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过3000位候选人,拿到offer的具备这3个特质

16 评论 17654 浏览 74 收藏 15 分钟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的是久久为功的持久力。

前几天我参加了一场闭门创业营,很多大佬分享了很多干货和经验,但是最打动我的,还是其中一位前辈分享的故事——“如何判断一个员工是否有潜力”。

他讲的是一个 34 岁程序员面试被拒的故事,给我的触动太大了。这位老板已经拿到了 D 轮融资,公司做得很大。但即便现在公司已经招了第 600 号员工,他还是坚持参加每个面试者的最终面试,亲自把关每一个面试者。

他说自己创业这么多年,早就已经面过了超过 3000 位面试者,面试前 500 位面试者时,做了一个巨大的 Excel 表格,记录、分析每一个面试者。如果这个面试者被录用了,他还会要求 HR 和业务部门对照这个员工和他的判断是不是有误差。

当他面完大约 500 个人以后,他看人就再没出过错。

这位老板分享了这位程序员被拒的三个原因。

首先是人生愿景不清晰,人到了 34 岁还因为各种鸡毛蒜皮的事频繁换工作。

这位兄弟 10 年间换了五次工作,有两次是因为跟领导、同事不合,有一次是因为 2000 块工资差价,有一次是因为新工作离家更近。而这一次是听说这家公司可能会在几年内上市,想来拿一波期权。

老板说,人为了逐利无可厚非,但是只为了这么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就频繁换工作的人,显然缺乏坚定的人生愿景,让人对他的预期很差,想来他的抗压能力和执行能力也不会太强。而且毕竟他这个年纪了,培养起来的难度会非常大。

其次是缺乏逆思维,当老板在面试时提了一个稍有难度的目标时,程序员就有点支支吾吾,最后才说以他的的能力是没办法达成这个目标的,而且找了一大堆理由来强调这个目标的难度。

老板说,找你来是攻坚的,假如你整天都想着 “我有什么资源,所以能做什么事儿”,而不是 “我要做什么事儿,所以我要去找什么样的资源”,成就永远不可能突破现有的水平,这样的人未来的潜力显然不会太大。

第三是缺乏定力,缺乏深度钻研的能力。这位程序员对自己的工作领域顶多只能算是熟练,但钻研丝毫不深,反倒是对不相关的领域夸夸其谈,显然没有扎扎实实的学习和工作。

工作十年,他对自己的专业钻研尚且不深,未来更可能会成为一个熟练的技术工,而不是开拓者和中流砥柱,潜力也不会太大。

这位老师的总结让我印象很深刻:

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长达几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的是久久为功的持久力。

是否具备人生愿景: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放弃长远的价值

所谓的人生愿景,讲的就是一个人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价值诉求,是他追求的长远价值。

不管你是否把这个愿景付诸行动,你的灵魂深处都会有一股深深的渴望,怎么藏都不会藏得住。而且一旦有了机会,不管千难万难,你都会想尽办法去实现它。所以人生愿景越强大、明确的人,往往潜力也就越大。

但就怕你想不明白自己要什么,被一些短期利益牵着鼻子走。今天有个工作工资高 2000,你跳槽了,明天有个离家更近的工作你跳槽了,后天有个年假更长的工作你又跳槽了……

那我们把对比尺度拉的再大一点,假如一份工作能够实现你的长远价值,是你真正热爱的,并能增强你的核心竞争力;另一份工作的月薪高 5000 元,你会选哪个?

我相信肯定很多人会选择第二份工作,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每个月高 5000 元,一年也就 6 万元,10 年也就 60 万(到手肯定更少)。你丧失了人生最好的 10 年,60 万能买回来么?

就像那位老板反问在场观众:

如果你的员工到了 30 多岁,还在为了每个月能不能多 2000 块钱工资上蹿下跳,而不能静下心来钻研技术、学管理、带团队,你认为他是个有潜力的人才么,你会倾斜资源培养他么?格局太小啦,我看大概不会。

周鸿祎曾经说过,当年他毕业的时候就想用编程的能力改变世界,但他也知道只靠编程是没办法改变世界的,他还要学习很多东西。于是他就放弃了 N 多进入银行、政府机关的机会,去了方正这家当时中国最好的软件公司,学习软件公司是怎么运作的。

他那个时候拿着每个月 800 元的工资,住着地下室。可是他觉得自己能够真正学到东西,公司没跟自己要钱,还发钱,这已经够不错了。这在很多人眼里都不能理解,但是在长远价值指引下的人,就是这么义无反顾。

三年的孜孜不倦之后,周鸿祎成了当时方正最年轻的研发中心总经理,但是就在这个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又离开了方正。因为他觉得只有在互联网世界里才能发挥自己的价值,方正没办法提供给他做互联网的条件,那么给再多的钱,再高的 title,也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在我的这个人生阶段,我特别理解当年周鸿祎的决定。就像我在《我花了 20 万从体制内跳槽:未来十年,没有什么工作是稳定的》这篇文章里讲的,我花了 20 万离开了传统媒体,并不是因为原单位怎么怎么不好,而单单是因为我认为这里没有办法实现我的人生价值,那我宁愿赔偿单位 20 万,也要离开这里。

我很认同吴军老师的一句话:

全世界在乎 20% 工资的人要远比在乎个人价值、个人成长的人多得多,因此这个世界最终还是属于有志气的人。

那么你又该如何追求长远价值呢:

  1. 永远不要因为一点工资、福利,就放弃你真正热爱,并且能够给你带来长线成长的事业。
  2. 一件产品、工作的成熟周期是 5~6 年,每半个周期就问自己,现在这份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终身事业么?值得我为此放弃 20% 的工资么?
  3. 想折腾的时候就义无反顾地折腾一下,不然直到临死之前你都会心有不甘。

选择不要怕错,错是大概率事件,你只要提升自己在关键节点选对的能力就好了。如果不知道怎么选,把上面三条再看一遍。

是否具备逆思维: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饼,而是你想吃多少饼

据说谷歌曾经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在某些关键岗位上,宁愿花两倍的价钱雇佣行业内最顶尖的人才。因为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而不是人们想象的一点点。

而区分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

三流人才看自己有什么资源,然后再去做相应的事情;一流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么样的事情,然后再去找相应的资源。

前者的潜力更小,因为他很容易被手上的资源所局限,有多大饼,就有多少饭量,很容易吃不饱;后者的潜力更大,因为他的视野更大,真正的能够跳出手上资源的局限,有多大饭量,就烙多大的饼。

蒙牛的创始人牛根生,在 2001 年全公司营收仅有 3 亿元的情况下,提出 5 年后要实现 100 亿元营业额。当时没有人相信牛根生能够做到,因为按照当时蒙牛的条件和能力,确实如此。

但牛根生要求全公司上下:

“不问我的一双手能干多少事,唯问移泰山需要多少双手;不问我的一口锅能煮多少斤米,唯问犒劳千军需要多少锅;不问我的一盏灯能照多少里路,唯问亮天下需要多少盏灯。”

全公司运用逆思维把原来的成长路径完全推倒重新打磨,短短五年就实现了当初定下的 “狂妄” 目标,从行业倒数一跃成为了行业前几名。

那如何培养逆思维呢?

  1. 永远要先想 “我要干什么”,而不是 “我有什么,所以我要干什么”。
  2. 永远都要思考,行业里谁最牛逼,我怎么才能像他一样牛逼,或者比他更牛逼。
  3. 不要给自己设限,从某种角度上你觉得自己行或者不行,都是对的。连想都不敢想的人,不可能做出任何尝试。
  4. 一流和三流人才的差距是数量级的,所以你永远不要洋洋自得,世界上存在着远比你厉害的高手。但也不要失去希望,如果只需要通过学习、实践,你就能在有生之年实现数量级的进步,想想就让人激动。
  5. 你有什么资源、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到什么办法,创造什么样的奇迹。

是否拥有定力:人生不是考验爆发力的短跑,而是考验耐力的马拉松

任何 “选择” 都是以 “放弃” 为前提的。那些禁不住诱惑,什么都想要的人,走得既不快又不远。

知名投资人倪正东在回顾过去 20 年中国 VC/PE 行业的历史之后发现,大家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定力,抵抗不住诱惑,走得就不会太远。

零几年那个时候,VC/PE 行业不景气,很多手里有点闲钱的基金都去做了房地产,觉得赚个几亿就是个了不得的大钱,但现在的投融资行业动不动就是几十亿上百亿。很多创业公司 “金点子” 频出,不好好坚守本业,非要同时干两三件赚钱的事儿,最后这些创业公司基本没有活下来的。

很多时候你要做的不是选择,而是放弃,坚守对的方向,抵制诱惑,不要那么心浮气躁。

李开复博士曾经在一次演讲中举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些创业公司的创始人经常会给他打电话或者发信息:我有一个新的好主意,我保证能在 5 分钟以内打动你。

李开复的应对方法往往是把这些人,拉到最懂这个领域的行家面前,考个五分钟。考不倒,说明你真的有很深的研究,说不定有好的机会,可以谈一谈;考倒了,说明你就是脑子一热,主业做不好副业更做不好,一切免谈。

有多少自信满满的人被考倒了?

李开复的答案是超过 90%。

我们跟这些创业者都差不多,觉得这也是机会,那也是机会。我们往往都忽略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真正的机会就是我们正在坚持的事情。我们这个时代,聪明的人太多了,大家都会被各种各样的机会、诱惑所吸引,被带离真正有价值的赛道和真正有价值的事情。

要知道人生是一场马拉松,真正有潜力能够跑完全程,并有一个好成绩的人,往往都是抱定一个方向,在正确的赛道上低头狂奔,不可能因为路上的一片风景、一块糖果,就放弃了奔跑。

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不是三五年,也不是十几二十年,而是三五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潜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发力,要看他能不能做到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希望你也能成为一个有潜力的人。

 

原标题:35岁“高龄”程序员因潜力小被拒,只因没做到这3点

作者:阿秀,一个追求“句秀、骨秀、神秀”的文字梦想家,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36Kr特邀作家,脉脉特约专栏作者,多篇文章全网收获千万级别阅读。微博@进击的阿秀,个人公众号“进击的阿秀”(ID:zchxuexi) ,欢迎关注。

本文由 @进击的阿秀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喜欢你的这篇文章,感觉说假大空的人都是热血已凉吧

    来自广东 回复
  2. 假大空

    来自江苏 回复
  3. 这篇文章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面前,就是传销画大饼,不切实际。

    来自上海 回复
  4. 老板式的口吻…………又来忽悠我免费加班

    回复
  5. 老板都爱情怀

    来自上海 回复
  6. 这种文章,上来三板斧,先让你自我检讨,然后在他设定的语境下给你灌输毒鸡汤,你还觉得很津津有味

    来自北京 回复
  7. 这是一篇创业老板口吻的文章

    来自广东 回复
  8. 部分赞同,有些观念太理想化了

    回复
  9. 说的好!

    来自北京 回复
  10. boss最喜欢干的就是,花最少的薪水,用最牛逼的人

    来自江苏 回复
  11. 不赞同,如果你的员工工作多年,值得加薪那2000,而老板不给加薪反而画大饼指责员工格局不够,呵呵。。。

    来自北京 回复
  12. 想让员工不要计较那5K,前提得是薪资5W吧,但是目前的一线城市平均水平1W,想让员工抵抗5K的高薪诱惑,是不是太天方夜谭了,果然大boss都是专业画大饼的。

    来自广东 回复
    1. 的确,有些空了

      来自上海 回复
  13. 做了老板口气都这么大

    来自广东 回复
  14. 抄的吧 看过

    来自浙江 回复
    1. 人家都标明出处了

      来自浙江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