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产品的第一年:总结、复盘与心路历程

36 评论 7448 浏览 76 收藏 23 分钟

编辑导语:本篇作者分享了自己从毕业后选择做产品经理,到短时间内快速成长,到突然经历行业剧变,再到一个月内迅速跳槽新行业的全过程。推荐给还在产品经理职业初期的童鞋阅读,希望对你有用,一起来看一下。

一、我为什么选择当产品经理?

1. 误打误撞进入产品领域

先说一下我的专业背景,985师范院校本硕学历,专业是心理学中的心理测量方向。研三时候,我已经决定不继续搞学术而是进入职场工作后,曾在一个投资机构的投后管理部门实习,帮助对该机构的投后企业进行人力测评、人才盘点等工作。

随着业务的发展,团队期待能够开发一个给公司投后企业使用的人才管理SaaS平台,因此招了一个资深的产品经理进入团队,配合设计外包和开发外包进行平台开发工作,我也作为实习生开始正式接触产品经理的工作。

回忆起来,这是一段相当宝贵的经历,也奠定了我后面选择做产品经理的基础。一方面,我既是提需的业务方,又是接需求的产品经理,我能知道从业务角度需要哪些功能,同时也在学习如何设计和产出这些功能,是业务和产品之间沟通的桥梁。

另一方面,这是一个从0到1的项目,从最开始的需求分析、竞品调研、产品规划、到需求评审、项目跟进、以及上线后的版本迭代,每一步我都有参与其中,并且在与开发和设计沟通的过程中,涉及到心理测量专业知识的部分,也是由我来主导的,大大锻炼了我的沟通能力。甚至我们当时没有专门的测试,就由我来主要测试所有功能,到最后平台上线,正式投入使用的那一刻,我真的获得了莫大的成就感。

那一刻我知道,这是我喜欢的工作。

这一段经历也是我职业的转折点。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每个人的生活,我之前所在的团队也受其影响没了headcount,没办法,我只能在已经错过了秋招和春招之后重新找工作。

而这一次,我不再看和人力测评相关的工作,而是专注在找产品经理相关工作上面。结合自身传也背景和职业兴趣,我选择了当时还如日中天的在线教育领域,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2. 选择继续做产品的理由

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有两个方面让我想要转行成为产品经理:

1)职业兴趣

以前大学期间学习职业心理学课程的时候,就有给自己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我从那时候就很看重工作能够给我带来的成就感,而产品正是能给人带来很大成就感的职业,再加上比起做学术,产品带来的成就是快速的、即时性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不断的正反馈会促使我更享受其中;其次,比起跟文件或代码打交道,我更喜欢跟人打交道的工作;再次,我不喜欢一成不变的工作,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内容。

2)个人能力

从个人能力上来说,我在学校做过较多的学生工作,有着比较丰富的管理和协调沟通经验;同时,因为要处理很多繁杂的事务,所以也培养出了我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多线程工作能力,这些都能帮助我更快速地上手产品经理的工作。

总的来说,我不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欢而选择产品,而是衡量了“我能不能做”和“我适不适合”这两点后做出的决定。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心路历程。产品经理分类丰富,偏B端和偏C端的产品都会需要不同的特质,关键在于你需要知道这是否是你喜欢的工作,对于还在学校的同学来说,通过实习去体验是最快确定是否喜欢这份工作的方法,哪怕是试错,排除错误选项也是很大的收获。

二、入行一年,我收获了什么?

我所在的公司不算教育互联网大厂,但属于在线教育领域中发展较快、细分领域的top,对教育测量比较重视,而我的学校和专业背景与此正好契合,再加上疫情原因,当时的岗位相对较少,因此最后选择了这家公司作为我职业的起点。

教育公司的团队氛围很好,人人都有一颗爱教育的心,但对于产品经理本身而言,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

这里没有成熟的培训体系,也没有专门的mentor带我,交接的同事也只是给我些许指导后就忙自己的去了,所有一切都全靠我自己摸索和野蛮生长,就连第一次跨部门需求对接也是我自己一个人去的,当对面业务方说着一些业务相关词汇和描述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听天书一样,靠一些社交牛逼症撑完了整个对接会。

第一次需求评审的时候,我整个人声音和手都在抖,甚至还听说有开发同学在背后吐槽我能力不行……那时候的青涩还历历在目,最近快离职的时候与同事告别吃饭,他们都说,觉得我不像是只有一年经验的产品经理,这一年里简直进步神速。

我想,我一定能从这一年的工作中找到我快速进步的原因,帮助我在下一份工作中做得更好。

1. 产品工作方法论

在过去一年时间里,我沉淀出了一些比较完整的、适合我自己的工作方法论,从需求对接、到需求分析、设计、评审、项目跟进,到上线和后续迭代的全流程,在这一年中也经历过很多遍,很多时候你觉得自己已经熟悉了这些内容。

但真正自己做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每次都会踩到不同的坑上去,甚至同一个坑不止踩一回。但是咱们不能只踩坑呀,踩坑之后的总结就是我们形成属于自己工作方法论的过程。

下图就是我自己总结的工作方法论,以及每一步中的注意事项。


里面有几点需要格外注意:

1)在需求沟通阶段,和业务方对接时一定要多问几句“why”,这个需求的背景是什么?想要达到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如何通过数据来验证这个需求的价值?出了需求方提出的方案,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达到这个目的?其中有两点是刚做产品的时候容易忽略的问题:

① 完全跟着需求方提出的方案走,而不思考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案,关于这点在产品届一直有个比喻我觉得很对,就是当有个人说他需要苹果的时候,不一定是他真的需要苹果,他可能是渴了,那水行不行?他也可能是饿了,那烧饼行不行?还有可能他就是想吃水果,那梨子行不行?这就是需求分析,多问几个为什么,发掘用户/业务方的真实需求

② 如何通过数据验证需求价值,往往是最容易被新手产品忽略的一点,很多时候只是埋头做功能,却忽略了如何通过数据去验证,最后复盘的时候无法体现工作的效果和价值。解决方法是在需求沟通阶段就要将数据验证考虑清楚,如果有拿不准的地方要多向开发同学请教。

2)在需求设计阶段,要追求快、准、狠,善用自己熟悉的工具加快产出速度,在这个阶段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当自己手上同时有其他不同进展阶段对项目在跟进,由于需要处理许多零碎的问题和开会,往往没有整块的时间写需求文档,从而导致项目进度延后。解决方法是将琐碎的事情集中到一个小时内处理,空出整块的时间进行需求产出。

3)在需求内审和评审阶段,若在一审后需要修订并再次评审,最好是在当周进行二审,尽量不要跨周,不然过了一个周末很多细节就都忘记了,最后只会给自己挖坑。如果出现不得不跨周的情况(其实还挺常见),最好周五晚点花点时间整理本周待解决的问题,并在周日晚上或周一早上列入本周计划中,避免很多问题因为假期不了了之的情况。

4)在项目跟进阶段,养成良好的周站会或日站会的习惯,产品需要时刻跟进开发测试进度,避免出现项目延期等情况。

5)在项目上线后,复盘和数据验证是很重要的一环,刚开始做产品的时候容易“做就做了”,没有项目复盘也没有数据验证,做下来没有任何收获。项目复盘能帮助自己总结经验,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也能够帮助整个产品/开发/测试团队回顾整个项目过程,加强团队凝聚力。数据验证很多时候也会被业务忽视,但产品需要清楚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达到了怎样的效果,不论是自我成长还是年中/年底述职、跳槽找工作都有用。

需要说明的是,我之前所在的团队是有自己单独的产品、前后端开发、设计和测试的,且部门内不同业务线的开发和测试也都相对固定,不存在与其他组抢资源的情况,整体开发流程也是瀑布流形式。

但我也有了解到一些大的产研团队会采用敏捷开发的方式,以双周为单位进行评审和迭代,因此我当前的工作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团队,一些通用的经验仅供参考。

2. 如何快速成长

在前司自己摸索和野蛮生长的过程中,我也总结出了一些帮助自己快速成长的方法,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尤其是新人产品同学,在没有一个尽责的mentor带你的情况下,以下这些方法或许能帮助你更快地成长:

1)模仿

跟所有物种的成长路径一样,模仿永远是超越的第一步。找到一个好的参考对象,不论是你的mentor、同事还是领导,甚至可以是合作的业务方,观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习惯,找到觉得“他好厉害!”的地方,并思考如果是自己来做这件事会怎样去做。如果可以的话,最好能够及时记录下来。

(第一次作为需求方要其他产品配合的时候,记录下的觉得其他人做得好的地方)

2)练习

只记录下来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意识地、反复地练习,将一些好的地方融入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把其变成自己方法论中的一部分。

可以通过制定计划,比如“我想要提高xxx方面,在下次xxx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等下次发生之后回头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可能没法一次性养成习惯,但需要知道自己为什么没做到,下次如何改进。

3)及时寻求帮助

上面也有提到,我并没有专门的mentor带我,同事也只是敷衍了事,遇到困难了应该怎么办呢?出现紧急情况,自己无法担责怎么办呢?等等这样的问题,一定不要想着全部自己处理,不要怕挨骂,及时与领导沟通,从上级那里获取帮助,后续再从中获取经验教训都行;学会先把情绪放下,当下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4)养成定期计划和总结的习惯

① 工作记录

对于新手而言,记录下自己每天做了什么、有何经验和收获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遇到坑和障碍的时候,更能够快速成长。我刚开始的半年,每天的工作记录都会写好长,现在回头看也是很感慨当时自己怎么会想那么多有的没的hhh。

② 定期计划和总结

以周为单位制定计划,记录每天的工作进度,每周下来进行总结,比如我会在每周五下班前整理下自己本周待解决的事情,免得一个周末后就忘了;每周日的晚上,抽出半个小时来列出下一周的工作计划,这样周一早上能够更快地投入当周的工作中去。

在每完成一个项目后,还可以项目为维度进行整理,可以用STAR法则来帮助理清思路(参考文章:《STAR法则,在产品设计的应用和思考》)。

3. 工作中的避坑小技巧

1)与业务沟通

① 学会拉群

避免产品单人对多点沟通同一件事,这样效率又低还可能让自己成为传话筒,最好的办法是将同一个问题的所有相关方拉到一个群里,同步询问和周知各种事情,或者让某两方自行对接。

② 会议记录

不论是再小的会,也一定要有会议记录和会议结论,最好是能够以文字形式发到会议群中,让所有参会人员进行二次确认,确保不会有细节遗漏,也可以避免一些甩锅的情况。

2)与开发沟通

① 了解技术

产品不需要写代码,但也不能完全不懂技术,一开始我连QA是什么都不知道(因为实习时候都是产品自己来测试)。

② 不强硬也不盲从

是产品总会出现和技术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但咱们需要明确的是,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4. 实用工具

这一趴最后,介绍下我的爱用工具:

  • 原型图工具:Axure/Sketch,Axure更注重页面之间的交互,而Sketch能帮助你在和设计交流的时候更加便捷,可以根据需求或者电脑系统(Sketch只能在MacBook上用)的类型进行选择。
  • 流程图工具:Process on,优点在于在线编辑、无需下载,缺点在于可创建的文件数量较少,需要定期清理。
  • 思维导图工具:Xmind,非常好用的整理思路工具,养成在复杂项目之前用xmind整理思路的习惯,也能很好地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比如我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就会先用xmind理一下思路,不然就会越写越放飞自我。
  • 笔记工具:
    • 印象笔记:优势在于点击侧边栏目录即可切换文档,不需要单独打开新的窗口,适合即时性的记录和查找翻阅,但不适合长篇的沉浸式写作,因此我一般会用印象笔记来记录日常工作、规划;同理,Onenote也可。
    • 石墨文档:页面干净简洁,功能齐全,适合进行长篇沉浸式的写作(比如本文),我一般在写工作总结或者整理面试资料的时候会用到石墨文档。
  • 项目管理工具:飞书多维表格,当有多个项目在不同进行阶段的时候,可以用飞书里面的多维表格模板进行管理;其实excel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软件有一定的局限性,excel可以做一些个性化的事情(前提是要会做)。

三、当行业发生剧变,我们将何去何从?

1. 当风停了

有一句在互联网行业中流传已久的老话说得好,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

那当风停下的时候呢?

我毕业的2020年,在线教育正如同坐火箭一样飞速发展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改变了传统教培行业的形态,越来越多的人和资本开始进入在线教育,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孩子开始使用线上教育的产品;疫情的到来更是为在线教育添了一把火,有风助力,燃料充足,前景一片灿烂。

而2021年7月,风停了。

很难说明这段时间的心情。从4、5月份开始很多事情开始有了苗头,当时大家都还只是心存侥幸,觉得铁锤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或者就算开始管制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但是当看着身边的同事一天之内少了很多的时候,心态已经不同了。

我看似很幸运,公司大裁员的时候留了下来,但是留下来不一定真的幸运,纠结再三,我还是决定跑路。

2. 我的思考与选择

当政策出来之后,大家都说“快跑”,但我是有过犹豫和纠结的,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放不下自己的专业背景优势。一旦离开教育,我的专业背景优势将会不复存在,而要完全凭借自己的产品能力,竞争压力一下子增大。

另一方面就是手中还有自己付出了许多心力的项目没做到最后,做产品还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顺利出生。当时也找了很多人聊这件事,并在跟他人讨论的过程中,逐渐理清了自己想要什么:我还是决定继续做产品,如果没有专业优势,我就去大厂学习加倍锻炼自己的产品能力。

当决定好了离开教育行业之后,我就迅速开始写简历和投简历,并利用上班前后和午休时间进行集中面试。不得不说面试过程比我想象中顺利很多,我大概8月初投简历,8月中旬开始面试,到9月中旬就已经拿到了2家互联网大厂的产品offer。

因为比较想快速转行,所以没有等待更多的机会,在2家中选择去了一个涨薪50%以上的大厂(之前的起薪比较低,所以薪资也是我重点考虑的方面)。9月中旬提了离职后,花了大概一周的时间交接完毕,顺利在十一之前入职了新公司。

如果有人想看我的简历准备过程和面试经历的话,欢迎给我留言,我下一篇文章可以详细分享下这部分的内容~

四、尾声

终于逼着自己把这篇文章写出来了。

在刚工作的时候,我跟我前领导说,希望自己也像其他人一样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上写文章,将我自己做产品的心得经验分享给别人,如果有人也想入行产品的话,能够从中得到一星半点的帮助,我就很知足了。憋了好久,终于趁着离职交接期间把这个孩子生下来了,也没有辜负我之前的承诺。

写完回头看真的好啰嗦啊我,比起别人干货满满的分享,我这篇废话太多太杂。

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人,能够体谅下我不成熟的总结,如果有共鸣或者建议的话也希望能够给我留言,大家一起讨论和进步~

 

本文由 @一颗蛋_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exels,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哇,好用心的文章。可以加个联系方式吗

    来自浙江 回复
  2. 跟我现状差不多,可以一起升级吗?

    来自广东 回复
  3. 看完文章感悟良多,感谢作者。另外有个问题就是产品经理都要兼顾项目经理的职能吗?我看到你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同时负责跟进推动项目。

    回复
    1. 只能说看公司,我在小公司是这样的,整个流程下来

      来自广东 回复
  4. 整篇文章读起来很清晰愉快,喜欢你的思维,你真的很棒,这一年成长很快速。你现在在哪家互联网公司咧?求面试经历,你是怎么考虑领域的

    来自广东 回复
  5. 可以加个好友一起升级吗

    来自广东 回复
  6. 写的完全是我的心声

    来自广东 回复
  7. 不是满篇废话!是经历、宝藏和青春。

    来自福建 回复
  8. 棒!求下一篇文章

    来自福建 回复
  9. 来自广东 回复
  10. 想知道去了哪个大厂?

    来自广东 回复
  11. 这才是推心置腹的文章

    回复
    1. 谢谢支持!好感动能得到这么多小伙伴评论😭

      来自北京 回复
  12. 求下一篇文章

    回复
    1. 会有的!

      来自北京 回复
    2. 求下下一篇文章

      来自广东 回复
  13. 对我这个应届生帮助很大!写的很棒很实用,心路历程很真实,谢谢 💪

    回复
    1. 我也是去年才毕业所以感受挺多的~一起加油💪

      来自北京 回复
  14. 工作半年了,感觉没有做的工作并不产品,都没有写过PRD开过评审,看到文章寻求自勉

    来自江苏 回复
  15. 想知道社招是通过什么渠道投简历的?还有和校招面试,在考察上有哪些侧重点不一样呢?

    来自北京 回复
  16. 这文章一看就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充满情怀的温柔的人。一起加油呀。

    来自北京 回复
  17. 工作的方式和方法也可以优化下,很多需求并不是以业务方为准的,3年以上的产品经理更多是在孤独中探索

    来自上海 回复
  18. 我也即将面临毕业择岗,作者的文章对我有很大的帮助,谢谢分享!!!

    来自广东 回复
  19. 985本硕,产品一年,互联网教育细分领域头部,这个教育和工作经历给了你更多的选择。努力本身很重要,选择更重要,只有选择对了方向,你的努力才不会白费。加油吧,看到了你在产品这个领域养成的好习惯,希望这些好习惯能给你更好的未来。

    来自北京 回复
  20. 对于我这个即将走出校园想要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来说,作者写得很棒呀

    来自上海 回复
  21. 完全没有觉得废话多而杂,而是感受到了作者分享经历的真心实意,受用良多~

    来自上海 回复
    1. 谢谢谢谢!我也是觉得这一年的经历挺神奇的,所以想写出来分享给大家~

      来自北京 回复
  22. 我觉得养成定期计划和总结的习惯是很重要的,任何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来自江西 回复
    1. 特别是比起有明确目标的时候,那种在一天或者一周下来不知道做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成长或者成果的时候,计划和总结就更重要了~(虽然我自己有时候也没能完全做到😂

      来自北京 回复
  23. 实用性太强啦!对我帮助很大,会收藏起来好好学习的~

    来自江西 回复
    1. 谢谢谢谢!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来自北京 回复
  24. 作者写的这篇文章对我的帮助太大啦!收藏了,会好好学习的!

    来自江西 回复
    1. 感谢收藏!我也是个初级产品,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

      来自北京 回复
  25. 期待作者关于简历准备过程和面试经历的分享,希望可以学习学习。

    来自广东 回复
    1. 谢谢!下一篇就写这个~

      来自北京 回复
    2. +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