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视频面试B端全流程设计复盘:从通用框架到垂直场景的体验破局

58UXD
0 评论 1186 浏览 2 收藏 10 分钟
🔗 B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功能性、稳定性、安全性、合规性等,而C端产品经理需要更多地考虑产品的易用性

随着AI技术在招聘领域的广泛应用,视频面试逐渐成为企业筛选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如何将通用的AI视频面试技术适配到特定的垂直场景,如蓝领招聘,成为设计与运营的关键挑战。本文通过深度复盘58同城在AI视频面试B端全流程的设计实践,分享了如何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招聘需求,打造个性化、高效且人性化的招聘体验。

当 AI 技术从通用视频面试向垂直领域渗透,蓝领招聘场景的特殊性为设计带来全新挑战 — 既要满足大型B端商家的标准化筛选需求,又要解决中小B端商家的碎片化时间管理与触达效率难题。

本文结合通用设计框架与蓝领场景实践,分享如何通过用户洞察、技术适配与体验创新,让AI成为招聘B端商家的「效率加速器」与「决策伙伴」。

01 B端用户画像重构

通过深度调研连锁企业 HR、中小商家管理者等目标用户,我们发现招聘B端商家呈现鲜明分层:

大型企业(标准化流水线需求)

大型企业日均处理海量C端求职者信息,核心痛点是人工筛选耗时、评估标准不统一,需要AI承担「智能质检员」角色,自动过滤年龄、性别、身高、健康证等硬条件,同时通过多维度能力模型(如服务员的「形象气质」、销售岗的「说服逻辑」)实现标准化评分,减少主观偏差。

中小商家(碎片化时间管理)

中小商家管理者身兼数职,面临招聘时间碎片化、工具使用门槛高、响应延迟导致候选人流失等问题,亟需AI化身「24 小时招聘管家」,从岗位招人要求收集、简历筛选到面试沟通全流程自动化,仅推送关键决策信息如「匹配度」标签进行求职者对比,降低时间投入。

02 场景化三大核心策略

1.定制化策略:个性化定制,贴合多元需求

为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招聘需求,我们依托于AI面试系统与大客户定制功能,打造了分层级、差异化的解决方案:

中小商家专属方案:低门槛、高智能

针对中小商家人力有限、追求快速上手的特点,平台通过轻量化设计降低使用门槛。AI算法会自动分析用户发布岗位信息、平台行为数据,智能预测岗位招人要求。用户仅需通过简单的拖拉点拽操作,就能快速完成个性化设置。系统据此自动筛选出与岗位要求高度契合的C端求职者,帮助中小商家在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招聘效率。

大型企业定制方案:深度化、专业化

面对大型连锁企业岗位要求复杂、招人要求精细的特性,平台支持深度定制化服务。企业可根据自身独特的用人标准,自由组合设计专属的评估体系和面试流程。从岗位胜任力模型搭建,到结构化面试题库配置,再到多维度候选人评分机制,均可按需定制,确保招聘流程与企业战略高度匹配,实现精准高效的人才选拔。

2.多模态测评:AI分层直击岗位痛点

在招聘领域,不同岗位要求千差万别。蓝领岗位聚焦执行能力,白领岗位侧重战略匹配度。为有效满足招聘需求,我们借助AI大模型打造多模态测评。

信息分层 + 视效融合

测评报告充分考虑不同客户类型与场景特点,对信息精心分层。同时,将报告与视频结合,头部视频自动无声播放,直观呈现C端求职者状态;核心信息紧随其后,按职类优先展示关键维度,如蓝领的操作能力、出勤稳定性,白领的技能匹配度、项目经验。

效率升级

用户无需关注AI运行逻辑,直接获取「AI 评分 + 视频片段 + 核心标签」的精简报告,借助这份测评报告,可迅速对求职者进行全面评估,精准筛选出适配人才。

3.人机协作平衡:真人管家 + AI技术,构建信任闭环

在企业微信这一核心场景中,我们精心打造了 “真人形象 + 智能内核”的专属客服管家-小张。小张为招聘方带来 “有温度的实时服务”,发挥着独特作用。

真实陪伴

小张以企业微信 / APP消息形式出现。其头像、昵称(如 “专属客服管家小张” )、问候语都十分贴近真实职场人设。在日常交流中,小张会主动发送求职者动态提醒,像 “老板,刚注意到 XXX 给你发来的求职视频你还没看呢,请及时查看。” 这样口语化、接地气的表达,打破了传统智能客服的冰冷感,传递给B端商家真切的陪伴体验。

智能互动

小张开场便用亲切称呼 “老板您好”,瞬间拉近与用户的距离。在推进招聘相关功能时,小张既能智能引导招聘B端完成账号绑定、获取流量等操作,又会在恰当的时候,给予如真人般的关怀与建议,比如询问招聘B端对求职者的看法,促使其深入思考并作出反馈。

这种人机协作模式,实现了服务效率与情感体验的平衡:AI负责处理海量任务,保障信息传递的高效;小张的真人管家形象,则为服务注入情感,赢得商家信任。二者结合,成功搭建起C端求职者与B端商家的信任闭环,为招聘流程的高效推进提供有力支撑。

03 垂直场景技术适配

在蓝领招聘场景的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三大设计原则:

场景优先于技术:设计过程中不要盲目堆砌AI功能,而是聚焦高频痛点如中小商家的时间碎片化,将技术转化为场景化解决方案,如AI面试官、AI招聘管家。

轻量化高于复杂化:用「模板化 + AI预填」降低操作门槛,用「标签化 + 片段化」适配碎片化注意力,避免专业术语与复杂交互。

透明度重于黑箱化:通过决策可视化、人工干预便捷化,建立用户信任,让AI从工具升级为可信赖的协作伙伴。

04 写在最后

从通用视频面试到蓝领场景的垂直落地,本质是技术能力与行业特性的深度耦合。作为设计师需在技术可能性与用户可行性间找到平衡点 — 让大型企业的标准化流程因AI更高效,让中小商家的碎片化招聘因AI更简单,最终实现用技术红利弥合不同规模商家的招聘资源鸿沟。

好的AI产品设计不是展示技术的强大,而是让技术隐形于场景 — 当招聘B端商家不再感知AI的存在,却处处享受AI带来的便捷,便是人机协作的最佳状态。

作者:刘静颐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58UXD】,微信公众号:【58UXD】,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
专题
19508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在B端产品设计中,数据的筛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B端数据筛选查询的设计思路。
专题
66930人已学习25篇文章
做好微信运营比做好APP运营还重要,因为用户把时间都给了微信。
专题
20289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如何通过广告模式来进行商业化流量变现?本专题的文章提供了广告变现的思路。
专题
44018人已学习21篇文章
优惠券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随着运营方式的增多, 不同运营目标所使用的优惠券也是不一样的。
专题
38096人已学习13篇文章
市场调研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用户、了解市场。
专题
13604人已学习12篇文章
需求管理,也是产品运营人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任务。本专题的文章分享了如何做需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