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B端产品工作又多又杂,怎么办?

4 评论 2665 浏览 6 收藏 17 分钟

编辑导语:产品经理在工作中常需要接触多方面的事务,因此可能会介入一些不属于自己工作范围的事项之中。那么,哪些事项是合理的,哪些事项又是“吃力不讨好”的?本篇文章里,作者就B端产品经理如何明确自身的工作本职和工作边界一事做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我们平台产品是供应链金融,必须要实现“四流合一”,我们上线的1.0版本由于是在集团内部试运营,客户是集团的子公司,所以资金流这一块暂时是人工录入的,并没有实现自动化。

但作为供应链金融平台,人工录入资金流信息,不仅效率低、更存在人为操作风险,严格来说,是不合规的。

由于1.0版本重点工作在试运营业务模式,而且属于内部演练,这样设计也并没有问题,但若想要拥抱市场化,作为一个技术平台,定位一个助贷角色,不管是面对资金方还是借款企业用户,资金流的线上化都是必要条件。

因此,我们依据对资金流信息的功能需求定位,决定平台引入线上支付体系,但只作为支付通道,并不实际参与资金往来。

前两周呢,我们谈了一家杭州的支付公司,借助第三方的虚拟账户体系,实现我们的需求,所以,我这两周的重点工作就集中在了供应商选型、商务洽谈、需求梳理、技术对接等几个方面。

这两天复盘一总结,发现有些似乎并非产品的工作,尤其是对于B端产品经理来说,好像越界了,但仔细一思考,又觉得有些应该做的道理和必然。

今天就想结合“资金体系搭建”这件事,聊聊B端产品经理的工作边界。

一、有哪些“出格”的事儿?

1. 寻找能满足需求的支付体系服务商

首先,我们结合产品的需求定位,作为一个支付通道,需要寻找支付体系的服务商,领导直接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了,起初,我也是觉得这个是不是应该由商务部门或者业务同事去处理,可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只好硬着头皮去寻找。

先是寻找渠道,通过通讯录联系,在网上去搜索相关服务商,借助领导、同事资源去寻找,前前后后找了有5家服务商,接着沟通我们的需求,基本都能满足我们的产品需求。

经过反复的电话沟通,频繁的视频会议,几经辗转,最后我们终于确定了一家服务商。

旁边的司花全程被动目睹了咱的工作内容,不禁皱起眉头,这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么?

2. 洽谈商务合作方式

服务商基本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商务洽谈了,合作的前提应该怎么确定?我心想,这总归该业务出马了吧?

正当我准备长舒一口气的时候,领导又说 ,业务对于产品逻辑理解不够深入,服务商选型你刚做完,有沟通基础,商务合作有两点原则,剩下的你去谈,先理出来个合作方案。

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我心里默念:领导你可真看得起我啊!

于是,我又爬出了产品阵地,深入到业务前线,业务合作细节不懂的就问我们的同事,经过和对方频繁的合作协商,终于做了一个合作方案出来。

我甚至想,对方肯定以为,这个商务谈判的好业余啊。

3. 同集团法务对接采购合同

如果说寻找服务商和商务洽谈,是基于产品逻辑的沟通,需要我去交流,所以工作交给我一个产品经理去做,也还说得过去。

万万没想到,我竟然还需要先起草一个合同,然后法务审查,提意见。事实上,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极其痛苦,法务同事从专业工作上出发又无比严谨,几乎是逐字逐句地改,我把产品逻辑讲给法务同学的同时,他顺带给我普及了合同法。

朋友让我开黑,我说我在加班,他说你加班干啥呢,我说我在改合同。

他还纳闷,哟,放着好好的产品经理不做,怎么改行做律师了?

4. 组织集团财务和我们公司运营人员,确定线上付款流程

前面已经提到过,我们前期的系统运营是集团内部运营,资金流是线下人工录入的信息,现在如果调整成线上付款,就需要优化财务付款的逻辑。

比如说,集团的付款都是由资金中心出纳统一处理,通过内部OA流程发起付款申请即可,但如果线上付款就需要提前将融资款入金到虚拟账户里,这就与现有的财务付款流程不一致。

我当时没想太多,直接从产品和技术逻辑出发,和支付公司确认实现的方式后,直接调整了产品逻辑,结果被领导一顿猛批,说我只考虑产品功能,不考虑实际可行性,指示我,梳理出来需要优化的财务流程。

是的,没错,于是乎,咱又拉着运营和财务同事,向他们讲解线上对接后的业务逻辑,以及我想到的需要优化的财务流程。果然,与制度不符,于是我们又沟通了好久,最终确认了优化后的财务付款流程。

我一个小产品,有两天工作是在沟通财务的付款制度和流程。别说,也有收获,和财务总监结下了深厚的战略友谊,他说我的发票以后优先报销。

5. 讨论技术对接方式

基本的框架都已经定下来后,我就细化了产品需求,这些是咱的本质工作,咱没意见,还乐呵,甚至有种回家的感觉。

可在细化到某个需求时,技术表示实现有难度,需要调整产品逻辑,甚至有可能需要更换服务商。

这可是让我措手不及,要知道合同都已经签订了,而且,从头到尾都是我在跟进,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我赶紧组织技术和对方开视频会,又重申了一遍产品逻辑,并且明确了也要满足我们当下的业务现状,经过紧急协商,最终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我同桌很纳闷:这两天你怎么一直在看数据库和接口文档呢?

探索:B端产品工作又多又杂,怎么办?

二、如何看待这些事儿?

上面就是我这两周在资金账户搭建过程中,几个典型的超出“产品边界”的案例,事实上,各个岗位多少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而产品经理又是一个走在上游的综合岗,尤其是B端产品,对业务理解要求高,需要频繁对接外部工作,应该如何看待产品经理的工作边界呢?

首先,从我们公司实际情况来看,超出工作边界但合乎逻辑。

因为我们这边是新产品、新团队,而日常的制度又是依照集团的规定来设计和要求的,就导致一些岗位缺失,就需要拓展产品经理的工作边界,从而适应工作的开展和要求。

有些公司部门划分比较完善,那这样的话,大家各司其职,守好自己的工作边界,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这样实际的整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比较高。

反之的话 ,就应该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别太纠结是否属于自己的本质工作,先解决当下的问题再说。

比如说,如果公司有专门的采购同事和法务同学,那采购合同不需要我先拟定(当然,我也是让服务商拟定的初稿,然后反复协商的),我只需要讲清楚需求,采购同事和法务同事自会处理。可现实情况是,我们的法务和采购是集团的,他们对我们这块不熟悉。

其次,本职工作定义清晰,超出工作有助于反哺本职工作。

本职工作是立足之本,需求调研、用户分析、业务流程梳理、原型设计、需求文档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产品经理的本质工作。

而这些本职工作我们也是这样定义和要求的,我觉得这一点至关重要,不至于因小失大, 如果有些公司搞得你本职工作就不再是产品设计,而成了PPT大师或者业务经理,那就偏离了主航线,属于大问题了,不管处于什么原因,都要及时调整。

而我们公司对于本职工作倒不存在异议,该你做的你一个不能少,只是说,有些原本不该你做的,受制于大环境,你也得想办法去做而已。

比如说,像拟定个采购合同,同法务审核一些服务协议,这些便是我们拓展能力圈的事务。就像你去面试,很少有人问你会不会写代码或者有没有拟定过采购合同之类的。

再者,有些你以为的边界工作,其实是你的本职工作。

我们的思考多是站在我们的经验之上,或者,依据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但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比如说,我在对接账户时,并没有考虑接口实现形式,从项目管理上来说,并不科学,技术可是一个重要的相关方啊,所以才导致我后续需要看接口文档,频繁组织沟通会来挽回。

换句话说,如果一开始我就做好了需求设计,将技术提前组织沟通,讨论到位,就不会存在后续的问题。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做好本职工作而带来的超出工作边界的新任务。

探索:B端产品工作又多又杂,怎么办?

三、我们应该怎么做?

对于我们产品经理来说,应该认真看待并解决工作边界的问题呢?

首先,明确自己的岗位工作要求,抓住主要矛盾。

任何工作都定义的有工作范围, B端产品经理又可以依据行业或者工作重心细分为好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分类,对应的都有核心工作,不会说是漫无边际的。

我们要立足于自己的岗位要求,做好分内之事,提升产品设计的专业性,要有清晰的优先级思维,明确哪些属于核心工作区,抓住主要矛盾,不要因小失大,或者,顾此失彼。

这一点,换过几家公司的产品同学都很清楚,知道哪些属于自己的内核,哪些是锦上添花的事儿,会将精力聚焦在本职工作之上。倒是有些刚入行的新手,可能不太清楚工作边界,缺少职场经验又不懂得拒绝,就容易做一些产品之外的工作。

偶尔一些倒也无妨,可千万要抓住重点,不要将有限的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其他事情上,这一点可以多学多问,避免踩坑哦。

其次,要有开放的心态,拓展能力范围圈。

在分辨清楚工作范围的基础上,有些工作其实是可以拓展自己的产品边界的。

产品本身就是综合思维的集合体,需要有边界思维,更需要有应用思维。就像查理芒格所说的,跨学科思维对于我们做决策至关重要,对于我们产品设计也会有很好的推动力。

比如,在资金账户对接过程中,针对技术难点,财务流程等环节,我以产品经理的身份,却深入到了他们的工作领域内,并且组织并协调解决了有关问题,同相关方都不断的去沟通,不仅了解了技术对接和财务付款流程对于产品设计的影响,也积累项目管理的经验。

你的每一份付出,都不会被浪费,如果条件允许,我甚至希望你能创造条件,多做一些有帮助的额外工作,拓展一下自己的工作边界。

最后,学会拒绝,勇敢说不。

对于明显超出工作范围的工作,在辨认清晰的基础上,我仍然建议你勇敢的拒绝,要养成聚焦工作本身的习惯,要有拒绝的底气和勇气。

更不要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担心会不会得罪别人,要不下次再拒绝,这次就当帮个忙了,产品经理是有沟通协调的工作要求,但不是无边际的啥都干。

如果真的不敢拒绝,就很容易偏离你的主方向。就像我在资金对接的过程中,和法务沟通时,法务同事希望我能拟个建议书,我也明确拒绝了。

我可以讲述产品逻辑,可以提供产品指导,可以协调沟通,这些都是我本职工作;甚至,我可以帮你审稿,这是拓展工作能力圈,但你要让我来起早,那不行,这不是的工作范围,我不擅长,我也做不好,而且,成效比太低。

探索:B端产品工作又多又杂,怎么办?

事实上,这样并没有造成工作的不和谐, 反而是各司其职,协作效率更高了。 所以,我们在分辨清晰哪些明确不属于工作的基础上,要勇敢且勇于拒绝。

说了这么多,工作边界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但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要有清晰的认知,知道哪里是边界,而后才能有意识地拓展或者守住边界。

正所谓,防守和进攻,都要你说了算才行。

探索:B端产品工作又多又杂,怎么办?

#专栏作家#

产品大峡谷,公众号:产品大峡谷,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七年B端产品经理,供应链物流与金融领域,擅长需求设计、业务指导、商业观察等。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感觉应该是项目经理负责部分内外部协调,尤其是商务部分和选择供应商方面。我理解的产品应该尽量把经历投入在不断打磨产品本身上。欢迎探讨

    来自北京 回复
    1. 赞同 做项目经理的工作有点过了

      来自江苏 回复
  2. 厉害了

    来自上海 回复
  3. 每一次看类似的文章都感觉学到了很多,但是一实践起来就变回曾经的样子。唉

    来自黑龙江 回复
专题
69867人已学习25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的你,需要了解哪些内容,用正确的姿势去拥抱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变化?
专题
19610人已学习15篇文章
评论区应该如何设计?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评论区设计思路。
专题
72984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产品经理天天跟“需求”打交道,产品经理的核心价值就是处理“需求”的能力。
专题
16222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B端组件的设计指南。
专题
7032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想要做款好产品,这些规范你得知道。
专题
19830人已学习13篇文章
画像标签是由数据标签经过分析、加工处理,形成的更加抽象、易于理解的复合标签。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设计用户标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