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B端系统设计进阶之六脉神剑

4 评论 4969 浏览 53 收藏 17 分钟

虽然产品经理不需要像系统开发一样考虑那么多设计模式,但掌握良好的框架思维,能够帮助产品经理们在日常工作中,应对不断变化与发展的业务。作者总结了 B端系统设计进阶之六脉神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糟糕的产品经理在填坑,普通产品经理在砌墙,优秀的产品经理在打地基。

产品经理在做产品设计时,虽然不用像系统开发需要考虑那么多的设计模式,但大道相通,做产品设计时一样需要有优秀的架构思维,才能保证产品底层架构夯实,有能力承接不断调整和变化的业务,不至于任何业务的变化都会对系统带来灾难性的调整。

本篇文章,木笔总结了B端系统设计的六脉神剑,分别是抽象思维、脉络思维、极简思维、积木思维、闭环思维、管道思维,这6个系统设计思维,不仅适用于供应链相关系统设计,同样适用于其他B端系统,望君多采纳。

01 第一脉: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一种总结、提炼共通性的思维,考验我们的逻辑思维。具体做法为:如果两个业务场景大部分功能都相似,只有少部分不一样,我们就可以将它们抽象为一个通用的底层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不一样的业务逻辑,而不是为每个场景单独设计一套功能。

抽象的好处是可以极大的提升系统的复用性和稳定性,将已有的功能聚合,在核心逻辑维持不变的前提下快速接入其他业务。

案例:众所周知,库存是供应链里贯穿始末最核心的逻辑,几乎所有供应链业务的开展都会导致库存的变化,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用户退货,退供应商,盘点……如果每增加一个业务,我们都需要在仓储系统和中央库存系统中对库存底层逻辑加以调整的话,那简直是要命的,一旦处理不好,不但新业务无法支持,还会因为动了核心库存逻辑而影响已经在运行的业务,风险巨高。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所有的业务无非就是加库存和减库存两种处理方式,不同的只是业务开展的形态。于是,我们将库存的处理抽象为加、减底层核心逻辑,对外提供标准服务,在此之上扩展一层业务接入层以便业务对接,如图所示,如此一来,底层库存服务只需处理加减数量,不会轻易变动,无论上游业务如何变化,只需要在业务接入层做调整即可,不会影响其他业务。

▲库存服务的抽象化示例

02 第二脉:脉络思维

脉络思维是将模糊混乱的业务进行分析、拆解、细化,直到一个个清晰的功能点,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条理性。参考建议:

(1)将模糊的需求具象化。面对业务提出的一句话需求时,不用惊慌,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发挥庖丁解牛的精神,从骨架到四肢,再到筋骨,层层拆解直到可以落地的最小颗粒度,整个过程下来,自然就会豁然开朗了。

(2)把混沌的逻辑结构化。如果一个业务涉及到多个上下游系统或多个逻辑之间的交互时,不要混为一谈,应该从核心逻辑出发慢慢梳理,将不同系统之间的边界和层次划分开来。

(3)把交织的场景解耦化。理想的设计是一个功能完成一个业务场景,如果一个功能中涉及到多个角色、多个操作或多个场景时,就要考虑解耦,分成多个功能需求来实现。

有了清晰的脉络思维,面对再复杂的业务,我们都可以从容面对。系统功能被充分解耦以后,逻辑更清晰,也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不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

案例:仓储系统中的库存盘点功能经常出错,原因是盘点员、盘点主管和仓储经理都在一个页面操作,盘点员做盘点计划、盘点主管负责盘点差异核实和提交、仓储经理负责盘点审核。由于页面共用没有做权限控制,经常出现误操作,盘点员不小心误操作了盘点差异处理和盘点审核。

后来,产品经理小Q将盘点功能一分为三,拆解成了盘点计划、盘点差异处理和盘点审核三个页面,如图,通过菜单分别控制盘点员、盘点主管和仓储经理的权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误操作的情况。

▲盘点功能解耦化示例

03 第三脉:极简思维

大道至简,好的产品是简单的,好的业务是纯粹的。无论是业务流程,还是系统设计,我们都要尽量追求极简,极简的流程可以极大的降低人工成本,极简的系统操作起来更加流畅顺手、出错率低。参考建议:

(1)流程极简,其次是系统极简。B端系统设计,流程大于交互,首先要思考流程的极简,再考虑如何围绕流程来实现系统功能的极简。

(2)架构极简,化繁为简。系统架构应尽量简单,多系统交互时,参考软件设计原则里的迪米特法则:只与你的直接朋友交谈,不跟“陌生人”说话(Talk only to your immediate friends and not to strangers)。与尽量少的系统交互,降低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3)页面极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页面应该尽量简化,系统设计时突出页面核心功能区,让用户一眼就分清主次;核心按钮摆放在更加显眼的位置,以突出重点。

(4)操作极简、效率为先。B端功能以成本和效率为首要目标,设计时让系统代替人工,极力减少人为操作和人为判断成本。

案例:仓配交互中心系统的设计就是极简思维的应用,符合迪米特法则。假设下游有3套不同的仓储系统,上游采购系统、订单履约中心和中央库存系统若需要正常的开展业务,需要分别和每个仓储系统进行对接,如果再新开一个仓库,则上游3个系统又分别需要再与这个新仓的仓储系统对接一次,工作量非常大。

但如果引入一层仓配交互层,由仓配交互中心与下游各个仓储系统按照标准化接口进行对接,上游业务系统统一和仓配交互中心对接即可,无需关注下游有多少套仓储系统,如图,即便又开了新仓,也只需要新仓储系统与仓配交互中心的标准接口接入一次即可,对上游业务几乎无感知。

▲极简思维应用-仓配交互中心

如果我们领略了极简思维,就明白极简并不意味着残缺,而是要求我们能够分清主次,提炼精髓,尽量精简,这是对我们的产品设计功底极大的考验。

04 第四脉:积木思维

积木思维是现在主流的中台化设计思想,符合SOA(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理念,要求我们把系统功能碎片化,并能够重新组装为新业务赋能。

B端系统的设计应该和搭积木一样,将庞大复杂的流程化繁为简,先碎片化为一个个可以独立使用的服务,通过不断的沉淀,形成我们的积木箱,当有新业务接入时,我们便从积木箱中提取相应的积木块,像搭积木一样,重新组装为业务需要的模块,快速适应新的业务。

在产品设计时引入积木思维,可以极大的提升系统功能的复用性,增加系统的柔性。当我们的积木箱中的积木块积攒的足够多时,我们就可以以最小的成本为新业务提供强大的后台能力支撑,因为对于系统来说,底层原子能力已具备,只是重新配置拼装的工作量了。

案例:通过订单下发、订单取消、退货单建单3个业务,我们分别在积木箱中放入了3个积木块:下单服务(订单履约中心)、取消订单服务(订单履约中心)和退货单下单服务(售后系统),如图。

当客户换货业务接入时,我们经过分析,得知售前换货发生时机为订单尚未发货前,售后换货发生时机为订单发货以后,如果此单独开发实现,要重新搭建一套下单、取消和退货的全部系统功能,工作量极大。

但通过模块组装,我们只需要将取消订单服务和下单服务进行拼接即可实现售前换货业务,将退货下单服务和下单服务进行拼接即可实现售后换货业务,需求减少到只剩下模块拼接的工作量了。

▲积木思维示例-客户换货

积木虽好,但也有其局限性,当一个业务的需求超过了当前积木箱能够组装的范围,强行组装往往会适得其反,这个时候就需要制造新的积木块了。

05 第五脉:闭环思维

闭环思维要求我们在系统设计时要考虑到系统流程和系统功能的完整性,不要出现阻断式的功能缺陷。在实操时,我们需要把握住几个原则:

一、有始有终。当一个流程节点开始以后,一定会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结束节点,而且秉承谁发起,谁结束的原则,流程的发起方,也应该是最后的结束方。例如采购流程在采购系统中发起,最终库房入库以后,也需要通知采购系统告知此单已完成入库,由采购系统完结此采购流程。

二、有来有回。我们不能只考虑正向流程,还要设计与之对应的逆向流程和异常流程,操作、状态都是如此,千万不能有去无回,变成一条死胡同。在资源紧张无法提供系统功能时,我们可以通过线下处理或者技术支持的方式来保证闭环,千万不能置之不理。

三、有求必应。当有外围系统发起交互请求时,一定要建立及时的反馈机制,如果没有反馈,可能就出现外围系统的流程阻塞了。例如退款流程,由用户端或者客服系统发起订单取消申请,如果订单履约中心没有反馈成功或失败,退款流程就无法继续进行了,受伤的是用户体验。

闭环思维表现在系统设计上是正向和逆向流程、正常和异常流程的全覆盖,如图所示:

▲闭环思维示例

06 第六脉:管道思维

管道思维是一种开放、连接的心态,连通产生价值,我们设计的系统应该是立于现在、放眼未来,具备与外界连接的能力。供应链讲究协同,系统的设计自然也需要有足够的开放能力,像管道一样,方便未来与外界互联。

如何开放呢?有几个思路:

一、功能开放。在以某个需求为出发点的设计时,思考此功能是否可以支持其他业务的发展,若有其他类似的业务发生的可能性,那就可以提前做好预留。

二、接口开放。设计新系统时,思考与其他系统的协同和连通,开放自有数据、服务、软硬件接口供外部系统接入,让数据自由流转,产生单个系统无法实现的价值。

三、业务开放。实现公司内部业务的功能时,思考未来能否为外部业务赋能。例如履约、采购、库存、仓储、配送能力的对外开放、系统的开放等。

管道思维可以让系统有更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为未来业务的拓展打下基础。

案例:考虑到未来业务发展壮大以后,仓储可能会有两个业务转型:

一是接入自动化设备以提升库房作业效率和准确性;二是仓储对外开放,引入三方仓储业务入仓代运营。

小Q在设计新仓储系统时,提前预留了两个“管道”:

一、在在出入库流程中预留了设备接入的接口以应对自动化设备接入;

二、在系统中增加了“货主”标记,以应对三方业务入仓后多货主的情况。

果不其然,8个月以后,仓储上了一套DPS电子标签货架辅助出库,一年以后,仓储产能富余,又开始引入三方物流业务。仓储系统在没有改变整体架构的情况下迅速做出调整,及时支持了业务的开展。

以上6个思维说起原理来都比较简单,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关键是要学以致用,如果能真正领悟并应用到工作中去,才是我们最大的价值。

专栏作家

scm木笔,微信公众号:供应链产品笔记,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产品一俗生,深耕于供应链领域。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得很好,深入简出

    来自中国 回复
  2. 要看什么样的业务,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业务的发展速度和拆解的颗粒度及沟通效率,有时候在阶段过程是矛盾的!

    来自上海 回复
  3. 666

    来自江苏 回复
  4. 来自北京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