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锻炼意志力,让你的精力保持纯净!

2 评论 4669 浏览 10 收藏 12 分钟

在这个信息爆炸和充满焦虑的时代,选择的重要性被弱化了,专注力比以往更不容易集中,精力成为了这个时代弥足珍贵的东西。那么,要如何保护我们的精力呢?本文作者分享了几条建议,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傅佩荣在《哲学与人生》这本书里曾提到:自由意味着选择。

你可能会说,选择太难,我不做选择在家里睡大觉总可以吧。

对不起,躺平也是一种选择。只要时间还在流逝,你就一定要做出选择。

只不过在复杂的现实社会、垃圾信息爆炸和充满焦虑的今天,选择的重要性被弱化了。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是因为从前没有广告也没有短视频,专注力更容易集中。

而现在在一个不会被饿死的社会里,大多数人感觉不幸福。这一客观事实证明了一个观点:对自己欲望毫无控制的生活不值得过。

所以,请好好保护你的精力,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弥足珍贵的东西。

那如何保护自己的精力呢?这里给到大家几条建议。

01 优化工作环境,做出保护自己精力的样子

解决意志力问题的关键原则应该是:不是去锻炼所谓的“意志力肌肉”,而是当你需要意志力才能做某事前,先反思下是否可以事先改善环境或重新组织工作流程,从而将各类阻力消解于无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网站,作者李少加

简单来说,你想要阅读。不要给自己定一个“我今年要读xx本书”的书单;这样的话你还没有开始,就给了自己一个巨大的压力。

这种压力一般来讲很难转化成动力:因为这件事没有明确的结果。

即,你不能肯定说:我读了这些书,就能赚多少钱,就能在世俗领域获得多大的成功。

而事物的发展规律是一定要积累到一定数量的量才能得到质变的结果。就像是那个毛竹生长的例子。前4年毛竹的根茎一直在积蓄,在第5年的时候发芽,6个月就能长到100英寸高。

这也是普通人和牛人的区别,普通人看中即时满足;而牛人能够延迟满足,忍受那些看不到结果而自己没日没夜努力的时光。

亦即幸福和成功的真谛是延迟满足。我们应该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不确定性。浪漫主义一点儿:人生的苦难不应该是经典物理学上空的那两朵黑云,而是希腊神话中爱琴海众神花园里的那些被海风吹起的黄金树树叶。

多说一嘴,我觉得这也是大厂愿意去985、211高校招聘的重要原因,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提名,人生延迟满足的事儿莫过于此了。勤劳和付出是我们民族非常优秀的品质。那些极端的说中国学生只会考试没有动手能力的观点是狭隘的,不然如何解释改革开放我们用了几十年赶超了西方一两百年的发展?

接着上面说,既然我们普通人难以做到延迟满足。那优化“工作体验”吧。拿阅读来说,如果你要去图书馆,你要给自己空出一个大段时间吧,你出门要走一段路,远一点还要坐一段车,最后进图书馆还要查核酸、做登记;好不容易进来了,面对这么多书,又出现选择困难,心里顾此失彼……

你瞧,这些糟糕的用户体验都在消磨你的精力。

那怎么做呢?

不如就在家里制造一个书吧的环境:在床边的书桌上摆一个橙黄的阅读灯,放上一本纸质书。不要开大灯,让灯光只照射到书桌附近。照射范围内,除了书、茶杯、笔记本之外不要放任何东西……尝试几天我相信你会很有感觉。

以上的讨论给到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给自己设定大量消耗自己意志和能量的目标,同时尝试优化“工作体验”,降低行动的门槛。

我想要健身,先给自己设定一个极其简单的目标:每周跑两次,要求降低到能出门就行。甚至是什么目标都先别定,此刻想跑步了,直接放下鼠标,卡上电脑,出门去跑。

02 将行为与个人特质关联

如笔者,内倾性性格的人,喜欢一个人阅读,一个人听音乐,钓钓鱼。

但是如果你是外倾性性格的人,存在感和满足感依赖于社交和事物之间的交流碰撞获得。那我的方式并不适合你。你可能更适合群体性的活动,比如参加线下樊登读书会,网上加入读书社群;比如踢足球,玩飞盘,而非跑步游泳这样的个人运动方式。

还可以问问自己的优势擅长是什么?有哪些自己做起来很简单甚至习以为常的事而别人做起来就很费劲。

如果你喜欢美食,可否把制作美食的过程拍摄下来,上传到自媒体平台。这样顺带还把剪辑还学会了,而不是上来就想着一定通过自媒体赚多少钱。如果你喜欢穿搭,是否可以先拉上几个朋友狂街,根据他们的个人特质、喜好来推荐几套穿搭方案,先获得他们的认可呢?

……

另外,人的潜意识表现和行为取决于他的价值观。我曾经遇到过一个老板,他的观点是:这个世界上90%以上的生意是靠人际关系的。在这个观点的支持下,就特别重销售轻产品。看中那些获得实际利益和人际关系的技巧手段,而不管这些手段是否是正向的,诚实的,甚至是否是见得到光的。

而我的观点恰好和它相斥:一个重销售,轻产品的公司是走不长远的;唯有“爱”和用户不可辜负!(这是咱们长期做运营工作的体感)

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引下,我就会认为消耗用户价值和营销手段虽然是需要的,但一定要有度。更不应该为了达成目标而不择手段。进而满满地我就会厌恶他的“嘴脸”,极度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而不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让我有动力学习和阅读。

人都有个毛病,逃避痛苦的力量远比追求幸福的力量大得多。如果可以,请静下心来,尝试从痛苦中寻求力量。

03 化整为零,系统思考

一篇文章标准的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内容选题-框架搭建-素材搜集-内容加工组织-内容呈现。

实际的写作和生产过程真的是这样吗?

NO,不是的。

凡是写过一段时间原创的人都知道,高质量文章根本就不是这样产生的。它的过程是一个复杂信息融合、来回反馈的非线性思考过程。

比如,在阅读某一本书或者在大街上看到某个现象时,心生了一个观点,于是想要写文章去验证。

但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论据不足以论证前头的观点,甚至观点本身就有狭隘的地方,必须推倒重新来过。但是在写文章过程中总结了一些新颖的观点,而这些观点目前只是一个一个的点,还不足以形成一套自圆其说的体系或者解决一个实际的问题,所以需要留存下来。

又或者,发现一个好的选题,观点也没有错。但是写着写着偏题了,发现另外一个主题会更好更有实用价值。于是乎,又以另外一个主题为主导,推倒前面的文章架构重新来过……

举例:有个观点:能干好某一项工作,大概率也可以干好另外一项工作。反之,干不好一件事也大概率干不好另外一件事。

这个观点是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并不绝对。

由此我们联想到HR招聘时常用的STAR法则,进而对现代企业的招聘系统有所怀疑。或者针对这套法则事先准备好答案以“对付”HR。再比如,我过去再职场团队中看人时主要看他做了什么而非说了什么,并且从他年少时的经历形成的习惯和价值观来判断原因。

这些都是写作过程中的非线性思考。而非像上面开头提到的文章线性生产的过程。线性的表达逻辑和教学过程意在方便用户掌握,而非真实的工作过程。

基于上面的真实规律,我采取的方式就是把平时所思所想及时的记录下来。然后定期整理。世界是非线形的,人要学会系统思考。

关于系统思考不是我们这里讨论的重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第五项修炼》这本书。

化整为零的工作方式真正内涵其实是先零后整,最大程度的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

结语

本文讨论在信息泛滥的今天如何科学的锻炼意志力,给到三个策略方向:

  1. 优化工作体验,消除干扰因素或者制造虚拟出一个良好用户体验的工作环境。
  2. 结合自己的特质,干那些不需要坚持而是让你“乐此不疲”的事儿。这些事儿要么是你兴趣的,擅长的,要么是你因为要逃避某种痛苦而做铺垫和说服自己的事儿。
  3. 在真实的工作的过程中,不妨先把零零碎碎的小事干好,先找到草地上的第一只羊,之后再尝试化零为整。因为大部分时候,质量问题其实是数量问题,而非技巧问题。

就酱,欢迎把文章分享给更多的人,传递正能量!

作者:杨帆,公众号:杨帆笔记

本文由@杨帆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 ,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的很好~尤其是对招聘中的STAR法则的辩证观

    来自上海 回复
    1. 有多辩证?

      来自河北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