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经理大会心得 | AI时代下,产品经理似乎成为了一个“门外汉”

0 评论 5302 浏览 26 收藏 13 分钟

互联网发展至今,产品经理岗位也在不断变化。面临时代的变革,AI的到来,也让产品经理有了新的认知和挑战。作者结合2023年北京产品经理大会内容,看产品经理现状,一起来看看吧。

十几年前的互联网处于井喷阶段,各个厂商都在蓄势待发,广招人才,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口号下,产品经理这个岗位也开始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无论是社会还是在校生,都纷纷涌入到这个赛道中来,导致产品经理能力参差不齐。以至于现在大家都觉得,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只要你有两条腿一张嘴,谁都能上岗。

虽然行业内也有调侃,啥都不会才做产品。然而,随着时代的变革,产品经理岗位的需求越来越高,AI时代下,我们这些产品经理,似乎又成为了一个门外汉,“人人都是”变成了“人人都不是”。那么产品经理应该要如何自处呢?

本篇是笔者的第一篇文章,也是上周末参加北京产品经理大会后一些心得体会,由于内容长度有限,本文仅作为一个引子,针对每个论点,后续都会抽时间专门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粗鄙见解,抛砖引玉,供大家思考讨论。

一、行业大变革,你是前浪还是后浪

AI时代来临,第四次工业革命可能已经开始,在这种时代的浪潮之下,必然会带来重大的变革。不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人,就会成为前浪死在沙滩上,如同第一次工业革命里那些纺织工,而能够在这个时代浪潮上存活的弄潮儿,将有改变这个世界的可能。

1. 经济下行,降本增效是近几年行业的总命题

黄喆老师分享的《大变局下,产品创新的道与术》中讲到:降本增效,是近几年避不开的一个话题。公司负责降本,降的是低质低效的劳动力,那么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如何自救?是卷成007吗?还是直接躺平摆烂?也许都不是,黄喆老师也表述了,更重要的是要如何增效。这个增效不是个人的增效,而是要思考整个业务链,整个公司如何增效。

为什么我们说产品经理是CEO的摇篮(虽然会议上有老师质疑了这个点,但我还是认为这句话是合理的),因为除了项目经理之外,产品经理是业务内唯一一个需要从需求立项到落地上线全流程跟进的岗位。那么在当下这个大环境里,产品经理可能要跳出自己的业务,以“增效”为需求,去思考有什么是需要去解决的。这个增效,即指给公司增效,也指给用户增效。

2. 风险与机遇并存,好时代还是坏时代

AI的突然兴起,是否能为我们解决增效问题呢?其实是有的。大模型的存在,则可以直接用于“增效”。

无论是2B还是2C,大模型都为产品带来了更多可能性。会议上以Notion APP作为例子,因为引入了ChatGPT的能力,在产品效能上提到了很大的提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加持下,可协助用户自动优化笔记中间的排版格式,不仅给用户带来了绝佳的体验,也给公司带来了一个月1000万美元的ARR收入。

同时,AI也可以赋能于公司内部,会议上以非结构化的设计为痛点,通过AI去解决这中间的沟通成本。举一反三,也许未来通过AI,产品经理生产一个PRD,就能自动再生成一个交互设计图,生成一套UI图片,生成一套代码,生成一套测试用例,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PRD就可以完成。(也许PRD都可以AI完成了)

在张新泳老师的分享中,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发展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瓶颈期,很多曾经爆火的赛道,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在发生改变了。而作为产品经理,必须要学会的就是拥抱变化。

二、产品经理+AI,“人人都不是产品经理”

1. 新技术赋能新产品,产品经理面临更高挑战

如果说2023年之前的产品,只需要会做需求,画画原型图就可以混吃等死,那么2023年之后的产品,光会这一些就远远不够格了。在这次大会中,多名老师都强调了一个点,那就是“看论文”。大多数产品其实都是偏客户端的产品,并没有接触过算法,对于AI算法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并不了解。

笔者做了一个小的心得总结,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客户端开发和算法开发最大的区别是,客户端开发是“定方法找答案”,而算法开发是“定答案找方法”。再通俗一些,就是客户端代码是写函数求解,算法是根据解去找函数。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一定要知道算法开发的边界在哪,他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不要去成为一个提“五彩斑斓的黑”的无脑傻X产品。

2. 方法论要求:将无序的业务转化为有序的建模

高晖老师在会议中分享了一个B端产品的产品模型设计,虽然我做的是C端产品,但是笔者觉得这部分是非常受用的。最开始作为产品的时候,接触到的产品不多,所以会做很多的竞品分析,但这些分析可能分析完就感觉什么都没留下。而在这个过程中,所欠缺的一步就是将无序的业务转化为有序的建模(老师PPT原文,说的非常精准)。

举例子,一个电商APP,需要有什么功能模块?也许不熟悉的产品想到的就是购物页面,账单页面,商品详情,购物车页面等等。但这些都是产品的表象,并不是产品的核心。淘宝京东有购物车,拼多多为啥没有?那这是产品模型的缺失吗?(这个问题应该各种电商面招都会问)高晖老师在分享中提到了业务流程七要素:人物、结果、经过、起因、时间、地点、标准。只需要将这个七个要素搞定,基本你也就知道这个产品中需要哪些功能,不需要哪些功能了。(后面任开友老师的零售行业案例,其实也论证了这部分内容)

根据以上的思路,即使你在面临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产品业务,你也能快速的上手。(恕我直言,好多产品自己的业务做了好几年都不知道自己产品的架构是啥样的。)

3. 商业要求:一定要思考盈利模式,挣钱不磕碜

我自己曾在两个创业公司做过产品,那时候我也是一个初级产品经理,我们几乎全公司所有人(包括老板),都没有仔细的考虑过,这个产品应该怎样去变现。(最终导致两个公司都发不出工资我麻溜滚蛋)

AI环境下,商业模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我们现在还不得而知,但笔者认为,这也是一个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我们不仅仅是要解决用户的需求,还需要解决自己温饱的需求。

三、AI时代下的产品如何深耕自身

整场会议中,Hali老师的演讲让我眼前一亮,其他的老师也许都是这个领域深耕十几年,但Hali老师让我看到了一个新产品是如何靠着坚定的执行能力得到快速的自我提升。笔者一直以为自己算一个执行力还不错的,但对比之下发现自己就是口头司令。

Hali在完全不会代码的情况下,通过GPT和AIGC做出了自己的产品,重点是,解决了一个我之前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何教会用户走AIGC的最后一公里。在AI时代下,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的情景只会越来越多,精通AI的产品经理完全可以做出属于自己的产品,只要你能将你的GPT“调教”成一个程序员、一个UI设计师、一个测试员,你就可以自己创业了。一个懂AI会用AI的产品经理,是不会被AI所替代的。(其他岗位同样)

1. 技术认知,不求甚解

我自己目前的工作涉及到AI产品,目前主要负责语音ASR,所以最近几个月也一直在跟随开发一起去看OpenAI、Google、Meta等科技公司发布的大模型论文。说实话,这些内容对于我来说挑战非常大,作为一个没有学过高等数学的艺术专业生,这些涉及到概率学、线性代数、线性回归知识,我的确是一个头两个大。

后来我暂时放弃了这部分,先去看了几本跟人工智能相关的书籍,这些书籍基本讲的都是一些非技术的人工智能概论,有了一定的背景了解之后,我才对算法有了一些粗浅的见解。(在这之前我一直都是以上文客户端开发的思维去看算法开发的。)我开始频繁的关注CSDN等开发者网站,里面会有很多对于论文的解析,也去看了吴恩达的一些视频讲解,虽然现阶段的我没法做到对算法完全透彻的了解,但是当下已经够用。这次大会上,很多老师都讲了技术相关的知识。

这些知识说实话我听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但是很多情况下一知半解足够了,没有人是能够一开始就能全懂的,哪怕是专业的算法,他们在看到一篇全新的论文的时候,也是一知半解的摸索,你需要做的就是相信这些积累——不断的积累。

2. 产品认知,多看,多用,多玩

流行的AI软件,都去用用,不要只停留在自己的职业领域。笔者的工作主要涉及的是语音,但是我依旧会去了解文生图、图生图等相关的算法能力。虽然现在的工作上用不到太多,但是以备来日。未来这么多机会,掉下来了却发现自己连盆都没准备好。

两天的大会其实学到了很多,光凭一篇文章我是没办法全都讲完的。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产品经理野蛮生长,到现在AI技术降临,90%的产品经理又要开始从零开始学习。后续笔者有机会会把上面提到的论题单独再发文章,和大家一起思考,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本文由@Maple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