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产品段位,如何向上突破?

0 评论 2355 浏览 13 收藏 11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之间的壁垒边界很模糊,似乎只隔着一层窗户纸,打破之后方可实现不同段位的跃迁。那么,不同产品段位的产品经理,该如何实现向上突破?作者分享了一个案例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境由心生,你相信什么,就会发生什么。

镜同学一直相信:信念是信仰原则和行动指南,让人们明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

这句话放在产品经理的职业发展中尤为适用,我始终认为,产品经理不同段位之间壁垒边界其实很模糊,有时就像是一层窗户纸,弱不禁风,弹指间就可打破,打破之后就能够实现产品段位的圈层跃升。

01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产品工作中的小案例:需求梳理的思维导图你会怎么画?

上周根据工作安排,我们团队中有两个产品经理在做市场需求调研,调研的产品功能虽不一样,但工作内容都处于需求调研阶段,从产品成果中来看,我们要求是都需要输出一个思维导图,用于敏捷记录需求梳理的内容。

先简单交代下这两个产品同学的背景:

从岗位定义上来说,一个是初级产品经理,A同学,只有1年多的产品经验;另一个是中级产品经理,B同学,有3-4年的产品经验。

前天我们组织了需求调研评审,集中对A/B同学的调研情况进行讨论分析,从两者的需求调研成果来看,却是能力与经验的倒挂:A同学的需求调研明显要比B同学更全面、更有深度。

首先,需求调研评审准备程度有差别。

需求调研评审时,A同学准备的是文件夹,包括好几个文件,除了有思维导图外,还有他所参考的政策文件,有竞品分析的产品资料,也有一些关键截图,事实上,在需求评审时,当需要细化到某个文件或某个截图时,A同学可以很快切换到对应的文件,场景空档期很短,受众体验很连贯,最主要的是,需求评审效率很高,效果很好。

反观B同学,只有一个思维导图,而且是导出的图片,放大后效果还不是很清晰。

其次,需求调研维度和丰富度不同。

A同学的需求调研维度丰富,因为我们是在老产品上做大版本优化,且依赖于政策,所以,A同学的需求调研既有政策文件、也有行业资料,还有多个主流的竞品分析,并且,对老产品的功能现状还做了解读,分析了现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我们应该重点优化的地方。

而B同学的需求调研,完全是对某竞品的拆解分析,只是将一级菜单、二级菜单进行了单纯的罗列,需求调研来源单一,既没有其他行业或市场场景调研,也没有对老产品进行总结分析。

再者,两者评审讲解思路不一样。

A同学在评审时表现的很有结构化思维。

先是整体讲述自己的需求调研概况,包括需求调研的维度,参考了哪几家竞品,我们现有的产品概况如何,等等;

其次,他重点以需求调研所梳理的思维导图为例,逐一讲解,最重要的是,讲解时会先讲解下该功能的业务场景,在遇到一些功能名称时,还会讲解下该功能的定义,这样就让用户能听的很明白、很清晰。

B同学的评审则显得逊色很多,只是对照思维导图照本宣科的念报告,没有介绍业务场景,没有介绍功能定义,没有自己的理解与分析,完全没有结构化思维,虽然在某些功能调研上其实也是有深度的,但是从评审的效果来看,很不理想。

B同学的需求调研整体是缺乏全面性和结构化的,反观A同学则实现了产品的弯道超车,实现了事实上的段位击破。

我参加完他们两个的评审会,有两点感触很强烈:

①你不用心,你的产品经验并不会转化为你的产品知识库,没有形成你的能力体系

②A同学远超我预期,属于意料之外,但在情理之中

02

后来,我们临时进行了复盘分析,针对A/B同学的需求评审情况进行了充足的讨论,其实从评审结果来看,已经高下立判。

需要说明的是,B同学有4年左右的产品经历,但是以往工作中主要是自学,同岗位就她一个人,她也是刚从事业部调到我们部门没多久。

A同学是我招聘而来的,一直由我带领着共同学习,事实上,他自己在评审会上的分享自己的成长思路时也很谦虚:找到了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我看来,他不仅是找到了学习方法,而且很用心学习,而且还反复练习,像这样的需求评审,他第一次的表现也是远不尽人意,差距明显,但是,我只是带着他参加了我的几次评审,并且告诉他了一些基础方法。

但他对产品行业的热爱和全身心投入的精力,超过很多高段位的产品同学,大半年接触下来,我总结他的产品信念很坚定,很多次他工作挫折或受打击以后,都是愈挫愈勇,就像A同学自己的分享所说:他热爱产品,他觉得他也一定能做好产品

我一直觉得,对于年轻的产品同学来说,有两件事情很重要,一是要有学习意识,二是要有学习能力,有此二者,必成大器

事实上,我心里很清楚他早晚都能达到能力要求,但超出我预期的时,他从“知道”到“做到”的时间之短、效率之高。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

你也许会发现,初级产品经理和高级产品经理之间的界限很玄妙,你可以理解成经验的多少,也可以理解成思考的深度,还可以理解成方法的有无。

总之,产品的阶层壁垒并不牢固,但很隐蔽,似乎就隔着一层窗户纸,需要顿悟。

很多小伙伴肯定会问,那靠什么来打破呢?

03

我先说结论:

短期靠方法论,长期靠的是信念,方法论速成,信念持久,信念是道法术器的道,是内在的底层逻辑

信念可以持续催生行动,引导你反复练习,进而引发产品顿悟,很多成功都是不去想是否成功,只顾风雨兼程、一往无前

关于反复练习,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当一件事情真的被重复做了一万次,你会发现秘诀和别人看不到的美。

产品进阶也是一样,你需要主动地、长期地、反复地深度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催生产品顿悟,而能坚持这样的关键在于信念。

就像需求调研一样,我告诉你了方法,但你一次也做不到,甚至有些人可能在自己产品生涯全周期内都不一定能做到,即使偶尔做到一次,也很难转化为自己的永久知识。

但,有些人,有些信念坚定的同学,他会旁敲侧击,他会潜心学习,他会不耻下问,他不会在乎贡献与回报的ROI,他不会抱怨前进路上的荆棘与辛苦。

他一定会有所作为,水到渠成。

因为,信念像一张滤网,安置在人们的思想中,过滤人们所看到的世界

古人云:“行者心之发”,“上行,下效,存乎中,形于外”,也就是说,外在的层级只是内心状态的呈现而已

如果你非要问产品段位的跃升,到底有没有什么济世良方,我想这个药方大概如下:

“方法论“三钱,“信念”七钱,长期内服,终必果。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由@产品大峡谷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