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外包人员的“隐形淘汰法则”:你中招了吗?

0 评论 1521 浏览 0 收藏 11 分钟

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国企外包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裁员和预算调整成为常态,许多外包人员担心自己的岗位不保。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在国企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外包人员可能被裁的“隐形淘汰法则”,提前了解,尽量避免。

年后上班前两周,连续开了n个会,主题都是一个,又开始调整预算裁人了。年前已经裁掉30%的外包人员(整个公司),这次给的指标差不多10%。

从另一个角度感受到了市场环境的惨淡和现实的残酷。

身边也有一些朋友或迫于生计,或想找个养老工作减轻压力而去了外包公司。

有做产品经理的,有项目经理转测试的,有做开发的;有拿着外包待遇做自有工作的牛马,也有有效工作时间不足一半的摸鱼大侠,各有造化。

但都有个担忧:怕被裁。

在国企里,特别是比较特殊的,体制味特别浓厚的国企里,自有人员是不能随便裁的,也没有领导愿意开这个先例。所以经济效益不好,要缩减人员预算,首当其冲的就是外包。

好了,废话有点多。根据我这些年的观察和实操经验,最先被裁掉的外包人员都有一些能够总结出来的共同点,如下。当然,受限于我本身所在公司的行业及其特殊性,以下表述仅供参考;如无雷同,算我瞎扯。

一、工作能力

具体表现在:职级与工作范围不匹配、工作技能与岗位不匹配、工作效率低下等。

1. 职级与工作范围不匹配

一般情况下企业不会招聘太多级别较高的外包员工,因为贵,一个项目组有一两个高级外包已经很不错了。因此对于更高级别的人来说,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多、工作范围更广。

比如一个高级技术经理,除了基础的代码能力过硬之外,一般希望他能够承担项目组内整体或部分功能的技术架构设计、协调线上问题处理、辅助上线等工作,但他除了写代码其他什么事情都不干,即使主动叫他参与也没有任何积极性。不用怀疑,这样的人肯定是最先被干掉的。我可以招一个工资更低的人干更多的活儿。

同理,产品经理也是一样。一个只会写需求的高级产品经理,即使你的原型画得再保真,文档写得再精致,对于甲方来说也是性价比不高的,很容易被优化。

2. 工作技能与岗位不匹配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些帖子,说培训一两个月的时间就去面试Java/C++等等,还面试上了,一边工作一边学习。本以为卷成麻花儿的市场下应该已经不存在这种情况了,没想到还真的遇到过。

原来项目组里有个开发,所有小组都不想要,因为基本什么都不懂,每天需要问同事N个问题,也不知道是怎么过的面试,因为当时项目预算卡得不紧,也一直没有动他,后面开始退外包的时候果然在第一批名单里面。工作能力离谱的程度已经到了:做一个批量删除的功能,把需要批量删除的单据编号放到了url里面,导致超过5个就因为超长删除失败。是我作为产品经理也不能理解的开发逻辑了。

3. 工作效率低下

其实跟第二点有点像。同岗位同级别的情况下,人家半天能完成的工作你需要做1天,对于甲方来说,就多半天的成本。这样的情况也比较危险。

二、工作态度

目前接触到的外包人员大部分工作态度都还挺好的,能够正面地接受工作、按照计划完成工作任务、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等等。

能做到这些其实也不容易。很多情况下因为甲方项目的不确定性,经常会出现临时性的加班,除了工作日的晚上,甚至出现好几个周末连续加班的情况,严重打乱个人生活计划。还有一些人员既要遵守外包公司的规章,也要遵守驻场甲方的规章,条条框框也是很多的。

但是也有一些职场老油条会想各种办法逃避工作。比如,当某个功能前端和后端都能实现的时候,前端和后端会极限拉扯,都希望对方去做。

还比如,之前有个项目的功能需要另一个项目配合,手下的三方产品经理去找对方的产品和技术沟通,对方参会的是该项目的三方高级技术经理。会后产品经理给我反馈说,对方说这个功能他们配合不了,因为xx技术框架的问题。因为功能还比较重要,所以我不死心地去找了对方项目的项目经理和业务,讨论下来发现不是不能做,而是做起来很复杂,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量,而且时间比较赶,肯定会加班。三方高级技术经理是有能力评估出这一解决方案的,这种情况下很容易怀疑是三方技术经理为了逃避新增的工作而找理由拒绝,事儿没逃过在项目经理那儿也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很多情况下,不需要你多么地主动,适当地摸鱼其实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过度的偷懒耍滑一旦被拆穿很有可能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三、要长嘴

很多研发人员有自己的坚持,专注技术,不愿意过多地被打扰,因此只是默默的做自己的事情。

但当你处于一个被人群湮没的环境中时,如果没有发声,很容易会被忽视掉。

并且,一个项目是一个合作共赢的团队,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

比如作为一个前端,你要跟后端联调,你要跟产品确认需求,你要配合测试人员测试,都需要沟通。

有一种情况特别典型。有些产品经理在写需求时可能遗漏了某些点,或某些操作写的不是很清晰,研发人员拿到的时候也没理解到位,但是没有主动找产品经理确认,按照自己的想法把功能实现了。结果测试的时候测试人员觉得跟他的理解不太一致,找产品经理确认发现研发人员理解错了,得全部推倒重来,浪费好几天的时间。这种情况在测试阶段发现,还是比较好的情况,更糟糕的情况是,测试人员直接就按照研发逻辑测了,上线之后才发现问题,得版本回退一切重来。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都是研发人员的责任,只是为了说明,外包人员要积极与项目相关方沟通,合作完成项目。在国企的大部分项目里,是没有孤胆英雄的。

四、外包公司

现在做人力资源外包的公司真的挺多的。一家中大型国企的外包人员可能来自好几家甚至好几十家上百家外包公司,一个40人配置的项目组可能会出现10家外包供应商的情况。

当外包供应商过多的情况下,还有一点隐藏的考虑是,会优先退掉供给人员较少的外包公司所在人员,即使这些人表现优于其他人。

当然,这里我不是直接建议大家去大型的外包公司,对此我没有发言权,可能有些小规模的外包公司待遇更好一些也为可知。只是在我所处的环境下,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一些优秀的人因此而离开了我们的团队,有些可惜。

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已很不容易。很多时候大家会吐槽外包好像低人一等、外包能力都不行等等。但我接触过的很多外包人员都很优秀,有的前端会非常热心地帮同事解决问题,晚上自学课程,说干几年之后要自己创业;有的产品经理学习能力很强,为产品建设提出过很多建设性意见。有一些综合能力优秀的外包人员也转成了自有。个人选择和规划不同而已。

以上,一些经验和思考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作者:简谙 公众号:简谙

本文由 @简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