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一哥”滴滴,也开始送外卖了?
从墨西哥到巴西,从日本到非洲,滴滴的外卖业务正以惊人的速度扩张,日均订单量在拉美地区已突破300万单。本文将深入剖析滴滴如何凭借“出行+配送+支付”的生态闭环,在全球外卖市场中脱颖而出,以及它在面对本土巨头和中国同行的竞争时,如何应对挑战并探索全球化2.0时代的中国模式输出路径。
外卖之战,国内淘宝京东美团打的火热。殊不知在中国网约车市场稳坐头把交椅的滴滴,已经远嫁海外偷偷幸福了好久。
滴滴在墨西哥、巴西、日本等市场的外卖业务持续扩张。2023年,滴滴旗下外卖平台DiDi Food在拉美日均订单量突破300万单,成为Uber Eats的强劲对手。从出行到外卖,滴滴如何跨出这关键一步?其海外扩张的底层逻辑,值得深挖。
一、滴滴凭啥能成?
我们说,想把一件事做成,你要同时具备很大的机会和很小成本。
从“中国经验”到“拉美适配”,滴滴能成,首先在这3件事上,体现了对本地市场的深度理解和灵活调整。
1. 交通文化
拉美地区摩托车文化盛行,且公共交通薄弱。滴滴在巴西推出网约摩托车服务99Moto,既满足用户短途出行需求,又为外卖配送储备运力。2022年上线以来,两轮车订单量突破10亿单,配送时效比四轮车快30%。
2. 移民劳动力
拉美移民潮为滴滴提供了充足骑手资源,比如说,委内瑞拉移民在巴西做骑手的收入是本国工资的3倍,滴滴通过简化注册流程、提供灵活接单机制,吸引超20万移民加入配送网络。
3. 下沉错位赛
在墨西哥,避开与Uber Eats在一线城市的正面交锋,主攻中小城市。通过降低餐品价格(均价低于10美元)、免配送费等策略,五年内覆盖60个城市,市占率超50%。类似策略正被复制到巴西,瞄准iFood未渗透的低线城市。
二、从出行到外卖:滴滴的“三张王牌”
从“中国经验”到“拉美适配”,滴滴在海外送外卖,可不是简单复制下国内百亿补贴的模式,而是依托于其全球化出行网络的天然优势,形成“出行+配送+支付”的生态闭环。
王牌一:出行网络“兼职配送”:降本增效的杀手锏
在拉美市场,滴滴通过收购巴西网约车平台99,整合了摩托车、自行车等两轮运力资源。这些原本用于载客的司机,可随时根据需求切换至外卖配送。
与专业外卖平台依赖全职骑手不同,DiDi Food的配送主力是网约车司机。比如,在巴西,滴滴旗下99平台拥有150万司机,其中70万为摩托车骑手,他们还可以在「出行需求低谷时段(如上午10点-下午2点)」,通过App灵活接单送餐,通过这种“一车两用”运力资源的动态调配,不仅降低了配送成本,将司机空驶率从40%降至15%,骑手的收入还提升了20%-30%。
在巴西圣保罗,一名司机日均配送外卖12单,相当于增加约50元人民币收入。
王牌二:智能补贴 + 精准运营
市场有了,技术还得到位。
滴滴的外卖业务突破,离不开其技术团队对因果推断、Uplift模型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依托国内的庞大数据积累,将国内打磨成熟的「五大AI调度模型」移植到海外:
- 路径优化: 合并同一区域的多个订单,使单车配送效率提高30%;其导航系统能根据拉美城市交通拥堵特点优化路线,配送效率比本土平台提升20%以上
- 差异化补贴:在墨西哥,通过用户分群(如“补贴敏感型”“自然转化型”)实现精准触达。比如说,针对价格敏感用户发放定向折扣券,而对高频用户则提供免配送费权益。该策略使滴滴在墨西哥的补贴ROI提升40%,留存率提高25%
- 增量预估模型:滴滴研发的Uplift模型能预测补贴带来的增量订单,避免“无效补贴”。比如说,模型发现墨西哥三四线城市用户对配送费更敏感,因此将免费配送作为下沉市场的主打策略,成功抢占中小城市50%以上份额
- 反诈系统: 拉美地区信用卡盗刷率高达15%,滴滴通过用户行为分析拦截90%异常订单
- 反垄断机会:面对巴西本土巨头iFood的“二选一”打压,通过技术手段识别受胁迫商家,提供独家流量扶持。同时,借平台数据挖掘没有被iFood覆盖的本地中小餐饮商户,2年内合作商家数量增长300%
王牌三:本地化联盟 + 借力打力
当京东选择直面硬刚美团,滴滴选择避开与本地巨头正面交锋,
转而通过合作打开市场:
比如,在墨西哥、巴西等市场推出数字钱包服务(如99Pay),支持支付、账单缴纳等功能,形成“叫车-点餐-支付”的闭环。
在墨西哥,滴滴已成为唯一同时提供出行、外卖和金融服务的平台,覆盖1600万月活用户,用户可通过会员系统同时享受打车和外卖优惠,这种生态协同让单一功能的外卖平台难以匹敌。
其他国家:
- 在非洲: 与电商平台Jumia合作,共享商户资源;
- 在日本: 接入罗森、全家等便利店体系,主打24小时即时配送;
- 在巴西: 联合街头小吃摊贩上线“国民套餐”,客单价降低40%,复购率提升3倍。
三、挑战与未来:巨头围剿下的生存法则
尽管成绩显著,滴滴的海外外卖业务仍面临多重挑战。
1. 本土巨头的反扑
巴西iFood占据80%市场份额,且通过“二选一”巩固壁垒。2025年3月,iFood骑手罢工事件暴露其劳资矛盾,滴滴趁机推出骑手保障计划,但长期仍需解决配送成本高企的问题。
2. 中国同行的追击
美团计划通过Keeta品牌进军巴西,其负责人仇广宇曾任滴滴国际化业务高管,深谙拉美市场打法。滴滴需警惕“本土巨头+中国同行”的双重夹击。
3. 政策与文化的复杂性
巴西税收体系繁琐,工会势力强大。滴滴在墨西哥成功推行的灵活用工模式,在巴西可能面临法律风险。此外,WhatsApp等传统订餐方式仍占巴西外卖市场的20%,数字化渗透仍需时间。
总结|全球化2.0时代的中国模式输出
滴滴的海外外卖突围,标志着中国互联网企业从“模式复制”升级为“生态输出”。
核心启示在于:
- 生态协同优于单点突破:出行网络与本地生活服务的深度融合,形成护城河。
- 技术红利跨越国界:中国市场的算法和数据经验,成为全球化竞争的关键武器。
- 本土化不是口号而是系统工程:从运力结构到支付习惯,需构建完整的适配体系。
未来,随着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的延伸,滴滴或将在海外再造一个“美团式”超级平台。但送外卖,核心还是贵在一个「送」字。未来谁能把送这个字做到极致,那才是钢铁般的护城河。当下的硝烟到底是舍我其谁的抢夺,还是万物智能时代的烟雾弹,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本文由 @加薪在这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啊。连滴滴都开始送外卖了吗?其实在我看来,外卖这个行业就已经很饱和了,再加竞争对手除非有过人实力很难突出重围的。
个人觉的,护城河终究会归到一个「送」字。未来点球,谁能先做到0元送,其他人直接就出局了。
在墨西哥,通过用户分群(如“补贴敏感型”“自然转化型”)实现精准触达。针对价格敏感用户发放定向折扣券,而对高频用户则提供免配送费权益,使滴滴在墨西哥的补贴ROI提升40%,留存率提高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