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产品设计的节奏感

0 评论 3022 浏览 33 收藏 18 分钟

产品开发应该保持一个怎样的节奏感?不同版本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文章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分析,与大家分享。

以前刚做产品经理的那几年,时不时的总会有一个想法:“产品的功能开发完了产品经理是不是就没什么用了?”“产品开发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到底要开始几个版本呢?”

很长时间都想不明白,这篇文章算是对那些年困惑于自己问题的一个解答。

⼀个公司应该开发几个版本的产品:这里说的版本是指产品的milestone,并不是单纯的迭代更新⼀个版本,是几乎是每一类产品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具有一定的共性,是一个阶段。总结来说至少需要开发三个版本(三个过程):首版(基础版)策略版、稳定版 

⼀、首先是第⼀版本:⾸发版

对于任何⼀个产品来说,第一个版本都是⾮常非常的重要的,它是代表着产品第⼀次对资本市场发声,也代表着产品第一次面对⽤户的检验,同时它的顺利发布也影响着整个团队后续的所有的工作,那第一版本应该什么时候发布,应该发布什么,背后的逻辑是什么。⼀般来说,第一版目的⼤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

验证用户的需求、向外界发声(融资需要) 第⼀版关键词:  严格把控发布时间任何⼀个关键版本的发布,背后都有由内在的逻辑和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的,绝不是我们⼀拍脑袋拍出来的,⽽这些内在的逻辑和大量的工作其中就包含如下⼏个部分:

1. 要遵循融资的规律

天使轮、A轮、B轮,每个阶段要求团队完成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周期也是不一样的:

以天使轮为例,天使轮的钱一般只能⽤于养活团队一年的时间,所以在这⼀年中创始人必须要完成的事情:

  • 拿到不错的数据(用户的数据、业务的数据)
  • 拿到下一轮的融资

把敲定下一轮的融资与该轮融资真正的到账时间设定为三个⽉的话,也就是说创始人最晚也要在立项之后九个月的时候完成这两件事情。

算上产品方向可能出错,需要重新推倒重来一次的话,9个⽉的时间里需要完成的事:

  1. 开发产品时间
  2. 推广的时间
  3. 重新再开发一次产品的时间
  4. 再次推广的时间

包含推广的时间,第一版本必须控制在:四个月完成 这是要遵循的一个逻辑。

2. 正确计算推广所需的时间

根据上⾯可以知道 ,加上推广时间第一版本最后在⽴项后四个月内完成,这里的推广时间是指可以获得我们想要得到的数据量的时间,是结果不是过程。那如何计算出我们想要的数据量需要多⻓时间来获得,可以遵循以下方法:

首先,预备投入的资金额 和 想要获取的⽤户量是我们已知的(预备投入的资金=总的账⾯资金-⼈⼯成本(12个⽉)-其它预开销)

假定:想要获取的⽤户数量为(以注册⽤户为主):RU,渠道的投放数量量为:CM、渠道每天能带的⽤用户数量量:UMP、需要推 ⼴广的时⻓长:PL

PL=RU/(CM*UMP)

因为我们是以⼀个注册⽤户为准的,所以再加上注册转化率(假定注册转化率:RI)

PL=(RU/RI) / (CM*UMP)

注* 因为最晚也要提前三个月拿到相应的数据,同时留出一次产品推倒重来的机会,所以这个推广的时间是要⼩于:

270天(9个⽉)-开发时间*2

备注:以上每个渠道带量的情况(UMP)、可投放的渠道数量(CM)、产品的转化率(RI)这些数值都是可以通过前期调研得到的,如果算出的推广时间太长,那就得想出一套新的推广⽅式。

梳理总结⼀一下:

第一版最重要的就是根据公司现⾦流情况和需要的数据,推导出产品发布的时间、能承受的获客成本、进⽽还可以推导出产品的注册转化率等,然后严格执⾏开发任务与相应的推⼴方案。

⽽这些背后的透露着的原则是:

  • 科学创业
  • 正确理解天使轮、A轮、B轮要完成的事情

关于第⼀版本的另一个⽬的对外界发声找投资这里就不介绍了,这些内容在之前我们融资课里有说过:

创业者出来拿VC 的钱,主要有5个价值,这⾥重要对应的A和D 、E:

a) 拿钱探索方向,买生存的机会

b) 拿钱加速发展,买做大的机会

c) 拿钱应对竞争,买胜出的机会

d) 拿钱的同时,获得投资⼈的帮助

e) 拿钱的同时,获得资本市场定价

注*这里说的⾸版是⾪属于基础版的,是因为很多时候虽然发布了很多版本,但解决的却是一类大的问题,所以这里统称归到一个版本中。

Q:你是否知道得到了哪些数据就说明你的需求被验证了呢? 

市场容量多大,你能得到的⽤户体量多大,你产品的转化率多大,你的⽤户产生的业务指标有多大,业务指标的利润率 有多大、产生的利润率能不能覆盖的了你的成本.

第⼆个版本:策略版

所谓策略版是指在验证完⽤户需求之后,发布的为了延⻓⽤户生命周期,为了达到产品⾃循环而发布的所有版本的统称。策略版大致可分为如下两个比较大的版本:

  • 策略版1.0版:关键词:⽤户关键路径 、⽤户⽣命周期 
  • 策略版2.0版:关键词:正向反馈的激励体系、⽤户⽣生命周期 

策略版1.0版本

策略版1.0版本的前置条件是:完成了用户需求验证同时有了一定的用户量。

策略版1.0的关键词: ⽤户⽣命周期

  • 确定用户的关键路路径
  • 构建⽤户⽣命周期模型

可以说在策略版之前发布的所有的版本都是基础版,包括各种Bug的修复,⽽策略略版与基础版之间最大的区别:确定⽤户的关键路路径、构建用户生命周期模型。

所谓的⽤户的关键路径是指:产品设计者为了达到产品价值最大化⽽设计的⽤户使⽤产品的行为轨迹。

电商类产品最希望⽤户来了就下单;社区类产品最希望用户来了就发贴,产⽣内容

一般来说用户的关键路路径是产品中不同模块、⻚面的串联,单⼀业务模块的产品相对简单,在确定验证完产品需求之后,主要优化⽤户的关键路径,搭建⽤户生命周期模型。如:工具类产品

⽽多业务模块的产品相对复杂⼀些,在确定验证完产品需求之后,先要确定各个业务模块逻辑上的关联关系与位置上的先后顺序,然后再优化⽤用户的关键路路径,最后搭建用户⽣命周期模型。如:电商、社区类产品

确定用户的关键行为路径,背后的逻辑:

  1. 提升用户体验
  2. 在用户⽣命周期内,尽可能的发挥用户的价值,为产品创造业务指标

提升用户体验:

⽤户进⼊产品之后,会以各种不同的行为轨迹浏览不同的模块,而在每⼀个环节用户都有可能会流失,为了让⽤户完成我们希望的⽬标,产品设计者要保证:

  1. 不要过多的引导用户到其它⻚面,
  2. 在每一个⻚面都有回到最终⽬标的最短路路径。

⽤户的⽣命周期:

这是⼀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产品都是为了解决特定人群的某个需求而存在的。

特定⼈群、特定需求,强调的就是:我们的用户是会不断流失的,一个⽤户从新注册到最后流失掉这个时间段,就叫做用户的⽣命周期

理想的情况是:

在⽤户⽣命周期⾛完之前,让⽤户贡献更多的价值,而产品的关键路径定义的越清晰,用户可能贡献的 价值就越大。

用户关键路路径是计算用户⽣命周期成的前置条件。

用户⽣生命周期的重要性来源于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我们⼀直在做的两件事:

  1. 让⽤户的⾃然增⻓率⼤于⽤户的流失率,产品达到⾃循环状态
  2. 尽可能的延长⽤户的⽣命周期,让用户不断创造价值

这两点总结起来就是⼀个产品最终追求的目标:

功能模块齐全,策略体系完备,不需要额外增加功能模块,也不需要额外的人为⼲预的运营,新注册的⽤户数量可以一直⾼于流失的⽤户数,同时可持续的产生的利润。

基于准确的拆解⽬标可以更好的指导我们第一步工作的原理理,拆解一下这个产品的⼤目标:

想要让⽤户的⾃然增长率大于⽤户的流失率,前提得知道关键的节点在哪;

首先, 用户的⾃然增⻓率=由外部的增长+内部的增⻓;

外部来源于各种活动、第三方渠道等,内部来源于⽤户自发的传播。

因为每一个环节存在着流失率在的,所以用户的自然增长率不是一个固定的简单的数值,它是一串数值构成的:由注册转化率、⼴告投放率、用户分享的率等等。

所以上式公式可改写成:

用户的自然增长率=渠道投放数+渠道的转化率+注册转化率+⽤户分享率等

⽽流失率也是一样,由用户⽣命周期、用户关键路路径、内容的质量等构成。

所以总体上来说:

这个产品的⼤⽬标它是⼀个由多个环节的、多个关键数据构成的一个数据模型,只有当每一个环节达到了了一定的数值之 后,整个产品才有可能达到自循环状态。

建议⼤家可以根据⾃⼰产品的用户关键路径的各个环节数据与⽤户⽣命周期的数据尝试搭建⼀个数据模型,这个数据模型中每一项数据指标其实就是每个岗位应该完成的数据指标。

总结一下,策略版1.0版本要完成的事:确定⽤户行为关键路路径、计算⽤户⽣命周期 

策略版2.0版本

策略版2.0版本的前置条件是:确定了⽤户关键路路径 同时收集了相关的数据(业务数据、⽤户行为数据、用户基础数据)。策略版2.0版是针对于产品发展到⼀定的体量和⼀定阶段后的必经的过程。

策略版2.0的目的:完成产品的自循环体系

策略版2.0的时间点:当产品的用户有明显群体之分时通过一些人⼯引导明显有数据上的提升时

策略版2.0的关键词:

  • 精细化的⽤用户分层运营
  • 构建正相关型的激励体系

所谓精细化的用户分层运营:

即当产品发展到一定体量量后,用户会越来越多,产品内的服务也有可能会越来越多,从数据特点上来看⽤户明显分成不同的类别时,这个时间就需要根据不不同的⽤户类别做不同的策略,做精细化的运营。

⼀般策略分为:产品内的功能+外部的运营⼿段

比如:产品内的功能层面:不同的⽤户看到不同的⻚面内容、通过一些设置可以定制⾃己的页面等外部的运营手段:做不同类型的活动、做社群运营等 。

做精细化运营背后的逻辑:

  • 通过外部运营⼿段寻找可以产品化的功能点(先用⼈堆,然后动开发)
  • 尽快找到产品自然状态下用户增长率⼤于⽤户流失率所需的每个环节的数值

构建正相关型的激励体系:

即通过会员体系、⽤户等级、积分激励、推荐机制等策略来激励⽤户更多的使⽤产品,从而贡献出更多的对产品有价值内容。

影响构建正相关型的激励体系的因素:⽤户关键路径⾏为、⽤户行为特点、对应的策略;

根据人为的运营⼿段与产品内的⽤户⾏为习惯,得出不同⽤户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策略来激励用户,从而引导⽤户完成 产品所需要的关键⾏为。

构建正相关型的激励体系背后的逻辑:

  • 通过功能的产品化,替代人工,从而让产品达到自循环状态(⽤户⾃然增⻓长率⼤于⽤户⾃然流失率)
  • 增加⽤户更换其它产品的难度,构建产品的护城河

总结一下,策略版2.0版本要完成的事:在数据模型的指导下(用户增长率⼤于⽤户流失率),通过运营的⼿段找到每个环节对应的数值,然后在尽可能的把这些有效的运营⼿段产品化,最后脱离⼈⼯工的⼲预,让产品⾃运营。

第三个版本:稳定版

稳定版是产品周期之内发布的最后⼀个版本,一般是在策略版发布之后,修补上所有已知的bug和⽤户体验上的不⾜之后发布的版本。稳定版的目的:修补已知Bug,提升用户体验感;

稳定版的时间点:当产品可以完成自运营之后

稳定版没有特别需要说明,以上三个版本即为所有产品必经的三个版本。

最后的总结与注意点: 

  1. 这三个版本与产品的版本号(1.0版本、2.0版本)没有任何关系,它只是一个产品周期中所需经过的三个阶段中每个阶段的总称
  2. 这三个版本可做为⼀个单元,循环出现;比如:公司的战略是先开发一个社区吸引人气,之后再对接一个电商平台来做盈收;那么一个完整的社区需要经过这三个阶段,之后再加的电商平台还会再经过这三个阶段; 因为对于一个基础的数据模型来说,每新加⼊一个变量,数据模型本身就需要调节。
  3. 这三个阶段与产品的盈利模式(变现⽅式)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因为有些产品是先做产品后有盈利模式,有些产品是⼀开始就有盈利模式的;但是从更⾼维度来看,产品的变现可当成一个业务指标带⼊到以上三个阶段即可
  4. 这三个阶段需要经历过多⻓时间:这个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 ,如果有可能的话越快越好,不过如果按天使轮验证需求、A轮验证商业模式、B轮抢占市场的 这个逻辑来推的话,A轮之前策略版1.0版应该是需要完成的。

 

本文由 @周凯杰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