄人,也有更小的细分圈子,每天接触的,也只是身边这些同龄人,而不是所有的同龄人。因而,某种兴趣爱好,想要形成高覆盖率的大火,还真没那么容易。

不过,这也并非不可能。就比如跳皮筋、滚铁环、玻璃球这些孩子们的游戏,曾几何时,几乎是全国人民共同的童年。

但在那个没有网络连接的时代,这些游戏方式从某个地方发源,传遍全国,所用的时间、经历的人口流动,整个移风易俗的过程,若细细探究,也是个书同文车同轨、走西口闯关东式的史诗故事。

现在有了网络,一旦某些事情兴起,全国人民都能看的见、买的到、学的到。就像淄博烧烤,一夜间食客无数。过去的脏脏包、现在的竹筒奶茶,几乎出现在了每个城市的大街小巷。

而人们的爱好也是一样,当小学生盘手串爆火,其他地域的小学生刷到,模仿跟随,不知不觉,也就蔚然成风。

另一个层面上看,当初跳皮筋这样的娱乐方式,能够在全国流行多年,也少不了人们娱乐匮乏的原因。再看现如今这些爱好风尚,变化很快。小学生手里的手串,又还能盘多久呢?

三、以前没做到的包容,现在却做到了

中国人,看重面子。

任何“新”事物,想要被广泛接受,放在以前,真挺难的。

看着自家孩子盘手串,大人们会不会说一句玩物丧志?看见隔壁阿伯自拍视频,老婶会不会骂一句没脸没皮?

在饱学中庸之道的过去,沾这些新奇玩意,总会受到一些非议。而人们就算嘴里说着做自己,心里其实还是在乎别人眼光的。

不过近些年,上网多了,人们啥事都见过了。对于新奇事物,抗性直接拉满+9999。

网上那些突破极限的行为,遍地都是,在经受过它们的洗礼之后,生活中再看到一些原本觉得夸张的事情,反而会感觉不过如此。

每天在视频里看那些大喊大叫的社交牛逼症,再看身边那些外向的人,就不觉得他们过分自来熟;网上异装癖的人看多了,生活中自家上中学的孩子想买个十字架项链,似乎也变成了一件很正常事情。

因为网络,人们的接受能力,确实明显变强。对于各年龄层的新鲜爱好,人们也有了更强的包容度。就算仍然感到新奇,也不再单纯拿着批判的眼光去看待。

更重要的,不只别人的认同,还有自己的认同。

每个人的内心,也有一层认同壁垒。

周围同学都在看篮球,我却看F1,会不会被人说不合群?这么大年纪了,玩游戏会不会被人笑话?

绝大多数嘲笑还没出声,就已经在人们心里面响起。它推动着人们,草率的拒绝那些看起来就不适合自己身份的事情。

而现在,人们对自我身份的认知,也多了一层包容。人们不再局限于一个脸谱式的标签当中,而是更敢于去寻找自己在乎的东西。

尤其是网络上还能看到很多先驱,看见打八段锦的其他年轻人,你是否也觉得,年轻人打八段锦也并不那么违和嘛,那我也开始吧。世界上人这么多,你想做的事情,总能在网上找到那些先驱。这些人会给你提供力量,让你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有什么新爱好,想试就试试。

四、老不老,小不小,这好吗?

其实吧,这种社会兴趣爱好的演变,挺好的。

  • 包容进化:人们了解了其他年龄的兴趣爱好,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他们的内心,促进了不同年龄段的相互理解,进一步减少代沟问题。
  • 文化传承:八段锦、手串、相声、戏剧,这些传统文化,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孩子接受。每当有人关注,有人感兴趣,有人学习,这些文化就又有了生命。可以避免他们消失在时间长河。
  • 丰富生活:各年龄的人,都超越了原有界限,拥有了更多选择自己兴趣生活的空间。尤其是退休的老年人,能够拥有更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无疑是件好事。

不过,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近几年兴起的各种爱好,无论是这些跨年龄的爱好,还是普通的爱好,背后总能看见商业行为的影子。

有人盘手串,自然有人贩卖手串;发抖音看似没啥成本,背后也有人编出如何当网红的教程,盯着父母的退休金;即使是纯纯免费的八段锦,若仔细看小红书里大多数关于它的笔记,看到后面,看到评论区,也总能找到保健品、药品的营销痕迹。

虽然,种种爱好,能够兴起,都有巧合的因素在。没有哪个商业体,能完全掌控人们的娱乐导向。

但在每个娱乐方式背后,也总有人下注、有人跟风。人们的种种爱好,玩到深处,也总会变成花钱的爱好。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都说要勒紧口袋,但总会找到新的爱好,成为合理的借口,让自己的花钱行为变得正当。

归根结底,花钱,才是现如今人们最大的爱好。

专栏作家

墨饕,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网络营销人,心理咨询师。擅长消费者行为学、文字传播学、市场营销学等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本文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原创激励计划》出品。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海报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种情况也说明老人渴望被关注,孩子希望长大,跨年龄段的爱好也说明大家的包容性正在增加。

    来自中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