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看不懂”到“放心借”金融设计
消费金融产品常因专业术语、信息泄露担忧及繁琐流程,让用户在借贷时犹豫不决。本文从认知、情感、效率三方面出发,探讨如何优化金融设计,助力用户从“看不懂”迈向“放心借”。
从面对专业术语时的“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看不懂”,到填写资料时“总担心信息泄露”的不安,再到繁琐流程下“怎么还没完”的烦躁…… 消费金融产品的用户体验痛点,正让无数人在“想借”与“不敢借”间徘徊。如何打破这一困局,实现从“看不懂”到“放心借”的蜕变?本文将从认知、情感、效率三大维度切入,探索消费金融体验设计。
01 背景
用户面对消费金融产品时的迷茫表情,到他们心中一连串的疑问:“什么是等额本息?”“靠不靠谱?”“利率怎么样?”“还多少?”“都需要什么?”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精准地反映出用户在消费金融产品体验中的困惑与不安。
02 洞悉用户痛点
这些用户感知绝非凭空产生,背后有着深层次本质问题。专业术语堆砌让理解难上加难,信息安全保障不足致信任缺失,冗余操作流程消磨耐心。正因如此,我们需从认知、情感、效率维度出发,探寻针对性解决策略,重塑消费金融产品体验。
03 如何解决
明晰问题所在后,便着手寻找解决之策。从认知、情感、效率三个维度发力,以通俗化表达和可视化呈现打破认知壁垒,用安全感传递与陪伴式体验构建信任桥梁,借便捷性操作和高效性引导提升流程效率,全方位优化用户体验。
1. 认知维度:让专业术语“接地气”,信息呈现更直观
1.1 通俗化表达
在消费金融贷款产品中,专业术语是横亘在产品与用户之间的一道“高墙”。为了打破这道壁垒,需要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用户熟悉的日常语言,降低用户的理解成本,提升产品的易用性。
还可借助AI进行进一步行业的术语梳理、翻译、场景化等进行术语转化库的搭建。
1.2 可视化呈现
将复杂的信息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关键信息。例如,在贷款申请结果页面,用可视化展示流程进度。用户面对 “审核中” 提示常满心疑惑,不知进展。可视化后,让用户清晰知道自己的申请处于哪个阶段。使用户对审批情况一目了然。
在贷款申请流程里,引入可视化方式呈现验证情况。用户面对多步验证一头雾水,难知进程。可视化后百分比标识清晰展示验证度,让用户实时了解进展,心中有数。
2. 情感维度:全方位塑造安全感,贴心陪伴
在消费金融贷款产品中,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至关重要。用户对 “我的信息是否会被滥用?”“资金安全能否得到保障?” 等问题充满焦虑。要化解用户的深层焦虑,我们从情感维度出发,通过安全感传递与陪伴式体验消除用户顾虑,建立信任连接。
2.1 安全感传递
对用户的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联系方式等进行加密,明确感知信息被隐私保护。同时,通过官方资质公示、行业权威认证强化品牌背书,以看得见的专业实力,增强产品公信力。
2.2 陪伴式体验
借款过程中的焦虑,往往源于未知与突发状况。产品需化身 “贴心管家”;贴心讲解用户想了解的申请条件、借款步骤、提额还款等问题。此外,针对用户可能遇到的突发情况,如忘记带身份证、银行卡号码等,提供相应的应急支持措施,陪伴用户解决;
通过安全感传递和陪伴式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关怀,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依赖和信任。
3. 效率维度:化繁为简,高效轻松
3.1 便捷性操作
以往,登录流程繁琐拖沓,诸多步骤层层叠加,常使用户疲惫厌烦,登录体验大打折扣。优化后,用手机号或面容 ID 一键登录模式,化繁为简,用户轻触或识别便可瞬间登入,高效且便捷。
3.2 高效性引导
此前,用户面对身份证认证步骤常困惑 “我要做什么?”,繁杂说明让人无所适从。进行高效引导后操作选项简洁明了,“开始拍摄”“相册上传” 等,减少认知负担,用户轻松上手,针对部分用户还可跳过上传直接申请,用户直呼 “真简单”。
小结:通过通俗化表达和可视化呈现,打破用户与产品之间的沟通障碍,让用户能够轻松理解产品信息;通过全方位的安全感塑造,赢得用户的信任,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依赖;通过便捷性操作和高效性引导,简化操作流程,提升用户的使用效率。
04 写在最后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持续进步,消费金融贷款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也将不断创新和完善,为用户带来更加简单、安心、高效的贷款服务,推动消费金融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58UXD】,微信公众号:【58UXD】,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