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案例:创业公司的开发团队考核新方法探索

2 评论 11653 浏览 26 收藏 7 分钟

之前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了一篇关于开发团队考核的想法 《思考:在创业公司,该如何解决技术开发团队的考核问题?》,没想到大家的反馈很积极,有一些也发来了疑问,那么我想可能写一个实际的操作案例可以了解的更加清楚。所以,这两天抽时间写了一个,希望可以对大家的疑问有一些解释;同时,也希望通过这个案例来改进和发现一些问题,使得我们在实际的管理中可以有更加进一步的探索和成果。

一个案例

我管理的开发团队差不多有9个人,1个产品经理、1个前端、2个测试、5个开发人员,从开始实践新的考核方法已经经历了3个项目,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开发任务是第4个,我就以目前的这个为例,来说明一下整个的过程吧。

1、基本定义

在整个操作中会有一些基本的名词定义需要约定和说明。

效率比: 指完成一个项目的时效比。

比如: 认定的完成期望是20天,实际操作中用了16天就完成了,那么效率比就是:16/20=0.8,即这个项目的效率比就是0.8。

2、基础数据

就是为了执行我们的这个新考核方法需要收集和统计一些基础参数,说明如下:

开发效率比。以之前经历过的3个项目为样本数据,计算每一个人员平均值(如下图)

3、项目评定

虽然已经经过了3个项目的锻炼,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遇到了不少问题,毕竟要让开发人员像产品经理一样去思考需求还是有点困难的,不过这个还是要做的,此次的沟通和前期准备差不多用了1周的时间。以开发人员的评价情况为例:

通过以上的打分,可以计算得到每个开发的平均值,当然为了使得团队每个人参与性较高,功能模块是自发认领的,并且在准备的这1周时间内,需要对全部的需求都有了解,然后在评定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建议,由其他人根据初步认领结果和评定的情况,对人和功能进行打分评价。

4、项目评定调整

我挑选了3个团队人员(选取的标准还是看在团队中对于业务、需求和能力较强的)作为候选评定方案的拟定人,他们要做的事情分别是:

(1)根据以上的平均值,通过效率比进行调整核算,按照以上的平均值,我们重新计算后结果如下:

在以上计算中,我发现效率比可以进行参数调整,比如:开发1计算的效率比为0.89,但是直接拿这个值计算,对于开发的压力就比较大,那么为了推进和缓和,我们可以打个折扣,80%,计算为 1-(1-0.89)*0.8,为 0.91,当然如果任务压力大,可以提高这个值,甚至就像销售指标一样,超额提高一样;

(2)发现调整值差距较大,9.28 和 14.17,分别为最低和最高值,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发挥拟定人的想象力了,需要重新调整原先的认定值,在这里各位肯定要问,这不又回到原先主观判断的老路上了吗?我想还是有点差别的,首先认定值本身调整的依据比原来项目经理自己拍脑袋想要靠谱(毕竟是大家自己打分出来的),其次每次项目的拟定人会变化,通过人员权利的传递克服一个人主观判断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有一位拟定人的打分结果并不理想,直接忽略,而两个拟定人比较之后,确认的调整结果如下:

其中,开发1的去掉了0.5天,开发2去掉了1天,开发4去掉4*1.7=6.8天,开发5增加8.3天,然后最终计算后,就是上面的结果,跟我们的目标比较接近,差不多整体在10天左右完成,所以整体项目的开发时间为10天。

至此,完成了开发人员的工作量评定,那么测试人员的工作量是多少呢?

我的计算方式如下:

开发人员调整值合计*测试人员评定系数/测试人员数量

58.33*0.5/2 = 14.58

另外,产品经理的工作如何恒定呢?我是通过小量工作合计的方式进行计算的,例如需求是一个功能或者一个模块来确认的,所以一个模块,我分给产品经理3天,如果可以2天完成,那么这个小项目就是3-2的关系,最后将所有的小项目合计就可以了。

写在最后

目前来说,这个项目还在进行中,等到项目完成之后,可以将结果作为一个单独案例与大家一同分享。整个过程中我希望能够体现的点:

  1. 将计算透明化,激发开发人员以及整个团队人员的工作热情。
  2. 将权利下放和转移,激发整个团队的管理意识,同时克服一个人主观判断。

当然,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希望通过分享可以改善技术人员的管理现状,让开发人员和我们团队领导者都可以满意!

 

本文由 @加减乘除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请问表格里的认定值是如何得到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认定值是由拟稿人给出的,我们采用轮流拟稿的方式,上面叙述的各项打分情况,效率比,都是客观其他人的评价结果,而作为拟稿人因为本身考虑角度不同,比如打折比例,比如项目调整等,所以会有一个认定过程,而认定过程就是其思考之后的结果,作为团队负责人,我的角色是观察和指导,认定的过程如果合理那么我会接受,如果有缺失或者偏薄我也会指出,可以改进,这样可能过程有点长,但是透明度,参与性以及客观性要比之前完全拍脑袋想要好很多,而且借助这个过程,所有人除了自己的工作对其他人的也会了解和熟悉,对于整个项目开发有正面作用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