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微信开放11个接口意味着什么

1 评论 14935 浏览 39 收藏 12 分钟

昨日,微信开放了11个JS-SDK接口,包括分享、图像、音频、微信支付、微信卡包等。很多创业者看到后欣喜若狂,磐石之心看到微信官方公众号对开放11个接口的介绍后也有一些小兴奋。

因为微信这次开放多个接口都应验了此前我对微信发展方向的判断,如同一枚导弹投在了熙熙攘攘的产业融合时代,也必然带来“地震”。在《从叮咚社区倒下谈微信O2O之路的未来》中,我谈到“微信应该将一系列的能力为其他连接服务的应用、平台提供服务,让微信分布在更多的服务类App、网页的底层,微信应该放弃成为超级平台的想法,成为无处不在的超级入口。”

在《由众筹咖啡馆谈开放、去中心和集权》一文中,我谈到“去中心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对于互联网平台在自己身上插插排的做法不认同,并不是去中心化的方式,必然带来严重的效率、体验、场景不足等各种问题。”“微信连接一切应该改叫一切可连接,是一种顺势而为。同时,插插排的做法意味着微信是所有合作伙伴的中心,这是合作伙伴不愿看到的。一切可连接,意味着腾讯输出的是资源、能力,而不是对合作伙伴的控制,也会提升效率,丰富微信使用场景。”

现在微信开放了11个接口,几乎是将自己的所有能力都开放给合作伙伴,这与我以上2篇文章的观点都是一致的。那么,微信将11个接口或者说11个能力开放的原因是什么?又会带来什么?微信下一步将面临哪些难题?

微信开放11项能力是一种顺势也是一种无奈

1月9日晚上看到微信宣布开放接口后,我发了一个朋友圈“微信这次开放接口是从对内开放变为对外开放,是从真封闭假开放到能力的开放,微信在不断的纠错、进步。”

这句话其实概括了微信开放11项接口的原因所在。2011年1月微信发布至今已经4年时间,这4年是移动互联网产业快速发展的4年,但是至今微信在商业模式上似乎仍在摸索,我一直都认为是思维局限导致的,当然在这个产业融合的新时代里,必须要摸石头过河。

此前,微信总是想在公众号上做出大文章,想将一些能力都开放给公众号,从而打造一个以微信为超级平台的生态系统,而这也是腾讯股价从300港币上涨到640多港币的重要推动力。

然而经过4年的发展之后,微信发现让企业通过公众号为用户提供服务似乎并非用户习惯,公众号难以利用朋友圈的流量,也无法为企业创造更多接触用户的场景,也并没有多少企业利用公众号获得了可观利益,还会带来微信的臃肿、低效率、差体验等问题。

所以对内开放的效率、效果并不理想,于是顺势将微信的一系列能力对外开放,让更多创业者通过用户熟悉的网页获得服务,并可享受微信朋友圈的用户流量、拍照、语音翻译、支付等能力,自发的制造一系列使用场景,将微信去中心化后变得无处不在。

微信开放11项能力后会带来哪些改变?

对外开放之后,会带来整个行业的重大改变:

首先,公众号将不再承担企业连接服务的排头兵。公众号打造成平台的想法看似并不是最优解决方案,而HTML5页面将成为另一个担任服务用户重任的“武器”,而公众号只是用户“沉淀池”,主要承担与用户交流、沟通的任务,这也意味着微信不再臃肿,释放了自己本身的压力,这有利于继续保持产品的优秀体验。

其次,微信支付很有可能被激活,支付宝面临压力。腾讯已经放弃了电商、搜索一些商业项目,专注社交平台,而支付必须要有支付场景才可以做起来,当前的发红包场景并不足以支撑一个支付工具发展。我曾谈过,微信支付最终必须和支付宝一样独立出来,分散到各种支付场景中去,现在微信支付能力开放后,任何HTML5页面都可以调用,这些创业者们会主动的使用微信支付作为交易的支付手段,这对支付宝有必然带来很大的压力。

再次,App会大规模死亡,H5页面会大量出现。在《App已死,服务永生》中,我谈到过App已经穷途末路的趋势,微信这次开放无疑让App市场雪上加霜,这对于HTML5开发者来说是个赚钱的好机会。此前,百度推“直达号+轻应用”已经革了一次App的命,微信这次算是“补刀”。当然微信此举也对百度连接服务的崭新模式一定会带来冲击,一个是通过搜索的流量精准制导,一个是通过社交的流量密切分享,孰优孰劣还要继续看。

微信开放后,下一步面临的问题

有朋友说,微信可能早就有这种对外开放的计划,只是直到今天技术才成熟,条件才具备。我感觉此言有一定道理,但是此前微信的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了自身的公众号上,可能会带来思维局限导致眼光局限,最终反应到产品上就是此前4年来的“对内开放”,现在终于对外开放了,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值得双手鼓掌。

那么,开放后下一步是否就没有问题了呢?显然不是。

首先,产品的安全与体验。开放的过程中,创业者利用这些接口会面临一些问题,产品体验和支付安全是重点,这需要微信投入人力、资源去不断磨合解决。

其次,朋友圈广告泛滥的问题。公众号不再成为重点后,H5页面会被商家广泛采用,而这就需要通过分享到朋友圈的方式去推广,一键分享到朋友圈会带来展示和流量,而这必然造成广告泛滥,影响体验,看微信如何权衡和治理。是否能找到更好的方式为H5页面输送流量,比如,微信的搜索入口?

再次,只可在微信内浏览器才可调用接口,开放的还远远不够。目前,滴滴打车的支付功能已经可以跳转至微信,因为滴滴是腾讯投资并控股的企业,别的应用和产品只可以在微信浏览器打开页面的时候调用接口能力,这有些局限。我预测,下一步会全面开放,微信必须要去中心化才可能制造更多使用场景,激活支付功能,不仅向H5页面开放,还会向App开放。

第三,微信仍然是互联网轻平台,这会导致控制力太弱。我在《产业转型风口,互联网忌轻平台》中谈到,传统产业转型需要互联网公司帮助,互联网公司不能只做轻平台,而是要提供专业化服务,涉足产业链更多环节,只有这样才可能成功,而微信却惧怕自己占据太多环节,这无疑是放弃了控制力,当然这只是我个人观点而已。

第四,微信在做理想化的事情,或许有点早。互联网从2010年3Q大战之后才显示出对传统产业的影响,在2014年才展示出对生活方式的影响,所以一切都才刚刚开始。但是微信却做了一个非常超前的事情,那就是理想化的认为一切都可以依靠社交的力量、人治的力量去打造一个完美的商业。

现实却并非如此,淘宝有完善、严格的机制去控制假货,却仍然难以解决假货问题。人人都做微商,利用社交力量去颠覆淘宝,那么微商的假货如何解决?微信说,靠用户发现,用户口碑,用户消化。公众号有假消息、假文章、抄袭泛滥,微信说,微信是社会,当然容许丑恶,也要靠社会成员自己去监督和举报。

拥有200多年历史的美国,之所以快速成为全球经济最强的国家,就在于宪法制度的建立,亚洲第一个学习美国宪法制度的是日本,也快速崛起。通过制度约束人的行为,从而让人开始有文明的习惯。而我们的国家很多朝代都信奉人治,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来的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而靠自己“顿悟”成为一种管理方法,也有说“无为而治”,最终造成了当代中国各种问题的出现,也多被归结为制度问题。所以微信的人治理念是理想化的,是完美主义,是属于未来的,微信也在试图推动这种未来文明,这也是微信的伟大之处,但现在我们所处的阶段或许距离未来还很远。

然而我们不能否认微信打造的这种全新的未来文明会带来更多的创新,因为固有的规则、模式毕竟都属于过去,无序状态下可能诞生我们无法预测的奇迹,限制条条框框会阻碍创新的种子发芽,所以微信的确是在创造一种崭新的文明,诞生一种种崭新的商业形态,对此我们必须向微信致敬!

作者:磐石之心

文章来源:百度百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