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账号、微博B站、语音视频…00后的遗嘱里都有什么?

15 评论 1853 浏览 0 收藏 18 分钟

编辑导语:在互联网新时代的发展下,年轻人越来越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00后都开始立起了遗嘱,本篇文章作者讲述了当下环境下,00后一代在网络平台上立遗嘱的情况,感兴趣的一起来看一下。

富豪家族争夺遗产的戏码,永远不缺流量。

2021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上榜者的总财富值由一年前的1.33万亿美元增至1.48万亿美元。

同时,上榜门槛调升至57.4亿美元,一年前为50.3亿美元。

这群人积累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如何完成代际传承?

目前他们流行的新玩法是家族办公室(Family Office),它的存在其中一个功能就是产生富二代、三代、四代。

海底捞张勇和舒萍夫妇在新加坡成立家族办公室,王健林给王思聪成立的普思资本也是家族办公室。

目前国内的家族类办公室已经有2000+家,是少数人撑起的万亿级规模赛道。

那普通人的遗产怎么办?

2021年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报告显示,中国社会总资产由2017年的接近1400万亿元,上升到2019年的1655.6 万亿元,社会净财富为 675.5 万亿元,居民人均财富约为 36.6 万元。

即使是一般家庭的继承,也可能是数十万到百万的资产转移。

我们无法像巨富一样站在钱堆上偷瞄人类文明的篱笆墙,也无法大撒币圈养专业人员高效配置财富,打工人的薪水在资本的上升螺旋里很难长生不老。

但我们有了一个相反的趋势是富人们羡慕的,那就是更为简单质朴的遗产代际继承关系。

在分配经由自己一生辛劳积累的财富物质时,订立遗嘱人更希望收获自己传承财富的人,能够因此获得稳定的生活,在离世的日子里,此笔财富能够代替自己照顾继承者。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份细致且可操作的遗嘱,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离世之人对生者的照顾和爱护。

两年前年轻人立遗嘱成为一种风潮,如今这股潮流有了新的变化。

一、年纪轻轻怎么就立起遗嘱了

遗嘱就是一种决定自己死亡的方式。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死亡似乎成了一个禁词,一种恐惧的情绪,但生老病死,每个人一生都会经历。

互联网资讯泡大的新一代年轻人,对死的态度变了。

根据《2021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数据显示,从2017年起,立遗嘱的人群中出现了不少年轻人。

80后立遗嘱人数增长了近13倍,90后增长了近10倍。

在微博上搜索“遗嘱”,你会看到诸如#离婚冷静期内离婚不成先立遗嘱# 、#深圳立遗嘱量占全省近两成#、#00后开始立遗嘱了#这样的话题,有几千万到3.3亿的阅读量。

年轻人们对死亡相关话题的讨论更为细化和专业,地域、场景、人生阶段无所不包。

2017年时,中华遗嘱库中只保存了55位90后的遗嘱,到2020年底这个数字已经上升到了553,最小的遗嘱人只有17岁。

2020年初时中华遗嘱库上线了“微信遗嘱”功能,一年间收到了7万份遗嘱,大部分来自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其中不乏大好人生才刚开始的00后。

这数据相当让人心情复杂。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开放,老一辈对死亡有忌讳心理,而年轻人则已经看透彻了“是命躲不过”。

早点立遗嘱还有个交代,他们甚至有的一年更新一次遗嘱。

另一方面是,就连生命力旺盛的年轻人都觉的自己离死亡并不遥远,“有时候人性经不起考验”。

2022年还没过一半,年轻人们更深切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世事无常大常包小常”。

疫情、战乱、过劳、裁员等等,成为社会话题的焦点,那些和我们年龄相仿的人,突然离开这个世界,给“以为死亡离自己很遥远”的年轻人一记重拳。

如今的年轻人工作生活压力大,加班已经是“家常便饭”,加上作息进食不规律,导致突然离世的风险的增加。

丁香医生根据《2021年国民健康洞察报告》,近6成90、00后都担心自己突然就“寄”了,其中还有6%的人经常担心甚至每天担心。

在年轻人立遗嘱的案例中,在大厂上班的90后张女士,就通过立遗嘱的方式,确保自己如果某天突然去世,自己散落在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钱包、理财产品中的财富可以被家人及时取出来。

根据对遗嘱库白皮书的统计,担心自己突然去世,财产下落不明是首要原因。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立遗嘱的90后中,有超过一半人的都是为了避免财产下落不明。

越来越多的公司嗅到商机,进入到遗嘱服务领域中。

“百年遗书”、“永恒信息”或“结语”等APP应运而生。

它们提供上传遗嘱的服务,帮助用户提前记录从葬礼偏好到照料家庭和宠物的指南。

“当代丧事指南”Lantern 是美国提供殡葬服务网站,从 2018 年成立至今已经获得了 2 轮共计 230 万美元的融资。

用户首先需要填写一份“身后事清单”。

项目包括:可以填写 9 项对亲朋好友们最后的祝福,选择自己葬礼的形式,书写回顾自己的这一生,遗产规划,数字账户如何处理,个人社保福利信息填写完善等。

面对着不可知的风险,立遗嘱是年轻人们心理上最后的安全区,要寻回自己对生活的掌控感,天然就具有一种向死而生的生命力。

写出《影像中的生死课》的心理学家陆晓娅说:“写遗嘱是一种人生规划,是一个自我对话的过程。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到底能够活成一个什么样”。

二、数字遗产,你想好了吗

除了立遗嘱越发常态化、年轻化、普遍化,另一个趋势是,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等虚拟遗产逐渐成为年轻人遗嘱中主要的组成部分。

各种典中典的电视情节中,富家子弟争夺家产的戏码频频上演。

如果大家族的“老爷子”病危或去世,大子女们的往往就会立马打探“有没有遗嘱”“遗嘱里有没有写财产怎么分配”。

老一辈人在订立的遗嘱中,常常会见到一则“防儿媳女婿条款”,规定继承人所继承的财产属于个人财产,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曾有一位立好遗嘱的女士回来撤销,原因是不小心被儿媳看到“防儿媳女婿条款”,儿媳自此罢工,不干家务,不给婆婆做饭吃。

而在前阵子大热的日剧《人生删除事务所》中,主角团也为死者们提供着“另类”的遗产处理服务。

作为一个将死之人,你可以委托人生删除事务所的工作人员,让他们在你死后,删除/保留你在手机、电脑等设备上的数据,事实上,日本确实有公司提供过此类服务。

处理财产是遗嘱最主要且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从遗嘱涉及的财产比例中,不同年龄段拥有且关注的财产有些不同。

DT财经的报告显示80后最关心的是房产,90、00后最关心的是存款。

此外社交平台账号、游戏账号等数字资产,是“90后”遗嘱中常见的财产类型,21.35%的“90后”在遗嘱中提及虚拟财产,对比80后有极大幅度的权重变动。

90、00后遗嘱涉及的虚拟财产占比,相较其他年龄段更高,分别达到了21.75%和17.3%。

虚拟财产主要以社交平台和支付平台的账号为主,比如排名前3的微信、QQ、支付宝。位列第4的网络游戏账号也是虚拟财产种占比较高的一类。

“我从09年开始写微博,平时有啥灵感感悟都会往上写,和朋友们都是互关的,是我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旺旺雪饼说。

但还有的年轻人则相当希望自己的数字遗产在自己离开后可以删除,一个流行多年的互联网段子,或许可以概括这部分人对数字遗产的态度。

“如果有一天我出了车祸,走在马路上不幸被车撞飞,我也一定要在空中先清除手机里的聊天记录,才能放心地昏倒在地上。

毕竟古话说得好,“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无论是数字遗产的留存和删除,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同平台也陆续推出“数字遗产”计划。

苹果、谷歌、腾讯、微博、B站、快手等,都制定了“纪念账号”或“遗产继承人”等规则,以方便保留或删除网络痕迹。

但在执行层面,类似的服务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

2021年10月,B站up主“当下频道”前往中华遗嘱库,亲身体验数字遗产遗嘱的相关办理流程。

结果,视频中的小姐姐前后一共花了2个月的时间、花费了4位数的费用,才完成了数字遗产的“分配”工作。

处置数字遗产,不只是留下账号密码这么简单,其中每个平台都有各自不同的规定。

因此,如果你直接在遗嘱上写下“我宣布由XXX继承我的B站账号”,这样的一段话是不具备法律效力的。

而在确立遗嘱之前,你还得先向各大社交平台咨询他们的相关细则,比如,微信到现在还是没有继承账号这一说。

亲属只是可以通过出示死亡证明等相关文件,转移逝者在账号中剩余的金钱财产。

而B站推出的“纪念账号”功能、微博对账号设置的“保护状态”,是指平台不会注销逝者的账号。

不仅如此,你还得确定立下遗嘱的数字遗产真的属于自己,“未经我司许可,不得赠与、借用、租用、转让或售卖账号”。

如果仔细阅读过各大平台的用户条款,你就会发现,用户实际上拥有的,是平台的使用权,而所有权在公司手上。

总之,数字遗产还存在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不过,遗数字遗产的分配,还有很多新的可能,来完成托付之人的夙愿。

三、遗嘱在赛博遗产中永生

遗嘱和遗产还能是怎么样的?

这个问题对露西(lucy)来说相当独特,因受身体健康限制,她将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录制的视频、甚至是性格特征等数据,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将这份“数字遗产”留给自己的亲人、朋友等。

露西因为身体限制无法常常走向更宽广的世界,互联网成为了她与外界联系的窗口,经营播客、Twitter、甚至是 YouTube 频道,输出她的日常生活和个人经验等。

因为在互联网留下了大量痕迹,因此她有一个相对特殊的遗嘱。

将自己的声音、社交媒体、视频等内容作为数字遗产保存,让需要的人可以阅读她的经历,了解她如何对抗疾病、如何生活,同时也希望给母亲留一份情感慰藉。

如果只是保存一个人的数字生活痕迹,显然并不算难,保存视频等数据即可,但露西他们想要显然希望能有更容易查阅、系统化、更容易感知的方式。

在记者乔安娜的帮助下,他们找到了詹姆斯·弗拉霍斯,他是 HereAfter AI 公司的创始人,公司致力于记录人们的语音、声音特征等,并根据这些数据在算法的调整下创建语音机器人。

最终,在詹姆斯的帮助下,露西成功将自己的声音信息数据化,创建出了一台语音机器人并植入到智能音箱中,唤醒音箱后,露西的母亲尝试和音箱对话,并询问如何看待母亲时,智能音箱以露西的声音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比纯粹的视频或者音频信息,这种智能语音机器人显然更强大,它具备互动能力,能对人们的询问做出反馈,能真正做到聊天,和真人相近的语调也能增加沉浸感。

对于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份难得的情感慰藉。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

2021年,一位名为墨茶Official的UP主离世,引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持久的网络祭奠。

在B站上,“墨茶Official”一共发布了28个视频,去世前他的粉丝只有大概200个,账号也没达到开通B站创作激励的要求。

在去世后,墨茶的粉丝达到了202万,播放量最高的视频,被播放800多万次。

网友们根据墨茶的视频,拼贴出这位普通青年细碎和心酸的生前经历:早年辍学又被父母抛弃,贫困、孤僻,生活里只有打工和直播。

没什么粉丝,经常是勤勤恳恳直播两个小时,只有几个朋友观看,但每当有人进入直播间,他的声音都会明显亢奋很多。

在粉丝数达到100时,他开心地说: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去年6月之后,他在网络上发出一些求救信号:鼻子上有一个肿块,经常流血;然后是胃痛、晕倒,最后住院。

因为贫穷,他的药是一粒一粒买的,手术后,墨茶还欠医院2049.34元。

去世前的那个冬天,墨茶很想吃草莓,犹豫了下没舍得买,因为太贵了。

某种程度上,参与这场祭奠的大多数人,在把一位逝去的青年推上焦点的同时,也变相地将这份关怀附加在自己身上:虽然我很普通,但仍然可以永远被爱。

这颠覆了只有少数人才拥有死后被祭奠与铭记特权的传统观念。

在网络的虚拟空间里,一种平凡和有瑕疵的人生,也可以被万众瞩目与永久怀念。

只沉溺于日复一日的日常生活的人,很难意识到生命的每一天其实都是“向死而生”。

但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当死亡降临时更懂得以何种姿态接受,这正是“遗嘱”对于年轻人的意义。

 

本文由 @每日经济学观察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可能就是那个让我的所有账号不被别人知道,临时前删除一些会社死的东西的人

    来自浙江 回复
  2. 为什么年纪轻轻怎么就立起遗嘱了,因为不知道哪天就突然猝死,害

    来自陕西 回复
  3. 哈哈哈哈现在年轻人都挺好玩,游戏账号微博B站很真实了

    回复
  4. 只能说现在新闻看得多了,年轻人看得开了,而且永远不要考验人性,年轻人立遗嘱也是免后顾之忧

    回复
  5. 这个话题好有趣,不过我也是这么想的,不能忌讳提起死亡,而应该面对,毕竟是早晚会到来的

    来自福建 回复
  6. 感觉我和现在的年轻人脱节了,可我和他们应该也算是同龄呀没有他们想的那么透彻

    来自河北 回复
  7. 也不是所有的00后都有立遗嘱的,大家只想把自己安顿好

    来自山东 回复
  8. 心态真的很好,现在的年轻人当死亡降临时更懂得以何种姿态接受。

    来自江西 回复
  9. 这也太有趣了,00后都开始立遗嘱了,那我也得跟上了。

    来自江西 回复
  10. 救命,为什么00后都开始立遗嘱了哈哈哈,我老了已经。

    来自江西 回复
  11. 现在年轻人的遗嘱也太有意思了,瞬间感觉自己已经是一个老人了哈哈哈哈哈

    来自江苏 回复
  12.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要是遇到什么意外,也一定要把手机带走,虽说是个玩笑话,但也表明了现状

    来自安徽 回复
  13. 如果是我的话,steam和epic账号是一定要留给我的好兄弟的。这真的很值钱

    来自江西 回复
  14. 这还真的是,小时候我只要说这些敏感词就会被家长给说,现在感觉其实一切都还好。

    来自河南 回复
  15. 00后真的是一股泥石流,可能是因为在互联网大潮下长大的,非常的不一样啊。

    来自江西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