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摆摊,先赔为敬

1 评论 2705 浏览 3 收藏 15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售前演示、方案定制、合同签订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进行活动策划、内容运营、用户激励等

随着地摊经济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市集摆摊,试图在这股热潮中分一杯羹。然而,摆摊并非想象中的“月入过万”,而是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了摆摊经济的现状,揭示了其中的选品策略、城市差异、代际特征以及潜在的陷阱。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五花八门的市集已经到了见缝插针的程度。公园、商场、艺术街区,精酿、碳水、手作非遗。远看熙熙攘攘,近看价格咋舌。绕市两圈难下手,原来囊中羞涩。

人流不少,单价不低,想必摆摊很赚钱吧?从摊主状态和贩售品类来看,确实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了摆摊行列。当年熟练翻勺炒河粉的大哥大姐,替换为拼命改造碱水面包的小哥哥小姐姐。中产价格、地摊体验,看得硬糖君都蠢蠢欲动——不是舍得买,而是也想卖。

但上网一看,一边是“月入过万不是梦”“自由职业的天花板”,创业导师、网红摊主都在分享摆摊生财之道,各大市集招商也在“包宣传、包流量,就等你来当老板”;另一边却是“低价出租热门摊位”“不要轻易尝试摆摊”“地摊的尽头是骗局”等群众血泪史。

于是硬糖君再次经过一个多月的实地考察,终于确认摆摊经济最普遍的现实是:勇敢的人先亏两万。“出摊三天,收入3050”的真相是,第一天卖10块,第二天卖40块,第三天小推车卖了3000块。

外行人的摆摊,就像《我爱我家》里的贾志国。受点刺激、重入浪潮,把扬州灌汤包“改良”成了巨无霸。创新是真的,搁今天肯定有人咔咔拍照拍视频发上网。但既没有厨艺、也不懂生意,虚热闹一场,只留下打发不完的剩货和对个人能力边界的重新确认。

01 摆摊卖点啥

贾志国卖包子不靠谱,那应该卖点啥?选品是摆摊的第一步,仅在小红书一个平台,“地摊卖什么”的标签下就有35万篇笔记,足见新手摊主们的困惑。

据硬糖君观察,目前地摊选品至少有三个特征:潮流化、代际性和城市差异。

潮流化就是地摊始终紧跟互联网美食文化,摊主们只是网红产品的搬运工。暴打柠檬茶火了,全国各地的小摊、夜市几乎一夜上线同款产品,名字从暴打渣男一路来到了暴打前任、暴打甲方、暴打无良老板等等。这种追逐网红流量不仅体现小吃品类,卖崽青蛙、福建簪花都曾是地摊夜市的热门单品。

最让硬糖君震惊的,还是在长沙卖荣昌卤鹅的地摊摊主们。其中有一个,还特意把文和友老板和卤鹅哥的互动片段剪成鬼畜视频,在摊位现场轮番播放,喜剧效果直接拉满。路过的人都忍不住掏出手机,但掏钱买单的就寥寥无几,生意那叫一个冷清。

潮流的生活理念也是市集的常用噱头,正如硬糖君开篇所言,如今的限定主题市集层出不穷,什么碳水自由节、马路生活节、非遗节、手工节等等。你敢信吗,有些市集甚至还吃上了性别红利,专门做了“女性创业示范街”。不出所料,实际看上去跟其他市集并无区别。

摊主的性别对市集无甚影响,但不同年龄段的摊主,喜欢卖的产品确实不一样,也就是硬糖君所说的“选品代际性”。

中老年摊主通常会选择烤肠、烤冷面、氢气球这样的经典款,保守却也稳妥。青壮年摊主普遍和贾志国一样讲创新,必须在传统选品上加点小创意:烤牛肉串做成现穿烤牛肉串、手工冰粉变成自选料手工冰粉。更年轻一点的摊主则更加大刀阔斧,恨不得找出传统地摊甚至人类饮食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品类,比如麻辣烫和冰饮二合一的超级杯。

地摊的城市差异化只会在特定时间出现。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一度流行开着豪车、超跑摆摊,延伸出了后备箱地摊经济,通过制造反差感吸引顾客,也让咖啡和鸡尾酒成功流向地摊市场。不过时间一久,这些摆摊方式也逐渐在低线城市流传开来,甚至还会完成本地化改造,硬糖君就在长沙见过后备箱卖手工辣条的小摊儿。

通过与各年龄层摊主闲聊,硬糖君发现地摊老炮儿普遍瞧不上整花活的年轻人,理由基本都是光图新鲜没办法把生意长久做下去。这也跟群众的意见高度一致,在那些哭诉摆摊失败的热帖下,“卖烤肠、烤冷面”的建议总排在最前列。

02 地摊在召唤

2020年,地摊经济作为一种“救市”模式崛起,不少人兴起搞小吃摊致富的念头。彼时,这其实是一个相对被动的选择,待业青年想用这种副业过渡一下。但有人去的地方就有流量,过去五年,地摊经济被不断加上自由、致富、成名等滤镜,越来越成为青年创业的热门赛道。

管理部门的态度也是随之变化的。起初只是放松政策、鼓励发展,如今“市集”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创意夜市”“复合商业街”出现在各种规划文件和百姓生活里。

像长沙这种夜生活本就繁盛的城市,扬帆、四方坪、冬瓜山等地早就有代表性夜市,几乎每个都是游客必去的网红打卡点。现在偏远一点的区域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示范性创业街”,摊位简直比客流更密集。连曾经夜生活相对匮乏的江浙,市集经济也愈来愈活跃,南京、杭州等城市都专门出台过相关扶持政策。

政府搭台唱戏,很多商场也在发展地摊、夜市。从大型商场到社区商业,三五不时要策划一些主题快闪集市,吸引年轻的、流动的小摊主前来捧场。一个明显变化则是,现在很多知名连锁餐饮品牌也参与到摆摊经济。

而多数年轻人的摆摊致富梦,还是从互联网开始的。短视频早就火过一批又一批的地摊网红,比如一句“来了老弟”打天下的腰子姐。后续短视频创作者受到启发,索性将摆摊做成直播模拟经营,拍摄自己采购、出摊的日常,让粉丝见证陪伴自己升级打怪。

当然,只有极少数博主可以凭借摆摊日记一炮而红,比如福建网红“白菜”,每天挑着不同食材上街摆摊,拆盲盒般的剧情让其成功累积近670万抖音粉丝。她已经是摆摊赛道当之无愧的顶流。

而对更多“摊主”来说,摆摊只是一种展示自我的形式,本质还是在做搞笑、时尚、颜值博主。这类视频的剧本痕迹明显,但没想到还是有刚上网的朋友当真了。比如那些走颜值路线的地摊创业博主,他们的顾客难道是在对着小吃斯哈斯哈么?人家馋得明明是颜值和身材!那些留言说“看得人想要辞职摆摊”的网友,你们最好是在玩抽象。

但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地摊网红,都在给地摊经济带去流量和热度。而当摆摊成为一个热点、乃至一种热潮,各路网课导师也就闻着味儿来了。

起初,他们还只是低价出售“摆摊月入过万”“三十天圆你创业梦”之类的网课。吸引到足够多用户之后,他们就开始提供定价动辄几千、上万的创业陪跑服务,教人怎么找摊位、选产品、拍短视频、直播带货……

这样的地摊经济,已经完全适应了互联网时代,却似乎离街头巷尾、烟火人间越来越远。硬糖君接触的几位年轻摊主,说起“私域流量”“个人品牌”“社群运营”那叫头头有道。但味道价格实在不敢恭维,也就至今没能做到把理论落地,建立起“打通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地摊商业帝国”。

03 反向操作,地摊“升级”

以前的摊主在正式摆摊前,要在网购配方、供应链服务、加盟品牌等方面投入成本。而现在,网上教摆摊的视频、课程数不胜数,新一批摊主也就相信自己能减少创业信息差、少交点智商税。

然而,他们大意了。被互联网思维浸出味的摊主们,在摊位装修方面出奇地谨慎挑剔,也为此花费不少冤枉钱。过去几年,餐饮业出现过大量倒闭门店,厨房设备由此流入专业二手交易市场,经验丰富的摊主更倾向于选择这些性价比高的产品。小白摊主则不然,他们摆摊的第一步就是买个上档次的设备,再配一些洋气、显眼的装饰。

与此同时,地摊经济呈现出与实体餐饮的反向操作:实体消费降级,地摊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实体门店为了应对消费者收紧的钱包,开始大搞极简风装修,并采用地摊火锅、地摊牛排这类新店名,营造一种便宜实惠的感觉。地摊经济却越来越花里胡哨、小资情调,也难怪越来越多网友吐槽“不敢问价”。

没有经过系统学习调研,新一批摊主也难以接触到专业级供应链服务,由此导致成本飙升。摆摊卖分装的山姆甜品,这听上去是不是很简单?但采购要时间、要路费、要人工,这些最终都变成了买家觉得冤大头、卖家还不怎么赚钱的产品定价。如果当天卖不出去,损失就更大了。

摊位费也比想象中昂贵。不熟悉摆摊的小白们,上来就想选择人流量高的黄金地段,每月光租个位置都要花两三千。据硬糖君了解,长沙绝大多数地摊都要收取卫生费、管理费和摊位费,普通散摊日租金也要五六十块,贵一点的轻松过百。

而如果你想在网红夜市占得一席,那就跟在学校开小卖部一样困难。要经过层层筛选和面试,甚至托关系才能拿到。一旦没能长期做下去,那当初拼命卷出来的进场名额,就会变成难以承担的损失。

处处不留爷,爷开小卖部,摆摊当然是自古以来的正经营生。硬糖君接触过的长沙摊主,其中三成月收入能达到六、七千,在当地已算不错。他们的普遍共性在于没有玩票心理,更不用互联网思维来包装这门生意,以及坚信一个道理——跟网红沾边儿东西,没有不溢价的。

令人略感沮丧的是,明明地摊经济如火如荼,我们普通消费者却似乎在失去逛夜市的快乐。在社交媒体,大量网友抱怨已经吃不起地摊小吃,喝一杯普通奶茶也得十多块,还不如去买霸王茶姬、茶颜悦色。

硬糖君亲测,一个人在长沙地摊吃烧烤串串,不花大几十根本吃不出滋味。北京的各路碳水节更不消说了,地摊和实体店同价甚至更高,实体店还有各种团购优惠,而地摊只能就着北方风沙蹲马路牙子体验中产消费,您就说chill不chill吧。

曾经我们以为,不是门店吃不起,而是地摊更有性价比。直到地摊刺客到来,才知道每个网红产品都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副业选择如此多,各位“有想法”的摊主还是放过我们这些贫穷的馋鬼吧。

作者|刘小土 编辑|李春晖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娱乐硬糖】,微信公众号:【娱乐硬糖】,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我2022年一整年,把摆摊当作副业。那时候确实自由,下班后和周末就去我的小摊上开工。完全没有时间去花钱,吃饭都要抽空。因为有主业支撑,小摊经营无压力,和顾客交流都比较随心,属于只要不亏本,给钱就卖。收获了一大波老客户,而且生意很好。后来摊位费涨到300一天(刚开始100/天),我又忙着结婚,太累就没摆了。
    题主说的很对:1.摊位的东西比店里贵;2.想要在黄金地段站稳脚跟,需要跟市场方打好关系,还有就是不能缺席,非常卷,是非多;3.看的多买的少,摊位费越来越贵;4.谁看你生意好就开始抄你的产品,纠纷不断麻烦不断;5.每天按时出摊,没有休息时间(休息一天需要支付摊位费+兼职(150))
    最后说说好处:1.体验了当老板的感觉(牛马当习惯了,自己当老板,不用担心做的不好被扣绩效);2.赚到钱手头宽裕,没有因为钱带来的焦虑(可能我是比较知足类型,只要不穷就开心);3.过得很充实,没时间出去花钱(花钱后会感觉失落,好不容易赚到的钱又落入别人口袋);4.不担心失业、裁员(现在的摆摊环境正如题主所说,大概率亏,所以这个优势明显不存在了)

    来自云南 回复
专题
14811人已学习12篇文章
在协同办公场景越来越丰富的背景下,协同办公产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协同办公产品的设计思路。
专题
1999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经理面试题和解答思路。
专题
12967人已学习13篇文章
产品经理在日常工作中,除了要跟进和把控产品的整体流程以外,也要对产品后续的销售策略进行规划;销售策略的规划可以让产品经理对于用户的场景以及体验等更加熟悉。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产品的销售策略。
专题
13119人已学习14篇文章
在项目完结时,我们经常需要进行项目复盘。那么一个好的项目复盘是怎样的?
专题
12657人已学习15篇文章
互联网医疗是医疗行业与互联网的综合应用,其以互联网及相关技术为载体和支撑,开展线下传统或线上衍生的医疗健康服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对互联网医疗的分析和见解。
专题
55387人已学习12篇文章
据说70%的问题都是沟通问题,沟通能力对产品经理太太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