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的Trae实在是“吹”不起来

4 评论 4405 浏览 3 收藏 10 分钟
🔗 技术知识、行业知识、业务知识等,都是B端产品经理需要了解和掌握的领域相关的知识,有助于进行产品方案设计和评估

在当今数字化与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AI编程工具逐渐成为开发者们关注的焦点。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差距。本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探讨了字节跳动旗下的Trae(国内版)AI编程工具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揭示了其在功能实现、用户体验以及与实际开发需求融合方面的诸多问题。

平时写提示词的时间着实有点儿多,又没找到合适的提示词管理工具,于是产品经理张师傅决定自己攒一个,和平时简单写点儿自动化脚本不同,这个工作量还是需要专业IDE支持的,按理说Cursor是AI时代编程最佳选择,但是一直看到有介绍Trae的文章,我这个好奇心又来了,好奇字节跳动到底能不能做个让人不糟心的AI产品(对比上次用coze的体验),于是我就下载了一个Trae(国内版)。

于是,我又糟心了……

第一次迭代改了2小时,还失败了

因为不了解Trae的能力怎么样,我很“保守”的决定不要搞的太复杂,第一个迭代能把基础的增删改查做了就好,这种逻辑简单而且特别常见的功能,按理说5分钟就能做出来,是?吧?然后我计划再用一小时逐步扩展业务逻辑,再用一小时自己测试一下做一些小的优化,最后开心的洗洗睡,完美!!

这就是第一版的提示词,有点儿朴实,但是该覆盖的信息还是尽量写了。

这是一个有前后台的工具,名字叫做“提示词管理”,功能包含:

1. 支持多用户

2. 每个用户可以管理自己的提示词

3. 管理动作包括:增加、删除、修改

4. 主页面是一个分栏页面,左边是树形的分类导航,右边是分类下的提示词列表,展示提示词的名称和前100个字符,超出用…省略

5. 点击导航和切换分类

6. 列表项旁边有查看,修改

7. 点击列表项进去之后可以查看详情,删除或者编辑

项目使用Python技术栈,存储用MySQL

事实证明我要么是太乐观(对Trae的能力),要么是太单纯(轻信某些文章)。我觉得国内版Trae搭配上Deepseek-v3-0324,号称编程能力有优化的版本,应该手到擒来啊。于是我熬到半夜,别说核心功能,登录注册都没有走通……

而且这种熬,是看起来好像一切都在正确的路上,但是你就是走不到终点。

  • 一开始像模像样的设计了项目结构,有前台有后台有配置
  • 提供了关键代码的实现,扫了一眼关键的实体都有
  • 前台页面、数据库,包括环境准备也都有

然后我开开心心的把环境搭建好,代码都放在它设计的位置上,检查确认,没问题,运行!报错……

那时的我是完全不担心的,因为错误代码Trae也能分析啊,扔进去就好了,不是可以vibe coding么?vibe coding不是号称你只要描述需求,把输出再粘贴到对话框,然后可运行的程序就奇迹般的出现了么。

但是并没有,而且我发现从某个错误开始,Trae的反馈就开始“循环”了,也就是……搞不定了……

而这个时候我再想尝试自己定位问题的时候,这套代码对我来说已经有些复杂了,特别是一个熬夜的、很久不写代码的、中年男人来说…… 努力了几下之后,发现时钟已经快指向1点的我放弃了,我已经不是读研的时候可以通宵写bug的那个年轻人了……

功能齐全与难用并存,这个悖论是不是AI的锅?

表面上看,Trae的功能列表相当可以:编辑器、支撑工具、针对编程的优化、Deepseek模型、具备Chat和Builder双模式,互联网大厂的完备功能 + AI时代的牛逼模型,李云龙看了都要说“这种富裕仗我八辈子也没有打过”。

但是就翻车了,你猜李云龙怎么说?

所以问题来了,谁的锅?你说谁的锅?

不是编辑器的锅,也不是模型的锅,那就只能是产品经理的锅。

产品经理对AI模型在场景中的应用能力的锅。

以那个让我熬夜的问题为例,就是引用一个包失败(不懂技术的同学不用管什么意思),是什么大问题么?显然不是,类似于找不到门牌号而已嘛,就是解决不了,反复尝试反复出错,背后是反映出什么问题?就是Trae对代码的整体结构其实没有认知,或者上下文窗口不对。

你说Deepseek-v3不能认知么?显然Deepseek可以,但是产品没有优化,于是”上下文失明“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呢?因为产品经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不够,没有针对模型和场景优化。

字节的AI产品经理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

之前的文章里吐槽了字节的coze,这次Trae就来“报复”我,字节的AI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像抖音的产品那样顺滑呢?字节不是个AI大厂么?

所以回到一个根本问题,做AI产品,特别是把AI融入“传统”产品的产品经理应该具备什么能力?

coze和Trae的产品经理应该很有发言权,绝对不只是传统的那些产品设计能力,那是基础;更重要的是理解AI能力,AI能力的边界,以及AI能力在场景中到底面对什么挑战的能力,现在Trae和那些直接在产品上挂ChatGPT或者Deepseek聊天窗口的差不多,都要“坐小孩儿桌”。

原来效果不好还可以说海外版可以用Claude,国内只能用豆包,现在国内可以用Deepseek就暴露了真实的问题,模型好的时候靠模型,模型覆盖不了的时候的就两手一摊。

AI产品是特殊,它的“质量”不像传统软件那样由确定性的功能支持,可能依赖训练数据的质量、依赖微调策略的精准度、也可能是推理过程的稳定性等隐形因素,但是产品经理最终要为交付质量负责的,Trae的产品经理自己用不用Trae写代码?知不知道产品这些低级的错误?

Trae的教训与启示

Trae(国内版)的现状揭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AI产品的功能已经不是产品的全部了,从推荐引擎的时代开始,数据和算法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只不过那时候体感还没那么强烈,但是大模型时代AI部分的重要性已经超出一半了,AI不行,融合的不好,你的功能体验再好也藏不住。

未来的AI产品要交付给用户,至少要有三条底线:

  1. 功能底线:在功能层面上可用、完备,貌似现在是大家的基本功了
  2. 模型底线:模型具备这类问题和场景的处理能力,无论是基础模型还是微调,要能理解和处理
  3. 场景融合底线:产品应用过程中,AI能力/模型是针对场景、有意识的做了融合的,无论是Prompt、上下文、工作流还是工具插件,必须针对场景把模型“粘合”起来,而非简单把数据扔给模型。

我还会努力用Trae把提示词工具做出来,如果有空闲可能还会体验一下Builder模式,只不过我自己会控制整体的结构,实现的顺序也会尝试改为从更小的MVP到完整功能,希望能尽快分享给大家。但是希望Trae能更快的迭代起来,围绕场景优化起来,赶上Cursor甚至超越。我作为一个用户用哪个开发工具无所谓,但是我还是希望在Deepseek之后,能有更多优秀的中国AI应用走出来,更多AI时代的产品经理能够走出来。

作者:张师傅-中年架构师 公众号:张师傅-中年架构师

本文由 @张师傅-中年架构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哪怕是基于其他大模型的API套壳,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来自上海 回复
    1. Claude表现更好一些,AI产品共性问题,一边模型,一边产品,关键是融合,听起来是个三角形结构……

      来自上海 回复
  2. 确定,Trae功能齐全但难用,字节的AI产品还需打磨优化。

    来自山东 回复
    1. 有字节的朋友说是体系问题,强运营导向

      来自上海 回复
专题
32324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产品经理每月必须做的事情,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1000个用户的反馈。
专题
34078人已学习17篇文章
作为产品经理,你真的懂什么是敏捷开发吗?
专题
17273人已学习15篇文章
游戏化指的是游戏的理念与设计方法运用在其他领域上,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游戏化技术的应用方向。
专题
20391人已学习16篇文章
一个清晰的入口引导能够让用户提高点击的欲望,从而实现操作全流程。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有效的页面引导设计指南。
专题
1630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做用户调研是一项很重要的过程。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好用户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