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猫眼电影App产品分析报告

3 评论 11959 浏览 61 收藏 13 分钟

产品概述:

猫眼电影的O2O形式我觉得应该跟接近实际生活中的电影票务活动,他的定位应该是普通用户,说的直白点就是满足普通消费者网上购票选座的基本需求。他们的用户就是那些拿电影当作日常休闲的真正的“电影消费者”。

同时他还解决了另一个问题,是美团本身没有解决的问题,美团电影给消费者团购券服务印象是有局限性的:因为可能美团只是购买电影团购券的渠道之一。一旦大众或者其他渠道的价格比你低上一两块钱,用户可能就跑了,因为团购可能只是比价购买渠道之一,没有忠诚度。但是猫眼电影现在做的事情,是建立一个完整的品牌体系,提供更完整的服务实现闭环,实现了观影需求消费点评的闭。这可能是我看到目前猫眼电影想到的几点吧。

(此段属于个人吹牛)

整体的产品思路的话,我觉得其实O2O,包括美团、大众点评、糯米等,他的发展规律和电子商务很相似。甚至包括现在的58同城,赶集网,甚至去哪儿和携程。

我个人认为他们的发展模式可能都一样,都符合三国中的一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因为这类网站初期就是大规模圈地,像淘宝,赶集,58也一样,都是做聚类产品,美团也是,把团购吃的,喝的,看的,唱的不听的聚集上来。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垂直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大家都开始搞垂直。

聚美优品、唯品会为什么能火起来,因为人家把用户定位更细致,更精准了,可以做出些更有特色的东西来了。我觉得猫眼可能也是基于这种思路的品牌产品吧。没准相应的哪天会产生猫眼火锅、猫眼川菜呢。

当然这得通过市场调研来验证市场到底有多大。然后才会决定能够去做等等。当然这也一直符合美团王总的T型战略,把团购品类的垂直领域做的更深。

产品策略:

产品切入点

当你想到美团的时候,是否会第一反应就是团购,那美团电影就是团购电影。当一个品牌不能在支撑起快速增速的市场时,就需要重新定位。

其次,团购的用户体验有两点超级不爽:

  1. 不能确定场次;
  2. 换票的体验;

这两点都是致命的,当然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用户是有巨大的诱惑的,但这些不是猫眼的潜在用户群;

最后,猫眼更多的是要改变电影市场的格局,做电影的重社区,也非常符合王兴的T型战略,美团吸引大部分用户,然后再针对细分领域、细分人群做子品牌,需求更大的增速。同样的例子还有58同城旗下的58到家子品牌(别人家的分析,觉得比较靠谱)。

功能分析:

如下图所示:为登陆APP应用后的具体页面,我只简单描述了一级目录和二级目录的具体功能,标注为橘黄色的我认为是整个APP的核心功—-完成网上选座购票的整个流程。

1

因为我认为整个APP中最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1. 完成购票。
  2. 查看买到的票。

这是我们整个应用的核心需求。其余功能都是基于这个基础上加工完善的,而且每个很小的功能后面其实都存在着一套逻辑,可能具体分析下来比较复杂了。

针对购票,具体的流程如下:

2

上面是咱们应用的核心流程。

其他功能我都没有仔细分析,其实每一个模块都有挺复杂的逻辑存在里面的,比如说榜单的模块,其实用“榜单”来形容的话,其实更侧重的是一种竞争关系,像歌曲的新歌榜单,华语榜单等等,其实这类榜单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逻辑在其中的,存在数据支持的。还有其实针对榜单推荐的电影,进一步的思考,他其实在猫眼电影或者电影院有可能看不到,那这些好看或者我们想看的电影该如何获得?通过什么途径去看,其实这其中就存在更多需要解决或者完善的地方了。

用户分析:

我觉得用广义定义用户:就是把看电影当做消费来的一类人。其实这样的定义对于我们分析用户不大。所以我就细分两类人群,描述一下我对于他们的理解,然后分析一下可能建立的用户模型及建立原则。

第一类:大学生(年龄在19-24周岁之间)

这类人的综合消费水平一般,但是看电影的频率其实会更高一点(PS:其实如果细分细细研究的话,我觉得我可能写不完了)。因为学生首先从消费观念,我会根据他们的出身,分为两种:城市大学生;农村大学生。这两类人的消费观念是不一样的。可能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大学生,是完美符合完美产品对于用户的定位的,把看电影当做一种消费,而且有网上订座购票的趋向。但是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就不一定符合我们的产品用户了,他们有些人从小其实没有看电影的习惯,很多的是在上大学培养起来的,这个时候吸引用户的需求就是价格便宜,这个时候最便宜的电影票其实成为他们最直接的需求了(即刚需)。像猫眼的9.9电影票就会吸引一大部分非猫眼用户使用猫眼。

第二类:上班族(年龄在24-35周岁之间)

其实我很想说这类人是从大学生转换过来的,但是其实不是,因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才几年,这些人从年龄上讲就不符合了,但是我觉得这些人接收新鲜事物较快,而且目前大部分人的生活其实已经离不开移动互联网或者互联网了,而且这类人的消费时间,都是在黄金时间,他们可能不在像学生,为了便宜我可以看午夜场,他们更多的是黄金时间消费。所以这个时候,电影票便宜十块钱还是贵十块钱,他们不在乎,但是提前有位置,这点对于他们来说是比较重要的。我能够提前购票,并且购票有保证,我认为这个对于这类用户来说是刚需。

同时,这两类用户的共性都是如果有女朋友的话,看电影的频率会比较高一点,实际上我认为大概百分之八十的看电影的都应该是情侣吧(没有数据依据,只是猜测)。而且我估计猫眼的核心用户就应该是年轻的情侣和年轻的夫妻。

我觉得这个用户分析就分析上面两种人吧,如果完全细分有点多,我们应该建立用户模型去分析(据说建立21个用户模型就可以完全涵盖所有的用户特性,当然用户模型越细分,我认为越准确,在不考虑时间和人力成本的情况下:

大学生:

根据年龄四个维度,家里的手指情况分为贫穷,一般,中等,富有四个维度,出身来源两个维度,排列组合出所有的情况,2*4*4=16,建立十六个模型,然后排除一些可能与产品无关的角色,对用剩余的角色进行用户建模。分析他们对于我们的产品可能产生的需求。

上班族:

年龄应该划分为五个维度,然后根据收入情况,是否单身,工作类型这些维度划分,然后进行排列组合,选出我们需要的用户模型进行分析。其中,为什么要根据工作类型划分,主要是针对不同工作可能对于手机应用的使用情况不同,所但是我认为初期可能不考虑这些细节。或者我觉得可能

竞品分析:

与豆瓣的一些对比分析:美团以交易为核心,依托很强的地推能力,首先把影院的覆盖度,影票的价格做到行业领先的程度,这样美团电影就拥有了大量的电影方面的用户流量,然后以这样的大流量为核心,提供用户/商户评论区,可以快速累积大量新鲜的点评促进交易。而豆瓣以社区为核心,希望用户通过社区聚拢形成流量,这些流量中能有部分用户点击豆瓣的购票链接。

而豆瓣的流程逻辑是很弱的,只是希望,希望用户在看完影评后顺便从一旁的购票通道买票。但由于豆瓣太弱的地推能力,导致无论是价格还是覆盖度上,都无法比上美团,而用户明显对这些因素很敏感,所以很多用户在读完购票影评后,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户走了这个流程,大多数用户还是通过美团交易了影票。

SWOT模型分析:

Strengths:

  1. 美团庞大的用户群,两亿的用户流量可以直接导过来。
  2. 强大的地推式覆盖影院,覆盖了全国大多数的电影院。这是猫眼电影的优势。

Weakness:

新型产品,我觉得是从团购和时光网等身上挖肉。与其他的产品相比,用户使用猫眼的用户习惯其实还没有形成。

Opportunity:

  1. 电影的市场巨大,需求旺盛,很有必要花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做这件事情。
  2. 移动互联的高速发展,在线选座成为未来的趋势,改变了传统购票的方式。

Threats:

  1. 如何与团购产品区分开来。
  2. 如何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购买电影票想到的是猫眼,而不是美团,大众,或者糯米。

如何与团购产品区分开来是指我们在美团上也可以买到电影票,我们要明确时候是完美独有的,而团购做不到的事情。

 

本文由 @never and ever 原创投稿,并经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编辑。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写了这么多也是蛮拼了

    来自福建 回复
  2. 不知道在怎么收藏 评论留名

    来自广东 回复
  3. 我觉得还有一点不知道是猫眼还是美团电影考虑到没做还是根本无法执行这样的行动,就是往往用户在购买了在线选坐的时候 可能会临时计划有变,而选坐的票又无法退,这就导致很多人 会在开映前或者直接去影院购买了 而不能提前在线选坐增加进量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