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在城市级智慧停车产业的实践分析

0 评论 1206 浏览 2 收藏 27 分钟

现在车越来越多,停车已经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而作为智慧城市的一环,智慧停车项目和停车场的数字化转型越来越受到大家重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已取哪些值得借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呢?本文对智慧停车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特征、核心成果进行总结分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在智能交通领域,经常讨论“车路协同”,但很少分析“车、路”和“位”的协同。其实,“位”就是停车,停车处于交通出行环节的最末端,和“车、路”共同构成车主交通出行行为链路的完整闭环。目前,智慧停车是为数不多同时面对政府(G端)、企业商户(B端)和用户(C端)需求的智慧交通项目。

智慧停车项目分为车场级和城市级。其中“全城停车一张网”的“城市级智慧停车”项目可以优化城市的停车位资源供需,能解决城市停车难、停车乱问题,助力城市数字化治理的发展。

城市级智慧停车基于智能化设备、系统平台、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运营城市公共产权的路内停车位、路外公共停车场,按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向车主提供公共停车服务。

据中国停车网的统计,截至2023年11月,道路停车智能化管理已覆盖全国263个地级市和679个县市,智能化泊位已达359万个。

在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发展过程中,已取哪些值得借鉴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呢?

本人根据近六年在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的数字化实践,结合来自行业众多优秀企业的调研、交流和媒体的报道,对城市级智慧停车的数字化转型发展历程、特征、核心成果进行总结分析。

一、行业起步:国家扶持,乘风而起

从2017年至今,国家为了加快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在停车试点、停车设施建设、融资方式等方面推出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提供了政策保障,城市级停车产业开始智能化。

全国各地的道路停车泊位、公共停车场智能化设备改造需求涌现,城市级停车行业进入设备智能化改造浪潮,“城市级停车”向“城市级智慧停车”发展。

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城市停车场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北京市、广东省深圳市、四川省成都市、江苏省苏州市、贵州省荔波县5个城市为全国第一批试点示范城市开展先行先试,停车信息平台建设、重点区域停车设施建设等试点启动,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正式起跑。

2021年开始,国家密集发布各项促进停车发展的政策,大力推动城市级智慧停车的普及。

2023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确定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短板。加强城市停车管理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积极发展信息查询、停车引导等智慧服务。

二、行业发展阶段和数字化转型特征

1. 城市级智慧停车的发展阶段:进入成长期,走向成熟期

根据行业生命发展周期理论,行业发展主要包括四个阶段: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仅七年时间,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完成了从幼稚期到成长期的发展过程,将走向成熟期。

目前,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高,需求高速增长,技术渐趋定型,行业特点、行业竞争状况及用户特点已比较明朗。

行业生命发展周期四个阶段

2. 产业态势:产业链发展重心动态下移

产业链上的参与企业从野蛮式增长到专业化发展,产业链分工逐步专业化。上中下游环节都形成稳定的格局和头部企业。在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谁是主角,其实是动态的。回顾发展过程,呈现出以下态势:

第一阶段,从2017年至2020年,以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主角,拉动项目中标、建设和运营。

第二阶段,从2020年到2022年,部分设备供应商开始前置,向运营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解决方案供应商“错位并行”。

第三阶段,是从2022年开始至今,全国优质城市级停车的BOT项目大多已中标运营,同时各地为解决地方资金问题,转向地方国企中标TOT的模式为主,地方国企独资或合资企业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角。

3. 数字化转型特征:由上而下的“传导效应”,技术创新是原动力

随着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电子支付的发展,带来以“道路泊位、停车场管理设备的智能化更新”为特征的城市级停车智能化,进而拉动了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回顾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过程,可以看到非常清晰的“传导效应”,从上游设备供应商的“智能设备技术”数字化开始,传导到中游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运营管理”数字化,再到下游运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数字化,有明显的传导周期。

“传导效应”示意图

同可以发现,智能化的技术创新是原动力。2020年至今,中低位视频桩、高位视频相机、视频巡检车等视频类智能设备的推广,基于视频的无人化或少人化技术方案正在加速成为路内停车位、停车场管理设备智能化的主流趋势,引领技术发展。

三、城市级停车的数字化转型核心成果

城市级停车包含“停车管理”和“停车服务”,实施主体不同。停车管理的实施主体是地方政府的停车主管部门;停车服务的实施主体是停车产业链中的各类企业。

智能设备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地方停车运营企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是城市停车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力量,陆续取得了显著的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果。

停车管理和停车服务实施主体

1. 智能设备供应商,技术驱动数字化升级

1)立足根本:构建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停车智能设备供应商处于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地磁检测器、低中高位视频机、视频巡检车、平板车位锁、路牙机等设备厂商。他们销售硬件设备的同时配置设备管理的软件系统,构成最基础、物联感知层的智能设备管理系统。

目前地磁与视频巡检车结合应用较多,在保障车牌绑定、线上支付比例的前提下,可以解决人工成本、取证效果和建设成本,将成为路内停车管理的智能应用趋势之一。

2)向下延伸:升级综合管理系统

从2020年开始,部分厂商除了销售设备和配套系统,还基于提供的设备开始向下游的停车运营企业提供运营支撑服务,也就是“EPC+O”模式。

在一线运营支撑的过程中,设备供应商开始结合运营需求完善运营数据采集和处理,完善管理系统,逐步升级到“设备管理+运营管理”综合管理系统。不仅管理自己的设备,还实现和路内停车、路外停车场其他品牌设备的数据对接,管控订单合格率、录单率、缴费率、欠费率等关键运营指标,具备综合管理系统的功能。

由于硬件技术相对比较成熟,准入门槛低,竞争激烈,各家设备供应商为保证竞争优势,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投入迅速。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基于自有的设备、算法、系统进行数字化升级。

例如:在高位视频、视频巡检车、视觉AI技术实施数字化的深圳信路通、深圳前海华夏智信、无锡加视诚等;视觉算法实施数字化的成都臻识科技等;从智能平板锁深耕运营管理数字化的上海畅停等。

资料来源:某供应商公开资料

2. 解决方案提供商,数字化融通上下游

解决方案提供商大多是全国型的停车平台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游,是数字化的核心环节,有自研的“城市级智慧停车管理和服务平台”。他们向上整合源头设备厂商的硬件和软件;向下向各地的城市停车管理部门、运营企业提供城市级智慧停车的整体解决方案。

为满足各地的城市停车服务运营的需求,解决方案提供商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合作模式,包括设备平台销售模式(EPC)、特许经营权投资建设运营(BOT)、承接代运营服务等。他们是国内大部分城市的智慧停车BOT项目的运营主体。

经过多年的发展,他们合作的城市数量都达到一定规模,少的20多个城市,多的几百个城市。大规模的建设和运营实践,使得他们对智能软硬件和停车管理平台、服务平台的融合管理,比上游设备供应商有更深的理解和更丰富的经验,因此通过数字化转型升级取得的效果也更明显。

1)纵向深耕:运营管理系统的数字化

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经营权方对城市级停车管理和服务平台的选择和监管,已经越来越理性和成熟。

对平台的选择标准开始变化,不再只关注智能设备的技术方案,开始关注城市级停车实际的运营绩效。

在城市级停车项目实际运营后,会定期进行监测分析和运营评价。

基于以硬件设备为核心的基础型运营,对地方停车运营企业经营增长的贡献在运营一年后就会到达极限。

成熟的停车运营企业的经营增长,从技术驱动转向运营驱动。

运营驱动需要管理系统的高度匹配,否则,如果系统功能无法支撑或开发时效太慢,就会延缓运营效率的提升。

目前,解决方案供应商的数据化管控工具主要包括:收费员监管巡查系统、数据监控报表及预警、设备巡检运维系统、分级分岗的运营数据看板等,主要用于监控运营过程、支撑运营策略优化。

资料来源:某提供商公开资料

在各地政府主管部门、经营权方、地方停车运营企业对运营管理的日益重视的趋势下,为构建运营管理的优势,解决方案提供商加速在运营管理系统的数字化转型。

目前,城市级智慧停车的运营管理系统,已成为城市停车服务的精准化数字工具,为运营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2)横向开放:平台化的设备技术对接,合作模式更加开放

近几年,地磁检测、视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门槛降低后,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始开放性的融合综合技术方案,目前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提供商结合城市的实际需求,可以提供综合地磁、巡检车、高中低位视频、平板锁等设备的综合解决方案。也通过各个城市多技术方案的实践,沉淀出各自擅长的“技术+运营+平台”模式和体系。

目前,大部分平台已实现“路内外一体化管理”、“停充一体化管理”功能,落地方式可以采用云平台,也可以用本地部署平台。从全国各地中标运营的城市级停车项目来看,综合技术方案越来越多,对提供商的平台、设备对接能力有很大的考验。

解决方案提供商在运营管理系统、停车管理和服务平台的数字化转型取得了较多的突破。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深圳捷顺、海康威视、厦门中卡、青岛松立、杭州优橙等。

3. 地方停车运营企业,数字化赋能经营管理

地方停车运营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下游,直接面对车主提供停车服务,面临的服务压力、经营压力最大。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才能满足政府、车主、本地商家、自身企业、相关合作方的多方需求,才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兼得。

1)合作资源不同,数字化能力不同

停车运营企业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地方城投或交投下属的停车运营国企,另一类是地方城投或交投和设备供应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合资的停车运营企业。合资停车运营企业的数字化能力明显高于地方城投或交投的停车运营企业。

合资的停车运营企业,依托设备供应商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技术能力,在后续设备更新、系统平台升级方面投入相对少些,跨平台技术对接更快,数字化升级能力更强。

而只购买设备和系统的国有停车运营企业,采用设备供应商配置的设备管理平台,或采用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平台,无法完全满足实际运营升级需要。如果自行开发管理平台,要面临升级、对接各种设备和平台的开发投入,数字化升级能力相对受限。

2)功能和服务数字化增多

从2020年开始至今,车位查询、停车导航功能普及,已经成为停车企业公众号、小程序、APP等客户端的基础功能。

线上化的消费习惯改变了本地生活服务业的运营逻辑,车主已适应线上化、无接触式的消费互动。

无接触式的停车服务、线上化的沟通、预储值离场抵扣、无感支付、ETC缴费、先离场后缴费等已成为智慧停车的普遍服务方式。

根据中国新闻网的报道,2024年2月,杭州市“先离场后付费”信用停车已覆盖杭州市超4280个停车场、96万余个泊位,全市基本实现对外开放收费停车场信用停车全覆盖。

3)经营管理数字化深入

经营管理能力是停车运营企业的核心能力,决定企业的经营绩效。本人根据实践梳理出,城市级停车的经营管理一共涉及到12大管理模块。中游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提供运营管理系统,大多只能覆盖收费管理、客服管理、技术支撑的部分,其余模块较难满足。很多企业在管理工具、线上营销、新媒体运营做了新的数字化突破。

首先,管理工具升级。围绕一线路内停车位、路外公共停车场所有运营动作的管理工具,从原有的表单管理升级为系统管理,并持续改进。包括:道路泊位收费员的智能管理系统、欠费催缴子系统、客服管理系统、公域私域融合客户数据库等等。其中,近年欠费催缴子系统的需求增多,例如2023年11月,保定、衢州柯城区、衢州衢江区等智慧停车项目招标要求包含催缴系统。可人工确认欠费订单,多平台发送催缴消息,设置不同规则同步给多方追缴系统。

其次,营销能力线上化。地方停车运营企业在营销线上化方面取得很大的发展。在停车业务的线上营销方面,基于公众号、小程序、APP等线上用户端对车主销售停车包月、储值优惠、次卡、夜间月卡等停车业务成为普遍方式。在后向增值的线上营销方面,线上流量广告、线上商城成为必备增值业务。流量广告主要投放公众号文章、缴费页面、支付弹窗页,投放的广告方主要是全国型电商、通信积分兑换、互联网保险广告等。线上商城主要推广本地美食、洗车、加油、汽车用品、家居用品、近郊游、优惠权益等。

第三,新媒体运营起步。部分地级市停车运营企业,在自媒体内容运营、本地生活异业合作做出了很好的样板。用微信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的内容运营助力缴费氛围、公众服务形象。例如在微信视频号上湖南的“常德停车”、河南的“洛阳停车”做的很有特色。

“常德停车”视频号

4)跨界融合的数字化

首先,停车充电洗车一体化。城市级停车运营企业在车主流量获取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能够在线下、线上快速覆盖当地大部分车主。在线下,停车和充电、洗车有较强的需求相关性;在线上,用户群重合,适合统一运营,已被实践验证过。很多城市的运营企业的停车服务平台已实现停充一体化或停充洗一体化,实现跨业务合作、数据对接、联合运营。

其次,金融机构合作精准营销。和银行、银联、互联网支付平台进行数据对接,开展停车支付优惠活动已成为各地的常规合作项目。广东部分停车公司已开展和支付平台的深度合作,消费数据双向互通,实现更加精准的营销推广。

4. 各地停车主管部门,城市停车信息管理平台上线和功能升级

各地停车主管部门主导的城市停车信息管理平台陆续上线,实现当地城市的停车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共用,运作模式也持续升级。此类管理平台分为两类:智慧停车开放数据平台、公共停车信息平台。

1)智慧停车开放数据平台陆续建成

2022年,各地政府开始陆续建立统一的“智慧停车开放数据平台”,要求将道路泊位、各类停车场运营方将停车数据接入数据平台,并开放公共数据应用。2022年11月25日,上海“随申行”首款数据产品“城市智慧泊车”在上海数据交易所成功挂牌,首单客户成功签约。北京在2023年市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清单中,明确“汇集全市各区停车场动静态数据并开放共享”。

2)从数据平台升级为公共停车信息和服务平台。

上海对停车治理的数字化升级全国领先,上海市从2020年10月正式推出市级公共停车信息平台和“上海停车”APP,融合停车管理功能和停车公众服务功能,有很强的停车数据整合、运营资源整合能力。

据报道,2023年上海已全面联网接入近5000个经营性停车场和收费道路停车场、100万个公共泊位的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并提供查询、支付、预约、共享等公共停车信息服务。

2024年2月,深圳市智慧停车平台也将启动建设,平台将全面接入停车场动静态信息,实施停车场信息发布、预约停车、错峰共享等公众服务。

上海停车APP

5. 国家、地方新标准的实施,明确智能化的技术要求。

2022年开始,智慧停车技术相关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相继实施,对智能化、系统化都有明确的技术标准要求,对全行业有规范作用。

2022年7月,杭州市地方标准《社会停车场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实施。

2023年2-3月,深圳市智慧停车系列标准相继实施;4月,北京市地方标准《智慧停车系统技术要求》实施;10月,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 第1部分:总体要求》实施,同系列的《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 第3部分:平台技术要求》9月发布,将于2024年4月实施。

智慧停车总体架构

资料来源:国家标准《智慧城市 智慧停车 第1部分:总体要求》

四、总结

在补齐城市停车供给短板、改善交通环境的需求拉动下,在停车设备和系统的智能化技术推动下,城市级智慧停车成为停车产业数字化进程中最靓丽的板块。智能设备供应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地方停车运营企业、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等各类参与主体,分别在智能设备、系统平台、经营管理、信息平台、技术标准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数字化成果。

本人用了近2个月的时间进行本文内容的梳理、分析和输出,发现越研究内容越丰富。从2017年至今,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日新月异,涌现出太多的优秀企业和案例,有太多的数字化创新,很难用一篇文章全面概括和展现,只能用自己有限的实践和认知进行粗浅的梳理和分析,供大家参考。

但可以非常确定的是:数字化转型效果已经在城市级智慧停车行业初步绽放。未来,数字化必将赋能停车产业向更大的市场规模、更高的产业水平发展!

本文由 @蔡彬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微信公众号或下载App
评论
评论请登录
  1. 目前还没评论,等你发挥!