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无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领导力的问题

3 评论 5537 浏览 22 收藏 12 分钟

很多企业在使用OKR的过程当中会存在一些问题,甚至会把OKR和KPI混为一谈。本篇文章中,笔者通过分析探究,发现有时候OKR无法有效落地,可能是领导力的问题,一起来看看。

哪有什么OKR和KPI之争

朋友的公司推行OKR一年多了,现在虽然领导没有明确地说停止使用OKR,但实际上在汇报中已经很少使用了。

或者有些人在汇报中会使用OKR,但是实际上已经KPI化了。

我所在的公司情况也有点类似,不过不同部门之间差别较大。

我观察了一下,运行的较好的部门,下级能够主动制定未来的工作计划和目标,虽然开会和汇报时未必会提及OKR三个字,但是感觉得出OKR的管理思想贯穿其中。

有些运行不好的部门,虽然在汇报中都会附上近期的OKR计划,但是计划的内容却有少是员工自己制定的,团队的氛围也没有因为OKR的推行产生什么变化。

我开始思考OKR和KPI到底有什么区别,导致OKR就推行不下去。

看了很多解释,其中一个本质区别是:OKR靠关注人来实现事的目标,而KPI把人和事割裂开来。

也就是说:OKR关注人,而KPI关注事。

我恍然大悟:哪有什么OKR和KPI的区别,这不就是领导力的差别吗?

领导力越高,就越关注人

约翰·麦克斯韦提出领导力有五个层级,从低到高依次是:职位、认同、业绩、立人、巅峰。

  • 职位型是领导力里最初级的境界,职位型领导者所仅有的影响力来源于他的职位头衔。即使员工服从他,也只是因为他们不得不听。
  • 领导力的第二层次基于对于人际关系的把握,在认同这个领导力层面上,人们追随你是因为他们愿意听你的。
  • 领导力的第三层是基于成果,领导者由此获得影响力与公信力,人们开始追随领导者是因为他们对于跟着你能够做出成绩来。
  • 领导力的第四层是基于授权,他们充分运用自身的职位权力、人脉关系与生产能力投资于他们的追随者,着力培养他们直到他们真正成长为新的领导者。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立人”。
  • 领导力最高的也是最难企及的层次是巅峰,只有天赋异禀的领导者才能迈到这一步。这些人都在做些什么?他们致力于培养第四层次的领导者。这需要培养公司内的文化。

可以看出,领导力越低,就越关注事。领导力越高,就越关注培养人和文化。

有领导力,OKR是自然而然的

只要领导真正地关注人,那么他自然会让下属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授权。

为了培养出下级处理问题的能力,领导必然需要让下属独立解决一些难题。

如果员工完成的所有的工作全部都是上级指派的,或者一旦遇到问题上级就直接进行干预,那么下属的创造力肯定不会得到发展。

所以,工作的目标和方法尽量要让下级自己思考并提出来,上级把控整体的方向即可。

王石在48岁时辞去了总经理一职,一开始王石不习惯,经常会对总经理的汇报做指点。

后来王石觉得这样无法培养他成长,于是他下定决心,只要总经理犯的错误不是根本性、颠覆性的,他就装傻,装作不知道,否则,新的接班人不会得到成长。

要知道那会还根本没有OKR的概念。

马云具有巅峰型领导力。他自己不懂技术,但是却能做出阿里云这样极具技术含量的云服务平台。

当初的阿里18罗汉,在阿里上市时有7位身居要职。这都说明了阿里对内部人才的培养。阿里人一直强调价值观,实际上就是为了营造一种激发全员创造力和积极性的文化。

拥有高级领导力的领导会让员工自己思考工作目标,自己专注于思考大方向和培养人才。这样的领导拥抱OKR的过程浑然天成,毫无违和感,可能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用OKR的方法。

没有领导力,强推OKR也没用。如果领导只盯着业务数字,那么“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这样的领导从心底里认同KPI,因为KPI就是他追求的东西。

这种情况下不管用什么考核方法,领导心中都只是为了完成“事”,“人”只是完成“事”的工具。

OKR工作法有一个原则是“及时的沟通”,但是如果上级内心中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那么这种沟通是不可能存在的,也就不存在OKR存在的基础,这种公司推行OKR一开始就会宣告失败。

OKR工作法还有一个要点——“目标是由上下级共同制定的”,但这一点大部分公司还是做不到。

这类公司在制定目标时,可能一开始也会进行上下级的沟通。那些身处一线的下级,响应公司推行OKR的号召,提出的具有长期价值的提议。

但是如果领导看中的只是当下的KPI,并且没有培养下属的意愿的话,便会质疑这种工作,甚至直接否定。

要知道人们对他人的态度是很敏感的,即使在口头上没有明确说明反对,也是能感觉到的,何况对方还是自己的上级。

几次之后,员工很容易就知道了上级还是偏好短期的KPI;员工们在被多次有意无意的否定之后,就会明白自己只要做好上级安排的任务就可以了,并且要做那些马上见效的工作。

那些对公司来说重要的且具有长期价值的工作,因为短期内看不到效果,领导不重视,做起来费力又不讨好,还不如不做。公司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领导们会很奇怪为什么推行OKR那么久,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怎么还是没有激发出来?

不过员工们却很清楚,虽然公司领导嘴上说着OKR,但那不过是KPI的另一种说法而已。

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1. 照搬大公司的管理模式是没用的

为什么OKR工作法会突然流行起来?因为创造性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但是对应的管理能力却没有提升上来,因此像OKR这样一套可以激发员工创造性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吸引大家的目光。

但是Intel和谷歌发明OKR工作法,不过是将他们内部的管理方式做了标准化的处理,方便全公司推行。所以,是先有了对应的领导力和文化,才形成了相应的管理方式。

OKR是建立在对应的领导力基础上的。如果有了对应的领导力,OKR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如果没有,强制推行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效果。

这就好像非洲的利比里亚虽然宪法和美国一模一样,也实行三权分立等政治架构,但是却依然是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没有对应的文化基础,生搬硬套是没有用的。

2. 要小心那些伪OKR的公司。

有些公司大力推行OKR,但是领导却还是KPI思维,或者说领导力是聚焦在事上,那么就要小心了,这种很可能就是“伪OKR”公司。

如果你厌倦了KPI类的公司,选择了一家“OKR”的公司,很是却是一家“伪OKR”的公司。你很快发现自己再次成为一颗螺丝钉,自己在新公司里并没有什么发挥和成长空间。

就像很多公司在招聘网站上介绍自己是扁平化管理,看起来自己和高管的层级相差很小,有很多机会直接接触,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实际上真的到了会议室,你敢提反对意见试试?

明面上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下,有一套实际运作的系统。

不要看他们怎么说,要看他们怎么做。

3. 要去那些高领导力的公司。

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要去那些具有高领导力的公司。

如果一家公司非常好地执行着OKR,那么这家公司的老板一定非常看重“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会成长的,愿意培养人才。

并且这个公司内部的沟通一定是没有障碍的,不用顾虑一些办公室政治的因素。

遇到这样的公司,放心去吧。

如果这家公司不是OKR模式,但是你的领导是一个教练型甚至领袖型的领导,那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你的成长会比那些在拧螺丝的公司的朋友快很多倍,当然前提是你愿意学习。

OKR,KPI实际上是领导力的外延表象。作为求职者,找到那些相信“人”的潜力的公司和领导。

#专栏作家#

三元方差,公众号:三元方差(sanyuanfangcha),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专注用数据驱动业务增长,擅长数据分析、用户增长。喜欢阅读、思考和创作。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这个答案或许是一个注解,同时也感觉把所有落地事项的不成功对可以归因到领导力上,还有几点想请教的是:
    1、目前我还没有观察到这个视角,何来人和事的区别,感觉无论是KPI和OKR,都是在关注到事情的结果上,不都是在事上吗?请赐教!
    2、OKR成功落地是否标准,如何衡量,谢谢!

    来自广东 回复
    1. OKR成功落地的标准是看关键结果的完成度,关键结果的完成度超过80%即算落地成功

      来自福建 回复
  2. 作为在一家伪OKR公司工作了一年的菜鸟,非常认同你的观点

    来自广东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