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品角度看快递(2):发件和到件

1 评论 3206 浏览 16 收藏 10 分钟

导读:上一篇我们说到了,快递小哥们把客户的快递集中取回到网点,开始准备发往目的地,但每天网点收了那么多快递,要如何快速准确的将货物送达目的地呢?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出场的“发件”和“到件”。我们将按照What、Why、How的思路来分析和讲解这两个关键Boy。

一、What Is It?

什么是“发件”?

快递网络内,从起始网点将快递包裹发出,进入干线运输网络,叫做“发件”。

什么是“到件”?

快递包裹到达末端派送网点,叫做“到件”。

不同快递公司对于这两个含义叫法不同,但场景是相同的。发件意味着包裹完成了符合进入干线网络标准,开始进行中转运输,运往收件人手中,到件意味着包裹离开干线网络,即将到达收件人手中。这两个节点是快递干线网络的起始和终止。我们通过下图可以更直观清晰的理解相应的流程。

二、Why We Do It?

为什么要“发件”?快递的本质是人货场,核心是用时间换空间。所以,快递需要能够在最短时间,最高效的将货物从出发地转运到目的地,而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快递干线网络的首端网点,将包裹聚合归类统一标准可快速转运的集合,这样才能让包裹进入干线网络后,可以高效准确的中转运输。有时候把这个过程也叫做集包发运。

为什么要“到件”?

快递包裹基本都是长时效的物流运输,而到件之前,对于收件人来说都是相对弱关联的流程,唯有到达末端网点时,才意味着将要开始派送到收件人手中。所以这个节点将意味着包裹和收件人产生耦合关系,通过这个节点,我们需要让收件人更准确及时的了解到包裹的实时动态,消除收件人的焦虑。

三、How Can Do It?

传统的快递运输,无论是发件还是到件,都由人工操作,分拣员的数量和操作的熟练程度,将决定包裹发件、到件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所以产生了很多牛人分拣员,可以一眼识别包裹的大头笔,3秒完成一个包裹分拣,可以铭记上万地址对应的分拣码……但当快递行业成爆发性增长时,人工的劣势就因规模效应而变得更严重,用工成本高,培训难度大,易出错,效率随着体量的增加而降低。所以更多的快递公司力图通过自动化设备来降本增效。单纯的看,机械设备提升了效率,降低成本,但不一定适应所有的企业,也只是从效率的一个角度解决问题。真正要解决的问题,还要回归到不同现状的本质。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似乎可以找到一个通用且适用性更强的解决方案。

首先我们再重新回归到发件、到件,这两个流程中,更细化的去看发生的过程。

这里我提供一个我自己的解题方法,通过关键指标找问题及解决方案:

重新拆解后,我们可看出来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方案。

1. 发件

关键问题1:集包规则

如何评判集包规则是否合理,是否最优?有两点:

  1. 分拣中心拆包率低
  2. 首网点合包率、满包率高,单件运输占比低,合包率=合包总数/总发运数,满包率=满包数/总包数,单件运输占比=单件运输量/总运输量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最优的集包规则?

行内通用的方案是用三段码。快递包裹上的三段码,是三串记录了包裹在末端流转路径的数字编码。通常,第一段码为末端分拣中心名称;第二段码为末端网点代码;第三段码为末端网点承包区或业务员代码。发件集包的规则,则是通过一段码进行集包。

但存在一个弊端,有些区域是无法集成一个满包。所以在标准的集包规则中,还需要添加混包,即将多个不足以合包的包裹,放在一个混包中,由首端分拣中心二次拆包,重新集成标准大包后再进行中转运输。

关键问题2:快速的分拣集包

好的集包规则是大脑,但拥有高效灵活的四肢,才能配合大脑达成目标。分拣集包就是灵活的四肢。

如何快速准确的完成集包操作?可以从两点考虑方案:

  1. 快速的识别包裹集包码,便于分类堆放
  2. 合理的堆放包裹,便于快速的装袋

所以,当包裹量不大时,可以使用PDA扫描语音提醒+分拣笼来提效,当单量增长无法抑制用工成本时,需要考虑引入交叉带分拣机,来提升分拣集包效率。

2. 到件

关键问题1:快速准确完成包裹到件扫描

到件扫描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最大化批量扫描?

传统的方式是多人工单件扫描,除了单量大引入交叉带分拣机,我们也可以考虑引入适用于批量处理场景的RFID标签,这样就可以做到一人单次完成批量包裹扫描。

关键问题2:即使获取收件人对预派送的反馈

包裹到达末端网点和收件人产生耦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发送预派送通知,让收件人更准确及时的了解到包裹的实时动态,消除收件人的焦虑,同时也可以获知收件人是否能接受我们预派送时间,是否有其他个性化要求?可以通过反馈机制,即使的对包裹做二次派送处理,避免派送资源浪费。

对于反馈信息,可以考虑以下几个维度:

派送时间:

需要预估到达客户签收地址的具体时间,需要精确到小时

签收方式:

可以让用户二次确认签收方式,送货上门、自提柜、驿站或其他

联系人:

可以让用户确认是否为本人或非本人代收

以上所概述的场景问题也只是环节其中的一部分,还有更多要思考的问题没有展开,比如:双十一期间,分拣中心压力过大,首发网点需要到不同的分拣中心送包裹,集包发运的规则还能按目的地网点集包吗?在包裹体量越来越大,异常件越来越多,自动化设备越来越高效的今天,是否还需要集包发运?末端网点结构多层级的情况下如何设计统一的派送预警通知?二次集包的流程是否有优化的空间?等等……

本次对于快递发件和到件的讲解,更多的是解题方法和思路,因为这部分更核心的是业务逻辑部分,对于系统功能其实并没有过多可分享点。

下期预告:从产品角度看快递之派件和签收

 

作者:PM010,物流产品经理

本文由 @PM010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快递行业总体而言现在还不错吧,上次我韵达老是不发取件码,一个投诉电话就解决了

    来自中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