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食类APP不香了?

27 评论 4255 浏览 14 收藏 9 分钟

编辑导读:作为人类基本需求的“吃”,围绕它展开的商业经济内容简直不要太丰富。在教人做菜这一细分领域下,出现过不少美食APP,但现在人们更依赖于社交平台和外卖。由此看来,美食类APP是不是没有出路了?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是什么让你逐渐把美食APP遗忘了?抖音、快手、小红书?预制菜、外卖、老母亲?

是也不是。的确,在我们依赖的社交平台中美食内容一大把,我们没必要再打开美食类APP解决自己的做菜问题了。

那么美食APP就没有出路了吗?我说未必。先来看下美食类APP现在的状态:

下厨房:

豆果美食:

美食杰:

在内容方面就是类社交平台模式,PGC+UGC,内容丰富且量大,可以让人无限浏览,或者根据层层分类去找相应内容,在变现方面就是付费内容和带货。

从市场环境角度讲,这种模式在抖音快手爆红之前或许还不错,一是因为那个时代大家崇尚万物APP,越垂直显得越有逼格,再一个是用户的业余时间没有被过度占用,有需求有精力。

但随着抖音、快手的爆火,市场进入了全民创作的时代,素人变网红简直分分钟。衣食住行+搞笑成为了创作领域最容易被信手拈来的素材,美食创作也是铺天盖地。

人们似乎也没必要特意去找一个美食类APP来解决做饭需求了,况且为了填饱肚子的做一日三餐似乎也不再是年轻人的刚需了。

美食APP虽然够细分却不够吸粉,因为没有竞争力,平台对获客的投入也必然小心翼翼,无流量无变现,无变现无价值,无价值无资本。

解散APP还不至于,但也不能将其当成唯一,孵化新媒体矩阵是各家嗅到危机后重点做的事情,虽然有些效果不错,但关注度远没有美女、搞笑网红那么多。这对于自由博主可能够了,但对于一个公司远远不够,转型期的美食APP显得有些尴尬。

我认为目前美食APP的定位和用户需求不对称了,这也是它不香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食APP和用户总有一个要做出改变。引导用户爱上美食APP是要付出高昂的教育成本的,因为人不可以被改变,但是产品可以改变。

如果要打破僵局,可以考虑优化商业模式,走社区模式,打通线上解决需求到线下食材购买环节,让做饭这件事变得省心省力。毕竟有真正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容易被人依赖。

我们今天可以尝试着从产品功能的角度去做些模拟优化。

我们先叫它“小心机美食APP”吧。

用户群体我们先简单定位成年人。试想我们在什么时候(场景)会需要美食教程呢?不会做、不知道吃什么、有特别的时刻比如节日聚餐、朋友聚会、单纯想秀厨艺等、或者家里有特定人群比如需要补钙的孩子,饮食上有忌口的老人等。

在美食面前我们看中的是什么呢(需求)?氛围感、食材本身、营养价值以及和烹饪工艺结合后的口味或者譬如减肥等特定的目的性。

在美食面前我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呢?费时间、缺道具、成本高、自身原因不能吃(主观+客观)。

其实,各家美食APP都能解决上述问题,可是这需要用户自己有软件钻研精神,才能驾驭软件,但主动探索精神可不是每个人都有的。

我认为,即使是美食类APP,也要有解决问题的态度,虽然无法预测你想吃什么,但是你想的我都能做。

所以,美食类APP可以考虑把主动权交给用户,让其根据自己的需求找答案,用主动搜索的方式达成上述需求,有点像点菜,今天我想吃烧烤,虽然我不清楚具体做法,但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或者我不想要什么,比如免葱免辣,多放孜然。

上述方式的好处是,即使不知道吃什么,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尝试找感觉,和传统瀑布流相比,该方式相对不容易造成用户选择困难症,有时候目标不明确选择越多越容易放弃。

除了解决美食教程问题,还可以进一步为APP赋能,比如增加营养知识内容。

对于有主动营养管理意识的人群来说,为了营养放弃自主选择食物的快乐好像有点难,那么看看快乐的食物能不能满足我们的营养需求呢?如下图所示:

营养知识的关键在于要能够被应用,通过知识让我们的身体达到营养均衡的状态,如果解决呢?

市场上的营养食谱多半为平台根据自己的意愿推送给用户,虽然可以进行食材替换,但是操作成本还是高。上述方式是基于用户的选择再根据营养标准进行的微调,满足了用户的快乐的同时保证了营养达标。

对于上班族来讲,买菜所需的时间成本也有可能成为在家烧饭的阻断性因素,即使线上购买,也会出现无法在同一家店买齐所有食材,选购会增加时间成本,配送费会增加购买成本,享受烹饪带来的快乐之前已经有不开心因素存在了,如何解决呢?

不用费时间去各个网店凑蔬菜,一键下单方便快捷。

上述4步或许可以暂时缓解美食类APP当前的尴尬处境,或许还可以为美食+场景模式制造更多可能行。

看到这里,或许会有人质疑,你能想到的美食APP团队想不到吗?不做是因为不喜欢吗?或许人家也有苦衷,比如实现性低、实现成本高、难度大,也或许是你说的压根儿不可行。

但是我想说的是,选择维持现状是一种选择,选择改变现状同时愿意承受改变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也是一种选择。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是我所述的解决方案不可行。

但没关系,不可行这种结论,对于论证解决方案的可行性也是极有价值的。

 

本文由 @王满堆er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就我看到你最后写的是这个方案可行性也可以探讨,我说下我的想法哈,就是你说帮助用户做饭更快更健康,但这需求吧,替代解决方案太多了, 比如吃食堂、沙拉。
    我提下另外的思路吧,美食APP我在四年前做过商业计划,当时就看到这个市场规模很小以及竞争激烈,所以做了长期的规划和变现方式:1、做大内容社区,从美食内容垂类入手迁移到其他类目如美妆等,一个一个类目去切;2、做生活社区,倡导美食健康生活方式,迁移到智能家居;3、做生鲜电商的流量海绵,快速砸钱积累C端流量(重运营和权益),然后做生鲜电商流量比价分发,这个模式类似于生鲜版“什么值得买”。
    上面的思路都是因为通过市场调研判断纯做美食类APP很难生存下去。从垂类赛道切是快速跑通mvp和建立心智很好高的打法,但如果没法破局到长期发展,就会处于无增量市场,存量市场又互相蚕食,以至于最后被更新的技术和体验淹没。
    目前对这几家的发展还是比较悲观的,都不容易,静待转机。以上,欢迎交流探讨~

    来自浙江 回复
  2. 基本上在抖音、快手、B站上就能满足看美食、学做美食的需求,美食app不吃香很正常

    来自陕西 回复
  3. 如果美食类App不找到自己的新模式,用户流失简直太正常了。把美食和买菜结合在一起,很早我也考虑过,个人认为很方便,也很实用,所以这种功能叮咚和盒马接二连三都上线了。卖菜的搭配食谱容易,但是做食谱的连接卖菜很难。计算热量的功能,针对喜欢做健身餐的用户也是个不错的功能,至少我每次都是在keep上记录每餐卡路里。很麻烦,一个菜只按小盘,大碗这种计算让人很头秃,如果能直接连接买菜的克数,输入各个配料重量能直接计算出这份菜的热量,那对健身人士真的很友好。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搭建不同的使用场景确实是突围的好法子,先不论实现难度,但这个角度不错。

    来自浙江 回复
  4. 主要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上面关于美食类的视频太多啦,大家都刷抖音,谁还回去看美食App呢。或许美食App应尝试创新。

    来自浙江 回复
  5. 美食APP如果没有创新,很难在小红书、抖音等一系列中突出重围

    来自贵州 回复
  6. 选择维持现状是一种选择,选择改变现状同时愿意承受改变带来的好处和坏处,也是一种选择

    来自中国 回复
  7. 美食APP成立的初衷应该是教人做菜,可现在用户都习惯使用抖音、小红书,美食App的未来真让人担忧。

    来自四川 回复
  8. 啊,纳尼,美食类还有APP,我竟然不知道,说实话,关注一个博主就够了,不用下载什么APP,麻烦。

    来自河南 回复
  9. 前半段写得不错,分析原因就可以了,足够点题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0. 作为一个不会做美食的人来说,这些APP真的没有存在的必要,虽然内容很垂直,但也很单一。

    来自四川 回复
  11. 产品功能,要从用户需求出发,而不是靠创意空想。

    来自浙江 回复
  12. 如果没干过这个行业,还是谦虚一点,别纸上谈兵的好。
    前半段的文字描述还可以,后面的原型图只能证明这是纸上谈兵,缺乏产品经验。
    产品不是纸上画一画,就能解决问题的。

    来自浙江 回复
    1. 产品的成败,功能呈现占比并不高。后半段产品原型只是辅助读者理解我想要表达的内容。

      回复
  13. 会做的不会用,不会做的用不上,感觉还是用户定位没做好吧毕竟教程不是不可替代的,在别的平台上也可以搜到

    来自山西 回复
  14. 太单一了,我反正是喜欢性在抖音小红书上搜教学视频,看着还有意思

    来自山西 回复
  15. 外行说2句,这类APP主要问题还是,内容太垂直,不做菜的基本上不会下载,会做的基本用不上,剩下想学做菜的,现在抖音,小红书,甚至百度,都能完美替代。没必要再多下载一个APP。。对于现在的用户能不多下载APP就不下下载,时代变了。

    来自浙江 回复
  16. 因为本身做的一般,然后又有别的更全面的APP出现,其实就没必要留着了

    来自云南 回复
  17. 上班时间太过繁忙,无暇做菜,还是打开手机点外卖更香更轻松。

    来自江苏 回复
  18. 美食类APP教做菜的功能似乎都可以在其他平台,特别是抖音、小红书等等找到可代替的账号,免费的自然更香。

    来自上海 回复
  19. 我以前就没有用过这些APP,现在就更是了,直接有什么事情,小红书一搜完事了

    来自云南 回复
  20. 用户从生存到生活的转变吧,追求网红产品,流行的去打卡

    来自江苏 回复
  21. 作为多款菜谱类产品的产品经理,你说的这些证明你是个新手产品经理,你所说的这些菜谱APP都趟过雷。

    来自浙江 回复
    1. 有没有一种可能-之前菜谱APP做的事情只是时机不对呢?

      回复
    2. 评论里有几个人的看法是对的,菜谱app做没落非产品不行,而是外部环境的进一步变差,先有百度,后有今日头条,抖音和小红书,这个综合性强的APP对上菜谱APP,就属于降维打击了。哪怕是行业老大下厨房现在都活的很艰难,纯粹就是理想在苦苦支撑了。而且想头条这样的平台,做几个头条号把你平台上的热门菜谱都搬运了,你还没地方说理去。所以菜谱行业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不行,而是来自行业的局限和外部的降维打击。

      来自浙江 回复
    3. 还有你说的那个营养价值分析,豆果做了哦,没啥用,用户不会因为有你这么一个功能打开app的。你要写菜谱的产品分析,就要先了解菜谱app的使用主路径,那些边缘功能,都是有则优的,并不会对产品的整体日活产生影响。

      来自浙江 回复
    4. 如果我们换个思路呢:一方面我说的不见得是让菜谱APP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另一方面营养赋能菜谱,再和社区电商相结合的模式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一个独立场景,它既可以单独存活在自己的平台也可以去嵌入到其他平台呢?

      回复
  22. 最近都是从小红书看美食,不得不说,小红书太万能了

    来自江苏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