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夕夕”是如何“套路”你的隐私的?

2 评论 6582 浏览 10 收藏 14 分钟

前阵子,拼多多推出了“拼小圈”功能,然而有些人却发现这个功能是以好友请求添加的方式诱导开通的,会将用户购买的商品自动分享到圈子中,并且还有更多“套路”隐私的骚操作。

前几天,突然收到一条好朋友的消息:“哥,这几天在股市亏到混拼多多了?”

这不废话嘛,大盘都已经跌成狗了,差点就奔着2600点去了,巴菲特来了都得亏——不过,他为何知道我用拼多多了?

一番追问,我万万没想到——原来,我也被拼夕夕套路了。

一切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前阵子,拼多多发了财报,偶感兴趣,于是决定安装APP体验了一下,遗憾的是,上面的绝大部分东西,如果你不邀请朋友拼单和砍一刀,实际上是得不到什么优惠的。就这,你还得避开各种18.8元就能买到的LV这样一看就是山寨货的商品。

一番捣鼓,我最后随手下单了一个手机壳。

问题随之而来:

按照朋友的描述,我的购买记录出现在了“拼小圈”里,不仅我过去帮忙砍一刀的人能看到,就连我朋友的朋友也能看到,等于我买了一件什么东西,已经广而告之了。

这种骚操作,让我吓出一身冷汗。

结合这几天看到的一些东西,闲来无事,我决定换一个微信号登陆,继续体验一下这个“神奇”的功能,直到最后,它简直毁了我对这个公司唯一的一点好印象。

一、神奇的拼小圈,带你进入新世界

1. 你的“朋友”邀请你开启

打开APP,“拼小圈”功能直接出现在app的首页,并且是以好友请求添加的方式诱导开通。

也就是说,拼多多会给我们营造一种周围朋友都在用拼多多,然后还都在邀请我们开启,但如果我们和朋友核对,会发现压根没有邀请这回事。

开通之前,会有“我已阅读并同意拼小圈保护说明”,但是大家平时基本上都不会点进去看,而是默认填写了“继续使用拼小圈”。

好了,从这个地方开始,它的诱导开启过程就完成了,你就正式入圈了。

2. 测完“含拼率”,留下小秘密

第一步,打开拼小圈,App会提示“拼多多想访问您的通讯录”,当你还没反应过来读取的是哪个通讯录,点了“好”以后,它会识别你所有联系人的信息。

这个联系人信息一旦打开,会给你展示两类信息。一波人有头像,也就是手机通讯录里已经用手机号注册了拼多多的人;另一波人没头像,是你手机通讯录里没注册过拼多多的人。

然后,你可以随意地添加有拼多多的人为好友,或者邀请没拼多多的人下载拼多多。

如果说,前面只是打擦边球,诱导用户开通,那么到这里就简单粗暴了,换句话讲,这是一个大型的朋友圈“含拼量”测试。

去年“咪蒙事件”爆发,网上诞生了一个词叫做“含咪率”,通过查看自己朋友圈有多少人关注咪蒙,就大概知道一个人的圈子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层次,受精神毒害的程度有多深。因为,关注什么样的公众号,大概率与一个人的思想层次是挂钩的。

只不过,微信公众号只会显示好友关注人数,不会具体到个人,让人无须担心隐私泄漏,但是拼多多不行,它直接展示出谁注册了拼多多谁没注册,而且还会把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消费能力、偏爱种类、购物时间、购物频次……等等东西,一股脑全部公示了。

每个人对隐私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就以我自己为例,假使我不是买一个手机壳,而是购买其他带有一些隐私性的东西,岂不是很尴尬?这个记录如果被客户知道,是否会认为我炒股返拼,怀疑我资金链短缺,影响到后续的商业合作?

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现实中真正的商业逻辑,你开着宝马和五菱宏光去谈生意,给客户的合作信心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网上逛了一下,发现有不少人投诉,比如:

从网友投诉来看,拼小圈不只识别你的朋友,还会把你推荐给你朋友的朋友。

更有趣的来了,拼多多客服自己也承认了(滑稽)。

这就相当于,别人未经我同意在门口倒了一堆垃圾,然后告诉我,“如果你介意的话,可以自己叫人来把它拉走哦,亲~祝您生活愉快。”

翻了一下微博,一群网友的大型翻车现场,几乎让人笑岔气。

有人说,她能通过拼小圈看到前男友和前男友妈妈的动态,甚至能根据他们的购物,推算出前男友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还有网友自己是个老师,非常尴尬地被动添加了工作场合里学生家长的信息,会让人误以为她是个在线征友的奇怪老师。

尽管拼多多在隐私条款里提到,会屏蔽敏感商品的信息到拼小圈,但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对敏感信息的界定也不同,这种神不知鬼不觉的信息泄漏,我是服气的。

3. 半自动分享,和你捉迷藏

当然,除了诱导开启和擅自暴露隐私,还有一个让人大呼“内行”的操作,它会“半自动”分享你的订单信息。

为什么说半自动?先看看下面一个界面。

它也不是不通知你,而是当你买完东西付完钱,页面会显示一行小字:“拼单即将同步到拼小圈,右边灰体字‘点击取消’”。

正常人压根不会多想,因为这都是一些常规的弹窗,很多软件都会有,所以直接右上角点了X,把对话框关闭。

这时候你并没有意识到,右上角那个X,其实不是取消,而是同意!

如果你立即去自己的拼小圈页面查看,也不会看到商品的分享信息,因为它的分享有延迟,大概3分钟左右——也就是说,等你回过神来,才发现自己买的东西已经“半自动”分享出去了。

当你气愤不过去问客服,,她们也会贱贱地说:“亲亲,您这边已经同意过了哦,您看,不点取消就是同意哦。”

所以有一位用户不无担心地说:虽然你说了不会分享敏感商品,但我还是选择关闭这个功能。

二、我走过最长的路,就是老司机拼夕夕的套路

拼多多这么做,当然是有“成功经验”的。

有人被它的100元优惠券诱惑,把“砍一刀”的信息推给微信的七大姑八大姨,好不容易拉人头搞到了99.47元优惠券,却发现红包金额越长越慢,每次好友点击却只能增加一分钱。

骚扰50位好友,人脉耗尽后终于拿到100元红包,提现后却发现,得到的是“现金券”,使用条件是满1000元减50。

也有一番操作,领了个假红包,干到一半放弃了,等于白给拼多多做了一番推广:

简单来说,拼多多其实就是利用人性的弱点,以近乎“流氓”的病毒式传播,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一般来说,别的APP在用户推广的时候,都是明码标价贴出激励手段,给推广人和新人一些报酬,有偿互惠,写得明明白白。

但是拼多多不会,就比如拼小圈这个产品,霸王硬上弓式式的白嫖,省时又省钱。

拿用户的隐私来获客,这已经不是慷他人之慨的问题了。

拼多多也很无奈,毕竟下沉市场的用户对价格是十分敏感的,一旦补贴退坡,弃用率将十分高。再加上去年微信出台新规,限制了诱导或误导下载/跳转类内容,禁止好友助力、砍价、任务收集等违规活动,拼多多一下子就喘不过气来。

于是黄峥心生一计:“拼小圈”。

原本我一直认为,大家都叫它“拼夕夕”带有一定的偏见和调侃色彩,觉得公众应该给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和理解。

钛媒体曝出拼小圈的隐私问题,在网上引起热议的时候,我仍然认为这种低成本高收益的产品策略,是拼多多需要的。

但是这次事件之后,我觉得拼多多的步子迈得有点太大了。心理学中有一个“超限效应”,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逆反心理,它的根本原因是违背客观规律,不注意“度”的把握。

放眼中外百年商业史,任何一个长青的大企业,哪怕最初只是崛起于草莽,但只要是摊子越铺越大,就越是要进行企业文化和精神建设。

现在大家对隐私权的关注空前高涨,拼多多这种恶意诱导、各种擦边球、先野蛮发展再治理的路子,怕是走不通了。

毕竟,你想把我们当韭菜,也得适可而止啊。

 

作者:易侃侃,微信公众号:螳螂财经(ID:TanglangFin)

本文由 @螳螂财经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正版图库 图虫创意 授权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不止了,今天实测了一下!微信好友被同步到拼多多的砍价活动里,能看到哪几个好友参与砍价的,并且成功的记录,然后最最最恶心的要来了,你的砍价记录会被显示也就算了,毕竟有参与度,而是如果你个人拥有两个微信号,而且这两个微信号都被人拉过参与砍价(自己邀请自己也是常干的不是吗?)恭喜你,两个号的好友都被同步到拼多多里,然后神奇的来了,拼多多知道这两个微信号都是你的,所以地址就是一个!

    来自江苏 回复
  2. 个人拙见:
    拼多多针对用户开始非12线城市,用户对个人隐私相对不太重视,优惠>
    隐私,所以让拼XX有点肆无忌惮,后续的百亿补贴吸引进来大量的潮牌,和数码累产品用户,此类用户相对个人隐私比较重视,遂导致大量投诉与卸载。具体拼XX如何想的我们也不清楚,可能百亿补贴就是用来扳正用户对拼XX都是假货的一个看法吧,至于拉进来的用户,并不是他们所针对的群体,此次卸载与否也不在乎?

    来自上海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