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判断需求、痛点?如何打造爆款?|「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

1 评论 8458 浏览 30 收藏 27 分钟

当我们天天埋头于繁忙的工作,琐碎的事项,开始变得麻木,感到疲惫时,别忘了,我们还可以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放松一下自己,在阅读中汲取养分,充实自己。

为了迎接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上周「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戳此了解策划了一场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我们以书会友,邀请到了4位在产品、运营、营销、创业领域都非常资深的大咖。

他们分别是东狮品牌咨询CEO@魏家东老师、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远望资本创始合伙人、迅雷创始人@程浩老师、起点课堂运营院长、高鼎健康™️运营合伙人@潘至鹏老师,这些老师都在各自领域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他们出过书,授过课,有一套自己成体系的,可复用的方法论。

本期直播,我们将以每位老师的书籍为切入点,请老师就书中的内容观点跟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分享他们读过的好书,与直播间同学进行互动答疑。

本文是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的直播精华内容整理,老师将结合他的书籍《产品三观》,从创业的角度和我们聊聊如何正确判断需求、痛点?如何打造爆款?

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书籍《产品三观》的内容探讨,第二部分是直播间互动答疑环节,第三部分是贾伟老师推荐书单

其余老师的文章也在陆续整理中,大家敬请期待。文章底部还有惊喜,大家千万不要错过哦~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中国唯一 一个获得全球五项国际设计大奖金奖的设计师
兼具商业头脑与设计才华的企业家一一 整合创新设计公司洛可可、社会化创新设计平台洛客、人工智能设计公司水母智能创始人

《产品三观》书籍内容讨论环节

问题1:产品有三观,能给我们讲讲具体是哪三观吗?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产品三观:

  1. 用户观
  2. 价值观。正确的产品价值观,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价值;
  3. 世界观。用慈悲心构建产品世界观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大家都说人有三观,其实产品也有三观。如果产品经理、设计师、CEO创业者没有构建出很好的产品三观,可能做产品的初心就错了。

问题2:您觉得对大家来说什么最难呢,是世界观吗?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用户观是最基础也是最难的。产品三观用冰山模型比较,冰山上面是用户观、和冰面接触是价值观、冰山最下面的是世界观。

为什么冰山最上面的用户观难?因为做产品很难第一视角是用户视角,一般是企业视角。要为企业做大规模为企业赚到钱,不会完全站在用户逻辑上思考。除非是像我女儿被烫、乔布斯没有可用的手机等等,创始人通过自身事件或者灾难产生痛点。但也非常地少。

因此,用户观是反人性的,企业视角是赚到钱,而用户视角是:用户用了你的产品,用户变得更好了。

没有说世界观最难的原因是:用户观是基础,而世界观的难点是要构建慈悲心。

如果有非常好的慈悲心做产品,会发现做产品是为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在多年前不理解乔布斯改变世界的那句话,现在越来越理解其实是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所以个人认为,基于产品的世界观就要构建慈悲心。慈悲心分两侧,一侧对自己,另一侧对别人。所以对自己的慈悲心又回到用户观点,把自己变成用户就回到慈悲心的起点。

问题3:未来企业的产品打造逻辑是怎样的?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工业时代人们解决的是效率问题,注重生产的提速、从A点到B点的提速,就像汽车一样,所有产品提到的都是工具和功能的作用,强调效率。

而到了后工业时代,也就是今天这个时代,产品开始有了情感,产品开始有了数据,产品甚至开始有了新的智商、情商、美商。当AI智能赋能产品的时候,产品更像我们身边的朋友,甚至我把产品比作是新人类的出现,是一种新物种。

当有三观的人,会吸引很多人到他身边;有三观的产品也会吸引很多人和产品交朋友。所以产品三观给了最底层逻辑,产品已经不是曾经的工具,而是有颜值、情感、信息流甚至有智商的“人”,今天用产品要当成朋友去看,对产品经理、设计师、创业者的要求就更高了。相当于不是造工具,而是造有三观的人。

还是希望给大家一些底层产品的认知。认知力决定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产品的认知率越高,创造产品的逻辑就会越好。

未来的企业产品打造逻辑的三个方向:

  1. 视角改变。原来企业b to c ,以企业视角为第一视角。未来企业视角是c to b,用户为第一视角,把一些权利释放给用户,做用户众创而不是用户调研。什么是c to b? 站在用户视角把产品主权交给用户。以前产品主权由企业决定,未由用户决定。甚至定价权、功能权、生命周期权慢慢交给用户做第一决策者。未来的好企业,叫用户企业、用户主权企业、企业主权企业,用户主权企业就是把产品的主权交给用户。
  2. 从功能性产品向智能性产品转换。产品有三观的原因就是产品越来越像人有智能逻辑。因为我们是智能产品,未来也是智能的。
  3. 从物质化产品到精神化产品升级。在农业时代只有特别有钱或者有权的人享有物质,工业时代三百年解决了物质问题,但精神层面的需求还不及格。所以未来产品开始注重精神产品,会在精神层面产生巨大的爆炸型需求。比如盲盒、NFT数字藏品等诉求都是精神产品。

所以企业产品是从b to c 到c to b 、功能到智能、物质到精神的产品走向。

直播互动答疑环节

直播间小伙伴都非常热情,跟贾伟老师提了很多问题,老师抽取部分回答如下:

问题1:在您看来,产品经理需要去研究美学吗?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这里提出三商理论:智商、情商、美商

在原始社会,人们靠智商活到了今天。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有成就的人除了智商高外,情商也高。有数据研究成功伟大的人,80%靠情商、20%靠智商。所以农业和工业时代是情商和智商的叠加。

到了后工业时代多了一个美商。对美的理解就是你不美,双商再高都不愿意跟你说话。比如车不美,发动机再好、价格再低我都不愿意买。产品三观里用户观特别重要的就是美,美美与共是人类的底层逻辑。

美商已经成为智商、情商以后非常重要的竞争力。

美商在我来看,有两层意义,第一层,指的是一个人对于美学和美感的感知力、理解力和审美力。

对于个体而言,美商已经成为智商、情商后非常重要的竞争力。另外,更重要的是,当你慢下来感知美,重新激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你的心灵能够在柴米油盐的琐碎中得以保持丰盈,这对于个人幸福感的修炼也是非常有帮助。

第二层,指的是美在商业上的价值表达,比如企业如何用好“美的生产力”,学会用美去创造商业价值,满足消费者指向悦己主义的需求,从而实现商业增长。

其实早在100多年前,北大校长蔡元培就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观点,第一次为国人指出了有一条叫做“美”的道路。在他之后制定的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中,艺术、艺术教育及美育占据了基础性位置。在他看来,“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

这里的美育的目标人群,并不局限于艺术专业人才,而是着眼于以艺术为业余爱好、兴趣或素养的所有普通专业人才。

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的大发展已经为中国艺术经济的大消费做好了物质准备。另外,从艺术纳入中考、再到“双减”政策出台,大家对于美育教育的讨论热情也在持续高涨。

在商业层面,美商目前更多地停留在“颜值经济”,比如产品的高颜值上,还没有看到更系统、深入的探讨。因此,我觉得在这个时间节点,发起对美商的广泛性的讨论,显得尤为有意义。

洛可可是外企进入中国市场最早寻找的工业设计和产品设计合作伙伴,我们服务了1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设计本身是美学与商业、艺术与应用的结合,通过洛可可十多年的发展,我们将美学与商业的链接应用到实践,也将多年的经验和理解,总结出一套属于我们自己的商业美学理论,我用两个模型来总结:美的金字塔 以及 商业美学殿堂。

问题2:产品经理、运营人,该怎么培养识别美、创造美的能力?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谈美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美的构成。如果可以具象化地去划分,美大概有几个层次?为什么我们读不懂当代艺术?比如,意大利艺术家卢齐欧·封塔纳,用颜料涂满一块画布,然后,狠狠的来上几刀,这就成了一幅画,而且,这幅画还拍出了1.85亿元的高价,成为了拍卖界传奇。

这个逻辑你看懂了吗?其实这里面很有意思。只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修炼美商,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

要看懂艺术作品,首先我们需要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逻辑。这里面有几个知识点:

一,美并不独立存在,特别是对于艺术作品而言,我们称之为“文艺美”。

文艺美,有三个要素:

  1. 源于自然;
  2. 受科技的推动;
  3. 受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因此,文艺美一定非常接地气,源于自然,同时反映艺术创作时当时的科技力水平,受当时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展影响。

二,艺术美的本质,其实跟科学一样,都是追求创新。

这一点在西方美学表现最为明显。比如当代艺术,从 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表现主义——抽象艺术等等等等,我们能看到六个分支、多达几十个的流派和各种各样的主义,这些主义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线性发展,而是发展——推翻——再发展——再推翻,不断更新迭代一争高下。

这个和西方所推崇的颠覆性创新有很大的关系,后人会习惯性地通过对前人观点的否定来强调自己流派的创新之处。所以当代艺术经过150年的发展就变成了现在的样子,普通人看不懂很正常,但其实你要看懂也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明白其中的核心和逻辑,对比着当时的背景理解,就会容易很多。

对这些背景有一定的理解以后,我们回到正题:美的金字塔。简单来说,我将美划分为几个层次,最底层是自然之美,然后依次往上,分别为:人文之美、商业之美、哲科之美、宗教之美、以及元宇宙之美。

从大的层次划分,美的感知力(自然之美)、美的认知力(人文之美)、美的创造力(商业之美、哲科之美)、以及美的想象力(宗教之美、元宇宙之美)。回应到开篇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看不懂当代艺术?那很有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美的认知力”这个层面缺课导致。

1)美的感知力

稍微展开一点说,自然之美,一般指的是我们的五感美学,视觉美学、听觉美学、嗅觉美学、味觉美学、触觉美学。只有激活我们的五感,你才能看到山川大河的壮美,听到秋雨芭蕉的动人,闻到杏花雨的春日花香,尝到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甜美,摸到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别绪。在自然之美中,我们称之为“美学的唤醒”。

感知力美学跟大自然学最合适。建议出去走在路上,看见盛开的小花驻足看,会发现即使是不起眼的路边小花也很美。

美的最底层的逻辑是感知之美。比如小孩喜欢跟年轻女性待在一起,她们从小就知道什么是美,因为年轻女孩儿说话温柔,打扮的也很好等等。所以美的底层逻辑大家都是一样的,反倒越小的小孩对美食、美景、语言、声音、动画的感知力要高于成年人。

人年纪越大越忙,对美的感知越差。那就要回到幼儿的世界去感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五感之美,也就是跟大自然学美。

2)美的认知力

往上一层,人文之美。理解人文之美,我们用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来理解,比如,东西差异之美,古今差异之美。

另外,理解人文之美,需要结合文艺美的三个要素来综合认识,理解文艺美的本质。

举个例子,你可以尝试去比较东西方同类题材的艺术创作,不管是画作,还是雕塑,或者建筑,我们都能发现一些共性的特征。比如,西方追求写实,具象化,突出人为主体;东方更追求意境美,体现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这些背后其实体现的是东西方不同文化的价值取向。

比如西方,典型的海洋文明,以殖民发家,因此推崇冒险、创新、独立的精神,讲究契约精神,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是一法二理三感情。此外,西方以基督文明为主流文化,认为人有原罪,人性本恶,因此追求以管理为主要手段。

东方,典型的农耕文明,定居生活,群体生活,熟人社会,因此往往是一情二理三法,以儒家为主流文化,推崇圣贤,以道德教化,认为人性本善,重视领导艺术。

认知力美学加了时间和空间概念。认知力美学是发展的,唐代、宋代、明代、清代的美学是不一样的;东方、西方的美学也不同。

当自然加了空间和时间就有了第二美学,人文美学的出现。人文美学是认知美学,所以要学美学的经典著作。要看什么是包豪斯美学、巴洛克美学、蒸汽朋克美学、未来美学等等。美学的理论体系是哲学的分支,非常丰富,所以需要看时间和空间差异下的人文美学。

3)美的创造力

再往上一层,商业之美。我们可以看到,商业之美,是基于美的感受力以及美的认知力的基础上衍生的美的创造力。商业之美,也是我方法论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我用商业美学殿堂模型来总结归纳。

商业美学殿堂,由九个支柱组成。第一个层面是商业价值的表达部分,分别包括:产品之美、品牌之美、营销之美、交互之美、服务之美、空间之美,以及IP之美。这是我理解的构成商业美学最重要的七个模块。

此外,在地基层,还有两个模块,分别是:数字之美以及智能之美。将数字和智能放在地基,因为我深信,数字化和智能化是两种新的生产力,如同于工业时代的蒸汽和电力。无论做企业还是做产品,如果我们脱离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去谈,一定会被时代所淘汰。

回到美的金字塔模型,再往上几层,分别是:哲科之美、宗教之美以及最近备受关注的元宇宙之美。

第四层是三次工业革命产生的哲科美学,包括哲学思辨产生的美学。东方人认为天人合一是一元美学;西方人认为美和丑要分开是二元美学。所以哲学体系里,黑格尔美学和孔子、老子的美学不一样。

第五层宗教美学,也叫想象力美学。宗教美学看西方基督教;亚洲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他们对美的阐释逻辑完全不一样。

宗教美学再往上是元宇宙美学,进入了宇宙体系的美学在平行宇宙里谈美学。人类在地球宇宙谈美学,认为瘦的叫美女。但是在元宇宙里会认为瘦的就美吗?可能就会回到唐朝认为以胖为美,认为美是多样性的。

所以到元宇宙美学大家会看到一个概念叫元力美学。把感知力、认知力、想创造力、想象力四力合一产生元力美学。

问题3:生活中,有很多需求,明明是属于自己也有刚需,为什么别人做出来,自己当初没有想到,是不是缺乏想象力,好奇心?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不是想象力问题。回到用户观和世界观的同理心和慈悲心,个人认为如果想做好产品经理、设计师、创业者。首先培养同理心,做产品的第一概念是挖痛点,没有同理心很难懂客户,就挖不出痛点。

所以我认为我们没有做出好产品,或者是没有发现好机会。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构建同理心的能力。

有人会说我有同理心,看到有人特别悲伤会同理。那个同理心只是情绪同理,在情绪层面看见悲伤了。而同理心的概念是真正把他视为人,发现除了情绪的悲伤外还有生活中的困难问题痛点,高于情绪同理概念称为人的360度的痛苦。产品经理构建同理心要抓住不同时间、空间的痛点解读。

甚至可以把自己理解成用户。用痛苦感知力看一天内有哪些痛苦,挑一个痛点雷达和痛点金字塔解决,可能在解决痛苦的过程中就找到了产品基点。所以同理心需要经过训练,不简单是情绪同理。

比如Uber创始人在大冬天打车打不到,我认为他是在那一刻看到了旁边好多人打不到车,前面有十四岁的少女在冬天的深夜里打车很危险,后面有老太太一瘸一拐的打车有可能会晕倒,我还跟人家一起招手抢车。我既没有同理心也没有慈悲心。而同理心就是由自己困难同理到别人的困难,慈悲心就是那一刻能想到深夜全世界有多少个人在招手打车,有多少因为打车被伤害。

如果有了这样的同理心和慈悲心,就会萌生解决事情改变世界的想法和动机。这才是做产品的底层力量,而不是说想做个好卖的商品,不要为了盈利做仅仅是在竞争业态下迭代的产品。

问题4:有什么信念,习惯或者行为改变了你的生活的呢?

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董事长@贾伟老师

这两年开始以日为单位创作。比如在速写本上做个小创作,得以构建新的价值观。我认为人在社会上的价值不是拥有多少财富、有多大的名气、管理多大的公司,而是在于你是一个创造者。以日为单位,每天为世界、自己创造东西。

我觉得创造者价值一旦在某些人的身体里注进去这个人会活得非常有价值。希望大家能够建立这样价值观,认为创造者是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人。

贾伟老师推荐书单

除了我自己的《产品三观》和《元宇宙力》外,给大家推荐两本书。

  1. 朱良志先生的《中国美学十五讲》。北大的哲学美学教授朱良志先生是我最崇拜的一位教授。这本书我六年翻烂三本,每年都值得重看一遍,还给这本书做了视频解读。
  2. 金惟纯老师的《人生只有一件事》。我不只是看了书,还跟老师上他的课学习。那人生只有一件事,哪件事呢?那就是活好这一生,这本书教你怎么活好这一生。

以上就是贾伟老师的直播内容精华,更多关于贾伟老师的产品理念都分享在他的个人力作《产品三观》里,目前京东在售,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查看https://item.jd.com/13268956.html

世界读书日直播精华内容合集

为什么资本寒冬下,“精益”更加重要|「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程浩老师精华内容整理

 

本场直播全程有回放,加入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链接,免费观看所有往期直播哦~

往期回看入口:https://vip.qidianla.com/course/detail/2h2v8.html

「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介绍

「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直播栏目,是2022互联网人破圈计划的权益之一全年30场直播,每月3场(按照目前的频率,全年肯定超过30期),围绕行业揭秘、副业探索、职场精进3大内容板块展开,策划互联网人感兴趣的话题内容,邀请嘉宾分享!(来听过的人,都说好!? )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说的好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